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复习(合集3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八年级】

复习就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可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我们巩固:~功课ㄧ~提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复习(合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以及动、静转化)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对应长短)、方向(箭头方向)、作用点(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3)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或在一定范围内(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在力的方向上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视线正对刻度板。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它受到的拉力的大小。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通过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等。

10、相互作用力:性质: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④作用在两个物体上。⑤同时存在

11、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近似时取10 N/kg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4)重力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静摩擦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动摩擦

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有熟视无睹条件都是保障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平衡)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 、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14、摩擦力的应用:

(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太空飞船在太空中绕某星球运行,它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自由飞行的飞船实验定中能使用的仪器是(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合力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 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一定与大力相同

3、伽利略斜面实验: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2)实验现象: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3)原因: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

(4)结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的越慢。

(5)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6)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7)细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是保证它在竖直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决定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的因素:初速与摩擦阻力,研究后者就要保证前者相同。

4、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不受力前的瞬间的运动方向与快慢)。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5、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的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原有状态;发生的变化;此时目标因具有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而产生相应的效果。

表述中可以加利用惯性,但不能说防止惯性(对应的说法是防止惯性的危害)和惯性作用,一般不涉及惯性的大小。

6、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和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或不超速行驶或不超载;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7、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9、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A、器材:木块(小车、纸片),细绳,定滑轮,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

B、组装: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保障它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拉力,竖直方向合力为零)

C、大小关系的探究:增减两端的钩码数目,观察小车分别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和发生运动

D、共线关系的探究:保持两端钩码数相同,观察两拉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把小车水平扭转一个角度,使两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E、同体关系的探究:保持两个力等大反向,剪断纸片,观察纸片的运动情况。

F、问题与改进:摩擦的影响(改进:用小车或纸片代替木块)钩码的特殊性(用弹簧测力计代替)

10、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 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11、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相互作用力必须同时存在。

12、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不受力     合力

受平衡力   为0

静止              运动状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态不变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运动快慢改变   运动状

运动方向改变   态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3、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准确确定受力方向。

第九章  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不垂直的取垂直部分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3)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4)重为G的物体在桌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1)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归纳法)

3、压强:

(1)定义: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幽会叫压强。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准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对桌面的压强p=gh

(4)压强单位的认识:一张报纸下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 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头做得很尖、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容器: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6)液体压强的产生:液体(受重力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的碰撞)。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大小:压强计   用途:反映液体内部的压强。

原理:通过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反映探头橡皮膜的压强。使用前将两液面调到相平(方法是先放好液体,待其静止后按顺序安装软管和探头,不可加减液体)

3、液体压强的规律: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对外),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

(3)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

(1)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光线的概念也利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2)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p 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p 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p gh

(3)液体压强公式p=p 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  p:Pa ; g: N/kg; h: m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开关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右右图

5、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重关系:右图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一)首先确定压强p=p gh;

(二)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2、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船闸闸门的开合。

四、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Hg=1.01×105 Pa(其值随着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液柱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平衡;若未灌满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3m,改成酒精大约需12.9米。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差不变,液柱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cmHg=1.01×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钢笔吸墨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钩④人做吸气运动⑤注射器吸药液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一、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液体。

伯努利原理:流体(侧面)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向上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凸下平,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飞机升空的原因:当飞机所受升力大于飞机重力时,飞机才会升空。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熟记下图各种状态与相应的力和密度关系。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分析:F浮=G  则:液V排g=物Vg

物 =(V排/V)·液=2/3液

③悬浮与漂浮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时液=物 ;V排=V物  漂浮时液<物 ;V排<V物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只受浮力重力)或比较液与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没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

⑥纯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 =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液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而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一、功: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米远,足球飞出10米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P=

4、单位:主单位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 kW=103W  1 mW =106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 kW ,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开关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表F2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1)找支点O;(2)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实线双箭头,过支点垂直于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水平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 F1L1=F2 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

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

轮轴、羊角锺、钢丝钳、

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

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

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择费力杠杆。

四、滑轮

1、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2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G物+G动)/2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2倍重物移动的距离S(或vF)=2h(或vG)

3、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n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F(或vF)=nhG(或vG)

(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要求组装滑轮。

五、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 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 :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

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

FL=fL+Gh ;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六、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W总

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 + W额=FS=W有用 /

斜面:W总=fL + Gh =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斜面:=

定滑轮:=

动滑轮:===

===

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F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  ==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第六章   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

机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械           重力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   决定其大小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势能就越大

能   势能

弹性   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势能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物体

质量

m/kg

速度

v/(m·s-1)

E/J

约600

约0.5

约75

中学生

约50

约6

约900

*练习:右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

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

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

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

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知识结构:

弹性势能

动能    势能

重力势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弱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1)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2)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3)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三、水能和风能

1、知识结构:

拦河筑坝

发电

水能    海水潮汐

机械能的

天然资源           直接做功

风能

2、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

答: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篇二】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复习

生 物 总 复 习 资 料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特征:  ①植物吸收外界的H2O、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生活需要营养   ②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①动物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植物通过落叶的形式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5.能生长和繁殖①蘑菇等真菌——孢子②植物(高等—种子,低等—孢子)

③动物(卵生、胎生)

6.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三.生物的简单归类   2、按照生活环境——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3.按照用途——食用、药用、工业用;家禽、家畜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指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表面的一薄层)P11

一.生物圈  2.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10千米,总共20千米。

3.组成: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六点基本条件:(1)营养物质;(2)阳光;(3)空气;(4)

水;(5)适宜的温度;(6)一定的生存空间。P13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竞争、寄生、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共生、合作等)

(环境因素)     ②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温度、水等。P14~P17

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试验1.实验组和对照组2.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一样)P15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适应:生物对环境表现出的相适合的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①普遍性: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骆驼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P19

2.适应的特征  ②相对性:生物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上的适应,

并不是永久的,长期不变的。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蚯蚓增加土壤肥力等)

四、生态系统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P22

word/media/image5.gif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               分解者——细菌、真菌

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

2.食物链正确的判断依据:1.箭头指向吃者(捕食者);2.食物链的开始即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植物,其它都是动物;3.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如:草→兔子→狐狸→狼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 生态系统特征:(1)生态系统中,正是由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存在,使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断变化,但是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生物的数量不会无限的增加。)(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3)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许多生物。   P27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问题: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的)

五.生态系统的类型   1、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

2、草原生态系统——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3、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的70%

4、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

5、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6、农田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7、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核心,是信息集散地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认识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镜座。    P36

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具体操作:(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处略偏左,安装目镜、物镜;(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光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5)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防止压坏玻片标本,损坏镜头)(7)左眼看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8)调整……

2、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P39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数目越多

word/media/image6.gif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3、玻片标本的类型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P42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准备、制作、染色。即:擦、滴、取展、盖、染、吸

4、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记忆书P45、P48图)

word/media/image7.gif                  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膜:保护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的核心;

(由外到内 P45)  液  泡:: 内的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如糖分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动物细胞的结构(由外到内):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P48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素、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几种结构。(相同点是?)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word/media/image8.gif有机物:分子大,一般含碳的化合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1.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分子小,一般不含碳的化合物(水、氧、无机盐)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word/media/image9.gif植物细胞中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动物细胞中: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化学能    热能和动能)

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遗传信息以DNA为载体。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DNA,DNA上的片段是基因(遗传信息)。P57

三.细胞的分裂过程:

细胞核分裂(由一个分裂成相等的两个)→细胞质分裂(均等的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另外,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整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结果: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与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生物体有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第三章    细胞构成生物体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word/media/image11.gif①定义: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而形成的细胞群。

②形成: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1.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如各种腺体)

③种类  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包括骨组织、血液、脂肪、韧带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防御、修复、营养等功能)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四大组织→各种器官→八大系统→动物体

3.动物体的八大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

word/media/image12.gif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营养器官:根、茎、叶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根尖分区:(由下到上)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各种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word/media/image13.gif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位于茎尖、根尖生长点和茎的形成层)

4.植物组织的种类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位于植物的表皮部分)

营养组织:制造或储存营养物质(主要位于叶片内)

输导组织:运输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包括导管和筛管)

三、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异同。看书P63;P67图能识别人体和植物4大组织的图及其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化        组成            组成

word/media/image14.gif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组成       组成

系统         动物体

动物、植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同点:1、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

2、由细胞构成组织,由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不同点:1、四大组织不同。植物体有输导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动物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2、器官不同。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体耳、鼻、喉

    3、植物体直接由器官组成植物体,没有系统。

动物体是由器官组成八大系统再组成动物体

注: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50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1.单细胞生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微小生物。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P68

2.结构:简单,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3.P10识图草履虫的结构:收集管、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纤毛——运动; 表膜——呼吸和气体交换;

口沟——取食食物泡——消化食物;细胞核——大核是营养核,小核是生殖核

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因表层氧多草履虫重要在表层生活。     草履虫可净化污水。每个食物泡中含有30个细菌。

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P72

1.结构:蛋白质外壳及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形态多样比细胞小的多用纳米表示。

2.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的细胞内才能生存

3、分类(依据寄生细胞的不同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那些绿色植物

word/media/image15.gif                   裸子植物: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P86(松树)双子叶植物

word/media/image16.gif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玉米小麦)  单子叶植物

