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怎么写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2016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测试题基础选择题汇编(附答案和解释)

| 点击:

【www.doubiweb.com--心得体会怎么写】

基础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D.光化学烟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C、维生素中有部分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所以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正确;D、氮的氧化物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道有影响,正确,答案选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CaCO3、BaSO4虽不溶于水,但它们是强电解质,故①错;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但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②错;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所以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故③错;0.000 01 mol/L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1 mol/L CH3COOH中氢离子浓度,故④错;熔融的纯硫酸不导电,故⑤错误;⑥正确。综上所述,选D
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C18O与N2的密度相同
B.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与C3H6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固体每增重mg,转移电子的数目为mNA/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量之比,C18O与N2的相对分子量,前者为30,后者为28,错误;B、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与C3H6含有的分子数,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数小,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为液体,不能这样计算,错误。
4.常温下,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Na+、K+、MnO4-、SO42-         B.Mg2+、NH4+、SO42-、Cl-
C.Na+、Cl-、K+、SO42-          D.Na+、K+、CO32-、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MnO4-为紫色离子,与题意不符,错误;B、若该溶液为碱性,可与Al反应生成氢气,但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与Al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均不发生离子反应,一定能大量共存,正确;D、在酸性条件下,Al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但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C。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碱性:KOH﹥NaOH﹥Mg(OH)2         D.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Mg>Al,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HCl﹥H2S﹥PH3 ,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KOH﹥NaOH﹥Mg(OH)2 ,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C>Si,则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 ,正确,答案选A。
9.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   △H =+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   △H =+131.3kJ/mol的含义是1mol碳固体与1mol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CO气体和氢气时,吸收131.3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宏观物质,不表示分子,且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答案选C。
11.食品添加剂关系到大家健康,下列物质中的添加剂作用不正确的是
A B C D
 
    
防治高血压 防治缺铁性贫血 做甜味剂 做防腐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不能防治高血压;A项错误;B.铁强化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B项正确;C.白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可做甜味剂,C项正确;D.亚硝酸钠为食品防腐剂,D项正确;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
B.煤的气化、石油分馏、海水制镁、海带提碘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C.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羊毛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D.甲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而甲烷不反应,说明苯环能够使甲基变活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选项A不正确;石油分馏过程中只包含化学变化,选项B不正确;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不属于蛋白质,选项C不正确;甲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苯甲酸,而甲烷不反应,说明苯环能够使甲基变活泼,选项D正确。
1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HNO3          B.Cl2          C.SO2          D.Na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HNO3可以电离产生H+和NO3-,所以硝酸是电解质,错误; B.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产生盐酸和次氯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是氯气的单质,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  C.SO2 溶于水发生反应产生产生H2SO3,H2SO3电离产生H+和 HSO3-,所以H2SO3是电解质,而是SO2 非电解质,错误。D.Na2O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可以电离产生Na+、O2-,所以Na2O是电解质,错误。
14.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B.32g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相对原子质量 Cu:64)
C.1L 1.0mol•L—1 NH4Cl与2L 0.5mol•L—1 NH4Cl溶液含NH4+数目相同
D.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1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氧原子数相等,但不一定均为2NA,A错误;B.32gCu的物质的量是0.5mol,与S完全反应生成硫化亚铜,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B错误;    C.铵根离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则1L 1.0mol•L—1 NH4Cl与2L 0.5mol•L—1 NH4Cl溶液含NH4+数目不相同,前者多,C错误;D.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OH— 数目为0.1NA,D正确,答案选D。
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的溶液中:SO42—、CO32—、Na+、K+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K+、Cl-、CH3COO-
C.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AlO2—、Mg2+、Cl-、SO42—
D.c(H+)/c(OH-)=1012的溶液中:Na+、Ba2+、NO3—、Cl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A.pH<7的溶液显酸性,则CO32—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则Na+、K+、Cl-、CH3COO-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铝离子与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c(H+)/c(OH-)=1012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浓度,溶液显酸性,则ClO-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16.下列实验事实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Ⅰ操作 Ⅱ结论
A 滴加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C 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
