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1、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把得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全部放在一个成像图中,用《凸透镜成像动画》
课件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连续变化规律,形成深刻的印象。总结出成实像或虚像时,当物距连续变化,引起像和像距的变化规律。
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出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的特殊意义,形成“口诀”让学生记住。
教师并没有按照一般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就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实验方案,而是简单的提示了所需的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将原来完整的实验分解成四个单独的任务,并不强调具体方法,目的:
1、降低实验难度,节约实验时间;
2、学生在完成小任务时,本身就具备了实验的所有要素;
3、正立组这一不可能任务的实验设置,使虚像和实像的概念在学
生矛盾冲突中非常自然的得出。
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
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3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