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

2014年中国近代史中考复习题(有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中考作文】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1课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计28分)
                 

1.19世纪70年代,“抬棺出征”,指挥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2.如果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下列表述不适合作为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屈辱的中国  B.痛苦的历程
C.辛酸的历史  D.英勇的抗争
 
3.右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信息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世纪来临时,西方列强给中国送来了一份“大餐”,让中国人吃不了兜着走。这份“大餐”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5.“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7.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签订时间  B.签订地点
C.条约内容  D.条约危害
8.梁启超曾经感慨:“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甲午战败后被迫割让的领土是(  )
A.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
B.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C.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
9.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下列四部电影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0.《马关条约》是继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一个最恶毒的不平等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1.一位老爷爷出生在19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的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12.雨果的“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这段话于2010年9月27日用中文和法文镌刻于雨果塑像旁。雨果所说的“抢掠”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某一布告中提到:“……国际公法规定,若割让土地无法被当地人民所接受,则该约便无法成立,外国已有前例可循。若各国能仗义执言,使台湾归还大清,台民愿以所有利益回报。”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何时(  )
A.中法战争发生时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时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14.1902年,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老大在上海的外国人的工厂做工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清政府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D.老四住在英国统治的香港岛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2分)
15.(16分)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知识的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片一:
主题:列强的侵略
历史事件 不平等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①
甲午中日战争 ②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卡片一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2分)  ③________(2分)
卡片二:
 
(2)卡片二中图1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3分)以图2杂志为主要阵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请你根据图1、图2的内容,写出卡片二的主题。(4分) 

16.(16分)某历史兴趣小组自制的一把近代列强侵华大事年代尺示意图。观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性问题。
 
(1)年代尺A处所指近代列强哪次侵华战争?哪一事件充当了列强此次侵华的借口?(3分)

 

(2)年代尺C处侵华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此条约体现了列强侵华的何种新趋向?(4分)

 

(3)从侵华的直接动机考虑,年代尺D处侵华战争与以往列强侵华有何不同?战争结束后列强又是怎样来维持此种侵华动机的?(4分)

 

(4)年代尺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而屈辱的背后又给中国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迪?(5分)

 
第2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计28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起步始于1861年,先仅仅从技术方面学习西方,然后从政治上进行改革,最后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技术层面学习西方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中华民国元年指的是(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49年
3.距今101年前的元旦,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此件大事是(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宣统帝下诏退位
4.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  )
 
5.日本大化改新以中国为师,中国戊戌变法以日本为师。你知道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主要以哪国为师吗?(  )
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6.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8.“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1862年曾国藩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中载:“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做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下列与“作炸炮”密切相关的重大举措是(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轮船招商局
③天津机器局  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日落紫禁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1.温家宝曾经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12.有一句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子拉下马!”下图中人物真正把皇帝拉下马的是(  )
 
13.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4.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思想(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2分)
15.(16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4分)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6分)


(3)“自救之路”所指的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3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人民网《学习十六大精神的报告》
材料三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修福金委员出,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应该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隆重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加坚定全世界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
——人民网《两会专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其核心是什么主义?它是哪一组织的革命纲领?(6分)


(2)材料二中江泽民提到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中的后两次变化分别指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说明纪念辛亥革命的理由。(4分)

 

(4)请列举两位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湖湘伟人。(2分)

 
第3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2.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3.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④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5.口号是提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艺术家们常常将革命年代那些经典的场面形象地再现出来,以启迪、激励后人。仔细观察右图,其所示情景反映的是(  )
A.南昌起义  B.陕北红军会师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7.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7年,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参与的是(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卢沟桥自卫反击战
8.“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9.2011年国家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并且呼吁“国共合作”共办纪念活动。历史上反映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抗日战争胜利 ③新中国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0.“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1.2012年1月14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再次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这让人们乐观地预见了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九年级(2)班的同学正在整理一期历史知识的墙报,里面出现了“新天地的开辟”和“星星之火的燃起”两篇文章。那么在这两篇文章里最应该出现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南昌起义 挺进大别山
 
13.右图所示的地理位置在党的历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
A.在上海,党领导的五四运动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走向农村的标志
C.遵义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见证
D.北京成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象征
14.诗是记录诗人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的载体。毛泽东的诗给人以大气的感觉,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15.某班策划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该班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4分)


(3)材料三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4分)


17.(15分)善于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某历史兴趣小组做了题为“现代节日与中国近代历史”的探究。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请你完成吧。
 
【追根溯源】
(1)写出与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现代节日。(3分)
图一:________,图二:________,图三:________。
(2)以上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4分)