1.植物

无种子植物:  藻 类 、苔 藓、蕨 类                  P78

2.种子植物(胚是植物幼小的生命体).P24

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生活,成为陆生植物占绝对优势的类群,产生种子是重要原因。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种子是否有果皮的包被。

word/media/image17.gif                  种皮

种子   (珠被)

(胚珠)         子 叶

☆3.果实             胚     胚芽 发育成 茎、叶

(子房)       (受精卵) 胚轴 伸  长 子叶和根的中间部分

胚根 发育成  根

胚乳(受精极核)

果皮(子房壁)

第二章

word/media/image18.gif                    外界条件:1.适应的温度2.一定水分3.充足的空气

一..P92    自身条件:胚完整,成熟饱满,度过休眠期

萌发过程:吸水膨胀,营养物质转运,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发育形成茎和叶。

word/media/image19.gif               幼根的生长。根尖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P66伸长区长的

最快。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二、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芽中也有分身组织,它分裂分化形成新个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成物质(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三、。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开花与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花的结构

word/media/image20.gif        花药(含花粉)

花  雄蕊  花丝

蕊         柱头

雌蕊   花柱

花             子房(含胚株)

花瓣

萼片

花托

(二、) 概述传粉和受精过程P103   传粉:花粉从花药散出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时,有两个精子参与完成整个过程,其中的一个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形成胚,另一个与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形成胚乳。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各结构的关系:  受精以后,花瓣、雄蕊、雌蕊——凋落

word/media/image21.gif     子房壁                   果皮

子        珠被         种皮         果,

房  胚珠  受精卵         胚   种子  实

受精极核      胚乳

第三章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水的原因: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可以保持植物挺立的姿态3.有利于光合作用。4..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5、用于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1.首先必须明确植物体主要靠根吸收水分,而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与土壤和水分的接触面积;)

2.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韧皮部的筛管(活细胞)。方向:自上而下。

木本植物茎长粗的原因: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一层可以多次分裂的细胞)。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木质部的导管(死细胞)。方向:自下而上。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word/media/image22.gif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蒸腾失水时,气孔闭合)

表皮 :分为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

2.叶片的结构 叶肉 (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由于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而颜色深;

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由于含有的叶绿体少而颜色较浅)

叶脉(内部有导管和筛管,输导作用及支持作用)

☆3.:⑴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叶片被太阳灼烧。⑵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向上运输(为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提供蒸腾拉力)⑶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就是这个原因)⑷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光能

word/media/image23.gif: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P130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意义:书P121(1)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2)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原理。P129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word/media/image24.gif: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P125

★呼吸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供能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即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所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普利斯特利的三个实验及结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原料来自光合作用。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

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1/5全世界27℅

保护措施:1984年、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21、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P123***23.P119---P121页的实验,看P121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的起源与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为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提供了外部条件,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自身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2.发展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二.人的生殖

word/media/image25.gif1.                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生   男性生殖   输精管:输送精子

殖    系统      阴茎、附睾、精囊腺、前列腺、阴囊、

系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统   女性生殖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系统     子宫: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分娩)

生殖系统中,男性产生与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女性产生与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卵巢和输卵管。

2.胎儿与母体之间交换营养物质的器官是胎盘,(即:营养物质氧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二氧化碳、废物通过胎盘进入母体。)交换气体的器官是脐带。

人的新生命的诞生从受精卵开始,分娩意味着婴儿的诞生。

word/media/image26.gif1.年龄阶段:10-20岁

三.青春期  2.青春期的明显变化:①身高突增; ②生殖系统、心脏、肺的功能加强

③性器官迅速发育;④性意识开始萌动。

四.计划生育: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少生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物在消化系统中逐步分解为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的过程。

word/media/image27.gif一、食物        糖类: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中的六大  供能物质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调节体温

营养物质        蛋白质: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水: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参与生理活动的调节

      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有机物)

二.消化系统的构成:

1.

word/media/image28.gif        消: 口腔: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消化      化   咽  :食物的通道

系统      道   食道:食物的通道

的结构         胃:有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水

小肠:(5—6m长皱襞,小肠绒毛)有肠腺分泌肠液,其中含有多种酶,同时汇集了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消化糖、脂肪、蛋白。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酸、甘油、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不具有消化的功能。吸收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肛门:排出食物残渣

word/media/image29.gif     唾液腺:分泌唾液,进入口腔;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消    胃  腺:分泌胃液,进入胃;胃液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化:  肝  脏:分泌胆汁,进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腺    胰  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胰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  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肠液含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2.合理营养、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指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一.

