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广电

腾冲五校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

| 点击:

【www.doubiweb.com--旅游广电】

腾冲五校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纸张燃烧 B. 酒精挥发 C. 玻璃破碎 D. 冰雪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气密性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给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
B、检验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分)(2010•太仓市模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解答: 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所有物质中含有的是元素,故选A
点评: 明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类型关健.
 
4.(2分)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排水集气法 B. 向上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 D.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一氧化氮,虽然密度比空气略大,但由于极易与氧气反应且是大气污染物,不宜用排空气法进行收集;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我们据此选择出排水法收集的选项即可.
故选A.
点评: 收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考虑,只要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或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很小的气体,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5.(2分)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应把混合气体通过(  )
  A. 少量的水 B. 灼热的氧化铜 C. 澄清的石灰水 D. 点燃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可以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A、尽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只能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少量的水只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原有的物质,故B错误;
C、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原有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2分)(2012•灵武市二模)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分子数目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宏观解释进行分析.
解答: 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相关知识,要细致分析.
 
7.(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空气 C. 氯化镁 D. 氯酸钾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本题可根据具体物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含有氧气要么是氧气本身要么就是混合物.
A、二氧化锰中只含有二氧化锰一种物质,含有氧元素,而不含有氧气,故A错误;
B、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故B正确;
C、氯化镁中只含有氯化镁一种物质,不含有氧气,故C错误;
D、氯酸钾中只含有含氯酸钾一种物质,含有氧元素,而不含有氧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掌握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有X、Y、R三种金属,将X和Y浸入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将X放入RSO4的溶液中,X表面有R析出,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 R>Y>X B. X>Y>R C. Y>X>R D. R>X>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将X和Y浸入盐酸中,Y溶解,X不溶解,说明Y能与稀盐酸反应,X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即Y>H>X;
将X放入RSO4的溶液中,X表面有R析出,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X>R;
则X、Y、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R.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解答: 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错误;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正确;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离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微粒的性质进行.
 
10.(2分)(2014•微山县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 木炭作燃料
  B.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C. CO2用来灭火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
A、用木炭作燃料是利用了木炭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A错误;
B、活性炭能够吸附红糖中的色素,使红糖变成白糖,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只是利用了干冰升华降温的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1.(2分)“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B.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 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煤气的阀门;氢气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久未开启的菜窑,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解答: 解:A、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煤气的阀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久未开启的菜窑,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防止爆炸的措施、氢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等,一定要好好掌握有关的知识点.其中常见气体的性质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一定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进行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12.(2分)(2014•重庆模拟)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A. 
当心爆炸 B. 
严禁烟火 C. 
节能标志 D. 
绿色食品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各选项标志的含义,以及加油站环境条件的要求判断.
解答: 解: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标志为当心爆炸,不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所以错误.
B、图中标志为严禁烟火,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所以正确.
C、图中标志为节能标志,不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所以错误.
D、图中标志为绿色食品标志,不符合加油站环境要求,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很多图标关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13.(2分)“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 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碳酸属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受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 解: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时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碳酸的性质和显酸性的物质与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显色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2分)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 混合物 B. 纯净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
解答: 解:A、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A选项错误;
B、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B选项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C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氧化物,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
 
