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环保

[2018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苏州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带答案和解释)

| 点击:

【www.doubiweb.com--城建环保】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5•苏州)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
  B. 将废旧电池深埋
  C.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D. 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2.(2分)(2015•苏州)下列符合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 O2 B. 2O2 C. 2O D. O2﹣
 
3.(2分)(2015•苏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铁杵成针 C. 热胀冷缩 D. 百炼成钢
 
4.(2分)(2015•苏州)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5.(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6.(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
  D.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7.(2分)(2015•苏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 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8.(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二氧化碳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9.(2分)(2015•苏州)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6
 
10.(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11.(2分)(2015•苏州)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盐类:烧碱、纯碱
  C.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12.(2分)(2015•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13.(2分)(2015•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14.(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 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15.(2分)(2015•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16.(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 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17.(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8.(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 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19.(2分)(2015•苏州)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 浓硫酸可用于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20.(2分)(2015•苏州)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1.(2分)(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 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22.(2分)(2015•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
  A. CO2气体(CO)→点燃
  B.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 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 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23.(2分)(2015•苏州)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②TiCl4+2Mg Ti+2MgCl2 则X为(  )
  A. FeCl2 B. FeCl3 C. Fe2O3 D. FeCO3
 
24.(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 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25.(2分)(2015•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 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26.(2分)(2015•苏州)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O3﹣、K+、OH﹣ B. HCO3﹣、Cl﹣、SO42﹣、Na+
  C. Cl﹣、NO3﹣、K+、Na+ D. NH4+、Cl﹣、OH﹣、K+
 
27.(2分)(2015•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8.(2分)(2015•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 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29.(2分)(2015•苏州)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30.(2分)(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2015•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炼铁: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32.(5分)(2015•苏州)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
(2)可用      (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      .
 
33.(5分)(2015•苏州)2015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碳酸饮料的pH      7(填“<”或“=”或“>”).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1~图4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填一项)等优点.
 
34.(6分)(2015•苏州)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1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
(2)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5.(8分)(2015•苏州)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容笑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②蒸发过程中,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36.(6分)(2015•苏州)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1)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用      溶液检验该气体的存在.
(2)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①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已知:亚硫酸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盐.
②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2SO2 2CaSO4+2CO2.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5•苏州)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
  B. 将废旧电池深埋
  C.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D. 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解答此题可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是正确的.
解答: 解:A、秸秆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故A不正确;
B、废旧电池要进行处理,而不能深埋,会污染土壤,故B不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进生存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故C正确;
D、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要处理达标后排放.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理念.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未来的理念.
 
2.(2分)(2015•苏州)下列符合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 O2 B. 2O2 C. 2O D. O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解答: 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原子,就可表示为:2O;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3.(2分)(2015•苏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铁杵成针 C. 热胀冷缩 D. 百炼成钢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铁杵成针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热胀冷缩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4.(2分)(2015•苏州)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所以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是火柴燃烧被禁止,是禁止明火标志,故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闻药品的气味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
  D.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考虑;B、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考虑;C、根据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考虑实验现象;D、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考虑.
解答: 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B说法正确;
C、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是:绿色固体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故C说法正确;
D、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生成白色沉淀,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能说出生成物名称,通过感官能获取到的信息.
 
7.(2分)(2015•苏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 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
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区分材料时主要从材料的组成上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B、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成材料,错误.
答案:A
点评: 许多物质名称很相似,易混淆,结合组成、性质等正确区分它们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8.(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二氧化碳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5•苏州)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6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0.(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葡萄糖 B. 淀粉 C. 蛋白质 D. 纤维素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解答: 解: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属于糖类物质;蛋白质不属于糖类物质.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然后再根据营养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分)(2015•苏州)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盐类:烧碱、纯碱
  C.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有机物、混合物、氧化物及盐的定义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烧碱不是盐类,错误;
C、冰水共存物不是混合物,错误;
D、水和二氧化锰都是氧化物,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的分类的相关概念,掌握常见物质的俗称.
 