word/media/image30.gif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分钟大约16次)

word/media/image31.gif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增大

肋间肌      同时收缩→                                                →胸腔容

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直径增大

→                       积扩大→肺扩大→肺内压缩小→气体被压入肺内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左右直径、前后直径减小

膈 肌      同时舒张→                                                →胸腔容

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直径减小

积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增大→气体被压出肺

原理:呼吸运动产生气压差  当内部气体压力 < 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压入肺中

当内部气体压力 > 外界气体压力,肺中气体被压出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氧               氧

word/media/image32.gif肺泡与血液、组织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

word/media/image33.gif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word/media/image34.gif        当肺泡中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O2浓度时,O2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

当肺泡中CO2浓度 < 肺部毛细血管中CO2浓度时,CO2进入肺泡

原理:根据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高浓度的区域朝着低浓度区域扩散

进入血液的O2最终进入细胞,在线粒体被用于分解有机物。

3.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word/media/image35.gif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物质(位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

1、血液        白细胞:吞噬病菌(位中层)WBC(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大,有细胞核)

组成  血细胞 血小板:与凝血有关(位中层)PLT(细胞数目少,体积小,无细胞核)

红细胞:运输氧气(位下层)RB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数目较多,含有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word/media/image36.gif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液

2、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速度快

word/media/image37.gif血管分类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液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上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word/media/image38.gif           毛细血管  连通与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血管

内径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最慢

word/media/image39.gif3、血液的分类   动脉血:含氧量较高,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量较低,呈暗红色

word/media/image40.gif4、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具收缩舒张功能。左心室壁最厚

左心房   相通——与肺静脉相通(流动脉血)

心脏    四个腔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通(流动脉血)

的结构          右心房   相通——与上下腔静脉相通(流静脉血)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通(流静脉血)

瓣膜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之间):朝心室开,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朝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word/media/image41.gif瓣膜作用:保证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    心室     动脉

5、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

word/media/image42.gif

O2 养料      CO2废物

word/media/image43.gifword/media/image44.gif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word/media/image42.gifword/media/image45.gif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O2      CO2

word/media/image46.gif                                      注:     表示动脉血       表示静脉血

归纳:1.体循环:血液由心脏左边→右边,肺循环:血液由心脏右边→左边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在心室,终点都在心房

3.完成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完成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6.ABO血型系统: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

输血原则:一般情况下输同型血。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病人都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AB 血型的病人可以少量接受各型血。    血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8%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word/media/image47.gif                   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肾小球(动脉血管球)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肾脏  形成尿液               肾小囊;暂时储存原尿

输尿管:输送尿液             肾小管: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泌尿系统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的组成   尿道:排出尿液

word/media/image48.gif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尿的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

形成      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虑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液体称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形成尿液。P82

word/media/image49.gif3、尿的排出: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4、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5、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资源价值:来源广、肥效持久、养分全、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等优点。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沼气池、高温堆肥、生态侧所。原理:缺氧环境,使细菌、真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又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和视觉

(A)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word/media/image50.gif            外膜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线

眼球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可调节瞳孔的大小

中膜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

脉络膜:营养眼球

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房水:透明液体,滋养眼球

内容物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维持眼球的形状。能折射光线

word/media/image51.gifword/media/image52.gif(B)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物像    光敏感细胞    视神经     大脑,产生视觉。

(C)近视及其预防

a.近视形成的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b.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带凹透镜

c.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三要四不看。

2.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word/media/image53.gif外耳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波通道

A 、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耳  中耳   鼓室:收集声波

听小骨:产生震动,传递声波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   前  庭

耳蜗: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声音信号,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听觉中枢

B、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道     产生振动       振动     神经冲动                     形成

word/media/image54.gif声波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      听觉

C、耳的保护(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4.避免中耳炎;5.避免外耳道感染。)

3、其他感觉器官

嗅觉——鼻;味觉——舌;触、冷、热、压、痛觉——皮肤

(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

word/media/image55.gif                            大脑:大脑皮层有许多神经中枢(感觉、语言、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神经系统                脊髓: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且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三)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word/media/image56.gif         细胞体

神经元   突起   短的突起                       末端细小分支     神经末梢

长的突起(+髓鞘)   神经纤维   集结成束      一条神经

(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实现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皮肤、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脑、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运动神经末梢)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但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就能产生反射。(必须有一定的刺激)

word/media/image57.gif    反射   简单反射

复杂反射

word/media/image58.gif二、内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幼年分泌不足表现侏儒症;幼年分泌过量表现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为肢端肥大症

分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含碘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表现为呆小症,成年分泌不足表现为大脖子病;成年分泌过量表现为甲亢

泌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刺激机体产生淋巴细胞)

系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可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统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糖尿病

word/media/image57.gif          性腺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促进身体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促进身体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人体内外分泌腺比较

