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单元评估

| 点击:

【www.doubiweb.com--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据此回答1—3题。

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

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3.秦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因为( )

A.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D.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4—6题

4.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改国王为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5.秦朝采取的下列经济制度中最能够体现其国体的是 ( )

A.实行土地私有制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统一车轨、弛道和邮驿

6.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中央集权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帝直接任免官吏从而控制人事权。

C.目的是要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

D.造成秦的暴政,是一种倒退。

制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承秦制”,但不是对秦制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秦制基础上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据此回答7—10题。

7.西汉前期统治者在施政措施上的最大失误是 ( )

A.实行编户制度,对人民进行严格控制    B.分封同姓王,实行郡国并行制

C.对匈奴采取了耻辱的和亲政策          D.实行无为而治,不利于经济的恢复

8.汉武帝颁布“附益之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禁止王国官吏进入中央任职     B.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

C.防止诸侯王与官吏串通         D.孤立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

9.西汉选官最主要的途径是:( )

A.乡举里选B.殿试C.察举D.九品中正制

10.下列有关西汉编户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

A.编户齐民编入政府户籍,无独立的身份,人身依附关系十分严密。

B.编入政府户籍的人要承担沉重的田租。

C.编户制度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D.在文景之治的盛世,老百姓也要承担沉重负担,说明西汉的强盛是虚伪的繁荣。

秦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据此回答11—12题。

11.张骞“凿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是:( )

A.民族之间的冲突    B.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发展生产的需要     D.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汉朝时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据此回答13-16题。

13.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

14.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经过:( )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英吉利海峡    D.苏伊士运河

15.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的国家是:( )

A.安息    B.大秦    C.贵霜    D.印度

16.两汉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频繁而影响深远。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汉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②张骞通西域后,我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先后西传,西域的葡萄、玉米、甘薯和印度的佛教也传入中国。③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各国间的联系。④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这种大发展,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与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此回答23-24题。

17.下列关于佛教和道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都麻痹劳动人民     B.都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

C.都从外国传入       D.都对我国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19.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太初历   ③地动仪   ④麻沸散   ⑤纸的发明   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秦汉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其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是因为 ( )

A.秦汉在科技文艺各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B.秦汉文化上承先秦传统下开魏晋隋唐的先河。

C.秦汉文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D.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二、材料解析题(21题15分,22题10分,共2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1(铜权)

材料二,图2(秦半两钱)

材料三,图3(五铢钱)

 

从上图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产生于何时?其用途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图2的制作材料是什么?它反映秦巩固统治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3分)

(3)图3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流通情况如何?它与图2有什么联系?(4分)

(4)回忆一下,秦汉时期主要有哪几次币制改革?其成败对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长信少府(夏侯)胜曰:(汉)武帝虽有攘夷狄、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

                                                                   ──《前汉书·卷75夏侯胜传》

材料2 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曰:“……孝武皇帝(汉武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将军)……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藩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至今,累世赖之。”

                                                                   ──《前汉书》

材料3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武帝)初定,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前汉书》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原则不同?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5分)

(2)材料2和材料3根本相同之处是什么?材料3主要从什么角度来肯定汉武帝?(2分)

(3)材料3认为汉武帝的缺憾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据此应得出什么结论?(3分)

三、问答题:第23题15分,24题10分,共25分。

23.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的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 (1995年·全国)(15分)

24.翦伯赞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前发现西域,其对于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一样。”结合世界史所学评论这一观点。(10分)

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D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A

A

B

C

D

B

D

二、材料题

21.(15分)(1)产生于秦朝,衡器,即秤砣。反映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的交往和发展。(4分)(2)铜。统一货币。利于商品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3分)(3)西汉武帝时。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汉承秦制,两者都是圆形方孔,五铢钱是秦半两钱的演变发展。(4分)(4)主要有秦始皇统一货币、汉武帝改革币制和王莽改革币制。币制改革的成败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成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败则引起经济的混乱。(4分)

22.(10分)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和依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评价有何原则不同”在材料1、2中有明确的信息。材料1、2中都对汉武帝从功过两方面进行了评价,但对其功过的认识显然是不同的。根据材料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不难判断材料2的观点较符合史实,再列举出理由即可。第(2)问中的“相同之处”和“角度”在材料2、3中有明确信息。第(3)问中的“缺憾”可依据材料3中的信息“如武帝……,不改文景之恭俭……”去分析归纳。其中的“认识”,应结合教材中关于汉武帝的相关史实去正确认识。“结论”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去总结。

参考答案:(1)材料1认为汉武帝过大于功,材料2认为功大于过。同意材料2的观点。(2分)理由:①匈奴兴起后不断强大,从战国后始终是中原地区的一大威胁,不解除这一威胁,汉政权不能巩固,先进的生产方式必遭严重破坏。②武帝时国家空前强盛,具备了打匈奴的条件,应该抓住时机,不是滥用民力。③打匈奴虽耗费巨大,但成功之后,既改变政策,又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汉朝仍然强盛。(3分)

(2)都对汉武帝大力肯定。汉武帝一系列开创性措施,为后世确立统治规范。(2分)

(3)改变了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作者观点不对。因为文景时期社会仍然贫困,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经济是正确的。汉武帝时国力富足,解除匈奴的威胁便成为十分必要和可能的,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结论: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把他们放在各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其能否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标准来衡量。(3分)

三、问答题

23.(15分)

剖析:此题是材料型的问答题,考查知识记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比较历史人物和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等多种能力。它要求首先要读懂材料,知道材料认为汉武帝有秦始皇的过失却避免了秦始皇的下场;其次要理解设问的细微之处,依据设问进行回答。第一问的"相似之处"即两人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的共同做法。回答时可从其目的,方式上答出,无须答出具体史实。第二问是本题的重点,可从军事行动,役使百姓,思想控制三项相同举动的不同目的,条件,客观效果即可论证题中的结论──秦亡汉兴。注意不要超越题目限制,也不能罗列具体史实,另外还应注意答题格式:逐项分开比较,不能答成列举题。

参考答案:

汉武帝用大军北击匈奴,征发大量农民服役。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类似。

秦始皇不顾当时的国力,用几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胁,以后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长城,戍守边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这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秦始皇为了个人享乐,征发农民修建宫室,营造陵墓,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汉武帝征发农民服役,主要是用以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均与秦始皇的滥用民力不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虽然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但前者通过思想统一,光大了儒学,而后者则起了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的恶劣作用。

24.(10分)翦伯赞对张骞通西域的作用的评价是正确的。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一条贯穿中亚,进而联系欧洲及北非的交通干线──“丝绸之路”开通了。继张骞后,班超、甘英、玄奘、马可·波罗等为拓宽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做了重要贡献。②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技术,井渠法、造纸技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特别是后来四大发明的传播,对欧洲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西方的优秀文化也融进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③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新的航路,它与张骞通西域都是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以展。所以翦伯赞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kj/41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