15.(2分)(2009•兰州)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 生成H2的质量M<N
  C.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 产生H2的速率N>M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故M比N 活泼,故A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M比N多,故B错误;
C、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故C正确;
D、据图可以看出,单位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所以M的速率比N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40分)
16.(7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用字母序号填空: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和B .
②表示阳离子的是 C .
(2)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①两个氢原子 2H ,②三个水分子 3H2O ,
③两个钠离子 2Na+ ,④氧化铁的化学式 Fe2O3 ,
⑤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O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①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解答;
②依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其核外电子数分析解答;
(2)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书写方程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同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观察图示可知AB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种元素;
②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其核外电子数,观察图示可知C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2)①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三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钠离子符号为:2Na+;
④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化合价交叉得化学式为Fe2O3;
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 O.
故答案为:(1)①A和B;②C;(2)①2H;②3H2O;③2Na+;④Fe2O3;⑤ 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3分)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进行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以转化为厕所冲洗用水.
(1)采用 过滤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2)用 活性炭 物质,可以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 节约用水 .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净化水的原理,分析该方法所能对净化水作起到的作用,判断能除去河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方法;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常用作除臭、除有色杂质的净化剂;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可达到节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解答: 解:
(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所形成的混合物常用方法,故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的操作为过滤;过滤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起到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有味、有色等杂质,因此除去污水中的臭味应使用活性炭;
(3)为合理使用有限的水资源,污水进行处理后回收可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从而保护资源和环境;
答案:(1)过滤;(2)活性炭;(3)节约用水.
点评: 本题为对与水有关知识的综合考查,题目难点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养成勤于归纳的习惯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8.(2分)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物和生成物:2KNO3+3C+S 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 CO2 ,如果你配制火药,那么KNO3、C、S这三种原料的质量比是 101:18:16 时,才能使火药燃烧最充分.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而可确定火药燃烧最充分时KNO3、C、S这三种原料的质量比.
解答: 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3C+S K2S+N2+3X,反应物中K、N、O、C、S原子个数分别为2、2、6、3、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K、N、O、C、S原子个数分别为2、2、0、0、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中含有3个C原子和6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C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3C+S K2S+N2+3CO2,则KNO3、C、S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202:36:32=101:18:16,此时火药燃烧最充分.
故答案为:CO2;101:18:16.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9.(7分)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如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答出一点即可) 导电性或延展性 .
 
(2)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比较黄铜与纯铜的硬度 .
(3)若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入一定量只含有Cu(NO3)2、AgNO3 的工业废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Fe .
(4)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 由此可判断:
①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Cl2>Br2>I2 .
②现有C12、I2、NaCl、KCl、NaI、KI六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物质写出一个符合上述规律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l2+2NaI=I2+2NaCl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可制作电线,利用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变成金属片或拉成丝进行分析;
(2)根据比较物质硬度,通过采取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的方法,出现划痕的金属硬度小进行分析;
(3)根据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会置换出银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的固体中没有铁进行分析;
(4)①根据信息: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三种非金属单质Cl2、I2、Br2活动性的强弱关系;
②利用前面所判断的三种非金属单质Cl2、I2、Br2活动性的强弱关系,判断Cl2、I2、NaCl、KCl、NaI、KI六种物质间可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图A所示为利用金属制作的电线,因此可判断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2)图B所示为用黄铜片在纯铜片上进行刻划的操作,因此可判断该实验是为探究黄铜片与纯铜片的硬度;
(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会置换出银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的固体中没有铁,铁可能置换完银,也可能没有,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Fe;
(4)①根据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由反应Cl2+2NaBr=2NaCl+Br2可判断Cl2的活动性Br2比强,由Br2+2KI=2KBr+I2可判断Br2的活动性比I2强,综合以上判断,可得三种非金属单质Cl2、I2、Br2活动性的强弱关系为:Cl2>Br2>I2;
②根据三种非金属单质Cl2、I2、Br2活动性的强弱关系:Cl2>Br2>I2;可判断Cl2、I2、NaCl、KCl、NaI、KI六种物质间Cl2与NaI、KI可发生置换反应Cl2+2NaI=2NaCl+I2.
故答案为:(1)导电性或延展性;
(2)比较黄铜与纯铜的硬度;
(3)Ag,Fe;
(4)①Cl2>Br2>I2;
②Cl2+2NaI=I2+2NaCl.
点评: 模仿金属单质与盐的反应,根据所推断的非金属单质间的活动性强弱关系,判断非金属单质与盐之间的反应,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20.(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3Li
锂 4Be
铍 5B
硼 ① 7N
氮 ② 9F
氟 10Ne

