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范文十七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八年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范文十七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让大家认识我

教材分析: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

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施教时间:9月4日-9月8日

札记: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

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材分析:

《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教案 )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

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

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辨识色彩游戏

(拿出色彩卡让学生辨识,看谁的反应最快,能说出色彩的名称。)

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辨识色彩游戏。

2、美术字揭课题

在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的课题,展示在黑板上。

[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

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品等)

A摸一摸,看一看绘画作品

B想一想,说一说内心感受

C找一找,认一认绘画种类

D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

[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调色,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

布置下节课带工具材料。

施教时间:9月11日-9月3日

札记:新入学的学生好动,还不适应小学生活,40分钟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

第二节

一、欣赏分析,传授新课

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

2、分析大师作品

教师提问:“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

“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3、观看教师范画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

[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赏析学生作品

[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画棒粗犷有力,蜡笔柔和匀净。]

二、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1)临摹画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

(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验成功的快乐。]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

A.学生的自我评价

B.学生之间的互评

C.老师进行客观评价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D.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

[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

3、总结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

施教时间:9月14日-9月15日

札记:

个别学生可能会忘记带绘画工具,教师要多准备儿童绘画用具。来保护孩子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滚动乐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生分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1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

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

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

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

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个或一组滚动着的圆形物,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施教时间:9月18日——9月21日

札记: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第四课:泥巴真听话

教材分析

泥巴是孩子喜欢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思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初步的感知能力、口头发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

教师: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观察: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自己的感觉,如:柔软、泥土气息等。

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观赏作品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实践:

1.到户外,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略答。成组讨论问题。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3.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4.比赛活动: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

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5.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

施教时间:9月19日——9月21日

札记: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泥工课,不强调要让学生做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泥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课后拓展:

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

施教时间:9月22日——9月23日

札记: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一)认知: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二)情感: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能力: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二)难点:作品创作及发表。

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胶棒。每人10张不同颜色的彩色纸(红、黄、蓝、绿、粉、黑……)。

(二)教具准备:粘贴的范画、独特设计有剪子、手、彩笔、胶棒画面的板书(下面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字: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撕纸作品、一张纸。

(三)教学器材:实物投影、背投、电脑。

(四)教学课件:欣赏撕纸艺术、学生优秀作品欣赏、“我是小画家”。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1.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想看看吗?——想。

2.这幅画面与我们平时的画面哪不一样?——平时的画面是画的,这幅画是用纸贴的。

3.我还想考考大家,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为什么?——用手撕的。用剪刀剪的比较直,用手撕的弯弯曲曲。

二、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

1.师出示粘贴范画。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2.师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用撕的方法来制作一幅非常好看的画面。

3.板书:5。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三.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看,我手里有一张纸,你猜猜我要干什么?——撕纸。

师演示。

你想不想也试试,请你从桌面拿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跟我一起撕。如果撕坏了怎么办?没关系,动动脑筋,因为大自然什么都会有的。

手离得远一些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容易撕坏。

问:你看我撕的这块像什么?——生随意答,你撕的那块像什么?——生说。用彩笔画、贴彩纸上。

我有几个问题,谁回答对了,我就送给他一张特别好看的撕纸作品。想不想试试?A.一张撕纸作品分几步?哪几步?(生回答)

总结:——撕纸分3步,第一步随便撕一块纸,看它像什么。第二步把它贴在一张能使它更好看的彩纸上。第三步用彩笔添加上细节使它更真实,更能让大家看懂。

B.撕的画面太小好不好为什么?——撕的彩纸不能过小,画面不好看。C.撕碎的纸怎么办?随便扔吗?你有什么好主意?——撕碎的彩纸放到桌面的盒子中,环保还可以再利用。

四、鼓励创作:

课件:撕纸这种方法并不难,有人体会出撕纸的乐趣后,用心钻研,居然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他,一起去了解撕纸艺术吧!

课件:怎样使它更像、更好看呢?欣赏其他班优秀学生作品。

作业要求: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别人合作,撕一幅最有创意的画儿,然后把它贴在我们的精品屋中。学生作业,师放音乐。

五、评价:

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我们开个小画展好吗?

(课件:我是小画家)

现在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小评委,把你手中的红花奖给最美的画儿。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幅画儿好看,哪儿好,说一说画面哪里最吸引你,哪儿还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画面更好看?

