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体会

201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2015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心得体会】

武汉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  武汉二中              命题教师:    黄小平
    考试时间:2015年7月1日下午3:00-4:30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在 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此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话:“却说袁术在淮南, 地广粮多,……大会群下议曰:‘……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世家豪族地主依仗自身的势力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B.察举制的推行是袁氏大家族出现“四世三公”的重要条件
C.当时地方势力割据称雄,中央集权制度被严重削弱
D.袁术、袁绍的迅速败亡说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
3.右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小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
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
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
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
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
4.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   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A.马其顿    B.古罗马     C.意大利           D.德意志
6.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C.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8.由于各国的国情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近代西方国家建立的民主代议制程度也有差异。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等开埠口岸设关。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
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设立“制钱局”,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发行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货币。在发行的货币中(如图),所用文字涉及到“國”字的,均以“囯”代替(以“王”取代“或”)。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定都之初,洪秀全十分重视 商品经济的发展
B.说明天国的领导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刻
C.掌握金融权有利于巩固新生的农民政权
D.利用发行天国的货币从经济上沉重打击了清政府
11.张謇曾于某年自撰嵌字春联:“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据此可以断定
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B.“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C.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
12.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3.“它 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族主义           D.殖民主义
14.1871年4-5月的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支持
C.维护劳动者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5.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时间(俄历) 机构(政府)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政府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 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
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
16.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7.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8.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村民自治
19.201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习萧会”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如何“对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已经是两岸无法回避,必须慎重解决,但是应积极面对的课题。“习萧会”信息 与下图信息一致的是
 
A.两岸应结束敌对和敌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
B.经济合作渐行渐远,武装斗争是最后的手段
C.两岸都意识到既要发展经济合作,又要做好斗争准备
D.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中共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
20.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1.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D.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22.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23.《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24.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 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题17分  27题18分  28题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 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什么新视角?
 

27.(18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1)依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实行“改土 归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6分)


材料二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6分)

 

材料三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 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3)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4分)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2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 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4分)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7分)


武汉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CBB  6-10.CDCCB  11-15.CDBCC  16-20.ABDAB 21-25.CDACD

二、非选择题
26.(17分)答案:(1)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 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分,观点1分,理由4分——1点2分 2点满分 只有观点无理由不得分)
(3)新视角:打破史学界长期使用的“革命史框架”,将辛亥革命放到更加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或突破时段,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2分)

27.(18分)答案:(1)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 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回答出两点即可  2分)
(2)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对外。(2分) 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内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4分)
(3)经济上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回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正确的民族政策,不仅用于民族间和睦相处,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民族和谐,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等,回答一条即得2分)

28.(15分)答案(1)主要特点: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4分)
(2)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分) 目的: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
(3)观点:世界呈多极化趋势;(1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2分)理由: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2分)多样化趋势遭遇美国“单极”图谋的严峻挑战和阻碍。(2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xdth/78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