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酸雨的形成: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 一般pH < 5.6

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作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一、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圈中的动物 复习要点

(一)、动物的分类(目前已知动物大约150万种,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word/media/image59.gif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

动                      环节动物    昆虫

物                      节肢动物    蛛型纲

分                                 多足纲

类     脊椎动物 :1. 鱼  2.两栖动物  3. 爬行动物  4. 鸟类 5. 哺乳动物

word/media/image60.gif腔肠动物:(海葵、海蛰、珊瑚虫)特点: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食物残渣仍由口排除体外。

word/media/image61.gif软体动物:(章鱼、扇贝、蛾螺、鱿鱼、河蚌、蜗牛) 特点: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乌贼,章鱼贝壳退化。

word/media/image62.gifword/media/image63.gif节肢动物:   甲壳动物:(虾子、蟹,水蚤)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昆虫:(蜜蜂、蝴蝶、蛾类) 特征: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 三对足、两对翅  体表有外骨骼,呼吸:气管  (昆虫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100万种)

蛛型纲:(蜘蛛) 用肺呼吸

多足纲:(蜈蚣)

节肢动物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 足和触角分节

节肢动物呼吸:虾是鳃;昆虫是气管;蜘蛛是肺

节肢动物运动:靠翅或分节的足。

word/media/image64.gif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又叫蚂蝗) 特征:由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呼吸:靠体壁。运动:靠肌肉的交替舒张收缩以及刚毛协调蠕动。体温:变温。生殖:卵生,生活习性:土中穴居,以腐殖土为食

word/media/image60.gif鱼 a.代表动物:(银鲳、鲨、中华鲟、青鱼、草鱼、鳙鱼、鲢鱼、海马)

b特征:体表被有鳞片。呼吸:鳃。运动: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体温:变温。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c有胸鳍、背鳍、臀鳍尾鳍。其中,胸鳍、腹鳍、背鳍可维持鱼体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前进的方向。

d在背鳍和腹鳍之间有侧线,可感知水流

e鱼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f水从鱼的口中进入从鳃盖后流出,鳃丝特点:既多又细呈鲜红色,因为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word/media/image61.gif哺乳动物 (虎、猫、兔、鲸、海豚、海豹、蝙蝠)

特征:胎生、哺乳(生殖) 有的体表被毛 呼吸:肺。运动:靠四肢。体温恒定

word/media/image65.gif  结构和生殖  体腔有膈。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发达

循环系统:心脏四腔,有肺循环、体循环

消化系统: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兔:门齿、臼齿、盲肠发达    狼:门齿、臼齿、犬齿)

word/media/image63.gif爬行动物: 代表:蛇、龟、蜥蜴、壁虎、鳖、穿山甲

特征: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生殖:卵生。体温不恒定。呼吸:肺

word/media/image64.gif两栖动物:a代表: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

b.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蝌蚪,蝌蚪经过变态发育成为幼蛙,后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体温:变温。生殖:卵生,体外受精。运动:跳跃,游泳。

word/media/image66.gif鸟:a代表:天鹅,鸢,雁,燕,信天翁,鸵鸟,启鹅,鸭

b.外行特点: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word/media/image67.gifc.内部结构: 骨骼:轻而坚固,中空,有龙骨突。

肌肉: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   呼吸:肺呼吸气囊辅助是双重呼吸。

体温:恒定;   生殖:卵生;   运动:翼和足。

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不贮存,因为直肠短,

循环系统:结构完善,心肌发达,运输氧,营养物质功能强。

(二) 陆地生活的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特征:书P13word/media/image68.gif一般句有防水分散失的结构(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word/media/image69.gif都有支持躯体的运动器官  word/media/image70.gif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昆虫用气管呼吸,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word/media/image71.gif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三) 动物的运动

word/media/image72.gif1 、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骼——杠杆作用。支撑作用(本身不能运动,必须靠肌肉的牵拉)

关节——支点作用。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特点:即牢固又灵活。

骨骼肌——连接和动力作用,有收缩特性

word/media/image73.gif   骨骼肌  肌腹——中间较粗、颜色较深的部分

肌腱——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骨:股骨、腓骨、胫骨、跗骨、遮骨、趾骨

注: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叫脱臼。关节囊作用:把两骨牢固的联系在一起。关节腔有滑液,使运动灵活。关节软骨作用:减少两骨摩檫。

2、运动的产生:当骨骼肌受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对生存的意义:觅食,避敌,适应复杂多变环境)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当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群肌之间的 相互协调关系。P30 图

