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廊坊十中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

| 点击:

【www.doubiweb.com--化学】

廊坊十中2015届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检测题(附解析新人教)
一、我会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 镁条逐渐变短 D. 放出大量的热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解答: 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逐渐变短、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2.下列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铜能导电
  B.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 水在4℃时密度最大
  D.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铜能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铁器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水在4℃时密度最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3.(2分)食品包装上常标注含有的营养成分.其中标注的“铁、镁、锌、钙”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非金属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 标签图示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食品包装上常标注含有的营养成分.其中标注的“铁、镁、锌、钙”都是以元素形式存在的.
解答: 解:因为铁、镁、钙、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早餐奶中,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知识,要理解单质、分子、元素、原子的概念就可正确选择.
 
4.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A. 50 B. 86 C. 136 D. 222

考点: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
解答: 解: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86时核外的电子数也是86.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5.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④分子之间有间隔(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答: 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当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后,品红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所以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
故选D.
点评: 明确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关健.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7.(2分)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考查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空气污染重、影响广的物质叫主要污染物,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控制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等.
解答: 解: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由一百多种,其中污染最重的首要污染物有颗粒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质就是固体粉尘,其它的都属于有害气体,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空气,防止空气被进一步被污染.因此A是正确的其他组合均含有不是污染物的物质.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直接考查空气污染原因和污染物的种类,比较简单,利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即可解答,但需要对污染物的类型加以区分.
 
8.(2分)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 铝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D、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铁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 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 D.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考点: 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从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原子种类的是原子内的质子数,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内的质子数;铁元素是具有质子数为2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元素具有质子数为12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于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原子种类的是原子内的质子数,故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内的质子数;铁元素是具有质子数为2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镁元素具有质子数为12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故答案为:B.
点评: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铁元素和镁元素也属于不同种元素.
 
10.(2分)(2012•苏州)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 B. 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 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不供给呼吸;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解答: 解:A、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是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氮气的性质与用途,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本题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5 D. +6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 根据铁酸钠(Na2FeO4)的化学式,利用物质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标出其它元素化合价计算铁元素化合价.
解答: 解:铁酸钠(Na2FeO4)中Na为+1价、O为﹣2价,设Fe的化合价为x,则:
(+1)×2+x+(﹣2)×4=0
解之得 x=+6
铁酸钠中硅元素化合价为+6
故选:D.
点评: 物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12.(2分)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 B. Fe C. O2 D. CO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 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可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3.(2分)(2006•哈尔滨)如图所示,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物质的分类.
分析: A、此为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B、此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此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D、此为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解答: 解:A、此图为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
B、此图为混合物: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
C、此图为混合物:由两种单质组成,故C错误;
D、此为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判断单质和化合物的方法.
 
