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情景教学之我见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情景教学之我见   最近听过两节数学观摩课,一节讲的是低年级乘法的认识之前的同数连加问题,教师为了创设同数连加的问题情景,设计了小鸟是两只两只的飞,白云是两朵两朵的飘,花儿是五朵五朵的开。。。忽视了生活实际,为教学内容而设计情景。另一节则是高年级的比的应用知识,整节课学生在尝果汁、算果汁、配果汁中做了两道有关比的数学题,重视了情景的真实性,而教学内容相对显得很单薄。为此,我不禁想到,应如何处理问题情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呢?我以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一、创设问题情景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到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光为兴趣而创设情景,问题情景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逻辑关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根据教学重点,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景——《老人与猴子》。老人早餐时分给猴子一个饼的一半,猴子嫌少;午餐时老人分给猴子一个饼的四分之二,猴子高兴了,还想多要;晚餐时老人又分给猴子一个饼的八分之四,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学生听故事兴趣盎然,纷纷对猴子发表评论,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评论的结论进行一步步验证,从而达到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又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猪八戒肚子饿了,他就缠着孙悟空去找吃的,孙悟空找来了8个桃子和一个大饼,师父要猪八戒平均分成四份,八戒瞧着这些东西,傻了眼,不知该怎么办?那现在猪八戒想请同学们帮他分,你们说说看该怎么分?”顿时,回答很热烈,有的说每份是两个桃子,大饼拿给师傅吃;有的说两个桃子为一份,大饼不能分……,这时我不马上更正,而是说:“到底该怎么分呢?等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时每位同学都想赶快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无形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到新课上,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 2、创设问题情景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到活动性。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把问题情境化,就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乘车》时,我模拟大客车的情景,组织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上车下车,观察人数的变化;在教学《操场上》时,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课间活动,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获得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创设问题情景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到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的教学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情景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 问题情景的范围包括很广,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问题情景的创设方法也很多,所创设的情景或者具有直观和想象猜测的特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也或者是抽象的数学问题等,大多真实、有趣、可操作。特别容易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实现数学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景、依托情景,在情景发生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拼摆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面积,经过图形转换求出圆面积,结果学生想出几种方法:(1)由近似的小三角形直接推出,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得圆的面积=(2πr÷16)×r÷2×16=πr2;(2)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得圆面积=2πr÷2×r=πr2;(3)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和近似的梯形,得出圆的面积,最后归纳出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2。这样的教学,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兴趣。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公式(V=SH)之后,我让学生猜想:圆锥体体积是不是也能用这个公式呢?我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猜想,去预感。教师也不一定要他们给出圆满答复。但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以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三大板块组织课堂教学,问题情景是引导学生走进数学学习的大门,又是贯穿于整节课教学的纽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应拘泥于教本,应着力于创设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适合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22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