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8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子与原子分类汇编解析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分子与原子
一.选择题
1.(2015•绵阳)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A、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B、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C、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
D、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带电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15•咸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 同一元素的两种粒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同
  D. 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解答;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C、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解答.
解答: 解:
A、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也是运动止的,故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正确;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若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故正确;
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变成了离子,性质发生了改变,故正确.
答案: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3.(2015•东营)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在加压条件下,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
  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由此推断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此推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根据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错误;
B、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是因为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例如碳酸钠,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中和反应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有关知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15•湖州)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组成不变,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但分子组成不变,故符合此条件的只有C.
故选C
点评: 知道当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增大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5.(2015•重庆)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
  A. 分子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涂改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用涂改液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015•上海)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D.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解答: 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
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
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概念,难度不大.
 
7.(2015•绵阳)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
  A.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答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解答: 解:两个表面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8.(2015•菏泽)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分子变化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错误;
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引起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分子的特征、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难度不大.
 
9.(2015•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④⑤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错误;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仍可形成对比实验了,故正确;
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错误.
故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该题题型新颖,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0.(2015•湖北)“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可以再分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结合事实可知在该过程中看分子有没有再分;
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A正确;
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有没有再分,B不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C不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正确;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2015•漳州)“ ”示意图可表示的分子是(  )
  A. He B. Cl2 C. CO D. CH4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由微观粒子示意图来分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解答: 解:A.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B.一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氯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观模拟图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进行.能根据提供的图形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分清分子的原子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2.(2015•乌鲁木齐)“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是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推论.建立起对微小的原子、分子的认识.下列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 
蔗糖溶解 B. 
水的电解实验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A烧杯中溶液变红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B、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解答;
C、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解答;
D、根据分子不断地运动解答.
解答: 解:
A、蔗糖溶解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并且分子不停的运动,故正确;
B、水的电解实验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能再分,重新组合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正确;
C、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利用压力差得出结论,是宏观现象,故错误;
D、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水溶液呈碱性,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故正确.
答案:C
点评: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13.(2015•昆明)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 解:湿衣服能晾干是因为衣服的水以分子的形式运动到了空气中,而在阳光下温度更高分子的运动速度会更快.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14.(2015•威海)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
  A. 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化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 解: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
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15.(2015•温州)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 解: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氚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题目较易.
 
16.(2015•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原子的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C、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
D、根据氯化铵的作用分析.
解答: 解: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
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
D、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关键是对各项知识的掌握.
 
17.(2015•荆州)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质子和中子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已有的原子核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据此解答.
解答: 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
点评: 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15•潍坊)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从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方面分析判断即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解答: 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一种,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在理解“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时,要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在任何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都不能被分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解答题
1.(2015•江西)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D.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 一氧化碳 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
B.根据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来分析;
C.根据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来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来分析.
解答: 解:A、臭氧和氧气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和结构不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错误;
C、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只有一个,故错误;
D、一氧化碳也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故选A;一氧化碳;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
 
2.(2015•厦门)“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分子间有间隔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N 和 H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7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C 和 E .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 CH3OH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的原子种类是N、H、O,故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
(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
③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H3OH;
故答案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   ②N  H(2)①7  得  ②B  C和E ③CO+2H2 CH3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3.(2015•长春)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 间隔 减小;
(2)CH4充分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H4+2O2 CO2+2H2O ;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2)根据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3)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解答: 解:
(1)氧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2)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答案:
(1)间隔
(2)CH4+2O2 CO2+2H2O
(3)隔绝氧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考查学运用微粒的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4.(2015•黑龙江)如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能获取的信息.
解答: 解:由图看出,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由内层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外层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故答案为:原子很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
点评: 原子的核式结构要牢记,并记住原子核的组成.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sxhb/78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