③ 12Mg
镁 ④ 14Si
硅 ⑤ 16S
硫 17Cl
氯 18Ar

(1)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 Na2CO3 .
(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由1至8逐渐增大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别为碳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故可知其组成的常用物质名称;
(2)总结归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
解答: 解:(1)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别为碳元素、氧元素、钠元素,故可知其组成的常用物质名称为碳酸钠,其化学式为:已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为Na2CO3;
(2)总结归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由1至8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1)Na2CO3;(2)由1至8逐渐增大.
点评: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1.(2分)2009年4月以来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呈现出在全球蔓延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尚无法专门针对人类感染H1N1流感的特效药,但推荐使用“达菲”胶囊,根据“达菲”的化学式C16H31N2PO8,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① 达菲是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的 ;② 一个达菲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磷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的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达菲”的化学式C16H31N2PO8  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分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解答: 解:根据“达菲”的化学式C16H31N2PO8  可知达菲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根据“达菲”的化学式C16H31N2PO8  可知一个达菲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磷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①达菲是由C、H、N、P、O五种元素组成的;②一个达菲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个磷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的.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元素组成及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22.(3分)请根据灭火实例,填写对应的灭火原理

例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防止火蔓延,砍掉部分树木

理  隔绝氧气(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防止火蔓延,砍掉部分树木,是通过移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8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按照“西气东输”计划,2004年底“川气”将进入宜昌市.“西气东输”输送的气体是 天然气 ,其主要成分为 CH4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
(2)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H2+CO2 CH4+2H2O .
(4)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乙醇完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根据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3)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4)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植树造林等方面分析.
解答: 解:(1)“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 CH4+2H2O.
(4)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氧气,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大量利用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故选A.
故答案为:(1)天然气;CH4;CH4+2O2 CO2+2H2O
(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4H2+CO2 CH4+2H2O     (4)A.
点评: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化石燃料的污染问题,以及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中考的焦点.
 
24.(6分)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
 
试推断:
(1)写出A、C的化学式:
A. Fe2O3 ; C. Fe3O4 .
(2)写出①、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Fe2O3+3CO 2Fe+3CO2 ;
③ Fe+CuSO4=Cu+FeSO4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从题目中“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可知B是铁,据此为突破口对图示的反应进行分析,A是氧化铁,由B与硫酸反应可生成气体D可知,D是氢气,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C,铁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从而推测其他物质和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由于“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可知B是铁,A是“红色”含铁的氧化物,所以A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由“铁与硫酸反应可生成可燃性气体”可知,D是氢气;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的“黑色”固体,可知C为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铁与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故可推测①为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③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的反应.
故答案为:
(1)Fe2O3; Fe3O4.
(2)①Fe2O3+3CO 2Fe+3CO2;③Fe+CuSO4=Cu+FeSO4.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元素和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元素和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三、综合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0分)
25.(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防止药品潮湿存水,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3)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玻璃片一部分氧气逸散到空气中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03+2HCl=CaCl2+H2O+CO2↑ ,应选用图中 BC 来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药品潮湿存水,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使馆炸裂;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药品潮湿存水,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2KClO3 2KCl+3O2↑;防止药品潮湿存水,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3)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玻璃片一部分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故答案为:装置不严密或没有玻璃片一部分氧气逸散到空气中(符合题意即可);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CaC03+2HCl=CaCl2+H2O+CO2↑,BC,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6.(3分)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1)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与 氧气和水 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除去水中的氧气 ;
(3)通过探究,请你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措施 刷漆 .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
解答: 解:(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存在时发生的反应,故填:氧气和水;
(2)蒸馏水要事先煮沸,是为了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故填:除去水中的氧气;
(3)在铁制品表面刷漆能防止生锈,故填:刷漆.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3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
内容 铁丝在O2中燃烧 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加热液体药品