12.(2分)(2015•苏州)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误.
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中吸热或放热问题,熟记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分)(2015•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A、根据原子的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C、根据酸雨的PH值分析;
D、根据氯化铵的作用分析.
解答: 解: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正确;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元素,错误;
C、通常把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错误;
D、氯化铵不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综合,关键是对各项知识的掌握.
 
14.(2分)(2015•苏州)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 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同时生成硫酸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2015•苏州)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对配制的溶液进行了稀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进而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解答: 解: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对配制的溶液进行了稀释,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 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考点: 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纯净物是不含有杂质的物质解答;
B、根据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解答;
C、根据水的溶解作用解答;
D、根据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解答.
解答: 解: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矿物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正确;
C、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故水不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错误;
D、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说法正确,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此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为红色,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
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说法不正确,故D可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及制取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
 
18.(2分)(2015•苏州)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 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铁锈的主要成分.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波尔多液的成分、金属的活动性顺表的应用分析判断;
B、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表的应用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分析.
解答: 解:A、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故A错误;
B、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B正确;
C、由于Cu和Ag都不能与用FeSO4溶液反应,只能得出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重要知识,
 
19.(2分)(2015•苏州)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 浓硫酸可用于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
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2015•苏州)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比较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根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46)≠57:23,故错误;
D.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912:52:7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分)(2015•苏州)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按质量计算,空气 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 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 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A说法错误;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B说法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你具有广泛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22.(2分)(2015•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
  A. CO2气体(CO)→点燃
  B.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 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 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2分)(2015•苏州)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②TiCl4+2Mg Ti+2MgCl2 则X为(  )
  A. FeCl2 B. FeCl3 C. Fe2O3 D. FeCO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求X的化学式;
解答: 解:观察该反应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可知反应前铁原子是2个,钛原子是2个,氧原子是6个,碳原子是6个,氯原子是14个,反应后钛原子是2个,氯原子是8个,碳原子是6个,氧原子是6个,所以①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3,故答案: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平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2分)(2015•苏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 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解答.
解答: 解: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而是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故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要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不能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以免损坏滤纸,故错误;
D、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进行验纯,故正确.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5.(2分)(2015•苏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 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考点: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A、根据蛋白质遇到盐类物质盐析解答;
B、根据结晶的方法结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解答;
C、根据电池中能量的转化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解答.
解答: 解: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故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以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D、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的质量减小,故是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盐类物质的性质以及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6.(2分)(2015•苏州)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NO3﹣、K+、OH﹣ B. HCO3﹣、Cl﹣、SO42﹣、Na+
  C. Cl﹣、NO3﹣、K+、Na+ D. NH4+、Cl﹣、OH﹣、K+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27.(2分)(2015•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③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解答: 解: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一步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故①正确;
②中氢气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水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双氧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故②错误;
③中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③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属于实验题中的物质的制备和转化,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还要掌握相互之间的反应规律和反应的条件.并注意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物质的组成,各有什么注意事项,要把握好.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8.(2分)(2015•苏州)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 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B、根据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白酒具有芳香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和碳酸钠、碳酸钙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取样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会出现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闻气味,具有芳香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加入稀盐酸,都会出现气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9.(2分)(2015•苏州)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30.(2分)(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 解: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2015•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 2H2O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炼铁: 3CO+Fe2O3 2Fe+3CO2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CO2↑+H2O 
(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CuSO4═ZnSO4+Cu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 2Fe+3CO2.
(4)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 NH3↑+CO2↑+H2O;
(5)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故答案为:(1)2H2+O2  2H2O;(2)2KMnO4 K2MnO4+MnO2+O2↑;(3)3CO+Fe2O3 2Fe+3CO2;(4)NH4HCO3 NH3↑+CO2↑+H2O;(5)Zn+CuSO4═ZnSO4+Cu;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32.(5分)(2015•苏州)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
(2)可用 碘水 (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 贫血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 与氧气隔绝 .