4、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关系:运动不仅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他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防御、繁殖、迁徙行为等,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繁殖,取食、攻击,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躲藏在阴湿中的老鼠见光就跑,排尿。蜘蛛结网,鸭子游泳。蜜蜂跳“8”字舞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如:模仿,判断,推理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生存的意义: A.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必不可少的行为。B.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活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为高级的一种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时间越短,学习行为越多。

6.社会行为: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他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P37

社会行为特征: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组织,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群体)

c 群体形成等级(如狒狒群体)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过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用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害虫。

(四)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圈中起一定作用:

word/media/image74.gifa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辨证的认识动物与人类益害关系(有利有弊)

2. 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a 可食用,药用,观赏b动物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反映器: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宇航员的失重现象与长颈鹿,萤火虫和冷光灯,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壳与薄壳建筑。)

(五) 细菌和真菌

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word/media/image75.gif   菌落:  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多为白色

真菌菌落:比较大,表面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有各种各样颜色

细菌、真菌生存环境:广泛分布在生物圈的各种地方。无处不在

细菌、真菌生存所需环境条件:word/media/image68.gif水分word/media/image69.gif适宜温度word/media/image70.gif有机物word/media/image71.gif空气

细菌、真菌培养方法:word/media/image68.gif培植培养基word/media/image69.gif高温灭菌word/media/image70.gif接种word/media/image71.gif培养

2、 细菌

word/media/image76.gif形态:单细胞,个体十分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三种状态

word/media/image77.gif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芽孢(休眠体)【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微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细菌营养方式: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异养型

细菌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计算公式:a×2n   (a:细菌总个数,n为分裂次数)

n﹦总时间/分裂一次所需时间.

细菌与动物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叶绿体

⑶ 细菌的发现:a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b 巴斯德做的肉汤试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C巴斯德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称“微生物学之父

⑷细菌分布广泛原因:①细菌个体十分微小易于携带可随风飘散.②细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细菌数目多.  ③芽孢的特点……

细菌为什么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答:①细菌个体十分微小易于携带;②细菌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细菌数目多;③芽孢的特点……④有的细菌外表还有荚膜,荚膜能抵抗外界不良环境。

word/media/image78.gif3、真菌  主要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异养型.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常见真菌: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青霉、曲霉)、蘑菇、木耳

4、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用.

⑴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所利用.P66.

b、引起动植物和人体患病。细菌、真菌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人患病.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真菌使人患臂癣、足癣;真菌还可引起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有害一面﹚

C、与动物植物共生﹙有利一面﹚

共生: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互利,一但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地衣是藻类植物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植物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植物供给水和无机盐.

豆科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体.根瘤菌将空气中氮的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的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有些肠道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K

⑵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

a、 食物制作:利用酵母菌酿酒、制作面包、馒头;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醋酸菌制作醋;用霉菌制作豆酱、腐乳、酱油P71、P62、用曲霉制作米酒.

b、食物的保存法。杀菌:防腐剂﹙如二氧化硫杀灭细菌﹚紫外线、x射线杀菌.

抑菌:冷藏法、冷冻法﹙低温抑菌﹚、蘑菇--脱水法、 腊肉--晒制、烟熏法。果脯--干燥脱水法。 咸鱼--腌制法。 牛奶—高温灭菌。香肠—真空包装。罐头鱼—罐藏法.

c、细菌与疾病防治: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类药物。

d、细菌与环境保护P75.细菌如杆菌、甲烷菌可分解污水中有机物,因此可净化污水.

e、以菌治虫: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不仅可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对环境污染。

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

word/media/image79.gif        藻类:单细胞,衣藻.多细胞,水绵,海带.无根茎叶分化.孢子繁殖。海带、衣藻

苔藓:多细胞,有茎、叶无根、具假根.无疏导组织. 孢子繁殖。地钱、葫芦藓

植物    蕨类:有根、茎、叶,有疏导组织.卷柏、铁线蕨

word/media/image80.gif分类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无果皮。松树、油松、云杉、银杏

50多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两片子叶,网状脉.大豆、花生

万种                           单子叶植物:一片子叶,平行脉.玉米、小麦

二、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1、 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生物分类等级越大,生物的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界的生物共性最少,生物种类最多

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种的生物共性最多,生物种类最少

2、 分类依据: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和结构的相似程度分类.

3、 分类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4、 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P81

5、 植物学家林奈《自然系统》中提出双名法。

三、认识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内容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P92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的根本措施.

2、 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位居第三。鸟类鱼类哺乳类位居世界前列。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①滥砍乱伐②偷猎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入侵.

