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014年真题领悟20套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考作文】

真题•领悟
做真题 悟高考
1.(2014•课标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考查分封制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 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
答案 C
2.(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考查宗法制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解析 在夏商周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即题干中所说的“ ”,则“ ”就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A项符合题意。由“甲骨文”信息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故B项错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庙之意相差甚远,故C、D两项可排除。
答案 A
3.(2014•四川文综)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考查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解析 宋元至清,我国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地方自主性逐渐减弱,故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表述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过“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B项表述正确。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D项表述正确。
答案 C
4.(2014•北京文综)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变革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解析 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宋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在地方上以文官任知州的办法,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主要是宋代为削弱相权而采取的措施,三司使、枢密院分别削弱的是宰相的财政权、军事权,故B、C两项错误。D项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于王安石变法时期,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5.(2014•课标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考查明朝内阁制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 明朝内阁是内侍机构,属于皇帝增设的体制外机构,用以加强皇权。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能够操纵体制内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皇帝的辅政大臣操纵朝政,是皇权加强的体现,A项错误;材料表明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而非取代六部,C项错误;虽然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但是其权力源于皇帝,不能理解为首辅权力失控,D项错误。
答案 B
6.(2014•海南单科)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考查唐朝的科举制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解析 材料强调唐朝否定了魏晋以来的按门第出身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和汉代的察举制,实行科举制,即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说明其选官重视知识水平,所以选择C项,排除D项。唐朝官员的特权并没有受到否定,排除A项;B项与题意信息无关。
答案 C
7.(2014•天津文综)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正是由于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形成专权局面,从而导致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因此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显不符,排除A、D两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因此B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757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