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高二语文下册狂人日记同步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民情日记】

4、狂人日记   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候补(hòu)       撮录(cuō)        衙役(yá)         宛然(wǎn)
B.青面獠牙(liáo)    鬼鬼祟祟(suì)    食肉寝皮(qǐn)    面面相觑(qù)
C.牵掣(chè)       痨病(lào)        椽子(chuán)      接洽(qià)
D.刽子手(kuài)    簿子(bò)         劝勉(miǎn)       佃户(diàn)
解析:B项中“獠”读“liǎo”;C项中“痨”读“láo”;D项中“刽”读“guì”。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___________了。
(2)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_________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3)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___________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4)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___________。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A.妥当    宛然    吟吟    接洽          B.停当    宛然    呵呵    接洽
C.妥当    宛然    吟吟    接触          D.妥当    宛然    哈哈    接洽
解析:B项中“停当”指事情完成,并不代表事情完成好坏;C项中“接触”指刚开始谋面,还未谋划好;D项中“哈哈”指大笑,如仰天大笑,一般大笑时不会睁眼看人。
答案:A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B.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C.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D.“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解析:B项,句末的句号应换成感叹号,以表达狂人恍然大悟时的感叹。
答案:B
4.对原文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了“鲁迅”的笔名。
B.《狂人日记》的主旨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D.《狂人日记》中“吃人”与“仁义道德”的关系为:因为“仁义道德”才“吃人”。
解析:D项,《狂人日记》中的那段出名的话不能被理解成:因为“仁义道德”,才要吃人;也不能被理解成“仁义道德”本身就是“吃人”。正相反,这段文字必须被理解成:尽管有“仁义道德”,还是吃了四千年的人;而吃人的时候,正是以“仁义道德”为幌子。
答案:D
5.对于《狂人日记》中人物形象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哥展现的是一个权威、严厉,偶尔露出一点儿和蔼、假慈祥,一旦被触及痛处又尴尬窘迫、恼羞成怒的传统中国家长的形象。
B.“陈老五”,虽然没有性格与面孔,但仍然是一个吃人的帮凶。
C.赵贵翁和他的狗,是最坏的,天生就有吃人的本性。他们是旧有的顽固势力的代表。
D.“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是指在封建统治和压迫下不觉醒的劳苦大众。
解析:B项中陈老五虽然屡屡出场,但只是作者的一个道具,是一个中性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不能认为他是吃人的帮凶。
答案:B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    )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    )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 “本草什么”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    )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    )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6.文中空白处该填的词语是(    )
A.假如    虽然    毫不    亲口          B.假使    仍然    并不    亲口
C.假使    居然    并不    亲自          D.假使    仍然    毫不    亲口
7.画线的语句真实用意是(    )
A.表明狂人精神真正存在病理上的问题,思维混乱。
B.表明狂人故意这样说,证明医生也是吃人的人。
C.有意表明狂人的思维混乱、不清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D.狂人原先记得,只是一时忘记了。
8.“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真正的指的是谁(    )
A.赵家的狗          B.赵贵翁          C.大哥          D.一切吃人者
9.对“祸祟”“自戕”“呜呜咽咽”“嚼烂”四个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huò suì                            zì qiāng
wū wū yè yè                          jué làn
B.huò suì                            zì qiāng
wū wū yàn yàn                        jué làn
C.huò chóng                          zì qiāng
wū wū yàn yàn                        jiáo làn
D.huò suì                            zì qiāng
wū wū yè yè                          jiáo làn
10.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本草纲目》上载人肉可以煎吃,以及“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等典故来证明中国的吃人传统由来已久。
B.赵家的狗、“海乙那”等都是吃人者的帮凶。
C.“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点明在杀人礼教的惯性之下,亲属沦为凶手而竟不自知,表明了封建礼教的麻痹作用和吃人者的可悲。
D.狂人反对、诅咒吃人,但同时也认为存在着“劝转”吃人者放弃吃人的可能和希望,给了读者一丝希望和亮点。
6.解析:A项中“虽然”不表结果,填入不合适;B项中“并不”的强调作用不如“毫不”;C项中“亲自”多表示动作,而不是语言。
答案:D
7.解析:鲁迅先生在文中故意让狂人忘却《本草纲目》的全称,真正用意是表现本文是狂人在病中所记,以增强文章的可信性。
答案:C
8.解析:作者的真正的用意是表明一切吃人者像狮子一样凶恶——像野兽一样吃人,所以凶恶;像兔子一样胆怯——吃人时,也害怕被人吃,所以胆怯;像狐狸一样狡猾——必然找到冠冕堂皇的吃人理由,才肯下口,显出狡猾。
答案:D
9.解析:A组“嚼”读“jiáo”;B组“咽”读“yè”;C组“祟”读“suì”。
答案:D
10.解析:B项,作者通过“海乙那”这个事例,来说明赵家的狗也吃人这一事实,并非表明“海乙那”是吃人者帮凶的意思。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8题。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注,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注:金心异指钱玄同,当时《新青年》的编辑委员之一,发表大量文章,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
11.“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中的“他的意思”是(    )
A.让作者停钞古碑,改做文章。         B.让作者做些文章,摆脱寂寞。
C.让作者做些文章,投身革命。         D.让作者撰文助《新青年》一臂之力。
12.“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中“我的确信”是指(    )
A.禁锢于无窗而万难毁坏的铁屋中的人,即将被闷死,不应惊醒他们,使其蒙受临终的苦楚。
