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汇编5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育笔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汇编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怎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1.让孩子参与劳动

整齐干净的家,可口的`食物,这些都是父母辛勤劳动的结果。年幼的孩子只会自然地享受这一切,而不知道这背后父母付出了多少,因而他们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孩子们的感受就会发生完全不一样的变化,他们就知道这一切得来有多么辛苦和不容易。比如,让孩子自己洗衣服,让孩子这着拖地,学着做饭。通地实施,他们懂得了这些都很辛苦,从而在心底里蒙生父母辛苦了的念头,这也就是孩子学会感恩的苗头,从而他们懂得珍惜食物,主动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就算他们嘴上没有说要感恩父母,但他们已经在用行动说话了。

2.看感恩电视或电影

有些时候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不要埋怨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怎么回事。他们认为父母帮他们做好一切是应该的,也就不会去想感恩,更何况孩子连感恩是怎么回事都没理解到,也就不能责怪孩子不懂得感恩了。父母可以找一些传统的感恩孝亲电视或电视给孩子看,通过其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感恩。只有在孩子懂得了感恩之后,他们才能学会感恩。

3.给与孩子责任

当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得感恩里,父母有没有想过是自己没有给孩子责任感呢?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之后,孩子才能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受到陌生人或是朋友同学家人等的帮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拥有更多的朋友,因而他们也就懂得了感恩,当他们帮助了你,你要跟他们说谢谢,这就是感恩的心。父母可以适当地给与孩子责任,让他们明白,责任心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4.榜样的力量

要想让年幼的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自身也就要做好带头作用,在家里孝敬老人,爱护妻儿,勤劳上进,珍惜粮食。比如孩子把饭粒撒在桌子上,父母要把饭粒捡起来,告诉给孩子讲“谁知盘中餐,粒粒兼辛苦。”的故事,告诉孩子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要有感恩的心。就是在这样子言传身教之中,孩子懂得了感恩,也学会了感恩。

第二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其一,以平等态度对待孩子,不专宠不溺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庭成员,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应该享受凌架于所有家庭成员的专权,该给孩子的自然要给,不应该给的就没必要什么都宠着,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自私。

其二,日常生活中实践分享。在家里,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中,家长都应该实践分享的理念。家里的好食物,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分享,与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和食物都一人一份,以此让孩子养成这样的理念--“食物和玩具不是专属我一个人的”。

其三,用行动证明分享是快乐的。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将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给家人或别的小朋友,并且要让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会让大家快乐。如,孩子在吃或者在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参与其中,并且表现得非常高兴,也要向他表示感谢。长此以往,孩子们会明白,与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乐的事情。

其四,不要惩罚宝宝。不要对宝宝期望过高,认识宝宝的成长必经阶段,并且平静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或许对妈妈更有帮助。当宝宝不肯分享的时候,如果妈妈加以惩罚或者强迫宝宝去分享,那么只会让宝宝对妈妈和参与分享的伙伴产生怨恨,进而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会让他(她)因此变得慷慨。

其五,帮助宝宝理解情绪。当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父母要视情况及时向宝宝做出解释,帮助他(她)理解分享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把属于自己的布娃娃从宝宝手里抢回去了,妈妈可以说:“她太喜欢她的布娃娃了,她现在就想抱着她的布娃娃。”如果宝宝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妈妈要表示理解。

其六,给宝宝树立榜样。宝宝学会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妈妈可以尝试和宝宝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让宝宝戴自己的围巾、发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当然也要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出来分享,如一起玩他(她)的玩具、一起看他(她)的故事书。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亲眼看到妈妈给自己东西或者拿走他(她)的东西,让他(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分享,进而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第三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教育随笔

每周,幼儿园都会让孩子们对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评价,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了,很多小朋友都是这么写的:“他睡觉不乖!”“他上课的时候不举手!”“我看到他吃好饭在外面跑来跑去!”“上一次,他不肯给我看他带来的图书!”……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一周点评时对同伴的评价。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周点评是主要评价同伴的缺点吗?答案肯定是否。那为何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同伴的缺点呢?我想这与目前的家庭现状是有一定关系的!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中,自身优越感特强,因此即使离开了家庭来到了学校也始终觉得自己最好,别人身上有着许多缺点,是不如自己的!这就导致了在一周点评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别人的缺点。自信心固然重要,但孩子们还不清楚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应该相互扬长避短,以此来达到共同的进步。

