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

2012届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1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说明文】

备战2012
2006-2011年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

2006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
  
一、(2OO6年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1 1分)
  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7.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比,太阳能资源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3分)


  8.作者在②③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据,目的是什么? (2分)

  9.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请从文章两处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处,写出它的表达效果。(3分)


  10.以“环保奥运、科技奥运"为理念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为此,某校拟开展“我为奥运献计策”主题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学生,请结合对本文的阅读理解,向本届奥运会组委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将你建议的主要内容及理由写在下面。(3分)


  【参考答案】7.(1)环保无污染;(2)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意思对即可,3分)8.通过具体数据说明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意思对即可,2分)
  9.“之一”表明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能源也具备这一方面的特点。“有望”表明了太阳能空调有希望在今年“走进百姓生活”,但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以上意思对即可。3分)
  10.不设统一答案。(建议合理,其内容及理由与选文提供的材料有关,2分;语言清楚满明白1分。共3分)

  二、(2006连云港)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选自《语文报》)
  17.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3分)
  18.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3分)
  19.“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3分)
  20.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3分)
  【参考答案】17.(3分)○1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2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3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每点1分)
  18(3分)○1“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2“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3“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每点1分)
  19.(3分)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比较鲜明的光。
  20(3分)○1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2可以预报天气。○3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每点1分)

  三、(2006年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此外。
  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选文有改动)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堆砌( )           ②混( )凝土
  12.文章素①段中加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3分)
  答:                                     
  14.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
  的话概括)(2分)
  答:      
  15.“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3分)
  答: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从形状、 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3分)
  答:  
  17.“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3分)
  答:


  【参考答案】11.(2分) ①qì ②hùn 12.(2分)“实现”改为“完成”13.(3分) 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14.(2分) ①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构造而得出的化验结果。②在石头中发现的一缕掉进混凝土中的人发。15.(3分)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16.(3分) 示例: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230万块巨右砌成,是最大的一?鹱炙?U庾?鹱炙?婺>薮螅??菩畚埃?钊颂疚?壑埂?7.(3分)示例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后人所景仰。示例二:科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揭开科学的奥秘。
  四、(2006年河北省课改试验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进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应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 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蒙混( ) ②畸变( )
  12.文章第①段加线部分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2分)
  答:将 改为
  13.文章主要说明二维条形码,为什么要先说明一维条形码?(2分)
  答:

  14.二维条形码和一维条形码相比,有哪些进步? (3分)
  答:
 
  15.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③段文字所说明的内容。(2分)
  答:
  16.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

  17.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4分)
  答:


  18.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 “认物”、 “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参考答案】11.(2分)①méng ②jī12. (2分)“改进”改为“改善”。13.(2分)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介绍一维条形码,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二维条形码。14.(3分)①二维条形码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
  ②二维条形码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生硬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③二维条形码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连接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15.(2分)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的原因。16. (2分)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 ,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17. (4分)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意在说明我国印有 “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比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先进得多。18.(2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二维条形码的优点。

  五、(2006年江苏省淮安)阅读下文,完成6~8题。(11分)
  当航天科技应用于生活……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投向航天科技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要花多少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把钱花到其他地方?
  实际上,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美国航天局的一份名单,太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中共有700多项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激光血管造影术、新一代心脏起搏器、红外线温度计、热感应视频仪(不需要手术就可以确定人体内的病变情况)、血液分析仪等。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各种设备,上世纪60年代时是用采监测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的身体状况的。
  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便携式电脑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行,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尽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
  航天科技带给全世界人们的知识是丰富的,影响是深远的,把航天科技转化为可实施的工业生产力,转化为可以商用民用的技术,应该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有删改。选自《参考消息》2006年4月22日)
  6.上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航天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3分)
  答:①
  ②
  ③
  7.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①便携式电脑的雏形就此诞生。
  答:
  ②但由此引发的电脑技术的高度发达足以回报投入的成本。
  答:
  8.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4分)
  ①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句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答:
  ②或许,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很多。
  删去“或许”似乎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文章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答:
  【参考答案】6.①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令人瞩目;②航天科技中的技术革命更是我们今天不可或缺的;③航天科技中的许多新技术最后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手段。(或者虽然航天科技中许多新技术的最初目标并不是为了在地球上应用,但它们最后都成为了造福于人类的手段。)
  7.①美国当年实施登月计划时,需要一种体积小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太空旅游。(意对即可)②美国和其他国家为发展航天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意对即可)
  8. ①删去“之一”后,会影响表达的意思。“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还有其他的应用。/如果删去,就表明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只有这一项应用。②“或许”,(即“也许”)表示不很肯定(猜测的语气),使后面假设的内容/(“即使……”)表达得更委婉(婉转)些,读起来(听起来)不显得生硬。
  六、(2006年江苏省盐城)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2分)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选自《扬子晚报》2006.5.19)
  18.从文中可知,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基因研究的什么工作?第3段中加点词“至少”有何作用?(4分)

