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方案

2018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分类汇编解析

| 点击:

【www.doubiweb.com--护理方案】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实验设计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选择题
1.(2015•呼和浩特)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C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D 探究Mg、Ag、Cu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
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硫酸钾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Ba(NO3)2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A、硫酸钾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硝酸钠溶液不与Ba(NO3)2溶液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B、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将粗盐研碎、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Ca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D、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镁>铜;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镁>银;但无法确定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2015•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甲烷纯净
B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甲烷验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硫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燃烧的火焰颜色深浅不同,据此结合空气与氧气中氧气的浓度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甲烷不纯净;若放出微弱的噗噗的声音,说明甲烷纯净,故选项实验现象与结论错误.
B、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该固体不一定是NaHCO3,也可能是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等,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支持燃烧,该瓶中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和结论错误.
D、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3.(2015•连云港)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C 测某溶液的酸碱度 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除去固体氯化钾中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使使木条复燃的是氮气,可以鉴别,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不能使用酚酞试液(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4.(2015•济宁)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氧气有可燃性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有酸性
 C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B.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C.根据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D.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此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色;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但是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
D.滴入氯化钙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
故选D.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以及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2015•河北)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 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羊毛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a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羊毛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产生特殊气味,可用燃烧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绒,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可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2015•山西)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B 稀释浓硫酸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C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D 除去K2S04溶液中的K0H 加入适量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K0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2015•无锡)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 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用水鉴别NH4NO3、Na0H、NaCl三种固体
  D. 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分析判断.
C、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和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 解: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是白色的晶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B、某些植物的花瓣中含有能够遇酸碱会变色的物质,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C、NH4NO3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Cu和Ag与Fe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铁>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2015•长沙)下列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A. 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
  B. 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可加入足量的CaCO3
  C. 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
  D. 为了防止食用的鱼、虾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测量容器-量筒;盐的化学性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NaCl、BaCl2均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NaCl、BaCl2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
C、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10mL量筒量取9.5mL的水,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的鱼、虾,故选项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2015•黑龙江)下列实验所对应的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案
A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B 比较金属镁和铝的活动性 将镁条和铝粉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C 除去CO2中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D 证明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少量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钙的溶解性不同据此分离;
B、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结合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变质产物碳酸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可以通过过滤分离出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钠固体,故方法正确;
B、镁条和铝粉的与盐酸的接触面积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方法错误;
C、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变质会产生碳酸钠,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足量的稀盐酸可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一定会观察到气泡,故方法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鉴别、检验和除杂,是中考常见题型,鉴别时要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除杂时注意除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
 
10.(2015•十堰)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①根据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②根据验证二氧化碳需要用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③根据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进行分析;
④根据题中的现象 进行分析;
⑤根据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不能验证氨分子很小,故①错误;
②该实验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②错误;
③烧杯中的蜡烛低处的先熄灭,高处的后熄灭,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③正确;
④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④正确;
⑤该实验需要对比空气、水对铁生锈的影响,不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故⑤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11.(2015•吉林)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 用Fe2O3和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
  C. 用水区别固体NH4NO3和固体NaOH
  D. 用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被点燃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钡、硫酸钡都是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均匀混合的,不能被点燃,故A错误;
B、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B错误;
C、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用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都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由于类似题目往往是一字之差的问题,如二氧化碳混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它们的解决方法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练习时要注意审题,另外不妨就考虑一下另外的一种形式该怎么解决,做到一题多变.
 
12.(2015•长春)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A. 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
  B. 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一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D. 鉴别稀盐酸、NaOH和NaCl三种溶液:取样,分别滴入酚酞溶液后再相互混合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铁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携带水蒸气进行分析;
D、根据酚酞在酸、碱、盐中显示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分离CaCO3和CaCl2固体:取样,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故A错误;
B、硫酸铁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滤后的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故B错误;
C、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也会携带水蒸气,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氯化钠、盐酸,在没有变色的两种滴入氢氧化钠中,颜色褪去的是盐酸,剩下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2015•烟台)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A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鉴别奶粉与淀粉 滴加碘水,观察颜色变化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 在足量空气中灼烧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碳的化学性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析;
C、根据淀粉和碘水作用变蓝色分析;
D、根据碳能够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 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一氧化碳虽然具有可燃性,但在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够被点燃的,故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分别加入碘水,能使碘水变蓝色的是淀粉,不变色的是奶粉,能区别出来,故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能够加热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而除去碳,符合除杂的原则,故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2015•绵阳)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测定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 试纸变为浅红色 溶液pH为2
B 鉴别NaOH和NH4NO3 在装有等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b固体 加a的试管水温升高,加b的试管水温降低 A是NaOH,b是NH4NO3
C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O2 做白磷是否燃烧的对比实验
  前者不燃烧,后者燃烧 燃烧需要O2
D 比较Al、Cu的活泼性 将未经打磨的Al条放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Al的活性炭低于Cu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pH试纸先用水润湿,这样的操作会使溶液变稀,使测量的数据不准确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的溶解性及伴随的能量变化分析;
C、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对比实验是否合理;
D、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分析实验的合理性.
解答: 解:A、pH试纸先用水润湿,这样的操作会使溶液变稀,使测量的数据不准确,故操作错误;
B、NH4NO3溶于水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研究白磷燃烧是否需要O2,变量是否存在氧气所以其他条件必须相同,但实验①和实验②温度不同,一个是热水,一个是冷水,所以将实验②改成热水就行了,故操作错误;
D、未打磨的铝条表面存在氧化铝的保护膜从而阻碍了铝与硫酸铜的反应,所以不能说明铝不如铜活泼,故操作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15.(2015•桂林)下列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试剂
A 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木条
B 鉴别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碳酸钾溶液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水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钡离子都会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取样品,滴在木条上,木条变黑的是浓硫酸,木条颜色不变的是稀硫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氧气都不易溶于水,用水不会将氧气除去,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混合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了主要物质二氧化碳,没有除去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
 