14.(2分)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
  A. O3 氧气 B. MgCl2  氯化镁 C. O4Fe3 氧化铁 D. Fe(OH)2 氢氧化铁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O3是臭氧的化学式,氧气的化学式为O2,其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不正确.
B、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化学式为:MgCl2,其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其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不正确.
D、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Fe(OH)3,Fe(OH)2是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其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含义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2分)(2012•无锡)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
  A.   B.   C.   D.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都能够节能减排,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解答: 解:A、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选项错误;
B、风能是新能源,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选项错误;
C、熄灯活动可以节约电能,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选项错误;
D、汽车尾气会污染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6.(2分)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
  A. >10mL B. <10mL C. =10mL D. 无法确定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
解答: 解: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15mL,实际体积小于15mL,仰视读数为5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5mL,实际大于5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小于10mL.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17.(2分)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m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④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这种物质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
“丁烷”(化学式C4H10)的意义: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解答: 解:A、①②⑤正确,改正: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④丁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A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
B、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B叙述正确;
C、③④的说法错误,故C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
D、④的说法错误,故D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18.(2分)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 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 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对;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对.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对;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错.
故选D.
点评: 记住催化剂的“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 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 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乳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6+16×3=9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乳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A.   B.   C.   D.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气体的收集方法包括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排空气法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就用向下排空气法.
解答: 解: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极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有时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还要记忆气体的三种收集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我会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21.(3分)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的分子保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答案为: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与原子的概念、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有关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2个氢原子 2H ,②3个过氧化氢分子 3H2O2 ,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O ④mH2O m个水分子 ,⑤2个硫离子 2S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3H2O2;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O;
④当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故mH2O表示m个水分子;
⑤1个硫离子含有1个硫原子且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是“1”时省略)、正负号在后,因此1个硫离子表示为S2﹣;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所以2个硫离子表示为2S2﹣.
故答案为:①2H;②3H2O2;③ O;④m个水分子;⑤2S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3.(4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④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②③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② .
①空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氯酸钾      ④铜.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
解答: 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铜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①;④;②③;②;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历届中考的重点,学生在进行辨别时,往往误以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或者忽略了单质、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这一大前提.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3分)如图为A、B、C、D四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种原子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是 B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C ;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D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四种原子中,B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最外层电子数为1,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
A、D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6,大于4,均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B;C;A、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6分)请写出以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 化合反应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 , 化合反应 ;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 , 分解反应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③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①4P+5O2 2P2O5;化合反应;②3Fe+2O2 Fe3O4;化合反应;③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6.(4分)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 工业废水 (写出一种即可);
(2)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过滤 .
(3)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活性炭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煮沸 .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水污染的途径分析;
(2)根据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进行解答;
(4)根据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水污染的途径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污染,都是造成水的污染的主要原因.故填:工业废水.
(2)过滤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所以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与过滤的原理相同;故填:过滤;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异味和色素等,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填:活性炭;
(3)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所以井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为降低其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故填:煮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原理的应用,以及活性炭的作用,了解相关内容才能正确解答.
 
27.(8分)电解水的实验中,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分别是 氧气 、 氢气 ,其体积比约为 1:2 ,这个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 2H2↑+O2↑ .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当前,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任写一点)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洗菜的水浇花 .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需熟悉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生成物以及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导电性较强解决.
解答: 解:因为水电解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b管内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达到燃烧所需条件而复燃,氢气与氧气的体积之比约为2:1;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是电解质,导电性较强,所以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节约用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故填:氧气;氢气;1:2;氢元素和氧元素;2H2O 2H2↑+O2↑;增强水的导电性;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洗菜的水浇花.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的掌握情况,学生只要熟知此实验的过程、现象,能正确书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就能轻松答题.
 
28.(3分)下列物质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其中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无色气体单质.
(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为 H2O ,C为 O2 .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D→B 氢气+氧气 水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A、B两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判断C为氧气,A为双氧水,那么B为水,所以D和C即氧气反应生成了B,所以可以判断D为氢气,代入原题,进行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1)A、B两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C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判断C为氧气,其化学式为:O2;A为双氧水,那么B为水,其化学式为:H2O;所以D和C即氧气反应生成了B,所以可以判断D为氢气;
(2)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D为氢气,C为氧气,B为水,所以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氧气+氢气 水.
故答案为:(1)H2O;O2;
(2)氧气+氢气 水.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解题关键是从信息中找准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再顺推或逆推或向中间推的方法推测出其它答案,做出正确解答即可.
 
三、我会实验题(15分)
29.(15分)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 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集气瓶 ④ 水槽 .
(2)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序号,下同),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3)实验室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 ,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 二氧化锰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 2H2O+O2↑ .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D ,你选择它的理由是(任答一条).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 连续均匀冒出 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某同学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 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 .如果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的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③是集气瓶,④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试管口还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的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锥形瓶中应先放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4)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是:D,选择它的理由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某同学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氧气有助燃性,所以选用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故答案为:(1)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
(2)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 K2MnO4+MnO2+O2↑;
(3)B,二氧化锰,2H2O2 2H2O+O2↑;
(4)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连续均匀冒出,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四、我会计算题(共9分)
30.(9分)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在熬制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K2Cr2O7),导致生产的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根据化学式计算:
(1)该物质由 三 种元素组成.
(2)计算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要求最简整比)
(3)计算铬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4)计算29.4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重铬酸钾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重铬酸钾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2)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2):(52×2):(16×7)=39:52:56.
(3)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5.4%.
(4)29.4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29.4g× 100%=7.8g.
故答案为:(1)三;(2)39:52:56;(3)35.4%;(4)7.8g.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75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