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浅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浅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谈起数学,不少学生理解的是沉闷、枯燥和程序化,这些数学代名词的背后交织着这样的困惑:在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一边是教师的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而另一边学生反应却是情感上的挫伤、心态上的扭曲和自信心的摧残,数学竟成为他们不可言说的痛,这很值得我们教育人深思,这种错位真实地反映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着突出的情感缺憾。
笔者在小学任教十多年,回溯、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一直萦绕心头的是:我们是要关心“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但更令人回味的是如何走到这一步,要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实际上,在数学的殿堂里一样应该充满生气和乐趣,一样应该张扬着师生的个性、展现着热情而蓬勃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笔者认为从情感之视点扭转和重塑数学“课堂形象”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立足为人之根本——诚
在治学上,诚更显可贵,教师授业解惑要严谨认真,与学生坦诚相待,以理服人、以诚感人,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笔者上课时,对于课堂问题,只要学生有新的、创意的设想,都鼓励他们提出讨论,在讲台前还设立了“交流信箱”,学生课后如有好的构思还可提出,尽量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学生们的反映是如此的出色,甚至于有时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常感叹“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一个愉悦、宽松的情境中,较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圆柱形器皿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器皿,要求学生通过直观估算出圆柱体积为圆锥体积的多少倍?一些学生凭直观得出判断为1.5倍,有些学生则判断为2倍,接下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而得出的结果出人意料为3倍,这样创设的情景式教学,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质疑和疑问,对于问题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化操作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单纯地灌输新授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出发点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自身动手操作,自主分析数学对象,再进行归纳和总结,探求数学对象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长方体认识》一课时,为有效掌握长方体面特征,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有些学生将牙膏盒剪开加以比划,有些学生描绘出长方体各面进行比较,还有些学生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通过切身亲自动手剪、量、画等实践活动,并通过沟通、讨论和探索的活动,初步掌握了长方体面的基本特征,也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四、使阅读指导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
1.让学生想读。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变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在学生阅读前,创设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情景,诱发阅读兴趣;提供导读提纲,减轻阅读难度;举行如抢答之类的小竞赛活动,看数学小故事,小知识,思考趣题,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
2.质疑问难,比较阅读。看例题,自己应先思考,再阅读,比较优劣,取长补短.对于数学题的阅读,细心认真,不添字,不漏字,做到:全面阅读,概括关键点;肢解问题,找准联结点;去伪存真,发现入手点;轻松求解,深化反思点。才能使条件充足,思路清楚,才能化难为易,触类旁通。
3.品读。写阅读笔记,评品阅读成果,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积累知识,启迪智慧,锻炼思维,完善自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提供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盛开。
笔者在小学任教十多年,回溯、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一直萦绕心头的是:我们是要关心“增强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但更令人回味的是如何走到这一步,要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实际上,在数学的殿堂里一样应该充满生气和乐趣,一样应该张扬着师生的个性、展现着热情而蓬勃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笔者认为从情感之视点扭转和重塑数学“课堂形象”应注重以下几点:
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轻松、自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维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去。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积极地指向学习的中心目标。例如我在教学“约数与倍数”时,设计了如下程序: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一个愉悦、宽松的情境中,较容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圆柱形器皿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器皿,要求学生通过直观估算出圆柱体积为圆锥体积的多少倍?一些学生凭直观得出判断为1.5倍,有些学生则判断为2倍,接下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而得出的结果出人意料为3倍,这样创设的情景式教学,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质疑和疑问,对于问题产生了较强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练习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但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层次、有强度的课堂学习,头脑已经很疲惫了,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要尽可能地设计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活动,增大口头训练量,减少书面训练,加强实践操作。以合作练习代替学生单独的冥思苦想,实现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趣味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各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次达标”的目标。
学会认真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并能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为此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和给出的信息或启示,充分运用条件,达到尽可能满足结论需要的要求。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审题不过关,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最后怕做应用题。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5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