实验
操作图 
    

 
序号 A B C
上表的实验操作图中各有一处错误,将造成不良后果,请指出各实验操作图的错误并回答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A: 集气瓶底炸裂 .
(2)B: 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大 .
(3)C: 液体沸腾溅出 .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根据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根据试管内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 解:(1)由图示可知,集气瓶瓶底未加少量的水,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溅落的熔化物会炸裂瓶底;
(2)由图示可知,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引起的后果是:读数大于实际数.
(5)由图示可知,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其体积的,液体沸腾溅出.
故答案为:(1)A:集气瓶底炸裂;
(2)B:读数比液体实际体积大;
(3)C:液体沸腾溅出.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28.(3分)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通过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2)如果用VA和V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则VA:VB约等于 2:1 ;
(3)电解水实验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考点: 电解水实验..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水通电分解,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量筒产生的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量筒产生氢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根据图示,观察量筒气体多少,判断气体;
(2)观察图示的实验中量筒中气体,判断两只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比;
(3)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图示的电解水实验中可看到:A量筒内气体约为B量筒内气体体积的2倍,则B量筒内为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2)图示中A量筒内氢气的体积约为b量筒内氧气体积的2倍,故气体体积比为2:1;
故答案为:2:1;
(3)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故填: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点评: 电解水实验的重要现象: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为氧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1.
 
29.(5分)如图1是教材中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开始气球胀大冷却后缩小 
(2)左盘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要塞紧瓶塞,原因是 防止瓶中的气体逸出,冷却后空气进入瓶中 ;
(3)在实验设计上,玻璃管上方系一瘪气球的目的是 为了减压,防止塞子被弹起 ;
(4)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已冷却到室温),发现瓶中白磷过量,为了防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锥形瓶瓶口倒置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如图2,瓶口贴紧水面),拔下瓶塞,发现水进入锥形瓶中,则进入瓶中的水占锥形瓶的容积的 1/5 ,原因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 .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只要结合书上实验内容和有关压强的知识.根据瓶内外压强的不平衡来解释就行.白磷燃烧时放热,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不塞紧瓶塞瓶内气体容易跑出,冷却后空气进入瓶中.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把塞子弹起,导致实验失败,上方系一瘪气球可以缓冲压力.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物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进入瓶内.
解答: 解:(1)结合白磷燃烧实验可以知道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开始气球胀大冷却后缩小.
(2)白磷燃烧时放热,瓶内压强大于瓶外压强,所以燃烧过程中不塞紧瓶塞瓶内气体容易跑出;冷却后瓶内气体被消耗,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压强,使外界空气进入瓶中.故答案为:防止瓶中的气体逸出,冷却后空气进入瓶中
(3)燃烧时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把塞子弹起,导致实验失败,上方系一瘪气球可以缓冲压力,故答案为:为了减压,防止塞子被弹起
(4)因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物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进入瓶内,占的体积正好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或答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开始气球胀大冷却后缩小;
(2)防止瓶中的气体逸出,冷却后空气进入瓶中
(3)为了减压,防止塞子被弹起;
(4)1/5,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压强减小.
点评: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0.(6分)(2012•当涂县三模)小娟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末标明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她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合金是 Cu﹣Zn 合金.
(2)小娟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后,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你帮助她计算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两种金属中一种金属的活动性比氢强,一种金属的活动性比氢弱,只有满足此条件才能测定出铜的质量分数.
(2)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再用合金质量减去锌的质量即为铜的质量;
解答: 解:(1)根据提供的盐酸可知只有两种金属一种能与盐酸反应而另一种不能与盐酸反应才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合金中Cu﹣Zn组合符合该条件;
(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是x
Zn+2HCl=ZnCl2+H2↑
65           2
x            0.4g
 
x=13g
所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0%.
故答案为:(1)Cu﹣Zn;(2)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0%.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6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