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教育故事:读中悟悟中思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教育故事:读中悟 悟中思
 
一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潜力无穷。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怎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才是关键所在。探索阅读指导方法,成为了我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主阵地。学习、实践、探索在不断的修改中探索出自己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读通读顺课文,力求学生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落字,不回读,不读断句子。力求字字清晰,句句响亮,字正腔圆。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小英雄雨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伽利略为什么要做试验?做试验时人们有什么反应?结果怎么样?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七月的天山》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摘句归纳法。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来归纳主要内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结尾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多方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时,抓住文中的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知道主动地关心、爱护别人,就会处处得到别人的关爱。《生命生命》这篇课文通过动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美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描写雨后春笋图的语句“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句,如《桂林山水》二三自然段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笔记本”上。最后一段“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要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5)通读全文,回归整体。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一设计其特点是:突出了一个重点:读的训练,读像一条线贯穿整个流程“初读—细读—精读—美读—研读”,且每次读都有每次读的明确目的,每次读都比上一次有所提高,一层深一层,层层递进;强化二个层面:即读通读顺,读懂读透;关注三个要点:整体感知是基础,悟情明理是感悟;积淀语言是关键。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5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