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协

浅谈幼儿在家“进餐难”

| 点击:

【www.doubiweb.com--人大政协】

浅谈幼儿在家“进餐难”

进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每天必要的一个过程,成人如此,幼儿亦如此。但是,正常的一日三餐对于成人来说,是出于饥饿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对某些幼儿而言,在家进餐完全是一种被强制的任务。他们不想吃,家长却一味担心孩子吃不饱,或吃少了,不停地给孩子添饭加菜,唯恐营养不足而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有的孩子既是饿了,也懒得动手,非得让家长拿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在对广州市某幼儿园20多名家长问卷调查中发现,这种现象在2岁至6岁的幼儿与家长之间大有人在。为什么幼儿不想吃饭,不愿意自己吃饭呢?难道真是那么“进餐难”吗?用家长的话说是“挑食”,但是,同样的食物,在家不吃,在幼儿园却吃得津津有味。“这就奇怪了!”家长有些不解,“是我们的烹调不行做不出孩子爱吃的饭菜?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家长的饭菜做得不好吃,而是自己在对孩子进餐的教育方法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来先讲讲家庭教育吧。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间对人的社会化发生影响的一切活动。家长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活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作出反应的活动,是通过物质媒介的,还是通过心理氛围影响的活动,不论是在“家中”的活动还是在“家外”的活动,只要是家庭成员间(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在社会化方面发生影响的活动,均受家庭教育活动范畴。家庭成员间的教育行为,带有辐射性,在幼儿可以感知的情况下形成了“教育场”,处于“教育场”的幼儿则会因场作业而产生心理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认知、行为、以及个性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当然包括了幼儿的进餐行为。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学前项目中国地区(IEA)结果表明:在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类变量中,家长教育行为的作用超过家庭条件、家长特征和相互作用等其他变量,家长教育行为对幼儿认知发展的贡献量达40~45%,它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贡献量为85%。而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行为大致有以下主要八个特征:保护型、溺爱型、权威型、理智型、期待型、严厉型、严格型、忽视型。而某些家长的家教行为存在着重养轻教的倾向。目前,我国城市家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独生子女存在“独苗难养”的焦虑心理。对子女的教育行为表现为过度保护,无限满足。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优越,过于娇生惯养,饮食单调,偏食过于精细,使幼儿中单纯性肥胖与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在对某幼儿园2~6岁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调查说明:只要20%的幼儿是 自己吃饭,10%的幼儿能按时进餐,15%的幼儿不挑食。所以,家长加强对幼儿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培养幼儿的进餐行为习惯?我们就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饮食定时、定量
有的孩子在家进餐的时候,家长也想为他们定时定量,但就是定不了,为什么?因为孩子根本就不想吃饭,一副饮食不振的样子,让家长感到无计可施,爱莫能助。饮食不振的原因有:
(1)、精神因素:强迫孩子多吃。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是担心“瘦”、“饭量小,过多的干涉,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反感,发展为厌食,如果孩子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紧张、也影响食欲。
(2)、饮食习惯不良:吃零食过多,尤其时甜食,边吃边玩。食无定时,不能形成促进食欲的“动力定型”。
(3)、疾病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可使消化机能降低而导致厌食。各种感染,尤其是传染性肝炎突出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锌铁乏等营养障碍常影响食欲。肠寄生虫病,致消化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一般伴有饮食。
 