D 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与BaC1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不一定是SO42—,也可以是Ag+、 CO32—等,A错;K元素的焰色反应要通过蓝色的钴玻璃来观察,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有K+,B错;氯水将I—氧化为I2,CC14将I2萃取出来,下层就是I2的 CC14溶液,显紫色,C对;检验溶液中是否有NH4+时要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D中操作错误,D错。
17.下列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所以符合条件,A选;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首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来沉淀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B不选;C、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先胶体和电解质溶液产生聚沉现象,有沉淀生成;后氢氧化铁又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C不选;D、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铝,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所以不符合条件,D不选。答案选A。
18.下列对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密度都比较小
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碱金属中除Cs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Rb和Cs的密度大于水,其余密度都比较小,A错误;B.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不一定都是过氧化物,例如Li只能生成氧化锂,B错误;C.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C正确;D.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D错误,答案选C。
1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在常温下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乙醇和乙酸都能与金属氢氧化钠反应
D.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苯能与单质溴反应,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钠可以置换出羟基和羧基中的氢原子,但氢氧化钠和乙醇不反应,C对;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发生氧化反应和银镜反应,D对。
20.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证明HCl、H2S电离程度大小,而比较元素的非农金属性强弱要看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错误。B.HClO4酸性比H2SO4强,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正确。C.活动性强的非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非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证明非金属性Cl>S,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发生分解反应。所以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证明非金属性Cl>S,正确。
2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产业中光纤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碳酸氢钠可用于制备纯碱,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及食品发酵剂
C.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
D.医学上,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渗析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光纤的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说法错误;B、碳酸氢钠水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且对人体无危害,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故B说法正确;C、合金比铝单质强度和硬度大,且质量轻,铝在表明产生一层致密氧化膜,阻碍反应进行,具有抗腐蚀性,铝的密度小,因此合金的质量轻,故C说法正确;D、血液是一种胶体,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利用其得到纯净胶体,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渗析原理,故D说法正确。
2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18O2- 结构示意图:
B.Na2O2的电子式:
C.HCO3-的水解方程式HCO3- +H2O  H2CO3+OH-
D.HI的电离方程式 HI   H++I-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为N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项应为: ;D项HI为强酸,完全电离。
2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与亚硫酸溶液混合:NH3•H2O+H+===NH4++H2O
B.将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 + H2O + Ca2+ + 2ClO- = 2HClO +CaSO3↓
C.足量铁屑溶于稀硫酸:2Fe+6H+= 2Fe3++3H2↑
D.将Cl2通入FeSO4溶液中:Cl2+2Fe2+==2Fe3++2C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亚硫酸属于弱酸,应写化学式,A项错误;B.HClO具有氧化性,能将CaSO3 氧化成硫酸钙,B项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2+,C项错误;D.氯气能将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 2Fe3++2Cl-,D项正确;选D。
2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C6H14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1.4 NA
B.0.1 mol•L-1 NH4Cl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小于0.1 NA
C.100 mL 12 mol•L-1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由CH4和C2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的数目为2 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标准状况下,C6H14是液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A项错误;B.根据n=cV,没有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数目,B项错误;C.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所以无法计算浓硝酸与过量铜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C项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11.2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由于CH4和C2H4 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氢原子数目为2NA,D项正确;选D。
25.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物的量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的是
①CO2与NaOH溶液
②NaHCO3溶液与盐酸
③Na与氧气
④C与O2
⑤AlCl3溶液与氨水
⑥Na2S与FeCl3溶液
A.除③外         B.除①④⑥外         C.除②③⑤外         D.除②⑤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NaOH量固定,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②NaHCO3溶液与盐酸生成氯化钠,与量无关,③与量无关,④氧气少量生成一氧化碳,过量生成二氧化碳,⑤AlCl3溶液与氨水,生成氢氧化铝,与量无关,所以②③⑤除外。C项正确
26.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D中不可能是浓硫酸
B.通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
C.D中可以是水
D.D中可以是饱和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干燥的氯气不能使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潮湿的氯气能使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A、若D中盛放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氯气,而干燥的氯气不能使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关闭B时,氯气被干燥,则不能使C处红色布条褪色,则当打开B时,若氯气潮湿,则会使C处布条褪色,所以D中可能是浓硫酸,错误;B、根据关闭和打开B的反应现象的不同,说明打开B时通入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使红色布条褪色,正确;C、若D为水,则当关闭B时,氯气变潮湿,所以C处的布条褪色,错误;D、若D为饱和食盐水,则当关闭B时,氯气变潮湿,所以C处的布条褪色,错误,答案选B。
27.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1>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原子半径:As>P >C1;B项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Cl>HBr >AsH3,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 H2SO4>H3PO4 >H3AsO4.