同学们,多美的画啊!大家做得特别好,你们真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制作出更美的画来。

施教时间:9月26日——9月28日

札记:这节课是训练学生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通过添画、撕纸大胆创作,是很典型的“学与玩”的结合课,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入手,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粘贴的画儿,让学生分析这幅画与平时的我们画的画儿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幅画不仅可以画,还可以贴、可以贴完再画。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在步骤上我运用奖励撕纸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效果非常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举手踊跃。从整节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效果不错。

花点心

教材分析:

课本以真实的花点心与同龄儿童制作的“花点心”对比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教学目标:

显性: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出制做花点心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新.

隐性:提高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技巧.培养集体主义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学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

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教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礼物吗?你猜猜老师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在猜测之中,教师传授点心小知识:中国有七百多种点心,老师最喜欢这个——月饼。(板书: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讲解喜欢的原因: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月饼、赏月亮,全家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

同学们,你知道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蛋糕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的录像

教师:同学们,让我带着你们一块去参观一个点心世界好吗?

伴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点心世界的点心真多,而且这些点心风格各异,花样繁多,我们称这些点心为花点心好吗?

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花点心有好吃又好看的,还有只好看不好吃的,比如:用纸剪出来的,用笔画出来的。其实,做只好看不好吃的花点心用这个材料更合适——橡皮泥(教师出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看看它的颜色,漂亮而丰富的颜色。捏捏它的质地,非常柔软,做出来的更象是真实的。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必须进行加工。

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将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演示各种方法):

1.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2.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3.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4.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5.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

板书设计:

花点心

搓捏团压划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札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去研究技法;比如导入时利用学生喜欢的送礼物的方法,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节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用课件创设情境.课件内容是熊猫盼盼接到奥委会的任务,为奥运会的运动员制作花点心,请同学们帮忙,然后讲些花点心的有关知识。

【篇二】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二年级美术共19课,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二、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三、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四、知识和能力:

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五、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六、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七、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八、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课后记

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交换给别人制作添画,更能反映他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也许作业效果会更好,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后记: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记

孩子们习惯了具象的绘画,现在随意画线条反而不知所措了。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的想像力被调动起来,几乎每一副作品上都有他们先前不曾发现的绘画乐趣。

教学后记: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篇三】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课 时:1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手段:示范

学具准备:铅笔、彩笔、油画棒

教具准备:学生的优秀作品、铅笔、彩笔、油画棒

德育渗透:

教 学 过 程 :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

师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最爱干什么呢?

三、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

(2)、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出示优秀作品)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

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欣赏作品:

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1)、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2)、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启发、引导)

a、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b、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三、教师总结:

1、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2、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要求: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演示)

五、展示作品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

六、小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以便下节课创作的顺利。

通知下节课学具准备

教学反思:

【篇四】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对象是二(6)班44名学生,因为有过对本班一年级一年的美术教学经历,比较了解本班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情况,归纳起来本班学生学习美术有以下特点: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

各课内容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全册共22课,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有所变化:

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3、各学习领域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它们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综合。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独特的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像、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9、设置各种奖励措施。

除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之外,奖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设置各种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

【篇五】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1、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讲评作业。 板书设计:       2、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3、 漂亮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板书设计:    漂亮的小闹钟   4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总结。 板书设计:         5、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 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

【篇六】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我喜欢的鸟

课型:绘画、手工制作

一、教学目的:

1.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认识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2. 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准备用具:

课件、实物(鸟)、手工作

四、学生准备用具:

关于鸟的资料、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播放一段由各种鸟叫声组成的音乐,让学生静下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安静仔细听完这段音乐,老师将有一个问题问你们。”

美术教案-我喜欢的鸟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我喜欢的鸟,

师问题:“在这段音乐里,你们听见了是什么在叫呀?”

生齐答:“鸟”

【篇七】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单色版画》教案

一、教学目的:

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单色版画

二、重点:

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三、难点: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白色卡纸剪完,贴到彩色之上,然后涂上色,印成许多份送给同学。

2、让学生讨论这种制作方法,这种先制版再印出图画的方法就叫版画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七)知识拓展。

【篇八】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转)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13课《演电视》 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行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实践活动。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   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美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我和昆虫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昆虫,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昆虫的特点和种类)和渗透对称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使人与大自然的距离贴的更近。通过观察,记忆昆虫的特征,学习昆虫的表现方法,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大胆现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昆虫标本、昆虫生活资料影碟。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评价建议: 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课后记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我和螳螂比拳法等等,同时简单的添加花草等背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原来‘我’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又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的主次、前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在独立作画时画面充实完整,有情境。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并充满画面作画。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涵的美,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作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观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B.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B.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大胆作画的习惯。C.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现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2)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课后记:示范时我着重强调了小动物爬行时憨态可掬的动作,并添加上了相应的情境,使画面富有故事性。这样使得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加注意自己画面的完整性和趣味性。为今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漂亮的小钟表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这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通过对不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   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 1、选材。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 2、观察钟表的特征。   (1) 表的外形:各式各样。   (2) 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   (3) 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   (4) 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   (5) 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 三、实践指导: 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 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   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