【探究规律】
(3)探究主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写出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3分)


【心得感悟】
(4)每当这些特殊而又神圣的日子到来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这些为了中国革命而奋斗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谈谈你的感受。(5分)

 
第4课时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2.下列符合下面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3.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6.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下图所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以下是小明整理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
序号 重大事件 作用(或影响)
A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D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1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的话说明(  )
A.中国抗战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国抗战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中国屡败的局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重大牺牲
 
11.右图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2.有一位外国人搜集了四部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鸦片战争》 ②《四渡赤水》 ③《甲午风云》
④《重庆谈判》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3.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
14.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B.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15.2011年7月4日,近30名两岸青年学生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4分)
16.(15分)2011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抗战八年的历程,着实让我们感受到前辈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国家邮政局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利用邮票独特的宣传功能,发行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纪念邮票80多枚。这些邮票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和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以下是1995年9月3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请回答:
(1)邮票承载着历史,记载着过去。以上四枚邮票所承载的中国抗战史分别具有怎样突出的历史地位?邮票中的一幕一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5分)


(2)结合四枚邮票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出三点即可)(6分)
 
(3)结合你的理解,谈炎抗战胜利纪念邮票的发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4分)
 

17.(15分)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日。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举办党史图片展览。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三幅图片,并作了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说明一: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向盟军递交投降书
说明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说明三:开国大典
问题:请你将三幅图片说明与符合其特征的图片填写在下面空格处。(6分)
(说明一)是图________;
(说明二)是图________;
(说明三)是图________。
活动二 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其中一则素材和设置的相关问题:
材料 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问题:这次谈判的地点在哪里?毛泽东应邀去谈判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签订了什么协定?(3分)
 
活动三 组织党史座谈会,同学们根据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畅谈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想与认识。请你也谈一谈。(6分)

 
第5课时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计28分)
                 

1.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等关键词。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张之洞  D.詹天佑
2.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3.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魏源  B.严复
C.鲁迅  D.陈独秀
4.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与其所作出的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侯德榜——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
5.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6.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见诸于当时的报纸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
 
7.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是(  )
A.均衡发展  B.迅猛发展
C.曲折发展  D.持续发展
8.坐着快捷而舒适的火车出行,是一件令人遐想的乐事,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在谁的主持下完工的(  )
A.史蒂芬孙  B.詹天佑
C.张謇  D.邓稼先
9.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
A.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10.小明在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有(  )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办洋务企业
11.“新礼服兴,翎顶被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1年,胡某从香港发电报给上海的父亲祝贺生日
B.1904年,张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870年,王某通过《申报》看到了武昌起义的新闻
D.1915年,吴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13.下列图片所示内容,从某些侧面展示了我国近代社会出现的新生事物。其中属于社会习俗方面的是(  )
 

 
14.右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示意图。与图中a、b、c三处相对应的时间最为吻合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B.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大改造完成
C.洋务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完成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2分)
15.(15分)“海纳百川”是上海的精神,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创造了辉煌的“海派文化”。今天,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上文出自哪一条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材料二 下列图片记录了上海文化与经济生活的变迁
 
(2)材料二中,左图反映了近代上海文化生活的发展。在当时,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是什么?(5分)

(3)材料二中,右图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荣氏兄弟在上海创立的福新面粉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为什么会在1912年创办呢?(5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自强”和“求富”的运动。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 民国初期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民国4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无限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双重压榨,至解放前夕,已濒临瘫痪。建国后,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经济上有什么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5分)

 
能力测评卷(二) 中国近代史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
                 

1.下列条约第一次明确规定中英两国协定关税的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推翻了清朝统治
D.使中国富强起来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
5.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6.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C.学习西方技术,维护国家统一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7.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该地的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同盟会的成立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
8.小美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七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9.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项目 一战前(工厂数) 一战后(工厂数)
棉纺厂 22家 64家
缫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开台第一人”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1.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戒指,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2.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它是(  )
A.《申报》  B.《民报》
C.《中外纪闻》  D.《新青年》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6分)
13.(18分)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2012年是这场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位置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把民国的“国”字改写为“ ”。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 
材料三 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破除传统陋习方面的三项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广州、武汉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7分)
 

14.(1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九十年是辉煌的九十年,也是艰难的九十年。九十年间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其他阶级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共产党这九十年的光辉历史吧!
【再现历史】
材料一 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有什么主要内容?(6分)
 

【探究历史】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遵义会议?(4分)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如何正确评价党的这次会议?(4分)
 

