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浅谈新教材《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感想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浅谈新教材《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感想


周湘恩
 
 
摘    要: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开放的课程, 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 面向现实世界;始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 融入了社会生活。
关键词:
生活; 历史与社会; 感想;
作者简介:周湘恩女 (1972-) 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第一中学教师 (430015)
收稿日期:2007-6-10
Received: 2007-6-10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一门极其重要的综合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武汉市从2006年9月开始在全市的七年级使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 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可以说备尝酸甜苦辣, 感受最深的是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 强调学生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参与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尝试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学生有意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程构建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
首先, 新课程摒弃了以往教材高高在上, 脱离生活实际, 强调“直白”的推理和“僵硬”的结论的叙述模式, 而特别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 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生活的丰富多彩, 并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作为教材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结构设计处处体现了以“生活”作为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线索:从个人生活、人类生活、中国人的生活延伸到不同区域环境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从遥远过去人们的生活延伸到现在人们的生活;从物质生活拓展到精神生活;从身边的经济生活拓展到文化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 新课程重视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作为构建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 但并不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新课程集中选择了学生生活中最有典型性、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最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知识来构建新课程的内容。如上册中有怎样使用地图、怎样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怎样通过调查探究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特征、过去是怎样记载下来的、怎样认识和体验身边的历史等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下册中又有如何认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规则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如何用;怎样花钱、怎样挣钱、怎样管钱等等学生认识上、体验上、生活上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正是从学生有意义的生活经验出发,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 勾勒出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 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勾画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具体内容, 进而学生了解到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能够触摸到身边的真实生活。在此基础上, 学生能够开始学会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 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获得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基于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案例、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法的显著特色
以往的地理分科课程采用先讲地理环境特征、再讲工农业生产、最后讲城市的模式来呈现知识, 开展教学。该模式特别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逻辑联系, 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则采用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案例教学模式, 即采用了展示案例—呈现问题—学生探讨—寻求解决方法的案例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特别主张用情节真实的生活案例、情境来呈现问题, 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如七年级下册采用了许多典型案例:王丽与其表妹对于规则的思考、山区行路的风俗、李奶奶过马路不安全的故事、成克杰的案例、庞培城的故事、开封市举行价格听证会的例子、王亮与张珊的案例、美国孩子彼尔的故事、乔丹的故事、李冬的案例、桑兰与宋小山的个案、张大爷救火的案例、王威等孩子的遭遇等等。上述案例中, 有一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 有一些学生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 有一些是中学生本身就有的。可以说, 每一个案例、情境、问题, 每一组数据、图片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得学生不能不倾听, 不能不讨论, 不能不参与。
由此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并基于教师本人对生活的体验、思考, 开展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如在教学《合理的购物方式》时, 笔者设计了以下一段教学过程。
物品质量功能价格产地品牌
服装
书包
(学生调查讨论之后, 教师总结) 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商品的质量、功能、品牌、售后服务、广告等因素, 也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产生影响。由此可见, 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这么多的因素影响我们买还是不买的决定, 看来购物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同学们购物的水平怎样?
(即兴调查) 认为自己很会购物的同学请举手?认为自己购物水平一般的请举手?认为自己不太会购物的请举手?
我们来看看王丽小姐会不会购物。学生表演《王丽疯狂购物》的小品。
问1:你认为王丽的做法怎样?怎样做才算合理?
问2:你认为在购物方面还要注意哪些?
(实话实说)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和场合, 都不难发现,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都经历过购物。请尝试用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说说你的购物方式是否合理。
笔者觉得上述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其中“影响购物的因素”的小调查两个项目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即兴调查也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生表演《王丽疯狂购物》的小品并思索问题能够增强现场感, 激发学生兴趣, 反思自我行为, 认识到合理购物要符合哪些基本要求;最后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指导自我行为实践。
可见, 用来自学生身边生活的事例拉近了学生与问题、知识的距离, 油然而生亲近感。再通过教师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 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活化知识, 也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新课程的这种基于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案例、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内容模式有效地突破了原有课程内容远离生活、注重说理的局限, 不仅深受学生喜爱, 也深受教师欢迎, 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生活自身的内在需要, 生活自身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学评价的改革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本次课改中, 教学评价转变了过去那种注重甄别与选拔、单向、终结性、过分量化的做法, 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模式都体现出多元化。这种评价多元化的改革方向不单纯由改革的需要决定, 而由生活本身的内在要求所决定。如我在组织学生探讨《大众传媒的影响》时, 对于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们会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谈到自己的观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其实辩论的结果并不需要得出一个唯一正确的结论。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 传媒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异,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个人的特殊的生活经验, 个人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道德判断水平也
(小调查) 影响你的购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广告影响包装款式购物环境
不尽相同, 因此不同学生对同样的问题并不会有统一的看法, 建构知识的程度也会不同。对于这种不同的理解, 显然不宜用“标准答案”予以衡量与评价。
生活本身的丰富内容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但是这种评价的多元化与对生活本身应该具有的价值判断与追求并不矛盾, 新教材也处处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学生了解到国家和地区、人种的特点之后就应当树立种族平等、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了解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概况、影响作用之后, 就应当确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通过体验不同区域环境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 相应地要认识人地协调的关系, 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规则的故事则要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学习经济生活则要求学生能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投资观和理财观等等。
可见, 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走向多元化。
四、走进社会生活、参与和改造社会生活是新课程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 通过教学, 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社会化建构,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个体的行为和实践。笔者以为新课程促进建构知识的意义体现在促进多个方面:其一, 新课程选择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与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易为学生所“愤”、所“悱”, 是促进学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二, 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之后, 能够运用所学反思自我行为, 并在碰到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时获得理论上的指导, 能初步运用合理的观点、方法较为正确地分析社会现象, 认识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是掌握知识的意义之所在。
新课程遵循这一理念, 鼓励我们教师从生活取材, 用于教学并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下册共有九节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游历华夏、来自家乡的报告、探寻身边的历史、大众传媒的影响、我是社会的小主人、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实话实说话“流行”等。从这些课题我们不难看出, 编者的意图正是希望学生能将视野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广阔世界, 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融入到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 从而实现走进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参与和改造社会生活的基本目标。
总之, 生活是课程改革的生命之源。我相信, 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能够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热爱生活, 感悟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定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5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