【篇九】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师生一起分析《捣练图》,使学生对于我国唐代的绘画题材与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以点带面,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使学生对于唐代的时代背景、审美标准、绘画发展、以及当时的总体文化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的设计与串讲中要很好地把握好课的条理与节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设计:

⑴、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在课前可以展示一些与唐代有关系的文物图片

⑵、引入新课:再出示一组唐代的特色建筑物、文物、绘画作品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名字:大雁塔、“开元通宝”货币、三彩骆驼俑、敦煌壁画、《簪花仕女图》.

继续,让学生根据图片总结:

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唐代的作品)

通过图片所反映的唐代都有什么特色呢?(人们生活很安逸,在佛教、诗歌、经济、贸易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大雁塔:在唐代,佛教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唐玄奘西行取经还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宣扬佛法,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唐代的佛教文化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普及。

“开元通宝”货币:唐代的经济也是在空前的发展,从当时货币的样式到普及制作,充分显示出唐代时期人们生活的富有与经济上的繁荣。

三彩骆驼俑:用是一种陪伴死者的随葬品,“唐三彩”是在武则天时期得到的发展,是唐代陶瓷上的创举,所谓的“三彩”是以铅为熔剂制成的其中以黄(赭)、绿、蓝为主色施于白底胎上。从上面表现的人物来看,人物多为西域等地的商人,所以充分显示出唐代商贸的发达,“丝绸古道”也是在这个时期成型的。

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唐代佛教的盛行也使得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佛教氛围,我国各地佛教建筑、雕像、壁画的大面积出现,使得在人们心中产生了一种佛教文化。“西方净土变”画面表现了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画面中的伎乐天的形象生动多姿,特别是其中的“反弹琵琶”造型更是敦煌壁画中的精品,画面中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⑶、《簪花仕女图》:盛唐时期的工笔重彩代表作,画面表现盛唐时期几位头簪大花的贵族妇女在私家庭院中闲庭漫步的情景,画面人物体态丰肥,衣着华丽,动作轻柔舒展。绘画技法娴熟,色彩浓艳又不失和谐。通过看这幅作品。带领学生在图上寻找他们认为怪异的装扮:学生提问:人物面部的眉毛比较有特点,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解释:唐代追求“以胖为美”的审美准则,所以人物的种种设计都是由它的美学的原理构成的。唐代人比较胖,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圆脸,大家想想看,在一个很大的脸上画一个细细的柳叶眉好看吗?(学生回答:当然不好看,主要是不协调。)那么这种眉毛画在脸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与人物的圆脸产生形象上的呼应。)所以聪明的唐代人就以雄蛾子的触角得到了启发,发明了“蛾眉”,为的就是在脸上和脸型呼应。

在唐代妇女的生活十分单调,每天只是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单调的活动,化装便是她们每天的重要消遣。各种新鲜的发式便是妇女们日常花功夫捉摸的地方。高髻便是在唐代妇女发式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在《章怀太子墓壁画》、《执扇仕女图》中均有较多的表现。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头上先用假发把头发垫高,然后用真头发包在外面,使得头发高高的立于头上,体现出人物的高耸的头型,既提高了人物的身高,又使得雍容、华丽的发簪得以展示。而在高髻上簪花更突出了这个特点,收到了雍容华贵的效果。

在每个人物的面部,还体现了古代妇女的主要化妆方法,其中在每个主要人物的面部都有黄金花子的"体现,“花子”是古代妇女的常见的装饰物,在古代的名篇《木兰辞》中就讲到:“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花黄”便是这里提到的花子。它是一种用金箔剪刻出的装饰图案,通常贴于前额、两鬓的位置,花子在敦煌壁画中也有大量的出现。

看过了每个人物的头部装饰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人物身上的表现。首先受到人物身材、地理位置的条件决定,画面中人物主要的服装材料都是纱质服装,这不但透气性好,还很轻盈,在画面中画家以十分写实的手法,表现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服装中大量的花卉图案充满了富贵的气息,层层的晕染加上细致的勾描表现出层层的图案从纱的下面隐隐的露出来的效果。最后带学生分析画面的人物动作以及画面构图方法,再让学生体会画面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心态?