考点: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
(2)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分析;
(3)根据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分析;
(4)根据铁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5)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使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涤纶;故填:灼烧闻气味;
(2)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可以用碘水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故填:碘水;
(3)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生活中可通过简单的加热煮沸方法来降纸水的硬度,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4)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贫血;故填;贫血;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与氧气隔绝.
点评: 本题考查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的指导作用,难度不大,基础性强,注意掌握.
 
33.(5分)(2015•苏州)2015年苏州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测得碳酸饮料的pH < 7(填“<”或“=”或“>”).
(2)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CE (填序号).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本次实验中滴管使用出现了如图1~图4所示的四种常见错误操作.请你从这四幅图中任意选择一幅(请写明所选图的序号),具体说明改正错误的方法 图3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合理即可) 
(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 节约药品 (填一项)等优点.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液体药品的取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根据碳酸显酸性分析溶液的pH;
(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实验错误并改正;
(4)根据点滴板的优点分析.
解答: 解:(1)碳酸显酸性,pH<7,;故填:<;
(2)A.将PH试纸剪成几段使用,可以节约,故正确;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故错误;
C.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正确;
D.将pH试纸湿润后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会试剂稀释,影响pH的测定,故错误
E.读数时,在30秒内将pH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防止腐蚀,故正确;
故正确的是:ACE;
(3)图1胶头滴管应该是先挤扁胶头再伸入试剂瓶吸液;图2洗净的滴管应该放在烧杯内;图3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图4胶头滴管不能倒放;
故答案为:图3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清洗直接放回原瓶(合理即可);
(4)使用白色点滴板完成实验有显色明显、便于对比,还能节约药品;故填:节约药品.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及实验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考查,要注意细节的积累.
 
34.(6分)(2015•苏州)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1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
(2)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OH)2+H2SO4═BaSO4↓+2H2O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1)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放出热量;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不断加入稀盐酸时,由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水.
解答: 解:(1)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溶液温度升高;溶液pH由大于7降至小于7.
(2)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时,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35.(8分)(2015•苏州)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容笑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②蒸发过程中,待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 NaOH、NaCl、Na2CO3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加入22.4kg的氯化钠固体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和仪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①根据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②根据题中加入的各种除杂试剂进行分析;
(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计算出需要加入的氯化钠质量.
解答: 解:(1)去除泥沙的步骤是: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该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等;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
(2)①碳酸钠可以除去反应中过量的氯化钡和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②通过分析可知,加入的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所以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NaOH、NaCl、Na2CO3;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以通过加入氯化钠固体的方法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设需要加入氯化钠为x,
 =
   x=22.4kg
故答案为:(1)①漏斗;
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①Na2CO3+BaCl2=BaCO3↓+2NaCl;
②NaOH、NaCl、Na2CO3;
(3)加入22.4kg的氯化钠固体.
点评: 海水的综合利用是初中化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之相关的实验操作,药品的选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都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对此内容了然于心.
 
36.(6分)(2015•苏州)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进入大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1)煤、石油、木柴中都含有硫元素,点燃后均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可用 高锰酸钾 溶液检验该气体的存在.
(2)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①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NH3•H2O+2SO2+O2=2(NH4)2SO4+2H2O或2NH3•H2O+2SO2+O2=2NH4HSO4 .已知:亚硫酸盐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盐.
②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2CaCO3+2SO2 2CaSO4+2CO2.若1000kg废气中含有1.6kg的二氧化硫,则至少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解答;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
解答: 解:(1)故答案为:高锰酸钾;
(2)用氨水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的反应是:氨水和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或氨水和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配平即可;故答案为:①4NH3•H2O+2SO2+O2=2(NH4)2SO4+2H2O或2NH3•H2O+2SO2+O2=2NH4HSO4;
②设至少需要汗9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2CaCO3+O2+2SO2 2CaSO4+2CO2
200       128
90%•x     1.6kg         x=2.8kg;答:至少需要含9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为2.8kg;
故答案为:2.8kg;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检验方法,又结合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属于难度比较大的题,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综合性比较强,并认真分析,综合把握,从而突破本难点.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8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