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2届高考物理总复习运动图象讲与练课时训练题(有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物理】

课时作业3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图1
1.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运动,如图1所示为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下面对阴影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B.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小距离
C.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它表示两车再次相遇时离出发点的距离
D.表示两车出发时相隔的距离
解析: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两条线的交点为二者速度相等的时刻,若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则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表示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故A正确.
答案:A
 
图2
2.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x—t图象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D.当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
解析:乙物体的位移图象是曲线,并不代表做曲线运动,A错.甲从参考原点出发,乙从x0出发,B错.甲、乙两图线相交代表相遇,此时斜率不同,即速度大小不等,C对.乙超甲后,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D错.
答案:C
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两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某人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如图3中的四个函数图象表示,则甲、乙两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
 
图3
A.甲是①,乙是②    B.甲是①,乙是④
C.甲是③,乙是②   D.甲是③,乙是④
解析:前一段位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故甲的x-t图象的斜率较大;后一段位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故甲的x-t图象的斜率较小,而且前一段甲的斜率应大于后一段乙的斜率.
答案:B
 
图4
4.如图4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1时刻,三物体比较(  )
①v甲=v乙=v丙
②x甲>x乙>x丙
③a丙>a乙>a甲
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
⑤甲、乙、丙相遇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②③④正确   D.全正确
解析:t1时刻三图线相交,说明速度相同.①对⑤错.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②④对;由斜率表示加速度知③对,故选C.
答案:C
 
图5
5.如图5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质点在2 s末相遇
B.甲乙两质点在2 s末速度相等
C.在2 s之前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相等
D.乙质点在第4 s末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由图象知,2 s末甲乙两质点在同一位置,所以A项正确.在x-t图象中图线上某点的切线斜率为物体在该点的速度,2 s末v甲=-2 m/s,v乙=2 m/s,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乙质点在4 s之后位移减小,所以反向运动,D正确.
答案:ACD
6.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1=1 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 m/s.试问蚂蚁从A点爬到距巢中心的距离L2=2 m的B点所需的时间为(  )
A.50   B.80
C.100   D.75
解析:
 
图6
本题若采用将AB无限分割,每一等分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求和,这一办法原则上可行,实际上很难计算.题中有一关键条件:蚂蚁运动的速度v与蚂蚁离巢的距离x成反比,即1v∝x,作出1v-x图象如图6所示,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从图上可以看出梯形ABCD的面积,就是蚂蚁从A到B的时间:T=12(1v1+1v2)(L2-L1)=L22-L122L1v1=75 s.
答案:D
7.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B、C三点,AB=BC.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a1,在BC段加速度为a2,且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vB=vA+vC2,则(  )
A.a1>a2   B.a1=a2
C.a1<a2   D.不能确定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t图象,如图7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②、③不满足AB=BC.只能是①这种情况.因为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1<a2,选项C正确.
 
图7
答案:C
 
图8
8.(2009•海南单科)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x1和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0处(  )
A.若x0=x1+x2,两车不会相遇
B.若x0<x1,两车相遇2次
C.若x0=x1,两车相遇1次
D.若x0=x2,两车相遇1次
解析: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选项A、B、C对,D错.
答案:ABC
二、计算题(3×12′=36′)
9.某同学星期日沿平直的公路从学校所在地骑自行车先后到甲、乙两位同学家去拜访他们,x-t图象如图9甲所示,描述了他的运动过程,在图乙中画出它的v-t图象.
 
图9
解析:
 
图10
(上午)9时,他从学校出发,骑车1 h到达甲同学家,速度v1=15 km/h,在甲同学家停留1 h;11时从甲同学家出发,12时到达乙同学家,速度v2=15 km/h,在乙同学家也停留1 h;(下午)13时返回,骑车1 h,速度v3=30 km/h,14时回到学校.
取出发时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1、v2为正,v3为负;10~11时、12~13时速度为0;据此作v-t图,如图10所示.
答案:见解析图
 
图11
10.如图11所示是某运动物体的x-t图象,它是一条抛物线.由图象判断物体可能做什么运动,并求物体第7 s末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规律为x=v0t+12at2,v0、a为定值,因此位移x为时间t的二次函数,由数学知识可知,x-t图象为抛物线,由题意,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本题关键在于利用x-t图象求出初速度,设x=v0t+12at2,利用图象上两点P(6,48)、Q(8,80)建立方程组:
48 m=v0×6 s+12×a×62 s2①
80 m=v0×8 s+12×a×82 s2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v0=2 m/s,a=2 m/s2,物体做初速度2 m/s,加速度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7=v0+at7=(2+2×7) m/s=16 m/s.
答案:匀加速直线运动 16 m/s
11.一辆摩托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30 m/s,要想在 3 min内由静止起沿一条平直公路追上前面1000 m处正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则摩托车必须以多大的加速度启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甲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恰好在3 min时追上汽车,则12at2=vt+x0,代入数据得a=0.28 m/s2.
乙同学的解法是:设摩托车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恰好是30 m/s,则vm2=2ax=2a(vt+x0),代入数据得a=0.1 m/s2.
你认为他们的解法正确吗?若错误,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法.
解析:甲错,因为vm=at=0.28×180 m/s=50.4 m/s>30 m/s
乙错,因为t=vma=300.1 s=300 s>180 s
正确解法:摩托车的最大速度vm=at1
12at12+vm(t-t1)=1000 m+vt
解得a=0.56 m/s2
答案:甲、乙都不正确,应为0.56 m/s2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61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