在我国的古代,许多妇女在外表上看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们的生活还是十分寂寞与无聊的,所以在《簪花仕女图》中每个人物都是在拈花、逗狗、戏蝴蝶……从外表看来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实际上她们内心的空虚、寂寞是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的,我们只能通过绘画作品来洞悉她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作为古代的妇女可悲、可怜的心灵世界……

⑷看过了《簪花仕女图》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唐代另一位绘画高手张萱的作品《捣练图》。这是一张反映唐代劳动妇女生活的画面,主要表现的是在丝织品作坊中的劳动场面,一共表现了十二个人,有中年妇女、年轻女子以及五、六岁的小女孩儿,她们对于劳动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认真工作;有的正在休息;还有的在劳动环境中嬉戏、玩耍……让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劳动内容。让学生分析对比《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在题材、人物上的差异。最后由学生总结两件作品在艺术上的贡献,我们通过了解两件作品了解了唐代文化的哪些方面?通过课件进行展示、总结。

最后布置课下观察作业:到生活中去寻找唐代的艺术品,看看能否利用课上的分析方法去解读它们,能否取用独立的眼光去发现藏在艺术品细节中的信息,做一个会发现美、会体会美的学生。

【篇十】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九册美术教案(下)

有趣的汉字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结合四年级学过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水墨游戏的延续课程。了解汉字的的起源、演变过程,通过对比欣赏掌握汉字的变化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变化方法 教学难点: 用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有趣的汉字 教学过程: 1、 织教学导入:中国地大物博,在文化领域中就文字来说从审美角度来看中国文字有百变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2、 媒体出示远、近代的汉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根据考证,他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汉字。在未出现汉字之前先民以多种记事方法来交流和传达如:八卦、结绳,可以读的图画原始人常利用图画来帮助记忆、传递信息(云南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岩画、彩陶缸上的图画)至今仍有生命的图画文字――纳西文<东巴经> 3、 小结: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 4、 书上P16 马字形体的演变(形象――抽象变化) 5、 赏析不同形态、不同种类的字体如:会意字、象形字等了解更多汉字变化的方法 6、 欣赏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来表现出汉字的有趣的 7、 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出有趣的汉字 8、 学生作业: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 五、展评学生作业: 介绍一下作画过程及演变方法 六、小结延伸: 有趣的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二教时可以把基本的宋体字、黑体字、艺术字等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为学生实际出黑板报、手抄报、广告设计打下基础。 有趣的汉字 反思 中国汉字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书画同源的传说,造字的传说,都无一不渗透着神秘与美丽。本课我以“虎、竹、石、看”等字的变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用自己名字做演变的目标让其完成,让学生在感受发展汉字之美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名字有了重新认识,让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爱,并喜爱自己建立自信,进而将感情升华到热爱祖国。   9、飞天 教学目标: 1、了解“飞天”的来历及不同时期“飞天”的异同点。 2、通过欣赏感受壁画艺术的风采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授课时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 西方文化艺术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双肩长有翅膀的可爱天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在参观中国的寺庙、石窟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另外一个没有翅膀,却依然飞舞飘扬的却是“飞天”形象,他们有的手捧果品,穿云过河;有的手持乐器,吹笛抚琴,美妙动人。 你想知道他的来历吗?  飞天的来历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 在西方艺术中飞天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也有飞神,即羽人、飞仙的神话传说。然而,出现在中国的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却来自印度。在印度神话中,飞天是云和水的女神,以湖泊沼泽为家,常遨游在菩提树下,又说她是伎乐天(佛教中的天神)的情人。   随着佛教的流传,飞天成为中国寺庙、石窟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形象。在山西的.云冈石窟、在洛阳的龙门石窟、在敦煌石窟,飞天在中国古代杰出石匠的精心雕凿之下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他们仅凭两条飘扬的丝带,或吹奏、或散花、在碧空中飘飘荡荡,自由翱翔。  西域式飞天 云冈石窟大致建于北魏时期,其中的飞天形象造型比较粗扩奔放,一股袒露上身,赤足,形象稍欠生动,人物有男有女,有的还留有胡子,带有浓厚的西域色彩,称为西域式飞天。 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1、北魏散花飞天,脸型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2、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 3、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嵋动人。 敦煌飞天 敦煌飞天产生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壁画艺术水平已达高峰,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飞天形象。敦煌550多个石窟里的4000余身飞天,不再是有男有女,而是清一色都是少女形象,体型苗条,面部丰满,神态潇洒、情状温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敦煌飞天中第一次出现了裸体飞天。它们身上不长翅膀,不饰羽衣,手持各种乐器,身披长巾飘带,奏乐、散花、飞舞。向人们形象地表现出一群少女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动人情景。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一种敦煌壁画艺术。 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 三、飞天的风格特征: 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四、学生选一件飞天作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   10、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2、 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准备:学生: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 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 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四)、作业评价 (五)、小结 11、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1、 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 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建议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上一节课中的成功及不足的作品,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做的尽可能好。 (二)、新授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1、 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 用尺子将每个图形分割成均匀的几份。 3、 用色彩调成不同深浅的明度细心填入。 4、 画好底色。 (三)、学生绘制练习(四)、作业交流展出 (五)、小结 学生说说通过色彩的明度的认识和绘画练习,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学会用色彩的明度渐变绘制了一幅怎样的装饰画。 (六)、总结延伸       12、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