28.图像能直观地反映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及规律,下列各图像与描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SO2氧化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 mol MgCl2•6H2O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C.图3表示分别稀释10 mL pH=2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pH的变化,图中b>100
D.图4表示平衡2NO2(g) N2O4(g)在t1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c(N2O4)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A项错误;B.MgCl2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因此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得到Mg(OH)2 ,无法得到MgCl2 ,B的图像错误;C.盐酸是强酸,稀释100倍PH由2升高到4,而醋酸是弱酸,在稀释的过程中继续电离,因此要使PH=4,则b>100,C图像正确;D.对可逆反应2NO2(g) N2O4(g),缩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N2O4 )在迅速增大以后继续增加,D图像错误;选C。
29.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故正确;B、工业上制备Mg,是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故B错误;C、FeCl3是强酸弱碱盐,直接加热蒸发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铁,故C错误;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故D错误。

3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答案】B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难溶碳酸盐,食醋与其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因此醋酸能除水垢,A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钢架是铁和碳的合金,在潮湿的空气里,钢架表面会形成电解质溶液薄膜,钢架里面的铁和碳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腐蚀,C正确;新型复合材料,D正确。
3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过氧化钠晶体中,含2 NA个阴离子
B.a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aNA/32
C.常温常压下,28 gCO和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H2S和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答案】C
【解析】A、78gNa2O2即1mol,1mol Na2O2含1mol的O22-,故A错误;B、质量除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平均摩尔质量的数值介于32和48之间,故B错误;CO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故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分子总数为NA,与常温常压这个条件无关,故C正确;D、H2S和SO2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硫和水,D错误。故选C。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B.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
C.蔗糖、麦芽糖、硬脂酸甘油酯酸性水解都能得到2种物质
D.麻黄碱( )的催化氧化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B
【解析】
A、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错误;B、氨基酸、二肽、蛋白质均具有两性,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正确;C、麦芽糖水解只得到1种产物:葡萄糖,错误;D、麻黄碱催化氧化生成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
3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Cu+Fe3+=Cu2++Fe2+
B.碘水中通入适量的SO2:I2+SO2+2H2O=2I-+SO42-+4H+
C.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D.往K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答案】B
【解析】
A、电荷不守恒,错误;B、正确;C、生成银氨配离子,错误;D、沉淀物质的量最大时为铝全部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根离子部分生成硫酸钡1mol明矾共产生2.5mol沉淀,上述反应生成2mol沉淀,错误。
35.下列实验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 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
B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Al(OH)3不溶于氢氧化钡溶液
C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 溶液先不显红色,加入氯水后变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该溶液中存在I-

【答案】C
【解析】A.常温下将Cu片放入浓H2SO4中,不能发生反应。错误。B. 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钡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2(SO4)3+3Ba(OH)2=3BaSO4↓+2Al(OH)3↓,由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OH)2是强碱,所以当其过量时发生反应:2Al(OH)3 + Ba(OH)2=Ba(AlO2)2+4H2O。但是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仍然存在白色沉淀。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先不显红色,说明不含有Fe3+,再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加入氯水后变红色.证明此时溶液中含有Fe3+,也就是原溶液中含有Fe2+.当加入新制氯水时发生反应:2Fe2++Cl2= 2Cl-+2Fe3+而产生了Fe3+。正确。D. 由于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而CCl4和水又互不相溶,密度不水大。所以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若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就证明该溶液中存在I2。

39.在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与S反应生成FeS,确定非金属性:Cl>S
B.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确定硫和氧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酸碱性
【答案】D
【解析】氯水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会把pH试纸漂白,无法与比色卡对比,即测不出它的pH大小。
4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 c(Cl-)+ c(ClO-)+ c(OH)
B.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c(HCO3-)> c(CO32-)> c(H2CO3)
C.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 c(NH4+)> c(OH)= c(H+)
D.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2c(H+)– 2c(OH-)= c(CH3COO-)– c(CH3COOH)
【答案】D
【解析】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得到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即c(Na+)+ c(H+)= c(Cl-)+ c(ClO-)+ c(OH),A不正确;NaHCO3溶液中,NaHCO3水解呈碱性,水解大于电离,即c(H2CO3)> c(CO32-),B不正确;pH = 11的氨水与pH = 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应呈碱性,C不正确;0.2mol/LCH3COOH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得到0.05mol/LCH3COOH和0.05mol/LCH3COON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c(H+)= c(CH3COO-)+ c(OH)和物料守恒,2c(Na+)= c(CH3COO-)+ c(CH3COOH),将两式中的c(Na+)消去得2c(H+)– 2c(OH-)= c(CH3COO-)– c(CH3COOH),D正确。
