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押题范文汇总四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考作文】

事实上,作文只提供了一个主题,即一种规定了表达中心内容而不限制材料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押题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品鉴!

【篇一】高考作文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主体内容是五组排比句,谈一些东西“很中国”,由此提取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分析,“很中国”即具有中国特色意思,可以理解为很有中国范儿,这表示对祖国母亲的赞叹,是一种自信与豪迈,是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的各方面的肯定。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这是命题的核心所在,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来游学的外国学生”属于泛指。学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则是材料中提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很有中国范儿、能让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写作时可以用材料里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选材立意范围都很广。成文时可组合立意,也可以单写一方面。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理解的“很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立意】1.患难与共、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很中国

2.同气连枝、以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很中国

3.气势磅礴、“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的伟大抗疫精神很中国

4.强的国、富的家,有一种自豪,叫做,这很中国

5.材料中的5个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都可以作为立意方向。

【参考范文】

----这些东西“很中国”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们:

我是高三学生李明。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的学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员,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你们介绍我可爱的中国。就让我从几个“很中国“的“关键词”开聊吧。

来到中国,你们首先关注吃得怎么样,“民以食为天”嘛。“中华美食”,会让你听得耳热,看得眼馋,吃得陶醉。中华美食风味多样,四季有别。它的口味有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有着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别。

它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视觉和食觉的绝妙享受。此外,它还有好听的名字、耐听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为称奇的是,中华美食讲究“医食同源”,做的菜既讲究好吃,又对身体有医疗保健之功。这样的美食很中国。

物质丰足的中国,注重了居住环境的建设。听过“美丽乡村”这个词吧?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一个个环境美、生活美、心灵美的美丽乡村,让八亿农民过上整洁、富裕、文明的生活。这,是全党的愿望,是全民的愿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部分。这样的乡村“很中国”。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人类历与疾病斗争的伟大奇迹。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奋不顾身,以及顾全大局、主动担当的人间大爱,14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自觉为战疫贡献一份力,是无数英雄“小家”的坚守与付出换来了“大家”的平安与健康,是无数默默无闻、义无反顾的“小我”融入“大我”,与病毒争分夺秒换来了祖国的幸福安康。这一年,我们全体中国人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荆棘与挑战,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一大法宝。这样的家国情怀,真的很中国!

适值我的祖国成立71周年之际你们来到我美丽的祖国,很中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最后建议你们去看看“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很中国的建筑;以及兵马俑、“铜奔马”、司母戊鼎等很中国的艺术吧!

【篇二】高考作文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投稿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该材料来自两会期间的一个敏感话题。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材料集中在了两类人对“体育纳入高考”的不同态度,一类人持支持态度,列举了“把体育纳入高考”的优点。写作时,注意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益处方面论证观点;另一类人持反对态度,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针对过多的体育锻炼,会牵扯学生精力,就会影响文化学习来论证。这样,在审题上没有难为学生,学生可以去探究现在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批评对体育锻炼的漠视态度等等。

立意:

(1)体育纳入高考,可促使学生增强体魄。

(2)不宜把体育纳入高考,会减轻人们对学业的重视程度。

【参考范文】

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是金子”。“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思维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途径。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

我们因健康而快乐,因运动而健康,运动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专家说过:“青少年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奥林匹克宪章》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阐释是: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一种对抗,更是一种合作。团结一致就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运动会的广播操和入场式比赛,要求全体参与人员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在一系列的团体比赛中,参赛队员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在一旁的拉拉队不停地欢呼叫喊着,给参赛的队员足够的信心,大家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拼搏,心连心一同前进。这就告诉我们,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把体育纳入高考,难道不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吗?

体育精神,在于锐意进取、奋力争先的活力,在于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无论任何时候决不服输,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必胜的信念是体育精神,的精髓。无论是什么比赛的运动员,在他们的内心里,始终存在着一根支柱——必胜的信念。体育精神还在于公平合理、互相体谅。在比赛中难免会产生磕磕碰碰,由此而使得双方搞得不愉快,这是不值得的。体育精神并非只能以输赢来衡量,重要的是维持并加深比赛各方的友谊,赛场如同战场,却不是战场,只有互相谅解、互相协助,体育的精髓才能发挥无遗。这种信念难道不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吗?

我国有良好的体育教育传统,更有优质的体育资源、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学生在追求卓越学习成绩的过程中应同样重视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所以我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很有必要。以体育纳入高考,来促进青年一代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点评:

文章开以195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指示为引子,引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第一段结尾明确亮出论点“把体育纳入高考,使学生加强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是有必要的”。正文部分体育锻炼的益处:体育所蕴含的哲学和精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程;体育锻炼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体育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做事能锐意进取、奋力争先,增强坚持不解、拼搏到底的韧性。文章结尾回扣主题,号召将体育锻炼纳入高考。

【篇三】高考作文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佐,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结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爱学”;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刚”)。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在孩子是否“听话”、是否接受家长建议的问题中,调查问卷显示,孩子和家长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父母觉得既无奈又焦虑:“我们明明说的都是对的,孩子为什么就是不听?”而孩子们也烦恼不已:“我们有个人的想法,想去尝试。”不同的答案凸显出代沟,凸显出思维差异:家长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孩子,以免孩子受伤害;而孩子觉得家长过多干涉了自己,导致亲子矛盾由此产生。