2、 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圈养③制定法律,协议.④科学研究保护

3、 我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

其中动物中的“活化石”——扬子鳄。生物中的“活化石”——银杉、珙桐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word/media/image81.gif1、生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既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如种子繁殖)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椒草叶片繁殖、马铃薯块茎繁殖)

植物的无性生殖:

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木。分:枝接,芽接,嫁接时应使接穗和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苹果、梨、桃、柑橘、月季、菊花、仙人掌类常利用嫁接繁育优良品种)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生根后就可以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组织培养:将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等切成小片,或用花粉等在无菌条件下,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他们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压条:草莓可进行压条繁殖。

特例:动物的克隆是无性生殖方式,试管婴儿是有性生殖。

2、概念: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过程,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过程。例如:蟋蟀、蝼蛄、螳螂、蝗虫。

(3)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例如:青蛙、蟾蜍、蝾螈。

3、比较几种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发育方式:

注:(1)昆虫变态发育,使昆虫一生经不同发育阶段,适应不同食物和生活环境。(2)两栖动物受精过程、幼体发育的特征,只适于在有水的环境中生活(3)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此外,鸟类能筑巢,孵卵、育雏,提高了鸟类 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4)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发育方式,使其胎儿的存活率较高,有利于种内的繁衍。

4、两栖动物青蛙一般在春末夏初鸣叫是求偶行为。抱对的意义:提高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的幼体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并用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是变态发育。环境的变迁水质的污染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5、晚成鸟:孵化出时,粉红色的皮肤无羽毛,眼睁不开(如小麻雀)

早成鸟:刚孵化出毛茸茸。(小鸡)

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所以大部分鸟都经过求偶、交配、产卵三个过程。

6、鸡卵的结构:(1)卵壳:起保护卵的作用,卵壳上有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2)卵壳膜:保护卵的作用(3)气室:含有气体,可进行气体交换,供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可根据气室判断鸡蛋的新鲜程度)(4)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水分,保护卵细胞(5)卵黄:是卵细胞主要营养部分,为受精卵发育提供营养(6)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7)系带:固定卵黄的位置。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和你父母长得像)

2、 变异: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你和你的父母长得不像)

3、 性状:(又叫生物的表现型)指生物体所以特征的总和。包括: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先天性行为),形态结构特征如:虹膜的颜色,肤色等。生理特征如ABO血型。

4、 相对形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圆粒,维粒。

5、 性状的表现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性状的遗传实际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在有性生殖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 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可写成: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

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

人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精子类型2种可写成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卵细胞类型一种,可写成22条常染色体+X

4、 减数分裂: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即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5、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P31

6、 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如下:

word/media/image82.gif父亲:AA→精子A

母亲:aa →卵细胞a    受精卵Aa

7、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及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纯种:由相同基因配合结合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AA或aa 为纯种

杂种:由不相同基因配合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Aa为杂种

基因型:指生物的基因控制组成。如:AA、Aa、aa.

表现型:指生物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如:狗的白毛、黄毛。

配子:指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组成。

合子:指受精卵的基因组成。

2、 word/media/image83.gif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证明:

(1)相对性状:    显形性状(豌豆高)基因组成DD,Dd

隐性性状(矮豌豆)基因组成dd

word/media/image83.gif(2)基因         显形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D    控制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d控制隐性性状

(3)Dd表现为D控制的显形性状(高豌豆)

3、杂交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4、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如:堂兄妹、堂姊弟、表兄妹、表姊弟等不能结婚。

隐性遗传病有: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

5、常见遗传病;白化病、色盲症、血友病、先天性聋哑。

6、 为什么近亲婚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正常婚配高?

因为近亲婚配后代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男性染色体由X染色体和Y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较小,X染色体较大)

女性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X染色体组成。]

2、 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男性精子的类型。

3、 生男生女图解:P38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 生物的变异是普通存在的。(如花生果实的大小)

2、 生物性状的变异取决于遗传物质,也受环境的影响。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1)运用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如;高产牛奶的繁育)(2)杂交育种(培养高产抗倒状小麦)(3)经过天空处理培育新品种。(如:太空椒)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说、化学起源说。

2、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通过对各种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 化石:生物的遗传、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 比较始祖鸟和爬行动物、鸟类的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解剖特征推出:始祖鸟是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过度类型。

(3) 比较组成的细胞的一类重要物质即细胞色素C的差异,得出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3、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中鱼类是最早出现脊柱的脊椎动物,无种子的植物是藻类、苔藓、蕨类用孢子繁殖,有种子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1)由简单到复杂(2)由低等到高等(3)水生到陆生

5、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达尔文有关进化思想:进化论)

6、 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7、 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8、 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变异分为可遗传、不可遗传变异。

word/media/image84.gif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1、 人类的疾病: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

传染病:人体受到细菌、疾病或寄生虫等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

2、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3、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传染源: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性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患者)(2)切断传播途径(如教室常通风)