41.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
【答案】C
【解析】A.制取橡皮擦的原料是橡胶,涉及到橡胶工业的生产,正确。B.铝合金片涉及金属Al的冶炼过程,与冶金工业有关,正确。C.铝笔芯的原料是石墨和粘土,与电镀工业无关,错误。D.铅笔外边刷的油漆和绘制的各种图案、文字等,与有机合成的材料及涂料工业有关,正确。故选项是C。
4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A.聚氯乙烯分子是以氯乙烯为原料,通过分子之间的特殊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形成,发生加聚反应后分子中碳原子变为饱和碳原子,不再含碳碳双键,错误。B.淀粉是多糖,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催化氧化产生乙醛,乙醛在进一步氧化产生乙酸。乙酸与乙醇在加热和浓硫酸存在时发生酯化反应形成乙酸乙酯和水。因此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正确。C.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
43.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Cl2 +2OH-=== Cl-+ ClO-+ 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ClO-+ H2O HClO+ 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Cl2:2H++ Cl-+ ClO-= Cl2 ↑+ 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 ClO-= HClO+ CH3COO—
【答案】B
【解析】A.用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 根据提干信息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而该溶液pH=12>11,故主要是因为该消毒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OH,故B不合理;C.根据HCl和HClO中Cl的化合价分析,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故C正确;D.根据漂白粉起漂白作用的原理,应用的是较强酸制取较弱酸,故D正确。
4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 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答案】C
【解析】A. NaOH有腐蚀性,不能在天平上直接称量,应该在烧杯等仪器中称量,错误。B. FeCl3是强酸弱碱盐,Fe3+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溶解度小的Fe(OH)3使溶液显浑浊,所以配制FeCl3溶液时,应该将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错误。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的方法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就证明产生的气体是NH3,原溶液中含有NH4+,正确。D.要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应该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中性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浸没,而不能使用酸性物质,否则发生的就是析氢腐蚀,错误。
45.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若X是Cu,Y是Cl2,Cu在Cl2燃烧产生的Z是CuCl2,电解CuCl2溶液产生Cu和Cl2,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正确。B.若X是Cl2,Y是氢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Z是HCl,电解HCl的水溶液,产生氢气和氯气,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错误。C.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会产生氢气、氯气、氢氧化钠,不能产生金属钠,不符合上述物质转化关系,错误。D.若Z是三氧化硫,而X、Y分别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产生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不能产生O2和SO2,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错误。
46.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 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B
【解析】A、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用洗气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B正确;C、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苯溶液密度小,应该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读数为:11.80mL,故D错误,此题选B。
47.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答案】C
【解析】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48.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答案】A
【解析】在短周期元素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W是15号的P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确定: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Si元素。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因此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 > Y,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X>W>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正确。D.除非金属性很强的F、O元素外,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正确。
4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以上三种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此题选C。
5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A
【解析】A.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是N2转化为NH3的过程,N化合价由0→-3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典型的人工固氮方法,故B正确;C.根据自然界中氮循环图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故C正确;D.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碳、氢、氧元素的参与,故D选项正确。
5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此题中A、火药使用是利用了S、C、KNO3发生反应,B、粮食酿酒师利用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然后在进一步在酒曲的作用下生成乙醇,D、铁的冶炼是利用C在高温下与Fe2O3反应生成Fe的单质,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C项转轮排字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52.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2+          C.O2-          D.F-
【答案】C
【解析】Na+、Mg2+、O2- 和F-离子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选C。
5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CO3溶液中CO32-的水解:CO32-+H2O=HCO3-+OH-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A、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应以HClO的形式存在,故错误;B、单水解是可逆反应,多元弱酸根水解应是分步水解,CO32-+H2O HCO3-+OH-,故错误;C、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不等,故错误;D、少量系数“1”,NaHCO3+Ba(OH)2=BaCO3↓+NaOH+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HCO3-+Ba2++OH-=BaCO3↓+H2O,故正确
