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在参与中提高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在参与中提高 ——关于学生互批作文的设想与尝试 杭州市开元中学 徐建岚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精批细改的怪圈中苦苦挣扎、步履蹒跚,难得有令人兴奋的长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是获益于自己的多读常写,而非得力于教师的精批细改。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无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这种批改是以教师为本位的,偏重于注入,是一厢情愿的评判,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而且成为教师的一项繁重的任务。笔者以为,作文批改应把作文还给学生,让它真正成为促发和巩固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交流、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新课改带来了作文评价改革的大好时机,新课标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以崭新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我们应该探索多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为作文教学开辟新的路子。学生互批作文是其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而且能让老师从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有时间致力于钻研教材教法。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的设想与尝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就学生互批作文的形式而言,有一对一式,一对多式和多对一式等。 一对一式有结对、交错、随机等几种情况。结对可为同桌,可为教师指定,也可自由组合,互相对批。交错即指甲批乙的,乙批丙的,依此类推。互相对批便于双方的互评互改,交流沟通。交错批改则体现了公正性,较客观地体现了一篇作文在班级中的等级和评价。 随机互批可以抽签的形式进行,特级教师魏书生实行的作文互批,就是抽签式的互批,每次都抽签换人,抽到哪本就批哪本,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都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 一对多式的互批是指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多对一式的“多”可分为全体、部分、小组等几种情况。全体是指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学生在作文上的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文,这篇作文应为教师挑选出来的典型,采用朗读、听录音、发讲义、投影显示等形式在课堂上集体评改,或贴在墙上作文园地中、放在网上,让全体学生共同评议,研究、揣摩、批改。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部分是指对有代表性的作文感兴趣的同学可对此进行批改,比如课堂上的即兴评议,课后把自己的评改意见贴于作文园地中等,这种方式较为自由。 以上两种互批完全是开放式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批改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又是在教师民主的状态下完成的。因为“挑选样本权”在老师手里,而修改又是在大家讨论中完成的,这是主导与主体的完善结合,但耗时较多。 小组可由老师指定,也可自由组合,小组内学生应有上、中、下三类,教师指定组长或学生推选组长负责,人数不限,但不宜太多,四至六人较为合适。由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本组或别组的作文。要求每位小组成员把要批改的作文都看一遍,都能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等几篇作文都传阅完后,再在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然后由一人执笔评定好中差等级,写下评语,再交本人修改。这样可以引发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意识和行动,使好的学生能取长补短,差生能学到写作的技巧及方法。各组可以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争鸣。这种形式中学生批改的作文,不再是“样本”,少了典型性,批改的难度增大了。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在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小组讨论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而且把评价权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 就学生互批作文的方法而言,有笔批、面批、朗读批改、讲义批改、录音批改、网上批改、作文园地式批改等方法。笔批是最常用的方式,不多展开。 面批这种方法教师批改可以用,学生互批同样可以用。让学生面批前,事先看一两遍作文,对自己认为应改之处用红笔或铅笔打上符号,然后告诉对方自己对这篇作文的批改意见,文章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建议怎样改。对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商讨之中共同改文,共同提高。面批直接、亲切,针对性强,充分注意了个性的分析,调动了每一个批改者和被批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商讨式处理体现了作文批改中的民主性。 朗读批改、录音批改、讲义批改、投影批改或作文园地式批改都是由老师挑选的代表性作文,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全体同学展示,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或录下来放给全体同学听,或印成讲义,或投影展示,或贴在墙上的作文园地中,以供学生互评互改。 网上批改的面更广一些,可运用网络技术,在校园网上创设虚拟社区,将学生的作文以贴子形式放在网上,供大家全面浏览,且每个学生自选一篇进行批改,然后推选出修改前后变化较大的篇目,供大家参考、欣赏,来提高学生的锤炼语言的意识和能力。修改好后,作者本人再将修改的内容抄在本子上。这种方法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能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来。语文主要是一种感悟,积极参与是感悟的开始,潜移默化是感悟的必然结果。