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 点击:

【www.doubiweb.com--扶贫开发】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历史上,中央政权十分重视对西北地区的联系与开发,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对新疆的开发最早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2.西汉时期,我国在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营建灌溉渠系 B.修治天然陂池 C.排水筑堤 D.修坎儿井
3.唐朝时期,对我国西北地区开发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是
 A.吐蕃 B.渤海 C.回纥 D.南诏
 历史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的开发和管辖,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
此回答5—7题
4.元明清时期,蒙藏两大民族,形成了特殊联系,加速了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有共同的祖先  B.经济文化的交流的结果
 C.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D.元朝政府对西藏的正式管辖
5.元清两代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所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宣政院     B.建立僧官制度   C.封宗教领袖  D.改土归流
6.明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乌斯藏都指挥使司 ②建立僧官制度 ③实行改土归流  ④确立册封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明清时期,是我国边疆开发与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据此回答8—10题
7.明清两朝开发边疆的主要措施有 ①移民实边 ②兴办屯田 ③开辟驿道 ④设置市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明清时期边疆开发的意义有 ①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缩短了边疆与内地尤其是与南方的差距 ②加大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奠定了祖国今天的疆域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民族战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表现,同时客观上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据此回答11—15题
9.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战争极其频繁,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仍以和平交往为主,下列对这一时期民族战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         B.属国内民族之争,不具有侵略性质
 C.两宋的妥协加速了北方的衰落 D.结果使双方都认识到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两汉时期,中外交通发展,对外交往也十分频繁,据此回答16—20题
10.两汉时期,对外交通以丝绸之路最为著名,下列各项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因素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西域都护的设置 ③西域少数民族的归附 ④匈奴威胁的解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属西汉武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史实是
 A.日本有30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B.赐倭奴国“汉倭奴国王”金印
 C.派甘英出使大秦              D.接待大秦安敦王朝派出的使者
12.在汉代,中国输往朝鲜的有 ①铜镜  ②铁制工具 ③漆器 ④檀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抵达的地区是
 A.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非洲东海岸
14.利用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转手贸易而大获其利的是
 A.大秦 B.安息 C.身毒 D.越南
 中国古代,宗教在中外交流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21—24题
15.在中国古代,对中外交往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6.唐朝时期,中日交往十分频繁,在交往中著名的高僧有
 A.吉备真备 B.鉴真 C.晁衡 D.崔致远
17.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18.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①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②外国势力的侵扰 ③国内经济大幅度滑坡 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元朝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据此回答25—27题
19.元朝时期,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其原因不包括
 A.国家统一  B.成吉思汗远征的客观作用 C.元朝经济繁荣  D.波斯的衰落
20.交通在元朝有了巨大发展,其中出游欧洲的中国旅行家是
 A.列班•扫马 B.伊本•白图泰 C.汪大渊 D.马可•波罗
21.元朝时期,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刘家港 B.杭州 C.泉州 D.广州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中外交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回答28—30题
22.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特点是
 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 B.闭关锁国限制交往
 C.对外交往与抵御侵略相交织 D.对外交往与西学东渐相融合
23.明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空前”的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与海外国家交往范围超过前代 ②中外使节往来频繁 ③交往级别很高 ④其加强与亚非的友谊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明清时期,中国抵御西方列强的事例不包括
 A.郑成功收复台湾B.清初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C.明朝始终掌握澳门主权 D.戚继光抗倭斗争
 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汉族不断吸取其它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发展了自己,据此回答31—34题
25.中国内地的汉族地区开始种植葡萄、石榴等水果,丰富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6.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出现“胡汉交融”局面最突出的历史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为本民族,也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35—37题
27.为加强中外交往而出使欧洲的畏兀儿族旅行家是
 A.汪大渊 B.义净 C.列班•扫马 D.郑和
28.明清时期,为我国数学作出贡献的蒙古族数学
 A.明安图 B.渥巴锡 C.俺答汗 D.八思巴
二、材料解析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刻的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材料2:关于唐朝文化圈的问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政治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的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3:文化圈的概念应该是: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含有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治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了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回答:
①据材料1,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②材料2与材料3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

③吸收唐文化得益最大的是哪国?它是怎样“消化和吸收”唐文化的?


三、问答题
30.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廷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这则奏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比较说明当时欧美与中国形势发展的特点,并对与杨廷璋奏折有关的清朝政策进行简要评议。”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6.我国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出现“胡汉交融”局面最突出的历史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古代产生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他们不仅为本民族,也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35—37题
27.为加强中外交往而出使欧洲的畏兀儿族旅行家是
 A.汪大渊 B.义净 C.列班•扫马 D.郑和
28.明清时期,为我国数学作出贡献的蒙古族数学家
 A.明安图 B.渥巴锡 C.俺答汗 D.八思巴
二、材料解析题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刻的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材料2:关于唐朝文化圈的问题,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它的形成是由于构成国家的主要民族,采用军事、政治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对领域外的其他民族国家,建立的一种君臣关系。
 材料3:文化圈的概念应该是:某一地区的诸国家中,某一个先进的文化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国家。这里既含有先进的文化国主动向后进国家传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边国家对先进文化的向心。这种向心力的产生,不是由于军事的、政治的高压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间的文化上的明显差距。唐王朝的强大和文化上的隆盛,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周边各国的统治者和人民,他们为了缩短与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遗余力地把唐文化引入本国,并结合本国特点,有选择地加以消化和吸收。
回答:
①据材料1,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②材料2与材料3对唐文化圈的形成问题看法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

③吸收唐文化得益最大的是哪国?它是怎样“消化和吸收”唐文化的?


三、问答题
30.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廷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不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甚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这则奏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比较说明当时欧美与中国形势发展的特点,并对与杨廷璋奏折有关的清朝政策进行简要评议。”


古代史民族、对外关系专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D C C C C A B C C A A C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 B B C D A C C D D C B C A
二、材料解析题
29.①原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②材料2认为唐朝用军事的、政治和文化的种种形式向周边民族建立一种征服式的“君臣关系”;材料3认为:一是先进和唐朝主动向后进的周边国家传播文化;二是周边国家为缩短与唐文化上的差距主动接受唐文化。材料3的观点较为正确。
③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和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到唐朝学习,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依照唐朝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田制、税制等;都城建筑仿唐都长安样式;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各级学校的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礼仪隆重;参照汉字及偏旁创制日本文字。
三、问答题
30.①其奏折对当时清政府实行限制和禁止外贸易的政策提出异议,他认为贸易减少,“中外均无裨益。”
②当时,欧美主要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英国已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就在乾隆期间,美、法相继爆发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乾隆时期,英国工业革命正处于高潮,它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国家生产力大大提高,中国已落后于欧美,但清统治者却闭目塞听,虚骄自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掠夺,以炮舰和商品打开了一些亚洲国家的大门,而清朝政治日益腐败,军备废弛, 财政困难, 阶级矛盾尖锐。
③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其目的是维护其建统治,其基础是仍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行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中国近代的落伍。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48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