【总结历史】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党召开的历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作用?(4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1课时
1.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事迹,难度较小。丁汝昌和邓世昌都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爱国将领,排除A,B两项;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排除D项;左宗棠认为“海防与塞防并重”,指挥清军收复新疆,故正确答案为C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难度较小。《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能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条知识线索:列强的侵略史,这部侵略史是屈辱的,是辛酸的,也是痛苦的,所以选项A,B,C是符合这一主题的;从条约看不出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历史,所以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
3.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难度较小。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②③④均为《南京条约》内容,根据图中图示可以看出有被迫割让香港岛、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而赔款数目和协商关税在地图中没有注明,故排除②④。正确答案为C。
4.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近代史上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题中的关键词“20世纪”“大餐”实为贬义,实际是指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即20世纪初。选项A签订于1842,年,即19世纪上半期;选项B签订于1895年,即19世纪晚期;选项D签订于1860年,即19世纪中期。因此符合题意的答案为C。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难度中等。从题干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应该是“直接起因的鸦片”,这让我们联系到教材中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签订了《南京条约》,正确答案为A。
6.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考查学生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先后顺序是①③②,故选A。
7.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而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故选D。
8.A 【解析】A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迫割让的领土,故选A。
9.B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反映的是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孙中山领导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正确的排序为B。
10.D 【解析】四个选项均是《马关条约》的内容。A项是割地,B项是赔款,C项是通商。D项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本题选D项。
11.D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故不符合史实的是D项。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史实的识记和材料的解读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国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13.B 【解析】从材料中表述的“割让土地”“台湾归还大清”便知与《马关条约》有关。
14.C 【解析】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15.(1)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近代化的探索。
16.(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2)《马关条约》瓜分中国,资本输出
(3)八国联合侵华:划定东交民苍为“使界馆”界内不许中国人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改革开放,反对腐败等
第2课时
1.A
2.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所以正确答案为B。
3.C
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其中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
5.C 【解析】本题属于周年纪念题型,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仿照美国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A,B,D均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C。
6.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较大。A项与题干中的四句话都不符合;B项只符合“妻是东洋”一句;“学在西洋,官在北洋”一句反映不出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D错误;通过分析辜鸿铭的人生可知当时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故选C。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较大。题干材料学者所持的观点认为社会转型先要变人心(思想),再变政令(制度),再到物质(器物),结合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属于思想层面的是新文化运动,属于制度层面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器物层面的是洋务运动。按照此学者的观点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应该是D。
8.A
9.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862年曾国藩”“作炸炮”等关键信息可知相关举措是创办军事工业。①③④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②是民用工业。故选C。
10.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世纪末”“读书人”“变亦变,不变亦变”等关键信息可知,描述的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
11.D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①表述有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动摇封建政治理论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④错误。故选D。
12.C 【解析】本题强调暴力革命,A、B两人主张温和的改良,主张维新变法,D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摇旗呐喊,而明确革命的只有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选C。
13.D
14.C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比较能力。民生主义就是改革土地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峡工程的兴修能够为国为民造福,因此答案选C项。
15.(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共同原因:统治阶级并不想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资产阶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答出两点即可)
16.(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权主义中国同盟会
(2)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三次:改革开放
(3)纪念辛亥革命有利于我们缅怀革命先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黄兴、蔡锷。
第3课时
1.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度较小。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故A正确。
2.A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史实,考查学生历史情境再现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小。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成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所以才有“蒋校长”和“周主任”的互称。
3.C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本题的重点落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上。①发生在1933—1934年,②发生在1935年1月,③发生在1936年10月,④发生在1928年。正确答案为D。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中等。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他的都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正确答案选择B。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中等。图片是周恩来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作动员讲话的场景,故选A。
7.A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记忆,难度中等。井冈山会师发生在1928年,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至1936年,卢沟桥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37年。只有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
8.A 【解析】读取材料中“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等关键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是五四爱国运动,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A项。
9.A 【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第二次国共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事业,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而不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故选A。
10.B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B项。
11.D 【解析】①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成就;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对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③是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应选D。
12.A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星星之火,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十多块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的失利,使工农革命军转入农村。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本题选A。
13.A 【解析】五四运动为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而党当时并没有成立,故选A。
14.D 【解析】①中抵御“外辱”是指抗日战争;②是长征;③是秋收起义;④是解放战争,故选D。
15.B 【解析】题干强调新民主主义时期,即1919~1949年期间的事,故选B。
16.(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南昌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两个事件排列不分先后)