学生在批改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评论文章和修改文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但这种方法有较高的条件要求。 以上这些方式可结合使用,充分发挥它们的长处,每次都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给学生一种自主权力,培养学生鉴赏表达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得到继作文指导课后的又一次具体、深刻的指导。 通过这样的批改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很大的加强,提高了对习作的评价能力,使得每写一篇文章便有一次收获与提高,学得扎实而活泼。 就学生互批作文的标准而言,教师要明确标准并且要尝试不同的标准。我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 1、同一标准横向比较法。这是最常用的评价标准,也是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但不宜每篇作文都采用这种标准,因为那样基础好的总是高分,久之会产生自满松劲情绪,逐渐退步。基础差的总是低分,久之会丧失写作信心。 2、因人而异纵向比较法。这种标准指的是基础好的择其构思平庸之作评低分,用评语指出不足。基础差的择其进步较大或某方面某段落有特色的给予高分,用评语指出优点,使其觉得只要认真作文同样可以写好,并非智力比别人差,从而树立信心。布鲁姆说过:“如果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如果给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两篇高分,那么“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 3、定“格”批改。这主要是指抓住教材作文训练中明确规定的“格”,即具体作文要求进行批改。教师也可自己规定“格”,一次选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互批,不要求面面俱到,反而更能调动起学生互批的积极性与修改的准确性,这使学生能集中精力,某一阶段向某一方面努力,从而各个击破,逐项提高,使人人都能批作文,人人都能修改作文。 4、两个标准法。教师可以制定两个评估标准,一为常规标准,一为本次具体标准。若本次具体评估标准能达到,即可得满分,使学生获得局部的成功,看到劳动的成效,以此为动力可激发下次作文的兴趣。常规评估标准则可使其看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使其下一步的努力有了目标和方向。 有人可能不禁要问:作文都让学生互批了,那老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其实老师在学生互批作文过程中还是要做很多工作,这些工作贯穿在批前、批时、批后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是要做好组织工作,批改前的确定形式、方法,选好样本,合理分组,批改时的调节、监控,批改后的组织争鸣、讨论、复查、修改,复查时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应立即纠正过来。还可分好类别,用小夹子一一挂在教室,让学生浏览,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也吸取教训。 互批过程中的指导更为重要。学生开始互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批改。此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批改,选择典型作文,结合写作要求对学生予以点拨,使其明白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怎样发现作品优点。并且熟悉各种修改要领: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批前教师要明确标准,定下互批的要求和基调,在互批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让学生加深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体会作文的思想感情。既要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互批结束后,教师要作有针对性的总结评讲。 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批”为主,以“改”为辅,把“改”的主动权还给作者本人。在互批过程中要采用多鼓励、多启发、多肯定的原则。注意多就少改,指出问题要有的放矢。告诉学生评语要有诱导性、启发性,措词要委婉,富有激励性,绝不可恶语伤人或一棍子把人打死,以免挫伤被改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批语常用的两种形式(眉批和总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至于文中的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以及语言不通的句子,则可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来,让被改方自己去改。 互批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指导,这适用于规定文体的互批;互批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随意点评,这适用于自由写作实践、随笔、日记、周记的批改。互批可以集中时间进行,也可以利用课间分散进行。在互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创设探究写作规律的情景氛围;发挥好配角的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唱主角,积极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来,在互批中提高水平,在参与中展现自我,在学习中感受成长与快乐。 叶老的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对作文批改也是很有启发的。作文批改应把最终目标定为“批是为了不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近作文,由学生互批引导到学生自批自改,使他们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当然,要达到“批是为了不批”的目标,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和习惯养成过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语文教师可以放开思路,大胆实践。只有积极探索,勤于实践,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路子,使作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和情趣,使新课程改革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22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