学生与家长在认知、沟通上的矛盾和差异普遍存在,今年因疫情防控的特殊原因而导致学生长时间居家学习,更让这种亲子冲突愈加凸显。武汉高中生向父母喊话索要“试错权”,其实质就是要彰显其属有思想和能自主的独立个体,应当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理解。这反映出孩子们要求“独立”的心声,也折射出家教中的短板与不足。

应该说,孩子们索要的所谓“试错权”,其涵义不应当是“明知是错误的,还要知错犯错、一意孤行”,而应该是“未知或不确定是否错误前提下的愿意尝试”。透过孩子们在问卷上的袒露心迹,人们可以读懂其背后的真意与诉求。比如,“父母与孩子有各自立场,父母也许是对的,但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错的”;“我们有个人的想法,想去尝试”;“我们学到的东西和世界观与父母有差异,但要求同存异,尊重差异,也要换位思考”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孩子们并非是不听从父母的建议,而是期望能通过实践来证明其对错,不愿意俯首听命地全盘接受。

基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道理,家长以自己的成长阅历、人生经验和实践感悟教育孩子,引导其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本身没有错,而且这种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爱心善意还要辅以正确、科学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将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亲子教育要建立在对孩子人格尊重、推心置腹和平等对话基础之上,要赋予孩子表达意愿的话语权、敢于一试的自主权、知错就改的试错权。家长应该抱持民主、理性、放手、放权的开明姿态,摒弃“孩子是我生、一切听我的”及“都是为你好、别当白眼狼”的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做派。支持孩子独立自主地思考与尝试,允许其可能有的犯错与弯路。

当然,鉴于孩子阅历短缺和认知局限,家长对孩子言行的引领、提醒和矫正不可或缺。家长要在孩子能承担结果的范围内信任孩子,把所谓的“试错权”限定于可预期和能控制的范围之内——既要防止孩子的行为造成对他人的不便,或损及他人的权益,也要规避孩子的行为影响本身健康或危及自己、其他人的安全。

而“请给我们试错权”从孩子们口中说出,则表明当下的孩子存在非常强烈的亲子关系与自我成长的困惑,家长们应予以深度共情、充分理解。要知道,孩子需要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自行探索过程。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尊重孩子的决定,容许孩子犯一些小错,都是孩子不可或缺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哪怕跌跌撞撞,哪怕反反复复,他们的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长的拔节。父母只需要在旁边给孩子一些指导和意见,有距离的帮扶、有目标的淬炼,才是帮助其成长的正确做法。

其实,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希望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是,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培养独立自强、人格健全的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又不觉得父母的爱是羁绊,这是当下中国父母亟待补上的一堂育子课。在这个竞争激烈、个性释放的现代社会,我们的家长要知道,有一种爱,叫做适当“放手”。

【篇四】高考作文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方哲学强调二元对立,主客二分,矛盾斗争,形成了崇尚科学、强调个性、社会多元的西方文明。中国哲学强调和合中庸、自然天理、变化生生,形成了“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中华文明,尽管中西文明在价值硬核上并不相同,但都是人类美和智慧的结晶。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有两个主体:“西方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强调崇尚科学、强调个性、社会多元;“中国哲学”强调和合中庸、自然天理、变化生生。两种哲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立意时,要关注到不同的内容,然后选择一个主体,谈谈自己的看法。另外在习作时,要体现思辨思维,体现对两者的比较。

参考立意:

1.赞同西方崇尚科学、强调个性、社会多元的西方文明。

2.由表及里,从西方文明中看到西方哲学的思辨。

3.探讨赞扬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4.将中西文明进行对比,体现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参考范文】

身为公民,你要依法纳税,条件符合要服兵役,需要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或许你时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些条条框框来约束你?

理由很简单,这个社会是公平的。你想要追寻自由,就首先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你想要享受权利,就要先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民为了获得自由与平等的地位,一直都在努力争取着。戊戌六君子、孙中山、闻一多……这些名字,我们一直铭记于心。

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身上背负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而不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使命。我们要明白,前辈先烈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国家,而现在的国家更需要我们。

蔡元培曾说过:“行有余力,则又当博爱及众,而勉进公益。”你需要为这个给你安全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正因为如此,只有每个人都依法纳税,才能为我们自身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也正因如此,在自由面前,更多的人选择了责任;在权利面前,更多的人选择了义务。1月24日的晚上,那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所有在武汉一线奋战的医生,虽然无法与家人团聚,却依然微笑着面对全中国的人。他们的背影毅然坚决,就如同另外一群同样守在一线的可敬的人——警察和军人。警察在生活中守护着我们,军人在边疆守卫着国家。他们都选择了履行义务。

而我们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仅仅为了个人,更是为了国家。“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方面还须不断提升。在很多领域我们还打不到,甚至可能有较大的人才缺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我们决不能让它在今天的中国重新上演。

我们要自由,但不是在责任之前,我们要享受权利,也不是在义务之前。在国家面前,我们应该毅然决然地担起每一份可以担起的责任。直到汗水夹杂着泪水一起流过脸庞的每一寸肌肤,直到所有人都疲惫倒下。不为别的,因为我们生在中国的热土上。我们肩负着的,是中华伟大复兴之使命。国家之兴,便是我们的义务。

点评:本文开篇提出问题“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些条条框框来约束你?”接着通过蔡元培和抗击疫情的人探讨了“责任为什么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然后联系自己的学生身份,提出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升华主题,强调了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85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