化学

【四川省广安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厦门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化学】


福建省厦门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25分)本卷第1~5题各2分,第6~10题各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该选项涂黑.
1.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光泽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夏天防雷电 ,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B、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导热性,故选项错误.
C、夏天防雷电,远离金 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延展性,故选项错误.
D、夏天防雷电,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而不是具有光泽,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2015•厦门)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
  A. 熟石灰 B. 硫酸钾 C. 过磷酸钙 D. 氯化铵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 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 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3.(2分)(2015•厦门)下列过程仅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白磷自燃 B. 蜡烛燃烧 C. 干冰升华 D. 呼吸作用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磷自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2分)(2015•厦门)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  )
  A. 米饭、面条 B. 蔬菜、水果 C. 瘦肉、鸡蛋 D. 奶油、花生油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解答: 解:A、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瘦肉、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奶油、花生油含有较多的油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5.(2分)(2015•厦门)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提纯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的粗盐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据此,对图示的操作进行排序.
解答: 解:A、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B、取药品时,瓶塞倒放,错误;
C、量筒读数是正确的;
D、不能用手拿坩埚,以免烫伤,错误;
故选C
点评: 在使用固体溶解配制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包括称取溶质质量和量取溶剂体积,两个操作应先称取溶质再量取溶剂.
 
6.(3分)(2015•厦门)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 SO2 SO3 H2SO4 Al2(SO4)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含硫元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氧元素显﹣2价,设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氧元素显﹣2价,设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3=0,则y=+6价.
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4=0,则z=+6价.
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酸铝硫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2+3w+(﹣2)×4×3=0,则w=+6价.
故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①②.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 ,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2015•厦门)新装修房室内存在甲醛(CH2O)、苯(C6H6)等有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醛分子中含有水分子
  B. 甲醛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
  C. 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甲醛和苯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甲醛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之相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水分子,故错误;
B.甲醛(C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故正确;
C.苯(C6H6)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1,故错误;
D.甲醛(CH2O)、苯(C6H6)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本题较简单.
 
8.(3分)(2015•厦门)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A. A B. B C. C D. D

考点: 酸碱溶液的稀释;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加水稀释K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来分析;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得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不会为零;
C.足量镁、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一样多;
D.根据生石灰具有吸水性来分析.
解答: 解:A.加水稀释KOH溶液,溶液不会成为酸性,即pH不会小于7;故图象错误;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得水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不会为零;故图象错误;
C.足量镁、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氢气一样多;故图象正确;
D.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加入到饱和石灰水中会吸收溶液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小;故图象错误;
答案:C.
点评: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具体可结合解答领会.
 
9.(3分)(2015•厦门)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甲+乙→丙+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不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B. 丙为盐、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 甲、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D. 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 ]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
B、某些氧化物和酸或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C、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D、举例说明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
解答: 解:A、甲、乙、丙、丁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A错误;
B、如果甲和乙分别是氧化铜和盐酸,则生成的丙和丁分别是氯化铜和水,此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甲、乙为化合物,例如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符合甲+乙→丙+丁的反应关系,因未相互交换离子该类型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丙为Cu(NO3)2,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碱或盐,例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氢氧化铜和硝酸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水,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硝酸铜和氯化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条件.
 
10.(3分)(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 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 ×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二、非选择题(共8题,75分)
11.(10分)(2015•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分子间有间隔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N 和 H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 和 E .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 CH3OH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
(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
③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H2 CH3OH;
故答案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   ②N  H(2)①7  得  ②B  C和E ③CO+2H2 CH3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 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2.(6分)(2015•厦门)“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 2MgO+C ,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 = m2(填“<”、“=”、“>”),理由为 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
(2)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守恒来分析;
解答: 解:(1)步骤Ⅰ.金刚石的主要成分是碳,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质量守恒,故金刚石的质量就等于生成碳粉的质量;
答案:(1)2Mg+CO2 2MgO+C;置换反应;
(2)=;物质转化过程中元素质量守恒.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3.(10分)(2015•厦门)化学与“美丽厦门”
(1)化学让天更蓝
①汽车尾气处理中使用了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从中获取一条信息: 该元素原子序数为46 .
②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2H2O+CO2 .
③未来氢能源汽车可实现零污染.在催化剂、光作用下,水分解获得氢能源,写出该方法获得氢能源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
(2)化学让水更洁净
①生活污水截流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采用的净水方法有 过滤 (写出一种).
 
