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合集七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三年级下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合集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第二课时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学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第2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70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兔开了一家玻璃店,这天他的店里发出了争吵声,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小松鼠和小猴分别要给自己的画框配上一块玻璃,小兔要收他们一样多的钱,小松鼠觉得不公平,便和小兔争论了起来。请你来评评理,小兔这么收费合理吗?

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2)摸一摸  师: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面,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摸课桌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3)看一看  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  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第4个图形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吗?为什么?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

(2)A和C无法用重叠法判断大小,怎么办呢?

A、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这些正方形来判断。

请学生反馈,将小正方形摆在图形上面量,A上面可以摆三行,每行摆三个,共可以摆9个正方形。B上面可以摆两行,每行摆五个,

共可以摆10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比出B的面积大。(鼓励学生选择方便易行的方法来摆)

假如把小正方形换成小圆片来量,你觉得用哪个合适?

B、如果手头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看,米老鼠想了个好办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

原来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请两个同学上来看数里面有几个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数告诉大家,请大家猜猜谁看到的图形大。

(1)师:你们为什么会猜错呢?

(2)归纳:看来数方格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因此国际上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绍平方厘米

A、师:请大家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一个正方形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义)

B、师: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中74页第1题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2)认识平方分米

A、我们用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可测量课桌面的大小,这就是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义)

C、用手势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平方米

A、我们就得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单位来测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应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义)

C、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实际测试。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巩固运用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________

四、思维拓展

学了今天的知识,米老鼠设计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一数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请你当小小设计家,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学生充份感觉“面”的存在,又通过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在上面两个层面理解的基础上,以出示板书为线索,鼓励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要想精确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选择小正方形来摆合适。

此环节设计富有童趣,学生因为思维的定式想当然地认为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就大。通过猜错的经历,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生1、我觉得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A、D、B。因为把D还没连接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看出D比B的面积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1。)

(请其余学生对生1的方法发表意见,许多学生都赞成生1的说法。)

师:按照你的思路,除了这样连线外还可以这样连(出示连法2),这样看来D的面积就比B小了。(生1觉得连法2有道理,发现自己的想法不成立,服气地坐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各种连法。)

生2:连接的曲线还可以再往里凹,这样D的面积就更小了。

生3:其实连接的曲线也可以向外凸,可以使D的面积比C还大。(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3。)

(请学生小组讨论,到底怎么比较D的面积,D能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4:其实刚才的连线都是把D变成封闭图形,D实际上不是封闭图形,它不能比较大小。

生5: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片断二: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请学生演示重叠法的比较方法。

(2)师:为什么不用重叠法比较A和C的大小呢?(学生充分说明其理由)

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生1:先将A与C重叠,再将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下进行比较就能比出大小。

师:生1很会动脑筋,但假如我们要比的是两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或者两个操场的面积就不可能将它们剪下来和重叠,再想想有没比生1更好的方法?

生2:可以利用袋子里的小正方形,把它们分别摆在A和C上面,看哪个摆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生2能利用手头的这些小正方形来摆,这个方法不错,我们请他来演示一下。(请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放,在生2摆放过程中师指出手头只有10个小正方形,要在A、C上都放满不够,怎么办?生2表示先摆完A,再重新摆B。)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同时将A、C摆起来,而且很清楚。(请生3上来摆)A一行摆3个,可以摆3行,共9个小正方形。B一行摆4个,可以摆2行,共3个小正方形。可以看出A比C的面积大。

生4:……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想到了了不起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巧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学生在不断的疑问--探究--解惑--再疑问--再探究--再解惑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最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推敲出的越来越巧妙的方法使整个学习过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六、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手段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通过探索活动,学生经理数学致使“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整堂课,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体验着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从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力争把外显的感知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维对象,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创造的火花。

执教: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杨  速

设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杨  速

第3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       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平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平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平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记住1平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平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平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平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习。

1、物体(  )的大小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  )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厘米。(  )

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课桌大约长6平方分米(  )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习)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平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平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4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中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宽松环境,理解归纳面积概念

1、“比手掌”游戏,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感知和理解物体表面大小的含义。

3、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并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4、面积概念的教学。

(1)面积的概念。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3)练习。

(二)操作研讨,了解面积单位的产生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但面积很接近的长方形。

学生经过观察无法比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怎么办?

2、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同时提出活动要求。

3、学生操作。

4、汇报。

5、小结。

(三)自学课本,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同时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建立平方厘米的表象。

①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②学生说一说: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③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④练习。

(3)、建立平方分米的表象。

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有多大?从学具袋中找出来。

②和同桌说一说: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再用手比划比划。

④在周围找找,有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⑤估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再量一量。

(4)、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

①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先想想,再观察。

②说一说: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③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猜一猜,再试一试。

(四)谈体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六)全课总结。

第5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第五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

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引入新课。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二、新课。

1、探究例4。

(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你发现了什么?

(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讨论,1平方米=(              )平方分米?

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小结。

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

4、换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

三、综合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 160平方厘米 B、 1600平方厘米 C、 16平方分米

(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

2、课本第85页第1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新课

1、引入

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南宁民歌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

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2、体验。

(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

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

(2)实际感受。

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

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

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

三、练习。

1、课本85页第2题。

2、课本第86页第4题。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外知识。

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

2、课本第85页第3题。

第6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书P75 1 、2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

2、书P75 3 先自由说,再指名回答。

三、小结

四、拓展练习

第7篇: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教学程序:

自学要求:1. 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一张大纸和一张小点的纸。

师:老师这有两张纸,如果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想选择哪一张纸?为什么?

生:选小的,因为它小一点涂得快。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小,这张纸的面大,要想很快的涂完,理所当然要选择这一张面小的。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

(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现在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摸摸课桌的面。

1.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2. 看一看:再看看黑板面,和我们课桌的面相比,怎么样?

师:刚才通过摸、看知道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不少的图形,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那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你能看出这个正方形和长方形谁大谁小?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生动手比一比,数学书和作业本谁大谁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3.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三)、实践运用。

(1) p74页做一做第1题。

(2) 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4)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广州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广州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整节课自始至终,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黑板的面等让学生体会“物体的表面”。说一说你的发现,进而提出有关“面积”概念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面积相差不大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直接比较大小,很自然的让学生动手实践,拼一拼、摆一摆。第二组图形由于标准不统一也无法真正比较大小,引出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为了使学生真正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除了让学生看到实际物体的表面,还让学生围一围一平方米。学生知道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管成功与失败,我想这节课都值得我深思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4页例1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通过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的理解。

2、经历数学系列活动,培养动手操作及想像的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课前自学内容:

思考: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多长?1分米多长?1米多长?

2、请分别画出边长为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

3、想一想,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二、教师点拨,小结知识

1、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三、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书P75   1 、2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

2、书P75   3  先自由说,再指名回答。

四、拓展练习

数学游戏:

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5平方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学目标:www.xkb1.com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给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究面积公式

自学要求:

预习数学书77页的例2

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例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1、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2、出示例题

学生试做,汇报答案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五、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     习惯。

3、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好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自学内容:

自学数学书82-83页

1、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生1: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生2:我们认为是100。 ……xkb1.com

师: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

师:有什么好的办法,请你告诉大家。

生2: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3:我们还有更快的。

师:哦?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3: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真妙!

师: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生:100平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3、反馈练习:

(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表象

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自学要求:

预习数学书第84页

1、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哪些?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二、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新 课标 第一网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练习

练习二十   2

四、小结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