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有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诗词鉴赏】

(二九)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情调。请问:这首词的情调是愉快的还是愁苦的?请简述理由。运用的又是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这首词的情调是愁苦的。从表面看,似乎是愉快的,全词的景物多是春曰清丽之景,但是欣赏词作须知人论世!“斜曰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至“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锈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衬的艺术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莫听”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从而反映出作者旷达的处世态度;“何妨”写出作者在风雨面前还要吟咏着诗句悠然信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雨和生活厄运的挑战。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自然界的风雨比喻和象征人生的坎坷。在常人所认为的悲喜之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恰恰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态度。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三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人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一)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昔曰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曰处境越凄凉。
18
  (三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  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寻隐者不遇
(唐)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两首诗都是写寻(寻访)人不遇的,你喜欢哪一首?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说说喜欢的理由。(不超过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答案,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都要说到,言之成理即可。附参考答案:(1)《寻陆鸿渐不遇》全诗紧扣诗题,一、二句写“寻”到郊外和郊外环境,“野径入桑麻”一句简洁而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郊外农村图景。三、四句写“寻”到家门,点染出家门口淡雅质朴的景色。五、六句写“不遇”。“欲去”又“问”,生动地写出诗人寻人不遇的心情。七、八句写邻人回答,明白如话而有情趣。诗人通过对陆鸿渐居家环境的描写和邻人的答话,从侧面写出陆鸿渐的性格、情趣,全诗写得层次井然,流畅和谐。(2)《寻隐者不遇》写得简洁含蓄,明白如话,开头一句因不遇而问,二、三、四句都是童子作答。一问一答,情趣盎然。青松、问者、童子、白云缭绕的远山组合成一幅淡雅、清远的图画。三、四句给人留下邈远想像空间。隐者虽未遇,但隐者远离尘世、淡远飘逸的形象仿佛浮现在眼前。
    (三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诗后题目。

(唐)虞世南
  垂缕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    蝉②
(唐)骆宾王
      西陆③蝉声唱,南冠④客思深。
    不堪玄鬓⑤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矮:古人结在颔下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②此诗作于作者因上疏论事遭诬下狱期间。③西陆:秋天。④南冠:囚徒。⑤玄鬓:蝉。
1.这两首诗都是通过蝉表达自己的心声,属于古诗文中_____________的写法。虞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点睛之笔,一“自”一“非”形成_____________,相互照应;骆诗以“露重…‘风多”喻_____________,意在言外。
(三三)1.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对比(对照)  环境的恶劣(意思对即可)
2.诗人地位、遭遇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诗通过蝉声清越而远传并不是靠着秋风传送来表明自身的清明正直并非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他人的吹传;骆诗则借蝉在“露重”“风多”之情况下“飞难进”和“响易沉”抒发自己高洁的品质不被人所了解的愤懑之情,也含申辩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64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