(3)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17.(1)图一:五四青年节;图二:七一党的生日;图三:八一建军节。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从革命先辈身上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应该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他们的精神,振兴中华等。
第4课时
1.C
2.A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图片中的材料出处是审题关键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再现能力。难度较小。联系图片材料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和“全国性反攻”“1947年”等信息,结合教材可知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辽沈战役是三大战略决战第一战,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北平是平津战役的结果;解放南京是渡江战役的结果。
3.C
4.A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日本炸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人所为,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正确答案为A。
5.C
6.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所召开会议的内容与意义,难度中等。题干中给出的有效信息是“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政治路线”,符合条件的只有中共七大,正确答案为D项。中共一大是在1921年召开的,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召开的,排除A,B,C项。
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题干中的诗词是毛泽东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之后写的,通过“百万雄师过大江”一句,可以看出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
8.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地图的识记能力。难度中等。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本题的重点落在地图中所示的“塘沽”“渤海”上。由此断定图中所示战役是平津战役,故选C。
9.D 【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而抗战以来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百团大战。A、B、C三项均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故选D项。
10.D
11.D 【解析】由图文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当时全国人民渴望团结民主,和平建国,故选D项。A项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B项出现于北伐战争时期;C项出现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均与图文历史信息不符,应排除。
12.A
13.B 【解析】根据题干“1947年夏”、“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战略部署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B项。A项发生于1948年;C项发生于1947年初;D项是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
14.C 【解析】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15.B 【解析】从时间和人物可以判断为B。
16.(1)历史地位: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台儿庄大捷是国民政府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抗战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精神: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2)胜利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国际友人、海外华侨的支援等。
(3)纪念邮票生动地描绘了抗日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告诫国人必须凝聚民族精神,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等。(言之成理即可)
17.(1)(说明一)是图2;(说明二)是图3;(说明三)是图1。(2)重庆;目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同时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双十协定”。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第5课时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清末状元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D 【解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火车、电报、电影,而研制纯碱的科学家是候德榜。故选D。
3.B
4.B 【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型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侯氏制碱法”,而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则是詹天佑,此题搭配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其他选项叙述都是正确的。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康有为主张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创办实业,其目的都是挽救中华民族。故选A。
6.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主张,考查学生识记、识图能力。难度较小。由题干中“天演”“淘汰”“物竞”“天择”等术语可以联想到《天演论》,可以判断该历史人物是严复。选项A是孙中山,他的贡献是领导辛亥革命。选项B,D是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贡献是领导戊戌变法运动。正确答案为C。
7.C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下发展艰难、曲折,总体水平落后,地区发展不均衡,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8.B
9.A 【解析】根据材料中“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可判断出魏源的救国主张属于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范畴,而不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更不是要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故选A。
10.B 【解析】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面对民族危亡,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选B项。A、D两项是曾国藩等进行的洋务运动;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的努力。
11.C 【解析】中山装、握手礼、剪辫子、废止缠足等都是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而颁布的具体措施。
12.C 【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申报》。
13.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号召人民剪去辫子,这打破了长久以来留辫子的传统,使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4.B 【解析】a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洋务运动;b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入“黄金时代”;c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故选B。
15.(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商务印书馆。
(3)资本主义企业。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16.(1)诱导了一批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没有触动封建根基)
(2)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3)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所致。
能力测评卷(二) 中国近代史
1.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在我国近代史上,《南京条约》明确规定:中英协定关税。
2.C 【解析】认真审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思想上大解放。故选C。
3.B
4.A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武装割据政权的道路,其标志性事件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故答案为A。
5.D 【解析】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南昌起义是1927年,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所以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
6.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的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通过综合分析,在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历史主流是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7.B 【解析】同盟会是1905年在日本的东京成立的,不是在南京。
8.B 【解析】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9.D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中棉纺厂、缫丝厂、面粉厂厂家数量的变化(大幅增加)。因此在思考时要联系一战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
10.A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历史人物的能力。B是戚继光说的;C说的是皖南事变,涉及的主要人物是叶挺;D说的是郑成功。只有A说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故正确答案为A。
11.D 【解析】A项是民国初年在服饰方面的新风尚;B项是采用公历纪年和中国传统农历纪年两种方式;C项反映的是结婚仪式新风尚。只有D项仍是封建礼教,符合题意。
12.A 【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申报》,它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
13.(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或民主化)
(2)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用“先生”、“君”等平等称呼取代“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广州: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孙中山籍贯。武汉:武昌起义。南京: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国都。(任答一点即可)
14.(1)材料一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2)在前有敌人,后有追兵,革命处于极度危难的情况下召开的遵义会议。
(3)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从现实出发,召开中共“七大”,解决了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策略和胜利建国的问题。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会议,是一次适时而务实的会议。
(4)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党所召开的每次会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会议的召开,才使得党内有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并转化为行动。为以后的革命指明了方向,使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70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