  19.列数据是人们常用的说明方法。第4段中“50阗多种”说明了什么?(3分)


  20.(1)请概括说明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不超过15字)(2分)


  (2)从文中画线句可以看出,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备哪些精神?(3分)

  【参考答案】 18.(4分)(基因或染色体的)测序工作(2分。如答基因的破译或解读得1分,其它不得分);用约数使说明更准确(1分),同时说明发现新基因的数量多(1分)。
  19.(2分)说明研究成果在医学上意义重大,成果非凡。
  20.(5分)(1)将促进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2分。超字减1分)
  (2)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3分。只答锲而不舍2分只答团队合作1分)

  七、(2006年莱西)阅读《绿色塑料》,完成13一17小题。【本题满分15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语文试题第6页(共12页) 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分)
  15.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2分)
  16.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
  不同:
  17.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4分)
  (本题满分15分,共5道小题,其中第13小题3分,第14、15小题各2分,第16、17小题各4分)
  【参考答案】13.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共3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4.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共2分,“用具体事实”1分,说明“白色污染问题严重”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5.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共2分,大意正确即司.得相应的分)
  16.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共4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17.答题要点:使用普通塑料袋的危害;“绿色”塑料袋的特点;使用“绿色”塑料袋的意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共4分,每个要点1分)


  八、(2006年山东省临沂)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19分)
  功能仿生建材
  ①自然界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拥有神奇的特性和功能。通过研究、学习、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将极大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样,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现代仿生学已延伸到很多领域,建材仿生是其应用领域之一。而功能仿生建材又是建材仿生的突出代表。
  ②研制功能仿生建材的目的是使人造的材料具有或能够部分实现高级动物丰富的功能,如思维、感知等,也就是说能够研制出智能化材料。
  ③解剖学研究表明,动物或人的皮是具有多功能结构的典型智能生物材料之一,具有可弯曲变形、调节温度、防水、阻止化学物质和细菌进入及自修复等功能的复杂层状组织。人们从这里受到了启发,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应用恰当的装饰材料,将风、光等对建筑产生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高层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创造更富有活力的生存与行为环境,并满足节能的要求。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马蒂尼大厦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模仿变色蜥蜴的皮肤对环境能做出反应的特点,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夏天可阻挡阳光,减少冷气负荷,冬天双层皮又可用作日光采集器,加热空气预热空调。这样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建筑物的防水材料一直是个难题,而人和动物的皮肤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汗液可以渗透出来,外面的水却透不进去。这一巧妙功能,促使人们正在探索皮肤微观结构的奥秘,它将为解决建筑防水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④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历来为世人所称赞,人们利用这种“荷叶效应”,研制出各种自洁净、防污渍材料和涂料,如自洁净玻璃,还有利用自洁净技术生产出的涂层涂覆在水龙头、门窗等不会沾上手印及污渍等。
  ⑤目前建筑物所使用的承重材料主要是钢材、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和混凝土的组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弹性模量大,即刚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几乎用肉眼看不出来。多数材料在接近极限荷载时发生突然破坏,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破坏前的预防。而生物体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向外界传达自身的异常状态。例如人体,当睡眠不足的时候,眼睛会充血;体内被病菌感染时,体温会上升发烧等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的异常状态向外传递信号。具有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功能的材料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进行研究的。
  ⑥功能仿生材料更加高级的功能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即材料能够根据外部荷载的大小、形状需求等,对自身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自我调整,符合外部作用的需要,这种性能就是自我调节功能。自我修复功能是指材料本身具有类似于自然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遭受破坏或伤害的部位能够进行自我修复、自愈再生,这样建筑物的寿命可大大延长,安全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强。
  ⑦智能建材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还刚刚起步,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的不断进步,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未来的建筑及所用的材料将走向智能化。
  (选自《百科知识》2006.4,有改动)
  16. 从文中介绍看,功能仿生建材与常规建材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功能?(4分)
  答:

