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范文三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篇1

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听、评课活动,本学期也不例外。最近我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听评课活动,参与其中,使我感受颇深。

首先,本次听评课活动规模之大,,无论从听课领导,还是讲课老师人人参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使期间有其他事情被迫间断,但是最终还是取得了圆满结束。可见,领导对此次活动之重视,老师们对此次活动之用心。归根结底,是因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在快乐中追逐高效”,是每位教师赚追求的目标。

其次,各位教师精彩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老师们都运用了“三段六步教学法”备课、讲课,课堂上都由学习目标做引导,注重课堂训练,课上检测及时反馈了学习效果。另外,老师们对“三段六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的认识还体现在积极备课、讲课的态度上,老师们的参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校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对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反复推敲,多次与身边教师讨论,就是在小黑板上写的字都格外认真,稍有一点不满意都要擦了重写。刘老师也是一位年龄比较多大的老教师,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加上刘老师的心态,使她的课堂活力四射、神采飞扬,正应了那句“让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课上老师们都注意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教材的利用均能做到深入浅出。

再次,在这次听评课活动中,我取得了不少“经”。如张xx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上引导学生自学,采用了抓重点句、词、段落,理解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用文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张老师引导学生读出感情的方法,也是别出心裁。先用五壮士的壮烈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们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再让学生分男生组、女生组、全体读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将学生的阅读激情推向高潮,此时,那激昂、高亢的语气在学生口中自然流露出来,真是水到渠成。

另外,杨xx老师指教的《地球万岁》课堂中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我印象深刻,让学生劝说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不仅是学生自己有了口语锻炼的机会,也是同学间相互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使学生对文中体现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本次听评课活动,让老师们身体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相互交流了教学方式、方法,认识了自身的可行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辉更加改进,深入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提高。

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篇2

有幸聆听了于和钱两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同课异构《山谷中的谜底》,现就两节课谈一谈自我的收获:

如果让我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两位教师的课的话,于教师的课抓的全,钱教师的课掘的深。于教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极为扎实的常规课,整堂课紧紧围绕谜面谜底解谜的思路展开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于燕教师确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于燕教师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应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忙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钱教师对课文资料的挖掘深,使得学生的"思维都紧紧围绕着课文资料拓展、发散,学到了扎实巩固的语文知识,对语言文字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反复悟读中,读出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住的情景下才选择弯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为它学会了弯曲。钱教师在诠释弯曲这个词时,不是狭隘的定义为一种斗争的行为策略,而是拓宽弯曲的内涵。弯曲不是懦弱,只是暂时的退让,为的是寻找机会反弹以退为进。教学时,钱教师思路清晰,引导恰如其分,课堂上精彩生成层出不穷,课上得有条不紊。这节课的魅力所在不单单是钱教师对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设计,更在于钱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以及驾驭课堂的本事都是令我们所折服的。我们也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实践我校的两段四环,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助推自我的专业成长。

语文课评课用语优缺点篇3

执教《西地平线上》,抓住三次落日来赏析,突出了落日的特征、作者的感受以及几个典故的作用。应该说这节课体现了课文的特点,落实了重难点。而且,在反思中也说了,结合单元写作要求“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来教学,所以也突现了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

 一、抓住文眼组织问题。

《西》的文眼是“世间有大美”。我们完全可以在“美”上做文章,进行提问。例如,“作者写西地平线上的什么美?”“落日美在哪里?”“文中写到的这些人物又美在哪里?”当然,这些问题是逐步提出的。因为,如果我们用心地挖掘教材,这篇文章表面写自然的雄壮美,深层方面是表现历史人文的悲壮美。

设问“落日是怎样的特征?”“作者从落日中得到哪些感受?”“如何理解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等等。其实,这些问题也抓住了自然美和历史人物的美。但问题显得比较零散,由于缺少过渡,有些问题的提出比较突兀,学生也感觉很突然。于是,一种自然流畅的阅读和欣赏中断了。

 二、具体设问引导学生。

在引导学生重点研习第二次落日之后,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从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段中,任选其一,找一两处触动你的`句子或语段品读并加以赏析。”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本来比较活跃的课堂一下冷清寂静了。后来学生的发言也少了,有些发言也不着边际。这个问题看似比较自由开放,但同时又大了点,让学生无处下手,也令老师尴尬“失望”。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具体点——“从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段中,任选其一,体会落日之美,赏析作者的感受,并谈谈自己的感悟。”这个问题虽不开放,却很实在,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又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真正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三、由浅入深观照文本。

三次落日之中的美是不同的,美的内涵也是由浅入深的: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烈奔放之美,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悲剧感;第三次落日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历史里竟有那么多让人惊骇的故事。我们在赏析的时候可以按文章顺序由浅入深地赏析,这符合认知的规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87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