5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D.235g核互 U发生裂变反应: U+ n  Sr+ U+10 n,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A.60g丙醇的物质的量是 1mol,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所以分子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A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2CO3、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A,B错误;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氧化钠或过氧化钠,23g钠的物质的量是23g÷23g/mol=1mol。钠不论是转化为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均失去1个电子,所以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C正确;D.235g核素 U的物质的量=235g÷235g/mol=1mol,根据发生的裂变反应 U+ n  Sr+ U+10 n可知净产生的中子( n)数为9NA,D错误,答案选C。
55.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故正确;B、工业上制备Mg,是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镁,故B错误;C、FeCl3是强酸弱碱盐,直接加热蒸发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铁,故C错误;D、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故D错误。
56.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l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A.NO2         B.SO2          C.SO3           D.CO2
【答案】C
【解析】A、N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二者恰好反应得到是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该溶液中含有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B、S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2+NaOH=NaHS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SO3-电离大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C、SO3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SO3+NaOH=NaHSO4,该盐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电离是溶液显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酸性比NaHSO3强;D、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CO2+NaOH=NaHCO3,该物质是强碱弱酸盐,由于HCO3-电离小于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减性。故溶液的酸性最强的是NaHSO4,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选C。
57.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108 kJ
【答案】A
【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3H8,燃烧热为△H=-2215KJ•mol-1,1mol丙烷燃烧会产生4mol水,放热2215KJ。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g水,物质的量为0.1mol,消耗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Q=0.025mol×2215kJ/mol=55.375kJ,选A。
58.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答案】B
【解析】W的L层无电子,则W是H元素;X的L层有5个电子,则X是N元素,Y与Z的L层都是8个电子,则二者都是第三周期元素。由“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可知Y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又因为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均为主族元素,所以Y是P,Z是Cl元素。A、氢气与氮气都是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沸点X>W。错误;B、H元素的非金属性比Cl弱,所以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W>Z。正确;C、未指明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不能判断酸性(如:H3PO4>HClO,但H3PO4<HClO4)。错误;D、N与P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磷酸铵。错误
5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以上三种气体都不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不是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此题选C。
60.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答案】A
【解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这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酯基,因此有2分子水参加反应,水解方程式为:C18H26O5+2H2O→羧酸+2C2H6O,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中碳原子个数是18—2×2=14,氢原子个数是26+4-2×6=18,氧原子个数是5+2-2×1=5,即分子式为C14H18O5,A正确。
61.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C
【解析】A.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没有毒,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A正确;B.P2O5是酸性氧化物吸水生成磷酸或偏硫酸,酸有腐蚀性,而偏磷酸有毒,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正确;C.氯化钙检验吸水性,而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错误;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没有毒,没有腐蚀性,因此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正确,答案选C。
6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B =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答案】B
【解析】A、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此溶液显碱性,Al3+、OH-生成沉淀或AlO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根据信息,此溶液中c(H+)>c(OH-),溶液显酸性,这些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正确;C、与Al能放出氢气的,同业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若是碱性,则Fe2+和OH-不共存,若酸性,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不产生H2,故C错误;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此物质对水电离有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lO2-、CO32-和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63.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答案】A
【解析】A、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各有一个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3H2O3,故A正确;B、分子中的单键为σ键,一共有8个,故B错误;C、该分子中碳碳双键属于非极性键,故C正确;D、此选项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所以所得二氧化碳的体积是不确定的,故D错误,此题选C。
64.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6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A、核素D和H的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则18gD2O和18gH2O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B、亚硫酸为弱酸,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2NA,错误;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氧气的来源于-1价的O元素,所以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电子0.2NA,正确;D、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温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平衡,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错误,答案选C。
