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2011届高考历史北宋的政治课时跟踪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行政管理】

第四单元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一课时 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
    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答案:D
2.(2010•模拟精选)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D
3.(2010•改编)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
   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无实权      B.北宋官员权力过大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答案:C
4.(2010•改编)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进士及第
    者成为“天子门生”。此举的主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局面赖以存在的基础
B.科举制已不存在
C.科举制发生了质变
D.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北宋改革科举制度,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使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管,实际上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5.王安石曾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其推行的变法措施中,被近代资产阶级改 良
   派梁启超称为“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的措施是(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将兵法
解析:“募役法”与“方田均税法”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将兵法”是军队内部的改革,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警察的职能与王安石变法中维持社会秩序、加强对人民控制的保甲法是相似的,故选C。
答案:C
6.(2010•试题调研)读下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答案:D
7.下图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形象图,对此图造成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
B.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C.导致了“三冗”现象的出现,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D.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达到了长治久安
答案:D
8.(2010•模拟精选)王敏锐同学到“陈桥兵变”遗址旅游,并在那里拍摄了一张照片(下图)。回
   校后,他在这张照片上配上解说词,请指出他的解说词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赵匡胤“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战略的产物
B.它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它发生在后周都城东京的附近
D.它成为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动因之一
答案:A
9.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
    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①②④均符合“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的指导思想;③是唐代的措施,应排除。
答案:D
10.“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宋朝统治者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措施之一便是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答案:C
11.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
    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解析:材料体现了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指导思想,由武夫悍将把持的州郡,改由中央派文臣任知州,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12.(2010•改编)下面是《续资治通鉴》一书中的一段记载: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其故非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以下对上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有(  )
A.两人总结朝代更替的规律
B.两人谈到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C.赵普的建议后来都被具体实施
D.这番君臣对话对北宋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09•北京测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
  也。……廖刚疏言:“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
  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朝的什么问题?该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更张以救之”的?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后来王安石的“更张”又有何深化?
   (4)两次“更张”的结局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北宋中期,军费和官俸开支庞大,形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原因:①政府扩充
   军队,增设官僚机构,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②北宋政府每年还要送给辽和西
   夏大量“岁币”。
   (2)观点:官俸机构臃肿,百姓生活困苦,辽和西夏不断进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应
   该立即改革。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
   (3)深化表现:①范仲淹改革主要在政治领域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
   中心,还包括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措施;②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弱
   积贫的局面。
   (4)两次“更张”都失败了。说明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内
   俗,立法变,最方今所急也。”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冗”指什么?“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二中的“变内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
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用分权的办法,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用募兵养兵的办法,军队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冗兵局面;军费官俸开支大,每年给辽夏岁币,形成冗费局面。
(2)理财措施、军事措施、教育措施。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兴修了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荒田,军事实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北宋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变法是错误的。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56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