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2012届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第一轮复习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 点击:

【www.doubiweb.com--民情日记】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地理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某游客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1~2题。
1.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从题干得知该地区2时15分日出,昼长大于夜长,应为夏季。
答案:B
2.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解析:三江平原的乌苏镇与俄罗斯接壤,所以小镇上的境外商人主要来自邻国俄罗斯。
答案:C
(2010•四川高考)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4.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水电所占比重小,所以不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水电与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也比较小;由于原煤、原油所占比重较大,使用这些能源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所以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也不利于降低酸雨的危害。第4题,读图可知,在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中,①省的天然气比重最大,可以判断为四川省;该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其水能主要分布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地形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
答案:3.C 4.D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6.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有两次汛期,一次出现在春季,一次出现在夏季,说明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区,有可能是松花江。
答案:5.C 6.D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解析: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
答案:D
8.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10•江苏高考)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9~10题。
9.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发生旱灾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旱灾即水的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西南地区虽位于湿润地区,但由于2010年3、4月份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即水的供给量减少;而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即水分的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了旱灾。
答案:BD
10.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疆地区洪水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新疆阿勒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该地的洪水不太可能是降水过多造成的;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可知,该地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的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的,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答案:CD
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小水含大沙、小水大灾”。每年八亿吨泥沙淤积,造成下游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据此回答11~12题。
11.读1976~1999年利津水文站黄河来水来沙特征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的年际变化大,呈递减趋势
B.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和年径流总量成正相关关系
C.1997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达到最小值的原因是当年黄河流域无降水
D.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制约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解析:判断此图主要是弄清楚年输沙总量、年汛期输沙量、年径流总量、年汛期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自1976~1999年黄河的年输沙总量、年汛期输沙量、年径流总量、年汛期径流量呈波动减少趋势;1997年由于黄河断流,四个量均达最低值;黄河的年汛期径流量决定着年输沙总量的大小。
答案:BD
12.读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与入海泥沙量和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的变化关系预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正相关关系
B.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年均湿地面积增加5~10 km2
C.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4 m时,若增加湿地面积20 km2需入海泥沙量6亿吨
D.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解析: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一定时,新增湿地面积和年均入海泥沙量成正相关关系;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3 m和年均入海泥沙量为5亿~6亿吨时,每年新增湿地面积为10~20 km2;口门外5 km内平均水深5 m时,年均入海泥沙量为6亿吨是湿地面积增加的临界点。
答案:AC
三、综合题(共36分)
13.下面是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和经过北京中部的东西方向地形剖面图及南北方向地形剖面图(虚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结合两幅剖面图,概括北京的地势特点。(4分)
(2)分析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中A、B两处降水较多的原因。(6分)
(3)根据图示信息在北京市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适当位置填出永定河、潮白河。(4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两剖面图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地势特点。第(2)题,由A、B的位置,结合北京市的地形特点可知,两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降水较多。第(3)题,根据两地形剖面图可确定两河流的位置。
答案:(1)西北高,东南低。 (2)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3)图中下方河流线代表永定河,上方河流为潮白河。图注略。
14.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我国正在谋求多元化进口通道并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1: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
 
材料2:我国核电增长图。
 
材料3: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预测变化趋势。
 
(1)线路④油气主要来自________(国家)。(2分)
(2)分别说明西南、东北油气进口通道施工建设中在自然因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8分 )
(3)西南油气通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4分)
(4)说明我国大规模发展核电的条件。(4分)
(5)分析风电与火电发电成本变化的原因。(4分)
解析:第 (1)题,我国油气资源的进口是多方位的,从地理位置的远近、油气资源的分布来判断。 第(2)题,西南进口通道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地形起伏大,森林茂密,害虫多;东北通道冬季漫长而严寒,冻土、沼泽广布,森林茂密等。第(3)题,西南油气通道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第(4)题,我国核电得到大规模的开发条件有技术的成熟和发展、经济实力提高、能源需求及政策的大力支持等。第(5)题,风电成本不断下降主要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成熟;而火电因资源价格的上升、治污成本的增加等因素造成成本上升。
答案:(1)哈萨克斯坦
(2)西南通道:地质复杂,多滑坡、泥石流;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雨季长,雾气重;森林茂密,地面湿滑,蚊虫多等。
东北通道:严寒且寒冷期长;冻土、沼泽面积广;森林茂密、积雪厚等。
(3)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技术成熟;经济实力提高;能源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
(5)技术进步,风电规模扩大,风电成本下降;
煤炭资源价格上涨,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火电成本上升。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59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