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快乐分享>课后反思学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学反思】

<快乐分享>课后反思学

今天下午吃过午点,赵佳钰子神秘的在趴我的耳朵讲起了悄悄话:陈老师,我今天带来了饼干,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吃,可以吗?她的话让我想起了班上有好几位家长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不愿和别人分享,表现的很自私,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是啊,当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中宝,手中心,什么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所以造成孩子不会和别人分享,不懂得和别人交换。突然我眼前一亮,就地取材,围绕这一情景,可以给孩子组积一次“快乐分享”活动。


活动开始了,我让赵佳钰子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分给其他小朋友尝一尝,这时有好多小朋友都纷纷从书包拿出自己的小食品出来也和小朋友分享,你一块我一块,活动过程孩子们分享着同伴的饼干,都很开心。孩子们的表现是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领域中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的人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分享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善于与他人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通过学习分享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实际,教师、家长可采取的教育措施有:  

其一,创设良好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情绪的不稳定性,所以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如幼儿园可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好东西大家尝;新玩具大家玩;新图书大家看等。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关心人、谦让人,有团队精神,有共享意识,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其二,提供良好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A?班图拉等人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改造的。在观察学习中,人们不直接受到奖励或强化,甚至也没有实践的机会,但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就能学到新的行为。幼儿好模仿,教师、家长应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模仿”的榜样,如“孔融让梨”,让幼儿耳濡目染,感受同伴间互相关心的亲情,分享同伴间团结友爱的快乐。  

其三,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循序性,决定了道德认识的发展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片面到全面,由表面到深刻,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正因为行为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所以,教师要让幼儿反复操作练习,使幼儿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群体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在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开展讨论:一个人能不能下棋?一个人玩一样玩具,大家一起带玩具来玩,哪种方式玩起来更开心?  

其四、家园共同教育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必须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良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如:好吃的东西先敬长辈;什么东西都不要让幼儿独占,应全家分享。家庭教育要配合、跟上幼儿园教育步伐,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ejy/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