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浅谈如何做好法制新闻的报道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浅谈如何做好法制新闻的报道


  法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受众及时知晓意义的法制信息,与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新闻相比,法制新闻信息因其题材的显著性和反常性,往往更具有新闻性和故事性,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受众市场和更普遍的受众需求。可以说,较之其他类型的专业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是对社会影响最深的专业新闻报道类型之一。
  做好法制新闻报道工作,对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制新闻采写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记者应当做到真实客观、把握好报道时机和尺度,充分发挥法制新闻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好的法制新闻报道要求新闻记者在处理法制新闻信息时,讲究方式方法,通过技术性的信息处理手段,掌握好信息处理过程中利的权衡、理的探究、法的考量以及节的拿捏,做到社会利益最大化、伦理道德规范化、法律普及有效化以及报道尺度恰当化的效果,达到规避消极影响、强化积极影响的最终目的。

  具体来说,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新闻记者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报道:

  (一)凡事皆依法,从法律的视角洞察社会现象。首先,记者要有法律思维,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是指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相对应的,我们所强调的新闻记者的法律思维,是指新闻记者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报道新闻事件。要使法律思维成为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这就对新闻记者的法律知识储备和问题思考方式提出了一定要求。虽然法制新闻记者不一定要有法律专业学习背景,但是却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其法律知识熟稔程度的要求丝毫不亚于从事法律职业者,这就要求法制新闻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写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培养法律思维,才能确保在新闻报道时,能够真正从法律视角出发,洞察社会现象。

  (二)做好两个“平衡”,杜绝“短腿”现象。法制新闻报道,多是涉及多方利益冲突,尤其要注重报道的平衡,这不仅仅是新闻客观性的基本要求,更是规避法制新闻消极影响的有效手段。掌握平衡原则,主要是指把握好报道对象和传受双方两个方面的平衡,即使是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事件原因的复杂性和事件表象的迷惑性,给新闻记者全面客观展现事实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法制新闻往往涉及到多方利益的纠纷,能否做到公正客观是衡量一篇法制新闻报道优劣的重要指标。法制新闻报道要掌握好报道对象的平衡,才能有效避免因为偏听一家之言、误导舆论的情况产生。比如报道一起刑事案件时,既要对受害者一方进行采访报道,也要尽可能对犯罪嫌疑人一方进行采访报道,给受众提供两个看待问题的视角,让其在相对全面的信息的了解之上,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三)要做到法律术语的准确,法言法语的规范化。法律术语指的是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专门法律词语,它由法律规定并且具有特定的意义,只有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准确使用“法言法语”,才能起到准确客观普及法律知识的社会效果。要注意法律术语的准确性,把握好法律概念的区分。如对被告和被告人的区分、罪犯和犯罪嫌疑人的区分、提起公诉和移送起诉的区分等等。要避免混淆法律概念,贻笑大方的情况出现,就要加强新闻工作者包括新闻记者和编辑的法律修养,提高法律语言使用能力。

  (四)把握媒体定位。“记者不是法官”,在法庭没有作出最终判决之前,记者不能擅自认定案件的性质、确定罪名及量刑等,新闻媒介在监督社会的同时,也在接受社会的监督,因此法制新闻的采制者首先必须搞清角色定位。新闻媒介在报道法制新闻时应是客观真实的反映者,而不是裁判,法制新闻的采制者应尽量摒弃个人情感,做到事实与意见的分离,做到事实表述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要以理性的视角观察事物、反映事实。因此,在采访时,一定要深入、详加思辨,最大限度地把握事件真实的本貌,找准法条和定位,以专业的法制视角和思辨加以揭示,防止报道失实或偏颇。

  (五)预防新闻侵权。新闻工作者应严守宣传纪律,不得公开报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时不得侵犯公民、法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客观报道司法调查和司法审判的进程,不得搞“媒介审判”,干预司法公正。一些法律专家指出,“司法界追求的是法律上的公正,媒介是在追求自身或受众信念上的公正,那么谁更公正呢?无疑法律应当是共同遵守的根本准则”。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法制新闻的采编也要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强和规范舆论监督。

  总之,作为法制新闻报道,对受众进行法制观念的引导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好法制新闻报道,前期采制要注意拣选那些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指导性的报道题材,找准法律点;后期则应注意编排的故事化、叙事的情感化、人物的个性化。法制新闻要晓之以理,用事实本身来影响受众,用法律观点透视事件和现象,使受众通过法制报道能够领悟到法律的精髓,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并非是使受众用报道所产生的舆论、道德指向来对案件进行判断。法制新闻报道要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入手,向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义、帮助人们提高法制意识,推动社会法治化建设,这才是法制新闻的社会使命。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0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