对于这么抽象的概念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真正理解并付诸于行动的,但学会赏识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人、看待事物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发现了孩子们在进入大班后很快体现出来的这一总喜欢挑同伴毛病的现象后,我是这样做的。

1、在一周点评时改变了以往“你来说说自己或者同伴在这一周的表现。”的问题,变成了“在这一周中,你看到了同伴的哪些优点是自己需要学习的。”无形之中让孩子们去发现同伴的进步与优点。通过两周左右的坚持,孩子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在点评时即使我提出的点评要求指向性没那么明确,即不一定非要说同伴的优点,孩子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同伴良好的表现与进步,同伴关系更融洽了。

2、在平时的生活游戏学习中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与进步,像友善地交往、能自己解决问题、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或者倾听与表达习惯等,并且我会有意识地在集体面前大力表扬。同时我还会这样说:“如果这个优点能够让我们班级的"XXX小朋友学到,再加上你原来就有的XXX好的表现,那你就拥有更多优点了。”孩子们听了这样的话后,不仅没有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知道了同伴身上有着需要自己学习的地方,达到了让孩子学会赏识别人的目的。

“赏识教育”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要学习的一项优秀的教育理念,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千万别忘了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学会赏识别人。

第四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里的孩子们开始对班级的物品不懂得珍惜,经常会发现一些物品被损坏。虽然看图书前老师也经常强调,但看完图书地上经常会发现几页散落的图书;区角活动结束后也会有一些物品被损坏。看着损坏的玩具、图书真是让人觉着可惜。怎样扭转孩子们的这些坏习惯呢?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大人,什么道理都懂,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要爱惜图书,如果图书都撕坏了,以后就没有书可以看了。”“把玩具弄坏了,玩具会很痛,它们也会伤心的”......。经过一番讨论,我发现孩子们还是有辨别行为对错的能力的,重点是如何将对的行为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制定了一个保护计划:请全体小朋友参与其中,大家互相监督,发现犯错的小朋友要及时提醒,加以制止。另外,在平日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对有好习惯的孩子也经常提出表扬,以树立孩子们积极的心态,用榜样的力量来引领。现在,孩子们在这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只要我们教师能善于发现,及时纠正,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会受益终生。

第五篇: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推荐度:《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推荐度:教育的读书笔记 推荐度:大班教育笔记 推荐度:新教育读书笔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笔记-学会放手

今天上去小三班找尹老师一起去吃饭,无意间看到孩子们在忙的不亦乐乎,老师们把桌子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放着不同的材料,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做道具,尤其是做头饰的小朋友做的可认真了,可惜没带手机不然就给记录下来了。

吃饭时就在想:“在这之前我都找好材料了,就差让见习老师给制作头饰了,可看了小班的这一举动以后我的那些想法全打破了,小班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的头饰而且都做得特别棒,更何况中班的孩子们,以前的"那些做法就等于包办,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这不只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学习。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还让孩子在制作的过成中体验到制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从这里看我又做错了,以后以前的作法是一种不相信孩子的表现,总怕让孩子弄会弄得一团糟,那样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材料,让老师干,现在一想全错了,我们干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孩子,可这样做结果却恰恰相反。

应该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动手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放手让他们像雏鹰一样一步一步慢慢靠自己的努力学会飞翔,

今天上去小三班找尹老师一起去吃饭,无意间看到孩子们在忙的不亦乐乎,老师们把桌子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摆放着不同的材料,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做道具,尤其是做头饰的小朋友做的可认真了,可惜没带手机不然就给记录下来了。

吃饭时就在想:“在这之前我都找好材料了,就差让见习老师给制作头饰了,可看了小班的这一举动以后我的那些想法全打破了,小班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的头饰而且都做得特别棒,更何况中班的孩子们,以前的那些做法就等于包办,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这不只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学习。在制作道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而且还让孩子在制作的过成中体验到制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从这里看我又做错了,以后以前的作法是一种不相信孩子的表现,总怕让孩子弄会弄得一团糟,那样不仅浪费时间也浪费材料,让老师干,现在一想全错了,我们干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孩子,可这样做结果却恰恰相反。

应该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动手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财富,放手让他们像雏鹰一样一步一步慢慢靠自己的努力学会飞翔。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ejy/84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