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科研论文:大班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法教学策略研究

| 点击:

【www.doubiweb.com--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科研论文:大班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法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是使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其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0以内的加减法是大班的主要教学内容,但由于此年龄段的幼儿还属于前运算阶段,抽象思维处于萌芽时期,认识事物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的教育策略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在集体活动中,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会让数学变得有趣,易于理解,并能让幼儿感受运用加减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10以内加减法、教学策略

 

《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概念活动中,我们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幼儿运用常见的物品,通过动手操作、反复练习学习10以内的加减,在操作中体会数学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集体活动是大班数概念活动的主要活动形式,结合自己多年带大班的工作经验,围绕教师在组织幼儿学习加减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探讨,逐步完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研讨活动,不断提升大班教师组织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

教师应认真学习《指南》中关于数学领域各年龄段的核心经验的论述,并对教材中涉及1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反复进行讨论、研究。围绕核心经验制定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明确运用什么方式解决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使幼儿有兴趣的学习。如:学习10的减法,活动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会列出10的减法算式。活动难点:尝试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感受物体的变化,理解减法的含义。图片的提供不但便于幼儿直观的进行观察,也能够保留教学痕迹,帮助幼儿理解走了、还剩下,解决活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提供小图卡、分合式、小玩具、作业单等材料,引导幼儿在理解减法含义的基础上,列出10的减法算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小结,并寻找幼儿在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找需要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去“超市的”游戏,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按规则进行购物,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并通过反复游戏帮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有用,解决活动的难点。

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创设、情境的设置不但要体现趣味性,还应体现层次性,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学习10以内的加法,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你来蹲、我来站”“分豆豆”“凑数”等游戏,复习10的分解组成,在幼儿理解两个部分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为其学习加法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接下来,通过“开锁”“小动物找家”“坐汽车”的游戏,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在幼儿学习9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操作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加法运算的方法,促进同伴之间的学习。比如:3+7可以先找出算式中的大数7再加上小数3等于10、从算式中第一个数3接着向上数7个数等于10,只有幼儿熟练掌握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够又快又好的进行运算,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看似一节简单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中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动口动手的机会,创造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的活动是不够的,我们不但要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更重要的应该引导幼儿学习归类、总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智能发展的同时,使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三、科学合理的使用操作材料,促进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投放的材料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幼儿兴趣的保持和操作的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我们认真反思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能够帮助幼儿有兴趣的学习10以内加减的方法,体现幼儿自主学习。研讨中发现,一些老师花费心思制作各种形式的作业单,认为作业单可以作为操作材料。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并不能通过短短的几节课就能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而枯燥的作业单往往增加部分幼儿对于学习加减法的兴趣。因此,大家认为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作业单,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通过反复观察和实践,大家对操作材料不断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提高幼儿操作的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如:学习10的加法,教师为幼儿提供三组材料:第一组:小图卡,幼儿通过观察讲述并列出10的加法算式;第二组:草地背景、各种颜色的小花,幼儿选择两种颜色的小花进行操作并并列出10的加法算式;第三组:作业单:10的加法算式填空、连线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在幼儿操作讲述后,鼓励他们与同伴更换材料,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巩固加法的学习,促进幼儿主动建构10以内加法的能力。

四、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把握教育契机

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当幼儿数学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时候,通过追问,可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语言,将数学概念更清楚的表达出来。例如:学习6的加法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讲述时,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进行表达。当幼儿讲述树上有2只鸟,又飞来4只鸟,一共有6只鸟。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除了这样说还可以怎么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会进一步讲述,天空中有4只鸟,树上有2只鸟,一共有6只鸟。还有,当幼儿列算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讲述,每个数字代表什么,引发幼儿理解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为幼儿自主操作做好知识的准备。幼儿在操作中教师及时的接住幼儿在活动的问题,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情况,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如:学习10的加法,幼儿在“去超市”的环节中,幼儿能够选择2种物品,但有一位幼儿在选择物品时拿来了5种物品,小朋友们发现后共同帮助他来解决,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助他明确游戏规则,幼儿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会加深印象,体验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完善,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规律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实践。教师作为引领者,采取游戏化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在游戏化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根据幼儿特点和实际,不断投放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教师科学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通过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幼儿学习加减法中存在的发现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有价值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周端云,幼儿园教学活动60年述评,《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20

2.董莎莎,潘月娟,林简妹,5、6岁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的内容分析,《幼儿教育》,2014.11.20

3.刘慧莹,“4+2=?”该怎样算——10以内加减教学策略初探,《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4.7.5

4.沈继红,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多元自主发展,《教育科研论坛》,2010.8.20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xdth/8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