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协

浅谈信息对称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 点击:

【www.doubiweb.com--人大政协】

浅谈信息对称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图书出版业也空前繁荣,各种名目繁多的语文教辅材料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向市场。这些层出不穷的教学辅助材料被学生选择、占有后就使得教师手中的《教师用书》不再是教师手中的王牌,更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形成了师生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对称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使语文教学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同时也促使教师必须在不断地钻研提升中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一、信息对称环境使教师依据《教师用书》而享有的话语垄断权不复存在
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材料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教师用书》提供给教师的教学参考内容进行了重新地分析和详细地阐释。从基础知识的识记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知识要点的详尽归纳到阅读领域的拓展延伸,这些教辅材料都给学生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信息。有的教辅材料甚至还把许多百家争鸣的见解也提供给学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以一般教辅材料对文言文的分析为例,参考资料往往包括作家及写作背景的详细介绍,包括对文言文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包括对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等知识要点的全面、细致、详尽地分析归纳,还包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多角度阐释。于是,教师依靠《教师用书》中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对重难点的阐释学生也可直接从教辅材料中轻而易举地获得到标准的丰富多彩的答案。在内容丰富的教辅材料面前,在师生所掌握的信息形成对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依赖《教师用书》享有的话语垄断权已不复存在,教师依赖《教师用书》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然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二、信息对称环境促使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于是很多教师头脑中权威的意识总是沉甸甸的。因为教师总是凭借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和来自于《教师用书》的“先知先觉”,无法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无法达到真正意义的平等境界。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维护《教师用书》中标准答案,并用标准答案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这样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教师用书》如果对课文分为三大部分,那学生分为四个部分的答案就很可能被老师否认;《教师用书》中如果对课文的主旨归纳为一个指向,那学生的创新别解一定会被扼杀,甚至被斥为“奇谈怪论”扰乱课堂。而很多教辅材料中却对同一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几个答案并辅以言之成理的解说。于是这样的信息对称环境,就给了学生依据教辅材料直接挑战教师的标准答案的可能。
这种教学新格局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正确地客观地看待所谓的“师道尊严”,相信并认同韩愈所言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念。教师要真心地俯下身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分析,真诚地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探求知识道路上的朋友、助手、研讨人。教师只有怀抱着这样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在教辅材料所营造的信息对称环境中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三、信息对称环境促使教师更新教学方法
在信息对称环境下,教学方法问题成为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后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信息对称的教学环境。
其实随手可得的教辅材料已经营造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的独特文化氛围,而自主学习不但是素质教育赖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更是目前新课改所倡导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够自己阅读。假如一篇文章,学生能充分理解,那么教师就用不着讲了。”而时下学生对教学辅助用书的充分占有,正是为他们自已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创造了良好的自学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否则,教师再以《教师用书》为法宝在课堂上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就不只是白白放着学生手边的学习资源不加开发利用的问题,而且是在执意地暴露自己的因循守旧和浅薄无知,久而久之这只能使学生更加轻视教师。所以老师决不能忽视学生建立在教学辅助用书之上的自学收益。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而不依赖老师的讲解;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在自学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有质疑的精神,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还应该带领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能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写下自己的心得收获!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信息对称的教学环境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时代要求!
四、信息对称环境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信息对称环境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而这一切能够更好的落实到课堂上则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提升的综合素质。因为教学辅助用书的大量面世,使传统的以《教师用书》为中介维系起来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受到严峻挑战,教师必须在革新中求生存。既然昔日的凭借已经失落,那就必须断然向前寻求新的支撑点,而这个支撑点便是个人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和文艺理论著作,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在阅读中勤于思考,着力把自己锻造成思考问题有广度、有深度、敢于和善于创新的学者型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凭借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高尚的审美情趣、深刻独到的见解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深刻理解文章细节,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从而灵活地处理教材,在这种深入钻研中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因为只有融入学生个体心理差异的教学设计才能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丰富的教辅材料,信息对称的教学新格局,对当今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要时时处处留心生活、注意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就能在课文教学中获取抛开《教师用书》具备健步独行的本领,就能在面对每一篇课文时经过深入研究,有超出《教师用书》、超越教辅材料的透彻体悟,有所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创新,最终使课文教学着上教师的个性色彩,使教师的教学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4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