【篇十一】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案(上)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 《添画》 第二周 《绘画游戏》 第三周 《纸盒变家具》 第四周 《和妈妈在一起》 第五周 《茂密的花》 第六周 《吊饰》 第七周 《节节虫》《出壳了》 第八周 《头饰设计》 第九周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第十周 《我的收藏卡》 第十一周 《假如我是巨人》 第十二周 《拓印树叶真有趣》 第十三周 《做笔筒》 第十四周 《画夜景》《画影子》 第十五周 《认识身边的树》 第十六周 《绘画中的节日》 第十七周 《我喜欢的鸟》 第十八周 测评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   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   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   能否巧妙图片。 (2)   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   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   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课后记     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交换给别人制作添画,更能反映他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也许作业效果会更好,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记     孩子们习惯了具象的绘画,现在随意画线条反而不知所措了。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的想像力被调动起来,几乎每一副作品上都有他们先前不曾发现的绘画乐趣。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   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   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   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   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   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   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   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   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   学生讨论交流。 (4)   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   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   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   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八、教学后记 课后记:     在欣赏了一些造型特别的家具后,学生的设计制作家具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了起来,

【篇十二】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

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三、  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四、  引导欣赏:  1. 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 《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 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 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 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 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3课:精细的描写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 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 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 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板书设计:     4、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的: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 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准备: 图画纸、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笔等。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1、图片、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 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  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板书设计:     5、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过程 :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粉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课题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斯大桥》。 (1)介绍画家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 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   我们用对比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 教师示范。  三、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学生明确作画方法。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板书设计:     6、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认知内容与目标: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知识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学习材料: 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复习提问:你能说出几组对比色? 2、  在色象环中怎样找到色彩的强烈对比? 3、  用色彩的对比做画有什么效果? 4、  展示一幅用强烈对比表现的绘画作品---德国画家史密斯。路特鲁甫的《埃勃港》 提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二、出示

【篇十三】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第1课 大脚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鞋垫上绘画,并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新鲜的绘画或装饰形式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鞋垫上绘画的愉悦情趣。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图案或花纹装饰鞋垫。

【教学难点】能用对称的方法画出另一只鞋垫。

【教学准备】鞋垫若干双,记号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1、教师以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引起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兔子开的铺子吗?

师:听一听,小兔子的铺子里都卖了些什么啊?(教师朗诵儿歌并提问)师:小兔子的铺子里卖的什么啊?还少些什么?

2、出示鞋垫,引起学生兴趣

师:瞧!这是什么呀?

师:是鞋垫,谁能告诉我鞋垫是用来干什么的?除了垫在鞋子里还能干什么? 师:看!老师用鞋垫做了什么?(教师出示画上画的鞋垫)

师:你们发现这两只鞋垫上的画怎么样?鞋垫上的图案哪些地方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出示示意图(图上有装饰正确和错误的两双鞋垫,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看图上的鞋垫哪一双是正确的,哪一双是错误的?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图案是怎么样的啊?(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鞋底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规律,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判断)

师:怎么样,观察好了没?图上的哪双鞋垫是正确的?