16.(2015•莱芜)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 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 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只能有金属的种类不同一个变量分析;
B、根据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进行解答;
C、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是有无催化剂一个变量分析;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只能有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一个变量分析.
解答: 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控制变量法中哪些量变哪些量不变,即自变量、因变量,了解对照试验的设计思路.
 
17.(2015•天津)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C. 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
  D. 用适量的铁粉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锌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产生气泡,而二氧化锰和水混合无明显现象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铜能够和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不能和氯化锌反应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会产生气泡,而二氧化锰和水混合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二氧化锰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故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方法错误;
C、氧化铜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然后通过过滤得到木炭,故方法正确;
D、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能和氯化锌反应,因此不能除去氯化锌,故方法错误;
故选项为:B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2015•泸州)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切开土豆,在剖面上滴两滴碘水 变蓝 土豆含有淀粉
B 在1mL无色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呈碱性
C 取3mLH2O2溶液微热,再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 先产生少量气泡,加MnO2后产生大量气泡 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D 取2mL鸡蛋清,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鸡蛋清凝结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淀粉遇碘变成蓝色分析;
B、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分析;
D、根据重金属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分析.
解答: 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切开土豆,在剖面上滴两滴碘水,变蓝,说明土豆含有淀粉,故实验正确;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因此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呈酸性,而不是呈碱性,故说法错误;
C、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催化剂,因此该说法正确;
D、硫酸铜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铜离子,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的评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19.(2015•天津)下表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及常用的检验方法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分析;
C、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及反应的程度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解答: 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应该使用石蕊试液,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滴加硝酸钡溶液也会变浑浊,因此不能探究二者是恰好完全反应;
D、人体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少量的二氧化碳,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通过对比使相同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A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2015•苏州)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21.(2015•北京)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都无现象分析;
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
解答: 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和盐酸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二.解答题
1.(2015•德州)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二氧化碳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1)观察到 A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E装置中出现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2O4 CO↑+CO2↑+H2O .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 ;D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猜想与事实验证;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猜想】根据猜想1和3进行分析;
【设计实验】(1)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证明有CO2气体;
(2)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猜想3成立可知,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然后写出化学反应式即可;
【问题讨论】
(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末端酒精灯可以处理尾气CO进行分析.
解答: 解:【猜想】根据猜想1和3可知,猜想2是只有CO2;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二氧化碳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1)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证明有CO2气体;
(2)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根据猜想3成立可知,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所以化学反应式是:H2C2O4 CO↑+CO2↑+H2O;
【问题讨论】
(1)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2)为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装置末端酒精灯可以点燃尾气CO.
故答案为:【猜    想】只有二氧化碳;
【观察分析】(1)A;
(2)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H2C2O4 CO↑+CO2↑+H2O;
【问题讨论】
(1)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气体中一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2)点燃尾气中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点评: 本题是检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就要我们熟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
 
2.(2015•丽水)科学实验方案是根据特定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学习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到“盐酸能电离产生H+和Cl﹣,氯化钠能电离产生Na+和Cl﹣”.为深入研究某一问题,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 红 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根据盐酸中存在三种粒子,在探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逐一进行验证,所以设计了三个实验,通过每次的实验现象推断是哪种粒子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 解:因为稀盐酸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Cl﹣),探究谁使指示剂变色需要把这三种粒子逐一去验证.第一次加入蒸馏水是要验证水分子的;第二次加入氯化钠溶液是验证Cl﹣;第三次是验证H+;通过实验现象就可以判断出来是三种粒子中的哪个起的作用.
(1)往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后,乙试管中的溶液将变为红色;
(2)小科设计的实验方案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故答案为:(1)红;
(2)酸中的哪种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弄清设计的三个实验是分别用来验证哪种粒子的.
 
3.(2015•贵阳)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2)   稀盐酸呈酸性
(3)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
(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
解答: 解:(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合理即可)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精的棉球立即燃烧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2) 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稀盐酸呈酸性
(3) 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  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点评: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8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