②图3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一种装置,请从能源角度指出其优点: 节能 .
③检验上述所获取的水是否为硬水,常用试剂是 肥皂水 .

考点: 元素周期 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 (1)①根据 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②根据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③根据水分解的过程来分析;
(2)①根据常用的净水方法来分析;②此方法是利用了太阳能;③根据硬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1)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元素的名称是钯,属于金属元素等.
故填:该元素原子序数为46(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H4 +2O2 CO2 +2H2O.故填:CH4+2O2 2H2O+CO2;     
③水在光照、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 2H2↑+O2↑;
(2)①用到了过滤、沉降的净水方法,故填:过滤(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此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利用太阳能,节约了能源,故填:节能;
③由于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所以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可选择的试剂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净水的方法、海水的淡化以及硬水的检验,难度不大.
 
14.(9分)(2015•厦门)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Ⅰ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氧气 ;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 .
(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尾气处理的方法为 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点燃尾气 .《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2O3 4Fe+3O2↑ ,该炼铁技术另一种产物的用途为 供给呼吸 .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熔融的氧化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
解答: 解:(1)Ⅰ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不同,温度相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Ⅱ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相同,温度不同,所以说明燃烧的 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处理的方法为: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点燃尾气,熔融的氧化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Fe2O3 4Fe+3O2↑,氧气能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1)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2)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点燃尾气,2Fe2O3 4Fe+3O2↑,供给呼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和工业炼铁原理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即可解答.
 
15.(10分)(2015•厦门)黄铜矿(主要万分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Fe2(SO4)3+yFe=zFeSO4,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z的值为 3 .
(2)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  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
(4)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 Na2CO3 (填化学式).
(5)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3)根据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该试剂可以是碳酸钠进行分析;
(5)根据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xFe2(SO4)3+yFe=zFeSO4可知,
依据化合价的升降,将方程式配平,所以Fe2(SO4)3+2Fe=3FeSO4,z的值为3;
(2)溶液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和加入的铁屑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3)碳酸 亚铁是沉淀,硫酸亚铁经过步骤Ⅱ生成了碳酸亚铁,所以该试剂可以是碳酸钠;
(4)通过推导可知,不溶物中含有置换出的铜和反应剩余的铁,所以步骤Ⅲ回收铜的方法为: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1)3;
(2)Fe+CuSO4=Cu+FeSO4;
(3)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和铁会生成硫酸亚铁;
(4)Na2CO3;
(5)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16.(10分)(2015•厦门)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 E .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 丙 (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量气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4)根据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解答.
解答: 解:
(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故选丙;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可能是产物K2MnO4受热生成氧气;验证方案是: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
答案:
(1)2KMnO4 K2MnO4+MnO2+O2↑
(2)A  E          
(3)丙
(4)可能是产物 K2MnO4受热生成氧气;取K2MnO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17.(10分)(2015•厦门)有关NaOH与CO2反 应的探究
探究一:检验NaOH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是碱性;KCl溶液、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难溶于水.
(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 .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 C (填编号,下同),再滴加 E .
A.盐酸  B.KCl溶液  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  E.酚酞试液
探究二: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
①将40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
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cm;
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mL.
(3)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0.067% (精确到0.00001).
(5)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 偏小 (填“偏大”、“不变”或 “偏小”).
 

考点: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探究一:(1)根据碳酸根离子性质,加入一种试剂能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气体或沉淀都行进行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解答;
探究二:(3)根据装置特点来选择检验气密性的方法;
(4)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酸性气体反应,使气体体积减小;
(5)温度升高会使气体体积膨胀来分析;
解答: 解:探究一:(1)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故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氯化钡把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既可以得到样品变质的程度;
探究二:(3)检查如图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100%=0.067%;
(5)温度升高会使气体体积膨胀,造成体积减少比实际小,故实验结果偏小;
答案:
探究一:(1)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
(2)C  E;
探究二:(3)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0.067%;
(5)偏小.
点评: 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
 
18.(10分)(2015•厦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分析判断.
解答: 解:设每天最多可消耗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为m,
Mg(OH)2+2HCl=MgCl2+2H2O
58       2×36.5
0.145×2×3   m
    解得:m=1.095g
服药一天后胃液中剩余盐酸溶质质量=9.0g﹣1.095g=7.905g,7.905g>7.3g,不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1.095g,理论上不能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点评: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78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