教师总结:

鞋垫上的对称图形,不仅形状一样,大小,颜色也是一样的,而且所对称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样的。

(教师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铺子里有好多种鞋垫就是没有你们这样画上画的,你们能帮我做一些吗?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称的关系

5、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

选一双装饰正确的,一双错误的,让学生集体评价。同时根据同伴的作品从所装饰的图案的大小、颜色等方面进行评述。(引导学生注意正确和错误装饰方法,强调对称)

6、学生互相欣赏作品。

第2课剪刀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教学难点】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教学准备】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第3课 小老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老虎。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老虎,学生能掌握利用椭圆形动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椭形并用基本形画老虎。

【教学难点】画出老虎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老虎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老虎在森林中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过程】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老虎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两只老虎》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老虎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老虎范画,教师扮演老虎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老虎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两只老虎》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老虎,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老虎”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真奇怪、真奇怪”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第4课 动物聚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愿意自主选择动物头型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团、搓、压等技能表现出动物的脸部特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准备】

1、牧场的背景图。

2、KT材质的圆形、三角形、梯形头型的动物范例若干,圆形、三角形、梯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参观牧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听说今天开心牧场有一场动物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发现牧场里空荡荡的,怎么一个动物都没有呢?

(二)以猜谜语的形式一一出示范例。

1、师:噢,原来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师说动物谜语,学生说对谜底师随即出示范例,并引导学生想象三角 形、圆形、梯形的还可做成哪些动物?

(1)圆圆脑袋长耳朵,红红眼睛白白毛,爱吃萝卜和青菜。(兔子:圆形头型)

(2)尖尖脑袋尖尖嘴,狡猾聪明注意多。(狐狸:三角形头型)

(3)头上尖尖角,说话“哞哞”叫,只把草当饭。(牛:梯形头型)

(三)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范例说说三种动物的制作方法,教师小结制作方法。

(四)介绍操作材料,操作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1、先想好自己要什么动物,选好头型底板。

2、在选用各种色彩的橡皮泥根据需要搓条、团圆、压扁,创意动物 五官。

3、做好以后可以轻声交流,动作快的学生可以再做不同的动物。

(五)展示学生作品在开心牧场,欣赏评价。

请学生说说哪个小动物最神气?为什么?(引导学生针对头型和色彩进行评价。)欣赏完作品后,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第5课 左邻右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生窗外的景色,进行景物写生要素的指导。

【教学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第6课 六面怪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折法,装饰的想象发挥

【教学难点】想象大胆,奇特

【教学准备】课件,六面怪脸范品若干,卡纸,剪刀,绘画工具,双面胶,装饰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面具出现,扮演主持人邀请学生来参加今天的化妆舞会。师问:欢迎来到老师的化装舞会,大家想不想参加呀?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舞会的道具――六面怪脸。

2.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3.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叫“六面怪脸”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揭示课题:六面怪脸)

二、探究制作方法

1.小组研究讨论:(每组桌上都有已完成的“六面怪脸”作品)

(1)大胆地动手拆一拆,看看它是由什么形状的纸组成的。

(2)想办法将拆开的“六面怪脸”再拼合起来。想想一张正方形的纸经过哪些方法可以做出怪脸来?

2.小组汇报研究情况,教师总结并板书:折、剪、粘贴。

3.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解说并演示制作过程(在实物投影仪演示),其他学生尝试用自己手中的纸做一做(不会做的可跟着小老师制作)。并请做得快的同学帮一帮身边的同学。

三、观察思考

1.欣赏祭祀活动场面,教师讲述什么是祭祀。

【百度知道】查找什么是祭祀。

小结:祭祀是指祭神、祭祖,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接着教师说明六面怪脸是从我们国家各民族的戏剧和传统祭祀活动上用的面具演变而来的。

3.课件出示各种“六面怪脸”范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大胆想象。

4.对比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五官画得不够突出和色彩对比不够鲜艳的作品与刚才的范品,进行对比)。提问:描绘“六面怪脸”重点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五官突出

(2)夸张变形

(3)色彩鲜艳

5.说一说:除了画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装饰这“六面怪脸”呢?(可以剪贴)。

你带来了什么东西?你准备装饰到怪脸的什么地方?

四、创作表现

1.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爱的“六面怪脸”,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趣的装饰。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五、交流评价

说说谁的最有趣?为什么?

六、游戏

每组派一代表戴上面具,其他组员跟在后面伴随着音乐一同欢快的举行这个有趣的“化妆舞会”,在舞会中结束这节课。(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跳舞)

【篇十四】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十六、《神气的小厨师》

美术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人“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准备:

l.多方面搜索与食品相关的图文资料。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 到两个与食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或对某一种食物的食法的资料。

2.查找了解广东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媒材工具的准备:

1 学生自己用白纸做好的“厨师帽”。

2各种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提出课题: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回忆并讲一讲与食物相关的故事传说。

2、进入角色,探索思考:

(1)展示学生制作的各式“食物”。引导学生欣赏其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

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出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据想好的“食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3、明确《神气的小厨师》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美食文化。回

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有什么美食?(www.anxue.com更多美术教案)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

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

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什么食品? 2如何分工合作。3用什么材料?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作业要求。

4、展示表演(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

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食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

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3)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其它关于食物的更多知识吗?