  17. 请根据第①②的说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功能仿生建材?(3分)
  答:

  18. 第③段中画横线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答:

  19. 第⑥段中画横线句中“还有”一词使用欠当,请加以调整或修改,使该句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2分)
  改为:
  20.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建筑师和工程师部分采用仿生建材建成的布鲁塞尔马蒂尔大厦,体现出了一般大厦所不具备的节能优势。
  B. 模仿人和其他动物皮肤防水性能制造的智能化建材,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困扰人们的建筑防水问题。
  C. 利用“荷叶效应”研制出的自洁玻璃是我国制造生产功能仿生建材的成功范例。
  D. 目前,材料科学、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手段相对滞后的发展现状,影响和阻碍了功能仿生建材的探索与研究,但这种局面很快将得以改变。
  答:[ ]
  21. 功能偏重建材只是仿生学运用于建材研究与制造的一个方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或借助联想和想像,另举一类仿生建材或其他仿生的例子吗?要求能简要叙述出仿生原理,表述力求准确、完整。(4分)
  答:

  【参考答案】16. 要点:①能将作用于建筑物的负面影响的能量,转化为建筑环境所需能量的一部分,化害为利,并满足节能的要求。 ②具有独特的防水性能。 ③具有自洁净,防污渍功能。 ④具有自我诊断,预告遭受伤害或破坏的功能。 ⑤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4分。答出其中四个要点即可得4分;以此为基础,每少答或答错一个要点扣1分)
  17. 功能仿生建材就是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的,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的智能化建筑材料。(3分。按三个部分赋分:“人们通过研究、模仿生物体固有的特性、功能研制出来”1分;“具有或部分能够实现高级生物功能”1分;“智能化建筑材料”1分,意思对即可)
  18. 在建筑界面外装置一层遮阳百叶作双层皮,并将通风管道置于双层皮中。(3分。若答“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并满足节能要求”一句,得1分)
  19. 功能仿生材料还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等高级的功能(或“功能仿生建材更加高级的功能是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2分,调整或修改后仍不能准确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不得分)
  20. A(3分)
  21. 示例:蝙蝠具有靠自身发射并接收超声波分辨物体大小和方位的功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模仿蝙蝠的功能,研制出了早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超声波雷达。这种雷达能对相关固定物体进行准确定位,并能提供一定范围内空中移动物体的有关信息。(4分。能叙述出仿生原理,2分;表述准确、完整,2分)

  九、(2006年宿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5分)
  清清骆马湖
  ①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镶嵌着一颗灿若星辰的湖泊,她就是被誉为淮北明珠的骆马湖,是宿迁生金长银的聚宝盆。骆马湖位于宿迁市西北部,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
  ②骆马湖水多来自沂蒙山和天然雨水,沿湖无工业污染,常年水体清澈透明,湖水可以直接饮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泊。湖水碧绿清澈,一望无际,湖上烟气氤氲,
  与蜿蜒起伏35公里长的马陵山,成了绝好衬景,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水天相连,风光秀丽。湖心戴场岛,四面环水,风土人情美,鱼宴味道鲜,被称为“东方小威尼斯城”。漫步在这面积只有80亩的小岛,满目葱茏满眼清新,茂密的芦苇,织成一道道绿色的走廊。岛上家家有船,户户有网。
  ③骆马湖的水产品数量多,品质优。青虾、螃蟹以及菱角、莲藕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骆马湖银鱼外形晶莹剔透,味道鲜美无比,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被成为地地道道的“银”鱼,正如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清清骆马湖》中所唱的那样:清清骆马湖啊/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上啊/从西望不到东/秋水养肥虾和蟹/碧波怀报菱和藕/丰收的渔歌一声声/唱到我心中……
  ④骆马湖四周的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雄伟壮观。璋山闸全长429米,共36孔,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江苏省大型水闸之一。皂河抽水站位于骆马湖西大堤,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进水口接连邳洪河,出水口通入骆马湖,为国家南水北调第六梯级工程。
  ⑤骆马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秦汉时期这里设县,东晋称郡,唐代宗宝应元年改县名为宿迁。万世传颂的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就出生在骆马湖东南七八公里处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项里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乾隆行宫,坐落在骆马湖西岸的皂河镇内。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澜龙王庙祭祀,并在此宿,故此称为乾隆行宫。当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南春好处”的名句。骆马湖东岸的马陵山上,古有秦汉时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将薛仁贵东征的“藏兵洞”,宋朝名将韩世忠屯兵抗击金兵的宋营等古迹,今有宿北大战指挥部遗址“三仙洞”、峰山战斗遗址、宿北大战革命烈士纪念塔等。
  ⑥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宿迁的重要产业之一,骆马湖的旖旎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客,他们游湖观景,访古论今,尝鲜品味,参观多项水利工程的同时,无不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与愉悦忘归的感受。
  (选自《宿迁日报》,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B.骆马湖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湖,它的四周有不少大型水利工程,雄伟壮观。
  C.骆马湖的水产品丰富,有些水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D.骆马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前景十分看好。
  13.细读全文,说说骆马湖为什么被称为“宿迁生金长银的聚宝盆”?(4分)


