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2015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预测卷(含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考作文】


《未考先知》
———201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一、《考试说明》解读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试说明》和2014年相比,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2013年说明基础上将题型示例10进行了调整(由原来2008年宁夏卷40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调整为2013年新课程Ⅰ卷第41题“汉唐地方行政制度”)。这反映出会2015年高考会以稳定为基调,试题强化了对考生的对比分析、提取信息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二、2015年高考预测
(一)试卷总体特点
延续对新史观的渗透。选择题取消纯素养题,多为复式考查(题干及选项均为新情境)。试题的背景材料日益生活化,对时间、阶段牲、概念 的考查明显增强。非选择题中必做题第40题兼顾中西对比;第41题突出时政,突出历史的教育功能;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二)选择题特点
1.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2.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
3.直接引用史 料考查已不占主流,材料以间接引用并 加以整理为主,题干更精炼,信息更丰富。
4.图表题呈现弱化趋势,并不强调。
(三)非选择题特 点
1.必做题两道。第40题的主观题将以中国政治文明的考查为主,体现时代性。第41题可能以世界史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阐释的能力,体现和融合价值观的考查。
2.选做题考查形式以“一材两问”为主。在素材选择上,预计2015年选修1、2、4均会偏重中国史、选修3可能围绕二战切入考查。
(四)试题预测
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综卷(九)】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D.禁海政策被政府否定

【答案】C
【说明】本题以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磁石指南原因认识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朝万历”前后时代背景的认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题目涉及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科技特征的了解及中西交流的影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 综合能力。
【例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历史卷(九)】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是否具有成熟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从政治上看,十月革命确实是一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但从经济和文化上看,十月革命又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的性质”。其意在说明十月革命
A.是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缺乏成熟的革命理论指导
C.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并非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说明】本题提供了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材料首先抛出“该学者”对十月革命性质的疑问,由“但从经济和文化上看”的理由可知,其对十月革命传统性质的观点是存在质疑的。可见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解读能力和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坚持一分材料得一分结论,即论从史出的原则与方法。
2.命题的重要知识点
古代:古代选官与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罗马法。
说明:古代选 官与监察制度是高考的长效热点。考查角度包括相关制度的内容、特点、作用以及演变规律,进而充分认识其利弊得失及对我们今天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及实践,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古代中国的商业自然也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之一。基于古代世界知识考查有轮考特征,同时,古代罗马法对当今建设法治社会的中国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复习时应关注古罗马法蕴含的主要原则。
近代: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侧重英、法两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发展的关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孙中山民主思想。
说明: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在每一年高考都有涉及。理论方面注意比较中国儒家的“仁”与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导意义;实践方面,英国是近代较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而2015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这两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注意关注。2015年高考将两次工业革命放在一起命题的可能性较大,材料解析题则往往与世界市场发展联系在一起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相关内容较多,尤其热点事件较多,可能从政治文明角度来审视,对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进行政治评价。近代中国经济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注意各阶段发展特征、经济与政治思想间的关系,还可把近现代中国经济进行比较,深层次理解两者发展的不同特点。2015年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命题角度可能从其思想的内涵和社会作用切入
现代:20世纪三大现代化模式、“冷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理念、关联、党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
说明:三大现代化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分别是前苏联、美国和中国,要求了解各模式的形成背景、特点及 实践效果,通过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对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长效热点之一。经济全球化则关注WTO成立20周年问题。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理念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命题可能围绕中国梦、党建、大国责任等关键词切入。
【例3】管 仲认为:“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纠察之意)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从操制臣下”,“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材料说明
A.建立监察制度成为历史必然
B.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社会稳定
C.监察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护君主统治
D.在春秋时监察制度已经推行
【答案】C
【说明】本题以监察制度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准确、辩证地看待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监察制度(或现象)。监察制度的建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其本质决定了监察的实际效能必然有限,监察官员只是君主的耳目和工具。本题具有一定的时政性,为隐性考查热点。
【例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历史卷(九)】
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A
A.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B.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A
【说明】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形成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准确领悟人物的观点,从而加深对垄断组织之下,生产与资本的互动关系的深刻认识。本题考查点即为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长效热点。

【例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后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下面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胡滨在1954年对李鸿章的评价观点: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滨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提出一条完善建议,并说明建议理由。(所提建议及理由合理,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略。
【说明】本题围绕“李鸿章的评价”这一主题,突出考查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命题视角体现新的历史观
新历史观(或史学范式),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视野,让命题专家和考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多元史观的并存与争鸣,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视点之一。
【例6】词学大家唐圭璋说:“宋元以降,竹枝词作者寝多,形式与七言绝句无异,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据此判断,竹枝词的价值在于
A.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B.保存丰富社会史料
C.拓展了宋词的意境
D.反映交通发达盛况
【答案】B
【说明】本题以竹枝词这一文学形式的价值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形 式史料价值的认识。通过考查让学生明确人类历史不仅仅是大事件或英雄人物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例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中 国进行西方化的努力 ,有一个古典的名词——“自强”,以强调中国的自主和首创精神。推动力来自几个不同源泉,首先是学者官吏们讲究治国之道的传统,强调“经世致用”的知识。讲究治国之道的人开动脑筋,想法解决怎样把经运河运来的南方贡米弄到北京之类的问题,诸如运河塞塞不能,黄河、淮河不时演决成灾,官僚的冷漠作风盘踞了运粮行政机构,世袭的押运粮船军队腐败叛乱等。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1991年以来……开放的全球经济已经并且仍在快速扩张。目前,这种扩张正推动着国际秩序在本质上发生新的变化……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再是客体和旁观者,而是自己掌握命运的博弈方了。……权力正在从国家流散到其他行为体。……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权力的传统行使方式,无论是经济权力的还是军事权力的。已经越来越不灵了。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20世纪初推动“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6分)
(2)按照材料二,文中的“西方化”的实质含义 是什么?作者认为中国进行西方化的努力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国际秩序新变化的。(9分)面对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各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6分)
【答案】略。
【说明】本题考查的是全球史观。第(1)问考查全球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第(2)问考查对全球化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第(3)问考查对全球化的整体认识,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作出阐释。本题突出了用全球的眼光看待历史和 现实问题的导向。
5.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时政热点:主要是联系能源消耗与生态环境等问题;我国社会转型问题,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等。学术热点:如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社会结构问题,儒学发展,城市、商人、妇女、家庭、人口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科技、教育问题;世界史研究中的科技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影响、科技革命背景下现代化模式的演变问题。周年热点:新文化运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相对论提出、WTO成立,等等。
【例8】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答案】略。
【说明】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本题在情景设置及答案结论方面具有一定的反常规特性,考查知识点的选择也有周年热点考虑。
三、备考建议
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考生最好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构建中外通史知识体系,提升贯通古今的能力。
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和运用。在复习备考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抓好训练环节,提高练习效率。习题的选择最为关键,精选精练,目标明确。同时教师应做好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解题注意四个环节:读懂、审准、答好、规范。
继续关注新课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已越来越多,新课改较早的省份,在高考试题的命制上手法已渐趋成熟。利用其课改研究的成果,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点问题,要特别关注。要将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人文学科的社会功能。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77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