2你知道本地区有什么特色食品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传说?

板书设计:十六、《神气的小厨师》

【篇十五】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一:偶戏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具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讨论交流: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二、新授课

1.欣赏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案二: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节基础知识课。学生进入五年级,对简单的美术常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适时地补充一些美术知识,会使他们感受到美术中的奥秘,这也是提高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4课美术中的比例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三、讲评上节课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正确?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四、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小学美术教案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大远小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五、小结、作业评讲

【篇十六】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二册美术教案(下)

一个地方放不下了。有的地方不完善~自己修改吧~ 树叶拓印真有趣 [教学目标] 学习欣赏及拓印树叶的方法,能够根据画面添加适当内容,通过收集树叶,了解树叶的形状、颜色,并能够用树叶拼画、拓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创作有趣的画面,提高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拼摆及拓印手段,大胆自由的把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围绕如何运用它的形状、色彩、叶脉等天然之美进行再创造,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并藉活动本身及作品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的图文以大量的树叶拼摆的图形和有趣的拓印作品体现了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的要求,在学习中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和乐趣,通过图片显示孩子们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收集、观察、拓印树叶,不知不觉地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本课的文字说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如作业要求及思考题均提示了在明确学习目标这一前提下,如何自主探索拼摆、拓印、添加,通过作品欣赏、观摩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感知活动中,树叶的拼摆和拓印树叶的方法。使学生能拓印造型各异、色彩好看并且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 用彩色铅笔或油画棒拓印完成后,再根据画面添加适当的内容。 [教具学具] 自己采集的各种树叶、胶水、各色蜡笔或彩色铅笔,示范作品若干张、树叶、白纸、双面胶、油画棒. [教学设计] 一、出示学生的树叶拓印作品,展示搜集的资料,欣赏、观察、思考。 1、 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2、你手中的树叶象什么?你能把他变成画吗? 二、探讨与交流 1、 出示一张树叶拼图,2、 一张根据拼图拓印的作品,3、 直观分析研究。 4、 两者有何联系? 5、 学生介绍自己的看法所得,6、 探讨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 1 小组讨论这些作品是按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 2 把你看懂的和你的同3 学说一说。 4、教师归纳,突出制作要点。 三、设计与创作 1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树叶观察想象。 2 拼摆形象生动的图形。 3 添加细节,注意内容的情趣性。 4 拓印作品,用彩色铅笔或蜡笔磨印,直到形象清晰为止。 5 根据画面添加新的内容,使画面更形象、更生动。 四、平价与交流:展示作品,相互观摩,介绍经验,发表观点。   板书设计:                 做笔筒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的笔筒,大多采用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了解笔筒的历史和变化,利用塑料瓶做笔筒,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堆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纸剪帖的方法装饰筒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使用的笔筒。 [教学设计] 1 导入:分小组说说你知道的笔筒的用途、笔筒的材料、笔筒的装饰。 2 研究教材中古代笔筒与学生作品德区别。(材料、装饰内容、方法等) 讨论:制作一个及实用又美感的笔筒都需要进行那些加工? 总结(造型组合、图案色彩装饰、多功能设计使用等) 3) 学生装试制作:想象笔筒上要装饰什么图案?笔筒要怎样使用? 6 展示交流:学生互动、交流、欣赏,为喜欢的笔筒投上一票。(往筒内投小红花)请作者给大家介绍创作想法。 7 拓展教学:你能想出比他们根新颖的设计构思吗?废旧的瓶子还可以做什么? 在生活中找一找还可以将哪些废旧材料变成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画夜景 [教材分析]  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光,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课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和五彩的节日焰火,给我们的居住环境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观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掌握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以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教学重点]  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教具学具]  彩笔、图片、油画棒、彩纸等。 [教学设计] 1导入:小组交流夜景图片,谈谈感受。 2 讲授新课: 3夜色是这样的美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要想表现美丽的夜色, 4. 你们有哪些困难和需要了解的问题? (1) 哪些地方的夜色最美? (2) 怎样才能把夜色的魅力表现出来? (3) 表现夜色有哪几种方法? 5. 通过看书, 6. 你能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吗? 7. 演示:出示白天与黑夜的相同 8. 景色的对比。 (1) 夜晚的景色与白天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2) ? (3) 是什么给夜色披上了美丽的霞衣? 9. 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彩纸分成亮色、暗色两大类。 10通过观察、对比来认识颜色的深浅。 11. 看书展示不同12. 的表现方法,13. 学生参考。 14. 小组讨论,15. 本组打算采用的绘画方法来表现夜色? 16 教师介绍绘画方法及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 17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各组同学根据本组选择的工具和材料,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长卷。   板书设计:                   画影子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逐一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话满来。 [教学重点]  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教具学具]  图片、彩笔、颜料等。 [教学设计] 1 导入:同学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影子?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欣赏图片) 2 讲授新课: 1. 影子的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2. 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3. 出示工具材料, 4. 学生大胆尝试。(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5. 演示补充其他表现方法。 6. 展示学生作业。 7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 影子”。   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作品展评:小组交流,作者自评.   板书设计:                   认识身边的树 [教材分析]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书籍,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它对人类的生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培养学生从随便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从而懂得珍惜自然、爱护自然,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里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教学难点]  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教具学具]  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导入新课: 1. 欣赏有关树木的录像,2. 通过录像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树木方面的知识? 3. 树木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3 讲授新课: 4. 有什么办法能为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做点事情呢? 5. 各组交流:为每棵树建立档案;为每一棵树建立一个警示说明牌;设计制作一个小型的展板…… 6. 为自己的小组活动主题命名。 7. 如绿色小卫士、护树大使等。 8. 为了完成本组的设计方案, 9. 设想你们会有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大家帮助?、10.校园观察、写生树。 5 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6 展评作品:1.个小组交流展示; 2.拓展:欣赏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树木。   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 [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在不同节日中更多的是表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祖国是由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等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总队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  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 1导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2 讲授新课: 1. 观看短篇猜猜看是什么节日? 2. 看看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不同