(3) 保护易感人群(如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5、 传染病的流行的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要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同时对患者及时治疗。)

6、 人体免疫的三到防线:

word/media/image85.gif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黏膜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类型:属非特异性免疫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类型:特异性免疫

7、免疫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从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第三道防线)

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本等异物)叫做抗原。

9、免疫的功能:①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②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引发某些疾病,如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食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监视、识别、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过强移植器官会发生排斥现象。

10、安全用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的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word/media/image86.gif11、药  处方药:必须凭职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物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12、急救:(1)拨打“120”紧急呼救电话。(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每分钟吹气15-20次,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4-5次心脏挤压。)

word/media/image87.gif(3)出血  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

毛细血管出血: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呈红色。一般能自行凝固止血。

外出血   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

13、健康: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4、青少年阶段,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保持愉快的心情方法:1、转移话题法 律2、宣泄法  3、自我安慰法

15、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  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

1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

17、通过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你能分析出酒精和烟草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吗?答:通过对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现象分析可知,低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心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低浓度的酒精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内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高浓度酒精主要对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有促进神经兴奋作用。

18、你能说说吸烟、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吗?

答:酗酒后,酒精可损伤人的心、血管系统,还能使大脑处理过度兴奋状态或麻痹状态,从而引起神经衰弱和记忆性减退,对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导致人死亡。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等,还可能诱发肺癌。

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

19、健康的生活方式:指营养配餐,坚持休息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0、艾滋病、非典、流感、肝炎、肺结核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试从传染病的三个流行环节来分析如何预防传染病?

:病原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通过体液传播(1)性传播(2)母婴传播 (3)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预防:不静脉注射毒品,不进行不安全性行为,拒绝接受注射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病原体:SARS病毒。 传染源:非典患者及SARS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人

预防措施:1、将非典患者和SARS病毒携带者及他们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隔离起来,通过控制传染源来预防非典。2、切断传播途径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方法,做到勤洗手、勤通风、经常消毒,去医院戴口罩,防止SARS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我们体内。3、没有研究出非典疫苗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喝医院和药店出售的“养肺汤”以达到提高抵抗力,预防非典的目的。

:病原体:流感病毒。  传染源:流感患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易接触传染源的免疫力差的人。

预防:1、患者回家休息来控制传染源 2、经常开窗通风、熏醋、保持空气流通,用醋杀灭病菌,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3、喝“板蓝根”冲剂预防,来保护易感人群。

:病原体:肝炎病毒。  传染源:肝炎患者或肝炎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饮食

易感人群:所有易接触传染源的免疫力差的人。预防:主要运用饭前洗手、餐具消毒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同时可运用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的方法。

:病原体:结核杆菌。   传染源:肺结核患者或结核杆菌携带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易感人群:所有易接触传染源的免疫力差的人。

预防:病人可以隔离,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勤消毒,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巾掩住口鼻。除此之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儿童接种卡介苗,都可预防或减少结核病发生。

21、传染病按病原体分: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伤寒杆菌)、蛔虫病、绦虫病、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结核(结核杆菌)

血液传染病:疟疾(疟原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黑热病、丝虫病(丝虫)

体表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病(炭疽杆菌)、破伤风、血吸虫、沙眼、癣

【篇三】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复习知识点

《电功率》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即消耗电能)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被消耗而转氏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 常用公式W= W1+W2+…W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 换算关系: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3 2 4 6 8 3 2 6 5 4 如:电能表月初读数 月底读数是 这个月用电 合 J B、测量较小电功时,用表盘转数读数。如:某用电器单独工作电能表(3000R/kwh)在10分钟内转36转则10分钟内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kwh。 二、电功率: 1、 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定义公式: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2、 实际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演示]将15 W和100 W的电灯分别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100 W转得快说明用电器用消耗的电能快. 不能说消耗的电能多。 定义式: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注意; ①统一用W(J),t(s),P(W)                         ②统一用W(kW・h),t(h),P(kW)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2R P1:P2:P3:…Pn=R1:R2:R3:…:R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U2/R P1:P2= R2:R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总功率 常用公式P= P1+P2+…Pn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25W,额定电流I==0.11A 灯丝阻值R==2936Ω。 ⑵ 当U实 =U额时,P实=P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实<U额 时,P实<P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暗淡),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①实际功率随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八下物理复习资料得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②根据P=U2/R 如果U 减小为原来的1/n 则P′=八下物理复习资料  例如:若U实 =八下物理复习资料U额 则P实 =八下物理复习资料P额 当U实 >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⑶ 灯L1“220V 100W”, 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 粗短 ,L2灯丝 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⑷“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 Ⅰ、 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入,“-”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入,“-”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Pt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kj/78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