 
我国古代关于婴幼儿保健的思想与早期教育的思想是融会贯通的,要求父母抑制对子女的溺爱、纵容。唐彪《教女遗规》中说:“凡生养子女,固不可不爱惜,亦不可不爱惜。爱惜太过,则爱之适所以害之。”所以在这里要告诫这些家长,除了三顿饭,1~2次点心外,少吃零食,若零食不断,终日似饱非饱,肠道得不到休息,时间久了就会引起食欲不振。
二、要有节制不贪食。
人于饮食各有偏好,幼儿更是如此,而幼儿的消化功能较差如果不加节制,任其无限度地食用所嗜好的东西,必须会影响健康。徐春甫《古今医统·婴幼论》中指出:“大抵爱子之偏,无出于母所嗜之食任其饱,足以致所伤。”
有的孩子偶尔一两顿吃得少些,家长会很紧张,担心营养不够会影响身体,不强迫他多吃,其实这样过多的干涉,反而会引起孩子厌食。再者,每顿饭应有时间限制,既要求孩子细嚼慢咽,又不要拖得太长,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快吃,不吃汤泡饭、水泡饭,因为未经充分咀嚼就咽下去了,会加重肠道的负担。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因为制定了严格的生活管理制度和合理的膳食制度,进餐有规律,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到了该进餐的时候,就能有食欲,所以,定时、定量,是解决孩子“进餐难”的第一步。
二、膳食多样、平衡、适度
按照幼儿营养需要,合理的搭配食物,中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就是多样、平衡,人们一向主张“食不过饱”就是适度。
1~3岁的幼儿食物在烹调时应注意碎、软、细、烂,并且新鲜、清洁。豆类宜煮烂,鸡、鸭去骨,鱼去刺,枣去核。少吃油煎炸的食物。
2岁以后可逐近增加食物。肉类、蔬菜可切丝、小丁、小片。
所以,家长如果要想让孩子有着想进餐的欲望,就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多动点心思,不要因为忙就随随便便,自己吃什么孩子就吃什么。
有的家长说:“我也是这样做的,很可口的饭菜,但他吃过两次后,就不肯吃了。”原来她的膳食材料是,白米饭炒青瓜、瘦猪肉、火腿肠,鸡蛋、红萝卜、玉米,既有营养,颜色又好看,但因为油放得太多,孩子又连吃了两餐,当然不肯再吃了,事实证明,换上清淡的鱼头豆腐汤和细碎的青菜,他便很开胃地吃完了一碗白米饭。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膳食不多样、平衡、适度,也会影响到孩子“进餐难”。
三、专心吃饭不偏食
有的家长在让孩子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玩,如看小图书、玩小车或其它玩具。有的家长却大声地训斥孩子,这样,孩子不能专心吃饭,不但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更会直接影响道孩子消化液的分泌。
偏食更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形成固定的口味以后,长大成人以后也难再难适用多样化的膳食。膳食多样化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首先是父母的言谈,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如果大人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讲这不好吃、那没滋味,孩子也会先入为主,不爱吃这些食物了。
有时,孩子挑食,家长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偏食的毛病。偏食也是导致“进餐难”的原因之一,家长必须要帮孩子改正这个不良的习惯。应该让孩子吃杂一些,主副食多样化。比如,有些孩子开始不爱吃红萝卜、芹菜、香菇什么的,如果用这些菜做饺子馅,常吃就习惯了。如果孩子不偏食,进餐还会有那么“难”吗?
四、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
身体运动除了对幼儿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外,对幼儿身体的其它器官、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幼儿参加适当的身体运动,能加快肠胃的蠕动,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于吸收,同时也增加幼儿的食欲。
但要注意身体运动的时间安排,不要让幼儿在吃饭前或吃饭后立即进行身体运动,一般至少要间隔半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在饭后立即进行身体运动,肌肉组织的工作量会明显加大,需要大量的血液供给肌肉组织,此时机体供给胃部位的血液量就会相应的减少,这必定会使胃肠的消化工作减慢或处于暂时停滞的状态,以致于影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样的道理,如果饭前进行身体运动,也会使供给胃肠部位的血液量减少,影响幼儿吃饭时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而且还会降低幼儿的食欲。所以,适当的运动,对那些“进餐难”的幼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多用语言进行鼓励
食欲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或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情绪对幼儿的食欲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有个实例:某幼儿园有个孩子因为情绪问题很难进餐,老师针对他的情绪专门为他讲了一个故事“珍珍的梦”。大意是:珍珍吃饭和别人不一样,闻一闻,添一添,就把菜一样一样扔掉。后来小狗小猫看见了,都来抢着吃,但吃了很久也没吃完。小狗小猫的肚子变得越来越大,而珍珍的身子却变得越来越轻。一群蚂蚁把她抬到了森林,动物们邀请她参加森林音乐会,可她没有力气唱歌,也没有力气参加赛跑,只好坐着钓鱼,但却被大鱼拖下了河,惊醒才知道是一个梦。想着梦里的事,她赶紧大口大口吃起饭菜来。从此天天愉快进餐,也一天天胖了,变重了,长高了,身体棒得像一个小运动员,谁见了谁都喜欢她。当这个孩子听完故事,老师问他,是喜欢被大鱼拖下河的珍珍?还是喜欢像小运动员的珍珍?他没有回答,但却开始吃饭了。
有些三岁左右的幼儿不愿自己吃饭,家长可多用一些儿歌故事来引导他们,如儿歌《豆浆好》:“生黄豆,磨豆浆,小朋友,快来尝。豆浆甜,豆浆香,每天喝一碗,身体长得胖。”有些4~6岁的幼儿,进餐习惯不好,边吃边玩,坐姿不正确满桌满地都是饭粒,有首诗歌“下巴上的洞洞”,就是针对他们这种不良习惯写的。作者巧妙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在诗歌一开始就连用三个“奇怪”设下悬念,然后以风趣、诙谐而又善意的口吻娓娓到来,将一个边吃饭边撒饭粒的孩子现象夸张、鲜明再现在大家面前。虽然结尾作者并未将悬念解开,告诉大家“奇怪”的洞洞到底是什么,但相信听诗歌的孩子听完后会在会心的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摸一摸下巴,从而于不知不觉中理解作品的含意,受到启发,同时也给孩子留下一定回味的余地。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生长发育。愉快的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吃零食。除了供给他们营养丰富的食物外,还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是解决幼儿“进餐难”这个问题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1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