【篇十七】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捣练图》教案

人美版第八册美术教案

课题 1.植物写生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 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 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2、全班互评。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仔细观察结构、花纹           课题 2.巧用对称形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隐性目标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式的,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难点 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它包含了很多奇妙的美的法则。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家,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一找,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美的法则。比比哪个小朋友有一双亮眼睛。教师示范:进入课件的“找一找”栏目,是大森林里的景色,移动鼠标看看谁先找到关于美的法则。出示课题。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 度左右完全重合。比如蝴蝶的身体,左右两边是对应重复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是对称的。问题: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对称形的图案?学生讨论:对称形――用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注意造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 2、说一说对称式的样子。3、是怎样对称的?4、分析结构。以一个作品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主体部分思考: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装饰部分思考: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三)、指导学生看书。(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作品。(五)、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分析了解制作过程。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对称形,确定小组合作内容。装饰部分――使用对称形的美感。观看资料,交流活动。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进行设计。观看作品交流思考内容。学生看书。 三、实践操作 1、确定制作方案。2、教师辅导要点:主体形象设计美观:体现对称式美,创新使用材料。学生操作。学生交流。(演示) 四、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出来。 进行互相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巧用对称形对称:轴对称 利用对称形:装饰 制作:书签 中心对称 美化 贺卡 笔筒……         课 题 3.放学了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知识目标: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 能力目标: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 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发同学谈:放学了,打铃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 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 4、欣赏作品: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 教师总结: 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 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 三、作业提示 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 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板书设计:   3.放学了         课 题 4.设计生活标志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知识目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重点: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设计制作标志。 难点: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 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标志有哪些种类?(2)标志有哪些用途?(3)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 2、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 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做成头饰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生活中看一看还有哪些生活标志,你可以继续收集和设计。       板书设计 4、设计生活标志 教后小结       课 题 5.生命之源――水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知识目标: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 重点:通过收集资料、相关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示范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收集 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 二、组织教学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三、讲授新课 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 (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 (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 小报的组成包括: (1) 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 (2) 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3) 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 四、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五、小结1、生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2、我们珍惜、爱护水资源,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不必再为缺水而发愁,宝贵的水资源也就能为我们永续利用了!     板书设计:     5.生命之源――水       课题 6.材质的美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 评述 显性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身边的的各种材质给人的美。 2、认识各种材质的感受,即造型、色彩、功能等。 3、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材质的美》一课,让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各种材质会使世界变得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kj/85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