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人教版必修二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物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
1.B 2.D 3.A(“无出其右”表示没有能力超过,多指好的方面。“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不足齿数”指数不上,或不值得一提,表示极端轻视,语意过重,感情色彩有误。)4.C(A项缺少中心词,改为“是……遨游的媒介”。B项中“精致”“讲究”与“感到亲切”不搭配。D项句式杂糅,可删除“但如何”或将“刻不容缓”改为“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5.B6.C(顿号应用在并列短语之间,此处是句子的并列,应为逗号)7.B 8.改成“玉盘”当然也可以,但这个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的月光下。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9.朱自清写景不满足于对客观景物作静止地摹写。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光写田田的荷叶,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荷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这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10.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鲜明欲滴的感觉;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态。11.清晨静观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12.青、蓝、灰、白(任选二个);冷;深沉、淡泊 13.为了感受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会故都秋的质朴美。14.秋的特征应是清淡。15.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16.此句表达了“我”对生命活力的无比热爱与赞美。 17.从“以前我有个时候”到全段结束,是一段插叙,其目的是强调自己对“绿”的热爱由来已久,以此为“囚绿”增势。
18.表明作者对“囚绿”是因为爱之过深,更表明作者与“绿”之间的情感的亲密无间、与日俱增。19.既表达对绿的自省,也责怪绿不理解自己对其爱得如此执着、如此倾心。
20.拟人。激动的笑。21.前者用数字,是具体的、准确的,因为它是史书,以事实服人。后者用比喻,是生动的、形象的,因为它是文学作品,以形象感人。22.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23.A24.B25.C 26.(1)如果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一、1.B2.C3.A4.D5.B二、6.A7.内心里充满着忧伤,各章都有表现。8.诗歌前三章以“采薇采薇”开头,章句的重叠使诗歌在韵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用“采薇采薇”起兴,引出诗歌后面要叙述的内容,写诗人因狁入侵,服役从征,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9.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0.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含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三、11.D12.B13.C14.C15.B
四、16.(1)栀子花花呈白色,又因其是夏季开花,所以喻其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为人带来清凉之气。(2)①诗句应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夜风”的风情。(分析手法及效果)②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态。(抓住关键词分析形象)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17.(1)首句“花落”写暮春之晚,“昏鸦数点”写乌鸦绕林,距离较远,模糊不清,是傍晚的景色。樵渔归家也是写日之晚。(2)本诗描写诗人读书吟诗后傍晚悄立门外所观之景,村野薄暮时分和谐、静谧。但是,不显得清冷、空寂。因为“花”在“落”,“鸦”在“飞”,“人”在“归”,三个动词化寂为动,富有生机。18.(1)拟人手法。“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感春伤别之情。(2)本题开放,要点如下:李煜词以水喻愁,意象单纯而浓烈;秦观词以水写泪,感情真率;李清照词将愁化为可以船载之物(或妙用借代之法,以愁代己),愈显新奇。(以上仅为要点,考生应就其一点加以简述。言之成理即可)
五、19.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第⑦段“宋人作诗‘以理入诗’,却未必‘味同嚼蜡’,宋代哲理诗中,不乏经典名篇”,第⑧段“写出美妙词章的诗人们,怎么可能一写诗就‘味同嚼蜡’呢?”等句可知,A、B、C三项均不符合文意。
20.[甲]乡野水边的宁静安谧(1分)[乙]新人的才华初露(1分)(意思对即可)
21.(1)作者认为宋诗不见得“味同嚼蜡”。(2分)(意思对即可)(2)①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②宋诗中的哲理诗名篇。构思奇妙,含义深邃,回味无穷,早已成为中国人智慧的象征。(两点各1分,语言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 一、1.D2.B3.D4.D5.D二、6.(1)(2)(4)正确解析:(3)错,“一死生”是“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意思;(5)错,兴怀指的不是因死生而产生感慨。
7.(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8.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9.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王羲之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短暂,而这种脆弱短暂从反面激发出作者对生的执著和热爱。
三、10.(1)过了望日,指农历十六日。(2)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3)忧愁的样子。(4)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11.(1)在(2)从(3)代词 歌的内容(4)助词 的 12.(1)任凭游船自由漂流,浮动在茫茫无边的江面上。(2)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
四、13.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冲:要冲,交通要道。
14.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项,结构助词,的。A项,①代词,代指灵璧张氏园;②副词,表反诘,难道。B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并列。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
15.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综合理解文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
五、16.(1)“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农耕的地方,这里有他辛勤的汗水,更有他自力更生的快乐,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故以“东坡”为号。(2)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隐士与佛徒之间。在这里,他的思想开始转向宗教,想从宗教中寻找心灵的解脱安宁,但他选择的是参禅而不是遁入空门。“居士”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3)他以这段特殊经历的标志为号,表明他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豪,也体现了他豁达快乐的天性。
17.才华相匹,境遇相似,心态相类,生活环境相近。
18.这句话是对苏东坡的赞美和肯定。苏东坡在被贬遭难之时,心系百姓,通过救婴儿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这是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宗教救人渡生宗旨的体现。
19.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时时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如毫无务农经验的他体会到的是劳动的快乐;想法救助婴儿,创造了救人的快乐,等等。我要像苏东坡那样具有乐观豁达的性格,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用心对待每一件小事,从细微处也可以品尝出快乐。
[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总共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璧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蓊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 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璧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阴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是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恩泽。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养老。往南可以望见灵璧,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必修二第四单元检测 一、1.A2.A3.A4.D5.C二、
6.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7.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8.弊端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是:(1)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2)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9.物质财富充裕的美国社会;生活在贫穷困苫中的黑人群体。
10.美国是黑人的故乡、家园,他们本应该是美国的主人,但现实却是他们得不到自由、民主,得不到幸福生活。
11.给予所有的美国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2.(1)比喻没有实践的诺言。(2)赋予黑人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承诺被美国以借口推诿,没有付诸实践。
四、13.文中的那“一棵豆子”表面看起来无生气,简单的,可是如果有适当的条件,就会非常显著地表现出十分惊人的活力。茁壮长大,长成极端复杂而又异常精确细致,逐渐凋谢,然后又循环表现。
14.因为“豆秆”的成长过程及其特点性质与人的进化过程十分相似,与人类的文明史发展过程十分相似,都表现同样的循环进化的特点;而且,以一个儿童故事开头也使这篇科学演讲更生动,更能吸引听众,所以作者以儿童故事为开头。
15.句一: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已经长成的植物(这株豆子)比喻成巧夺天工的大厦,把这株植物(这株豆子)的凋谢比喻成大厦的倒塌,既准确地解说了植物(这株豆子)的生长与凋谢过程,又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非常生动而形象。
句二: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植物由胚芽开始的成长过程比喻成一把折扇逐渐打开的过程,又比作不断向前展宽的河流。准确地解说了植物生长的循环表现,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抽象的概念,使听众、读者能听易懂。
句三: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宇宙状态”比作“所有的战士都依次”“阵亡”的“斗争的一幕”,准确地解说了“宇宙状态”这一抽象概念,揭示了宇宙永恒而持续不断发展进化的特点,采用的喻体生动形象,达到了化抽象为形象的科学实验表达效果。五、略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4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