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2015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报告阅读一轮复习题

| 点击:

【www.doubiweb.com--调查报告】

经典演练提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记者 李昌建 徐伯行
  “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 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BBS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
    小李是武汉 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
    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 00元就够了,运气好甚至不需要伸手向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左右,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给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轻的。”
   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学生月消费数据进行分析,980元是个中间数。
  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既能让孩子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是个问题。
   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 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
  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每月2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
 而 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
    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
   “90后明显在消费上高于80后了。有些学生实在是太敢花钱了,我真的不敢想他们如果没有钱该怎么办。”一名辅导员感慨不已。但他表示,“‘奢侈型’消费的学生属于比较极端的例子,在校园中并不多见。学校不方便干涉学生的支出情况,只能做正确地引导。”
    中南民族大学钱文斌老师告诉记者,大学生主要是购买一些硬件设备比较花钱,比如笔记本电脑、MP4之类的,又由于缺乏理财的观念,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建议父母一次不要给太多钱。大学生可 以打一下工,既培养社会经验,又充实大学生活。
  关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有关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博士吴一鸣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大学生需要什么,应该靠自己打工挣钱去买,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劳动的艰辛,经历过磨炼,才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和更好地适应社会。”
    吴一鸣建议,应借鉴西方“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做法,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即可。奢侈攀比要不得,盲目跟风要不得,提前消费要不得。要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选自2011年9月10日《楚天金报》,有删改)
1. 围绕大学生消费问题,记者调查了哪几个方面的人?除了大学生本身,为什么还要调查其他几个方面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者调查了大学生、大学生家长、高校教师、有关专家四个方面的人。在调查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状况之外,再加上家长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感受、学校老师和专家的看法,可以让读者对大学生消费问题有一个全 方位的了解,增强了这篇调查报告的认识价值。
2. 文中调查到的三位大学生家长在孩子消费问题上的态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相同点)都十分疼爱儿女,希望在生活消费上不委屈孩子。(不同点)李女士家庭负担重,怕孩子乱花钱;戴先生家庭条件稍好,对孩子的高消费不介意;李先生希望孩子消费要有计划。
3. 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具体、翔实的数字,介绍了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异和大学生整体上的消费状况,有根有据,说服力强,能够让读者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4. 文中的专家说,对于孩子的消费,中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西方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作为一位未来的大学生,你赞成哪一种消费观念?请结合文本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中国人向来有关心后代、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一观念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
示例二:我赞成“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只会纵容他们 好逸恶劳的坏习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年轻人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只有经历过磨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有用之才。这一点上,西方人的观念值得借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66%的人认为保健品业滥用孝心绑架消费者
本报记者:肖舒楠 实习生:刘雅琴
  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夸大宣传等乱象丛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8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7.0%的人表示对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其中20.3%的人对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另外,47.0%的人表示“一直对保健品有怀疑”。受访者中,71.5%的人购买过保健品。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用
    武汉市市民吴先生坦言,自己一直对保健品的功效不大了解,“据说燕窝的营养价值不如鸡蛋,只是被贴上了营养圣品、保胎圣品、美容圣品等各式‘圣品标签’而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当前保健品的功效普遍持怀疑态度——51.0%的人感觉保健品“没什么作用”;21.5%的人担心保健品“反而有害”。另有36.0%的人确信保健品“有一些作用”,2.5%的人认为“作用很大”。
  北京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周爱琴认为,大多数人买保健品就是买个“安慰”和“放心”。周爱琴参加高考前,母亲曾为她买过保健品,据说“每天一瓶可以舒缓神经,增加记忆力”。她“吃了之后觉得轻松了许多”,但现在想来 那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当时身体其实没有明显变化。”
   调查中,30.5%的人觉得很多人购买保健品就是一种“安全感消费”。另有44.9%的人认为,保健品市场火热是 因为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39.0%的人觉得很多人“生活习惯不健康,希望用保健品来弥补”。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出,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保健品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本身有营养,有的还具有医疗辅助作用。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还将继续。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
76.6%的人呼吁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惩罚力度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指出,如今保健品市场火热,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消费者对健康高度关注。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向消费者传递信号,比如“小孩子一定要补钙、补锌才能成长”,“成年人要补充各种维生素”等,以此来操纵消费者的购买观念。此外,保健品广告还会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明星的代言来诱导消费者。
    保健品市场存在什么问题?调查中,87.5%的人首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66.0%的人认为,滥用“孝心”宣传的情况较多,有绑架消费者之嫌。
    周爱琴认为,当前保健品宣传主打“孝心牌”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商家在广告和促销过程中将顾客买不买直接与孝不孝顺挂钩。一些保健品的广告上,还经常描述一个孝子拿着保健品送给父母,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这是一种变相的“滥用孝心”现象。
    调查中,76.6%的人呼吁 加大对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惩罚力度。
    《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未能出台
    对于当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73.3%的人直指“市场鱼龙混杂”。
    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要解决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国家在2009年出台的新《食品安全法》虽然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标签、说明书一致,但具体的《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未能出台。保健品市场没有具体的行业规范,因此相关的监测和监管工作也无法展开。
     张先生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保健品类属于食品,与药品界限明晰。但我国很多东西都是药食同源的,比如枸杞子,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具有保健作用。所以在我国,保健品介于食物与药品之间,如果相关的界定和审批标准不够完善,会导致界限不明晰。这样一来,很多厂商会将保健品当做药品来宣传,且虚假宣传比较多,从而误导消费者;有的厂商则为节省成本,不走保健品的审批程序,但在售卖时极力宣传其保健功能。
    中国保健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应尽快出台《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同时保健品行业应建立安全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成为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另外,国家还应加强营养保健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树立“只吃对的,不吃贵的”的消费观念。
(选自2011年8月31日《中国青年报》)
5. 下列对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购买过保健品的1891人进行调查,结果,47.0%的人表示对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20.3%的人对保健品“完全不信任了”。
B.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还将继续。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
C.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凤认为,当前消费者对健康高度关注是当今保健品市场火热的唯一原因。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个契机,操纵了消费者的购买观念。
D.我国很多东西都是药食同源的,既可以作为食材,也具有保健作用。在我国,一些相关的界定和审批标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那些介于食物与药品之间的保健品归属不好界定。
E.规范保健品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应尽快出台《保健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品行业应建立安全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消费者则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解析:A.“购买过保健品的1891人”错,应该是1891人中有71.5%的人购买过保健品;此外,根据原文,“对保健品‘安全不信任了’”的20.3%的人应该包含在对保健品的信任度降低的47.0%的人当中。C.“唯一原因”错,原文是“重要的原因”。
答案:AC
6. 这次调查反映了购买保健品的中国消费者存在着哪些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把购买保健品当成一种“安全感消费”,买个“安慰”和“放心”。②觉得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健康,希望用保健品来弥补。③对健康高度关注,相信包括明星代言在内的广告宣传。
7. 目前中国的保健品业存在哪些问题?请分条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假和夸大宣传,市场鱼龙混杂,没有具体的行业规范,相关监测监管工作无法展开。
8. 对于本次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于消费者而言,保健意识增强,固然是件好事,但不能一味听信商家的宣传,盲目跟风,而应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品。对于保健 品业而言,应学会自律,建立安全诚信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尽快出台相关条例,使监管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2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