66.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饱和的一元羧酸,即分子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分别是CH3CH2CH2CH2—、(CH3)2CHCH2—、(CH3)3C—、CH3CH2CH(CH3)—,所以该羧酸也有4种,答案选B。
67.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答案】C
【解析】A、C还存在C60、C7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同种元素的半径的比较,看电子数,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r(Mg2+)<r(Mg),故B错误;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Mg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部分转成热能,一部分转成光能,故D错误。
68.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答案】C
【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12N6,根据元素守恒,则C元素来自甲醛,N元素来自氨,所以分子中的C与N原子的个数比即为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答案选C。
69.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答案】D
【解析】A、检验氨气的方法正确,故A正确;B、火焰呈淡蓝色,又根据反应物的特点可以判断该气体为H2,B正确;C、PH为8.6时,仍然有气体生成,说明碱性条件下,Mg可以被氧化,故C正确;D、若是氢氧根氧化了Mg,则氢氧根得电子被还原,不可能生成气体,所以D的结论不合理,故选D。
7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答案】B
【解析】A、不能点在湿润pH试纸上,对醋酸有稀释,所测pH不准,故     A错误;B、滴定管要用盛装反应液润洗2~3次,若不这样,对反应液有稀释作用,所测浓度有影响,故正确;C、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有机相应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D错误。

7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纯银器在空气中发生化学腐蚀而逐渐变暗,错误;B、Fe比Sn活泼,所以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首先被腐蚀的是Fe,则铁制品不能被保护,错误;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Zn比铁活泼,所以Zn作负极,Fe被保护,所以海轮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若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则输油管作阳极,则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错误,答案选C。
74.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
D.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A不正确;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2~3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选项B不正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导致测定结果偏低,选项C不正确;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无影响,原因是硫酸钠溶液本身溶液显中性,选项D正确。
75.下列有关钢铁腐蚀和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一层铬,防止生锈
B.外加直流电源保护钢闸门时,钢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2H2O +O2+4e-=4OH-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Fe – 3e-=Fe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一层铬,防止生锈,A正确;外加直流电源保护钢闸门时,钢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正确;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2H2O +O2+4e-=4OH-,C正确;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Fe – 2e-=Fe2+,D错误。
76.反应CO2 (g)+2NH3(g) CO(NH2)2(s)+H2 O(g)△H<O,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
B.减小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增大CO(NH2)2的量,CO2的转化率减小
D.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催化剂,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 正确;B.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错误;C.CO(NH2)2 是固体,增大CO(NH2)2的量,平衡不移动,CO2的转化率不变,C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错误;答案选A。

79.可逆反应aA(s)+bB(g) c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P1>P2                D.a+b=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则T2>T1,错误;B、因为T2>T1,说明温度升高,C的含量减少,则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向为放热反应,正确;C、同理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则P2>P1,错误;D、增大压强,B的含量不变,说明平衡未移动,则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b=c+d,A为固体,不影响化学平衡,错误,答案选B。
80.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 + B(g) 2C(g) ;△H<0的正确图像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快,先到平衡,平衡逆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减小,所以正确,选A;B、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应该加快,所以错误,不选B;C、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错误,不选C;D、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但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所以错误,不选D。
81.下列各有机物的分类或命名正确的是
A.对甲基苯酚( )属于芳香烃
B.    TNT
C.    2-乙基丁烷
D.  3-甲基-1-丁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甲基苯酚中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烃类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A错;B中的名称是一种俗名,B错;C中的结构正确命名为3-乙基戊烷,C错;D命名正确。
82.下列各组转化,属于同一有机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乙烷制乙烯;由乙炔制乙烯
B.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醛转化为乙醇
C.乙烯使溴水褪色;甲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由硝酸与苯反应制硝基苯;由硝酸与甘油反应制硝化甘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溴乙烷制乙烯发生消去反应;由乙炔制乙烯发生加成反应,A错;乙醛转化为乙酸发生氧化反应;乙醛转化为乙醇发生还原反应,B错;乙烯使溴水褪色发生加成反应;甲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C错;由硝酸与苯反应制硝基苯;由硝酸与甘油反应制硝化甘油都是取代反应,D对。
83.下列反应属于有机物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醛反应          B.油脂的氢化反应
B.乙酸乙酯水解                    D.油脂的皂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错误;B、油脂的氢化反应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正确;C、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D、油脂的皂化反应是其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答案选B。

