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演讲稿

初二地理上册《疆域》知识讲解(新人教版)

| 点击:

【www.doubiweb.com--学生演讲稿】

初二地理上册《疆域》知识讲解(新人教版)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重点)

分析:区域地理学习以位置的描述为基础,虽然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描述位置的方法,但在八年级起始课程中仍需复习,并通过进一步对位置特点及优势的分析与描述,逐步建立起区位的地理思想。

突破方案:第一步,对半球位置的描述。通过巩固已经学过的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的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给出的地图进行判读,得出结论。
     如图所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中国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以20oW和160oE为界,20oW以东至160oE为东半球,中国领土皆位于此范围内,属于东半球。因此,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第二步,对纬度位置的判读。通过巩固七年级已经学过的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温度带。

如上图所示,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我国绝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第三步,对海陆位置的判读。在巩固七大洲、四大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中中国所处的大洲和毗邻的大洋。

如上图所示,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二、中国的疆域常识(重点)

分析:中国的疆域常识包括我国的四至点位置、陆地领土面积及排名、陆疆和海疆长度、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数目、临海名称、重要岛屿、内海等内容,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地大物博这个基本国情的基础,属于应知应会的考查内容。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画出并说出我国疆域四至点,再进一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如图所示,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在图中圈划并读出中国疆域的最西端位于帕米尔高原,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位于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提供顺口溜“头上顶到漠河北,嘴喝两江汇合水;脚踩曾母暗沙岛,帕米尔上摆摆尾”,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步,通过快速问答的方式,提问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及排名、陆上及海上国界线长度、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数目等常识,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调用学生在课下已经积累的常识。在快速问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地图中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圈出并说出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毗邻的海洋和主要的岛屿,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在学生阅读地图的基础上,解释“内海”的概念,指出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三、中国位置的优越性评价(难点)

分析:优越性的评价是在总结之前所学知识基础上的综合,考查的是学生对地理位置及其影响的全面理解。既要求学生掌握之前已经学过的地球五带划分、大洲、大洋分布等基础知识,又要求其能建立起位置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突破方案: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五带划分的基础知识,通过一组景观图,说明地球五带中各带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建立纬度位置与气候特征之间的关系的思维模式。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五带划分的基本依据,明确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将地球依次划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的基本常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判读出中国所处的温度带。

第二步,通过一组景观图的对比,如热带沙漠、温带四季、寒带冰原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点,特别是温度特征与纬度位置的关系,从而得出纬度位置影响气候特征的结论。

第三步,在前文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选择国土面积与我国大致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作为比较对象,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而建立起评价一个地区纬度位置优越性的地理思维模式。

四、中国的疆域优势评价(难点)

分析:与上文相连贯,作为位置评价的另一个角度,疆域优势评价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与纬度位置略有不同的是,疆域优势除了体现在自然地理角度(如降水)外,还表现在人文地理角度(如交通通达性、文化及贸易等对外开放程度),虽然方法与前文类似,但在判读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突破方案:与前文所述分析中国纬度位置优势的方法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提出,除了自然地理方面,海陆兼备的疆域特点也在人文地理角度影响我国的未来发展。

五、中国的行政区划(难点)

分析: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形状、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均属于需要学生识记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量较大,内容琐碎,且有一些易错生字、特殊简称等,常常成为学生记忆的难点,需要教师适当给予帮助,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练习和记忆相关内容。

突破方案: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有效降低难度,逐层逐级地突破记忆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猜谜、拼图游戏、填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先打下第一轮省区位置及全称的底子,目的是让学生先熟悉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特别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省区,常常会出现记忆困难,可以给学生总结顺口溜,帮助记忆,比如长江沿线的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可以串联为“苏浙皖赣两湖川”,虽不全面,但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第二步,突破各省区简称和行政中心的记忆难点。可以通过猜谜、猜车牌、猜菜系、小组“PK”等方式进行,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学生在方位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平时的知识储备,记忆的困难并不太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比较特殊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如有两个简称的、行政中心与常听的省内著名城市不符的、简称中有易错(别)字的,需要通过组织填图等方式,反复要求学生落实和强化。

第三步,时间的把控。这一小目内容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量的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吸收,可以将内容分散开,在几节课中螺旋式的反复和推进,以达到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同时,如果学生感兴趣,适当地推广一些新的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在回家路上就可以随时查询,实现高效利用零碎时间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jg/74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