B.惊醒禁锢于无窗而难破毁的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不能说决无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C.惊醒禁锢于无窗而难破毁的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不会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D.他们办的《新青年》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
13.说出下列比喻的含义。
(1)“铁屋子”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睡的人们”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一间铁屋子……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一段文字的含义是(    )
A.惊醒熟睡的几个人,就能进而唤醒广大民众,就有捣毁这十分顽固黑暗的社会的希望。
B.揭示了鲁迅当时的苦闷情绪,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鲁迅认为顽固黑暗的社会很难摧毁的,不愿使清醒的几个人经受临终时的痛苦。
D.鲁迅为从熟睡中而死灭的人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们的忧虑。
15.“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
A.决不能因为是我认为一定不能出现的想法,就叫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
B.决不能把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理由强加给朋友,命令他放弃可能会有的看法。
C.决不能拿我认为一定不会有的意见用来说服他,叫他放弃所说的可能会有的意见。
D.决不能用我的看法叫他折服于我的想法。
16.“积久就有了十余篇”属于“十余篇”之列的正确一项是(    )
A.《社戏》《藤野先生》《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药》。
B.《社戏》《一件小事》《故乡》《藤野先生》《明天》《阿Q正传》《狂人日记》《祝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风波》《孔乙己》《阿Q正传》《药》。
D.《社戏》《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一件小事》《药》《故乡》《阿Q正传》。
17.“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的意思是(    )
A.并不是一个急切地不能对自己的言论加以控制的人。
B.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说话心里就不安的人。
C.并不是一个急躁到不能让自己说话的人。
D.并不是一个急躁得不能不说话的人。
18.对画线的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目的。
B.“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实际上是给革命志士以道义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激励,文字上的呼吁。
C.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激励。
D.主要是对封建统治者黑暗统治不满的呐喊。
11.解析:将“我懂得他的意思了”和下文中“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表明了金心异是需要鲁迅向《新青年》撰文,摆脱目前《新青年》“寂寞”的局面。
答案:D
12.解析:根据下文“希望是在于将来”,可以看出并未涉及B、C两项的内容。D项是通过金心异表达出来的既存事实,不是作者的确信。
答案:A
13.(1)黑暗的旧中国。
(2)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尚未觉醒的愚弱的国民。
(3)在新思想的宣传鼓动下,开始觉醒的人。
14.解析:B项,虽然反映了鲁迅当时苦闷的情绪,虽曾有过犹疑和孤寂,但仍然认为希望在未来,而不是矛盾;C项,鲁迅虽然认为黑暗社会顽固而强大,但仍然有摧毁的希望;D项,鲁迅为就死的人感到的是悲哀和心痛,而不是忧虑。
答案:A
15.解析:在这里“折服”的意思不是“叫人信服”,而是“说服”的意思,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和C项相符。
答案:C
16.解析:《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答案:D
17.解析:将这句话放在本段中理解,不难看出“切迫”的意思是“急切”,“已于言”的意思是“停止说话”。
答案:B
18.解析:鲁迅固然有对黑暗统治不满。但在此处主要的还是为革命先驱呐喊助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灵魂而呐喊,也有为激励自己的呐喊,因此D项不准确。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9.仿照示例,为鲁迅先生另写—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
    向你致敬,冰心。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什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唯有乐观的心态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从例句来看,首先要对鲁迅先生表示敬意,然后阐述表示敬意的原因。在阐述原因时,要注意列举鲁迅先生的作品,先总说对自己的影响;然后具体分说。具体地表述作品的影响时,注意运用“什么……也不能……,唯有……;什么……也不能……,唯有……”的语言格式,形成整句。
答案:略
20.阅读下面有关材料,简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2月21日公布的货币执行政策报告显示: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低16%;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长2331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444亿元,同比少增1629亿元;汽车贷款比年初减少500亿元,同比多减少了248亿元。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提取文中的信息,要注意把握住文段中的重要语句,此处为:2005年末,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低16%;比年初增加1996亿元,同比少增长2331亿元。在此基础上根据数值变化,可以概括出“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减缓”。
参考答案:2005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减缓。
读书做人
    (1)伟大的文学,往往始终保持着对于理性和知识的信心,而不会沉溺于对于历史和记忆的虚无主义态度,因为力量的源泉,或许只能存在于此……
    伟大的文学,它在急剧变动的时代和世界面前往往表现出雄浑博大的整合的力量,表现出殚精竭虑的搏斗的迹象。这往往是因为伟大的写作者既保持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类自由的热爱,也深知人类取得进展的艰难以及为此而斗争需要支付的巨大代价……
    伟大的文学,那些在众多苦难的时代使人类的精神前行的文学,必定面对生活、历史和命运中的真实的难题,承担起接受时代挑战的重荷,为争取人的自由和幸福进行前赴后继的努力,酝酿薪火相传的成就,并在这一进程中获得峻刻而坚强的力量……
    ……只有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写作者,能够建立起新的力量;只有伟大的文学能够在这种时代中珍视自由、幸福和价值并为之而斗争。
    (2)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2003年11月5日,成都都江堰中兴镇老桥桥头发生了一起令人心寒的事件: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却无人开门制止;唯一还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了卷帘门!这名女子在绝望中被暴徒殴打致死。那个寒冷而麻木的夜晚,人们听着她的呼救,看着她绝望地死去,这些人冷漠、麻木,而又精明、小心。
    看了上面几则材料,再结合鲁迅先生《〈呐喊〉自序》的话,谈谈你对人性的思索和文学力量的认识;你认为文学在改造人性方面有没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58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