8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酸根离子的结构式:
B.CO2分子的球棍模型:
C.3­甲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CH3)2CHCH===CH2
D.醛基的电子式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乙酸根离子的结构式应该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A项错误;CO2分子的球棍模型应该为直线型,B项错误;醛基的结构简式是-CHO,所以电子式是 ,D项错误。
8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乙酯、油脂都属于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B.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豆浆或牛奶可解毒
C.蔗糖、纤维素、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等芳香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酸乙酯是乙酸和乙醇反应制备,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制备,乙醇和甘油不属于同系物,故乙酸乙酯、油脂不是同系物,故A说法正确;B、豆浆、牛奶成分是蛋白质,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B说法正确;C、蔗糖水解后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故C说法错误;D、煤的干馏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芳香烃、焦炉气等,故D说法 正确。
8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乙烯:将乙醇和浓H2SO4按1:3(体积比)混合(放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40℃
B.实验室制硝基苯:试剂顺序——先加浓H2SO4,再加浓HNO3混合冷却后,最后加苯
C.检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1—溴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褪色
D.鉴别矿物油和植物油:向汽油和植物油中分别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加热振荡,观察油层是否消失或变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制乙烯时,温度应控制在170℃,选项A不正确;实验室制硝基苯:试剂顺序——先加苯再加浓H2SO4,混合冷却后,最后加浓HNO3,选项B不正确;检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1—溴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蒸汽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是否褪色,此方法不正确,原因是挥发出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C不正确;植物油与一定量NaOH溶液加热振荡,后发生水解,油层消失,而矿物油不水解,选项D正确。
89.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人体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都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
B.维生素C高温时容易被破坏,所以不宜热锅爆炒蔬菜
C.可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真丝围巾和合成纤维围巾
D.某些铁盐溶于水生成的Fe(OH)3胶体,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等杂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必需氨基酸不能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必需氨基酸有 8 种,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 苯丙氨酸,故A错误;B、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故B正确;C、真丝围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后者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围巾,故C正确;D、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A。

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小,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高;
②SiC俗称金刚砂,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③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效成分都是Ca(ClO)2;
④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也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⑤氧化铜可作为制造玻璃、搪瓷的红色颜料。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①错;氧化铜是黑色固体,⑤错。

95.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        B.不可能是单质
C.可能是有机物                D.可能是离子晶体
【答案】A
【解析】A.在SiO2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Si-O键,由于该晶体的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断裂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因此该物质的熔沸点很高,错误。B.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含有极性键的物质不可能是单质,正确。C.若该极性键存在于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则相应的物质是有机物,正确。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Na2O2,因此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晶体,正确。
96.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单质沸点的高低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答案】B
【解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
97.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在该反应在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故答案的A。
98.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C
【解析】Na是金属晶体,熔化破坏的是金属键。Na2O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NaOH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的是离子键。Na2S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的是离子键。Na2SO4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的是离子键。故上述五种物质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4种,选项是C。
99.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         B.KMnO4         C.KSCN         D.苯酚
【答案】B
【解析】A.若加入NaOH,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的白色Fe(OH)2会被硫酸铁发生反应产生的红褐色的Fe(OH)3遮挡,不容易观察到,因此不能鉴定,错误。B.KMnO4有氧化性,硫酸亚铁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KMnO4的紫色褪去,而硫酸铁不能与KMnO4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作为鉴定试剂,正确。C.KSCN与硫酸铁会发生反应,使溶液变红色,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因此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红色,因此无法鉴定,错误。D.苯酚与硫酸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使溶液变为紫色,而与硫酸亚铁不能发生反应,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紫色,所以不能作为鉴定试剂,错误。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xdth/78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