  14.为了进一步开发骆马湖旅游资源,提高景点的文化品味,新印制的“乾隆行宫”门票上需要简短明确的景点介绍,请你根据第⑤段相关信息写一段35字以内的介绍文字。(4分)


  15.阅读第②段和第④段,说说它们在说明语言上的不同特点。(4分)

 

  十、(2006年太原)阅读说明文,完成15-18题(14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
  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参考答案】15、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16、作者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7、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使语言更准确。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18、例: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十一、(2006年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8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它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据《科技之谜》罗声/编译)
  12、第⑤段中加点的“不仅仅”“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13、文章举蜂鸟、海豚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14、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2分)


  15、随着人类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仿生学在改进工程技术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请结合日常获取的信息再举一个仿生学的例子。(2分)


  【参考答案】12、“不仅仅”说明不是唯一,而“几乎”说明不是全部,都是虚指,而非确指;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13、说明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这两类不同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
  14、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15、示例:①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善计算机的性能;②模仿昆虫的视觉器官,制造电子眼等。

  十二、(2006年浙江舟山)
  (一)(11分)
  茫茫太空中,生活着很多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它们身处广袤的太空,难免会染上一些“疾病”。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疾病”有好多种。
  一种是“不治之症”。一般来说,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寿命越长。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轨道高,已经几十岁了,仍在太空运行。一些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寿命短,有的才运行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天,就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姿态失控,最终陨落。这种“重症”,是很难治好的。
  另一种是“小毛病”。1966年,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一颗卫星——“月亮10号”。这颗卫星绕月飞行不久,就报废了。因为这颗卫星上用的是化学电池,电力用光了,也就失效了。其实,当时卫星上的仪器都完好无损,倘能派出“太空医生”,换上新电池,就不会报废。
  也有的是“急性病”。1970年美国发射了“阿波罗13号”,起飞后46小时,飞船里的一个燃油箱爆炸了,使飞船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三名宇航员历尽艰辛,才使生了“急性病”的飞船溅落在太平洋上。卫星或飞船生“急性病”,需要“太空医生”及时赶来抢救。
  谁是最合适的“太空医生”呢?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成功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天飞行。从此,航天飞机成为“太空医生”极其合适的“候选人”。
  为什么人们会看中航天飞机呢?
  这是因为航天飞机可以来回于地球和太空之间,一般可以重复使用100多次,使花钱如流水的空间科学活动大大降低了费用。据美国科学家统计,“阿波罗”太阳观测卫星发射5次,耗资达200多亿美元,而航天飞机飞行一次,大约只花费1000万美元,这比重新发射一颗卫星要合算得多。随着航天飞机技术的改进,它的飞行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另外,航天飞机返回之后,一般经过两星期检修,又可上天,使用方便。科学家建议,今后在发射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时,应同时让一架航天飞机进入待命状态,一旦飞船或卫星在发射后生了“急性病”,“太空医生”就立即出发,及时进行抢救。(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7.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面表格。(4分)
  “疾病”类型 病因 结果
  “不治之症” 轨道低
  “小毛病”
  “急性病”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9.文中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

  10.本文通篇采用了拟人和比喻来说明,请你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3分)

  【参考答案】7.“太空医生”或“航天飞机”
  8.
  “疾病”类型 病因 结果
  “不治之症” 轨道低 陨落
  “小毛病” 电力用光 报废
  “急性病” 燃油箱爆炸 无法完成太空科研任务
  9.说明了使用航天飞机做太空医生费用要低得多。(或“说明了人们选择航天飞机做太空医生的原因”。)
  10.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说明更有趣味性,能吸引读者”也可)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63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