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定

托班娃娃家照顾娃娃的教案,小结:让托班孩子喜欢玩娃娃家

| 点击:

【www.doubiweb.com--安全稳定】

小结:让托班孩子喜欢玩娃娃家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对于刚入托的孩子来说情绪不稳定,在幼儿园里想到爸爸妈妈时就会说我要回家,家是孩子们温馨而向往的地方。对于托班的孩子,家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那里有着一家人对他的爱,会让孩子感到安心,得到温暖。托班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他们喜欢扮演和模仿家中的各个成员。而父母是人生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因如此,幼儿教师就更应该重视角色游戏的指导,为孩子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的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让孩子们在娃娃家里体验角色,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反映在游戏中。本文截取了所带托班这三个月的游戏观察记录:

一、案例与反思

【案例1】我就是要当爸爸

游戏时间到了,ZZ来到了娃娃家,他一直喜欢挂“爸爸”的牌子,可是这一次,“爸爸”的牌子却被MM拿走了,只剩下“奶奶”的牌子了,他马上哭了起来,“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可是,MM也很喜欢当“爸爸”,所以说什么也不肯换。”我见状,对ZZ说:“其实爷爷也很厉害的,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还要听爷爷的话呢。”可是尽管我这么说了,ZZ还是不愿意,还是坚持要当娃娃家里的爸爸。

【反思】

托班的小朋友以自我为中心,玩游戏的时候就特别的明显,自己想当谁,就一定要当。案例中的ZZ,因为妈妈是开童装店的,所以有时候很忙的时候,就会和爸爸在一起,他对爸爸非常的依赖,所以在娃娃家里也喜欢当爸爸。从这里看出,孩子们在游戏里的表现都来源于生活,和平时的经历息息相关,这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

【案例2】煤气灶是我的

晓溪和栾旭在娃娃家玩,只听见 “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晓溪哭了,我走上前问“晓溪,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晓溪指着栾旭说。“栾旭,你为什么抢东西呀?”、“晓溪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当爸爸还是妈妈”,“我当妈妈,我当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

进入托班集体生活才一、两个月,大多数幼儿刚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在游戏中,我们经常会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我们的多次提醒,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

【案例3】饭应该妈妈烧

“我是‘妈妈’,你是‘哥哥’,‘妈妈’给‘宝宝’穿衣服,你到厨房里去烧饭?”妈妈芮炫对哥哥吉安说。“我不会,烧饭是妈妈烧的,我家里就是妈妈烧的。”哥哥吉安不愿意。芮炫妈妈说:“我是妈妈,我现在没空啊,我要给宝宝穿衣服,她要上幼儿园呀。”“那等爸爸回来烧!”见状,我上去参与他们的游戏中:“我来做客啦!你们拿什么好东西请我吃啊?”。“妈妈”和“哥哥”先开始愣在那里,后来“妈妈”和“哥哥”一起请我坐下来。“妈妈”到篮子里抓起一个水果和一种蔬菜就放在小碟子里给我示意让我吃,还提醒我说:“这些是假的,不能放在嘴里吃的,要假装吃。”我笑着做了一个假装吃的动作:“啊呜、啊呜”。我请“妈妈”和“哥哥”也坐下,大家一起笑着“吃”东西了。

【反思】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年龄特点非常明显,模仿是他们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例如:模仿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得样、烧饭的动作等。一般孩子认为烧饭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当妈妈提出让哥哥做时,哥哥百般不情愿。这样就容易在游戏中产生冲突,将游戏僵持。教师适时的进入,可以帮助幼儿缓解矛盾,以自己小客人的身份提醒和丰富游戏情节。托班幼儿年龄小,虽然容易将假想和实际相混淆,把一些娃娃家的造型逼真的玩具当作真的放入口中。但随着生活经验的逐步丰富,一些孩子也意识到这是游戏,是假的食物(游戏中妈妈提醒我不能吃是假的)。所以在游戏评价中,老师可以提醒幼儿:不能把玩具放入口中,即不安全又不卫生。

二、对三个案例的思考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的初步体验。在角色游戏时,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就有不同的表现,如各种语言、动作、形象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就是孩子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

我依据托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托班的角色游戏目标,我对托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个人经验以及策略:

【策略1】适时分享生活经验,激发扮演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因为托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所以我们会跟小朋友说一说父母在家做得事情,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通过晨间谈话:聊聊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策略2】适量的投放游戏玩具,丰富角色动作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托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供给托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人一个娃娃,娃娃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炒菜。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策略3】适时平行介入,助推情节发展

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这时候我们老师就要围绕游戏目标,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帮助孩子扮演好角色,并成为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参谋者。但是指导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适时适度介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促进游戏的开展,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游戏。

托班孩子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孩子常常满足于随意摆弄材料,虽然充当了角色但并不明确应当如何进行游戏。这时他们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启发。教师可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进行介入指导。如一个扮演妈妈的孩子拿着小铲在锅里反复做炒菜动作。我便问她:“你是妈妈吗?你这妈妈今天要为孩子做什么事情呢?”孩子马上醒悟过来,知道要做什么。教师这样的介入指导,帮助小班孩子从模仿动作兴趣转移到对扮演角色的兴趣。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他是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扮演某个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会变得枯燥乏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的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进入角色,使游戏内容也变得充实新颖。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5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