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给高中孩子的一封鼓励和希望的信范文(通用3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中】

鼓励是汉语词汇,拼音:gǔlì,意思是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出处有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高中孩子的一封鼓励和希望的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高中孩子的一封鼓励和希望的信1

亲爱的儿子:

你有很多优点,比如善良,坚韧,能吃苦,不攀比吃穿,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自理能力较强,学习上努力并取得相当大的成绩,有社会责任感,在社会活动中表现相当出色等等,但你本身也存在缺点,也许爸爸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提出来仅供你参考,当然也希望你认真考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如果关系到你学习的方向性问题,整体效率问题,人生前途问题,我想你应该拿出时间去反思,去纠正,别说没时间啊,时间花的值。

第一,做事的计划性不强。你有计划但不详细,执行的紧迫性不强,没有完成任务的检查弥补机制,我很担心你的计划是否能完成很好。我觉得你的学习非常紧张,更应该去制定详细的学习、生活、活动计划,甚至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分钟的时间利用,你才能在紧张中游刃有余。制定计划后就要坚决执行,当然你的计划也要给自己留出必要的休息娱乐以及自由安排的时间。

第二,你总把一些细节事当做可有可无的,或者给自己找出托词借口不去解决,而这些事情我认为有可能影响你的大事。比如:你总是不能通盘考虑定时睡觉定时起床的习惯养成问题,难以形成脑力的动力定型,什么时候应该精力充沛,什么时候应该去休息,应该去做哪些有利于自己的活动,这些应该你自己去设计并与自然规律、自身规律相符合,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是大事,关系效率问题,值得花时间去考虑,时间再紧也应该考虑。再如你认为营养问题不是你关心的问题,没有时间去考虑,更没有时间去研究,我认为你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你是住校生,营养的基本常识应该懂得,懂得越多越好,营养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基本因素,多数人都知道营养对人的一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不求过分讲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调配好自己的营养饮食是必须的,像你为少费一点时间而不吃饱(好)饭,长期下去得不偿失,害了自己,甚至耽误你的一生。我不是吓唬你,例子比比皆是。再如,你的字总认为没时间练,而甘于如此(我说这话你可能觉得委屈),其实你基础很好,只是随着年级升高、学习紧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要你与平时写字结合起来,稍费一点时间,心胸放开一点,起码比现在要好得多。(现在注意也不晚,你是不是要注意?)你在照料自己的生活上有很多不足,比如你衣服不注意折叠有秩序存放,你身上的痱子是热造成的,疼痒不舒服影响休息,疾病影响健康学习和智力发展,你不注意行吗?

第三,你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与父母交流的方式方法不当。可能我们的方式方法也不是最好。从我的角度讲,我希望你能耐心听进我们的意见或建议,跟我们交流时不要做夸张动作,说话语气要平缓,先仔细听,听完后用平缓自然的语气说自己的理由,讲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还有哪些确有必要改进,所用词语尽量用大众化的。当然你说错了,父母也不会怪你,但不等于你可以乱说,可以不负责任地说话。要知道,听不进父母的话一定有你的损失,父母与你交流时你要有严肃的态度,与你开玩笑时你要理解是玩笑话。把我们既要看成父母(可以托付,是身心的港湾),也要看成领导(尊敬,小心),也要看成朋友(从中得益,用心交流),少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想一想自己理解父母多少。别人的生活态度不是你能左右的,你看不惯可也不必放在心里,不要看不起别人,给你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自己的情绪,不要太激动,更用不着去指责别人,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许对你身边的人影响更大。

第四,你不注意选择学习场合与方式。关于学习的场合与方式的问题,嘈杂的场合不适合看书,尽量选择静一点的地方看书。如不能选择,不如戴上耳机听英语练听力,或看电影做有趣的事;在又累又困的时候或在很乱的场合里学习,还不如休息;安静的地方,脑子清醒的时候做题或记忆思考。要劳逸结合,学累了活动一下,听听音乐,转换一下活动方式。要会休息,列宁说得好: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好了,想起来的就这么多,啰里啰嗦的也不少,希望我儿能理解父母的心,不对的地方尽管指出或不予理睬。

写信人:xx

日期:xx

给高中孩子的一封鼓励和希望的信2

儿子:

妈妈今天提笔给你写信,万语千言一齐涌上心头,想说得话太多太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可能这就是“语重心长”?妈妈这会儿只想起一句话:儿子,坚持,坚持,再坚持!吃苦,吃苦,再吃苦!

你是妈妈心目中令人羡慕的一棵白杨树,又是妈妈心目中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儿子,你没有忘记第一次妈妈为你开家长会的时候,你让妈妈看的那封信吧?妈妈当时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扑簌扑簌地掉了下来。你那封信的每句话都打动着妈妈的心。妈妈哭了。妈妈是流着眼泪离开你的学校的。从那时起,本来妈妈就对你放不下的心,就揪得更紧,更加深了对你的关怀。

回家后,妈妈就督促你的父亲不管多劳累也先辅导你的语文;劝你的两个姐姐挤出时间也辅导你的英语其他功课。在你休息或者学习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你,全家人关掉爱看的电视,说话也压低了声音。总之,一家人能做到的都在为你尽力地做,可是,这次你回家来,我看你也不和家人多交流,也不顾学习,一个劲上网。我的心里好焦急,我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说服你,让你能真正认识时间的宝贵,学习的重要。

儿子,再有两个月你就要高考啦,你不把这宝贵的有限的两个月时间用在学习上,去实现你的梦想,你还有心思一直上网,妈妈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儿子,妈妈不知你是怎样想的。但不管你怎样想,妈妈还是耐心规劝你,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不要再上网,把心收回来,把有限的时间一点一滴地用在学习上,用充足的准备和良好的心态,全神贯注地迎接高考吧。

儿子,高中是你一生中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月又是你高中的重要时期,所以,我想用我心底最强有力的声音告诉你:儿子,一定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每一秒钟无声的白白消逝,都意味着你有大量的知识被白白丢失。但是,如果你能像储藏宝物那样对待时间,那么,到你高考时,准会有成千上万倍的回报。

回忆往事,妈妈真有点恨妈妈读书那个年代。那时候又是“上山下乡”,又是批这批那,这运动那运动的,十几年本该学习的大好时光,没有把该学习的知识学上,荒废而过。到毕业那年,恰逢恢复高考。妈妈去考了,结果可想而知,妈妈落榜了。那时,妈妈哭了,哭得好痛!后来,妈妈就扛起了锄头。妈妈不是小看锄头,而是说妈妈连锄头也不是一把好锄头。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生活,让妈妈更加懂得了无知的愚昧和知识的重要。

儿子,妈妈不想让你走妈妈这条路,不想让你活妈妈这个样儿。妈妈想让你用知识改变命运。妈妈想让你活出个样儿来给妈妈。

儿子,妈妈的实际生活告诉妈妈,要下决心,不管自己的生活多苦多难,都要让儿女们去读书,有了知识,才有一切。

儿子,妈妈为让你们的命运好些,费尽心血地把你们引上了学习知识的正道。妈妈有一个梦想,想让你们都进大学。

还好,十几年的苦累,妈妈没白受。你们没有让妈妈失望。你的大姐大学一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份较好的工作。你的二姐也大学即将毕业。眼下就是你啦。

古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儿子,你是知道的,你的两个姐姐,懂话,理解大人,都稳妥地走着。而你呢?近来的变化不能不让妈妈心焦。妈妈禁不住还想唠叨:在这俩月时间里,放下贪玩,不要迷网,集中全部精力去拼搏吧!

儿子,妈妈语无伦次地给你讲了这么多,总的来说还是想打动你的心,请你不要迷在网上,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到考试的时候,它一定会为你增光的。

儿子,你在妈妈的心目中有那么多的优点,难道你会在最后考试的时刻让妈妈失望?妈妈想,妈妈的好儿子是不会的!肯定不会的!

儿子,加油吧!成功会属于你的!

写信人:xx

日期:xx

高中孩子的一封鼓励和希望的信3

孩子: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的,孩子你已经升入了高中,是一个大人了。

爸爸妈妈很开心,也很欣慰。虽然,有的时候,因为你的成长,我也会流泪。

还记得你儿时跌跌撞撞,呀呀学语,你一路奔跑着,拥入我的怀抱。

那时的你还小,我们必须无时无刻关注着你,我们因此劳累,但更因此而欣喜。因为你正一天天勇敢而坚强。下雨了,你会为妈妈撑起一把伞;妈妈累了,你会为妈妈捶捶背揉揉肩;长夜漫漫,你会勇敢的把妈妈陪伴。很多时候,你就是我们的依靠;很多时候,你就是我们的安慰;很多时候,你就是我们继续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现在孩子你长大了,也懂事了,妈妈知道不再需要妈妈过多的唠叨,但是孩子妈妈还是想对你说,孩子,你要知道生活中有阳光,但更有阴影。我希望孩子你在面对学习或是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学会微笑。快乐也好,忧伤也好,我们都要要微笑;面对所有的人,哪怕是你十分痛恨的人,你依然要洒脱地笑!要学会谦虚,谦虚的人朋友总会很多;要学会忍耐,忍耐误解,忍耐痛苦,忍耐伤害。诚实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为人处事的必须技能更是人格的提升!

生活中总会有沟沟坎坎,总会有困难和挫折,每每听见你开心的声音,看见你快乐的笑容,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幸福;苦难是人生的财富,经历了,你会长大,过去了,就会成为美丽的风景。我们不再关心你做得好不好,我们只是想知道你过得是不是很快乐。黑夜过去就是灿烂的黎明;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无论如何,都要坚强。同时孩子你要知道年轻时多经历点毕竟是好事……

孩子也许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最杰出的,但是,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你永远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我们是普通而平凡的,所以,从没想过让你做个高官巨贾而光宗耀祖;只希望你做最好的自己,正直,坚强,健康,快乐!

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写信人:xx

日期:xx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kj/87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