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最大的“书”》公开课点评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听着黄老师的课很舒服,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专注的听课状态,和谐的师生互动,老师看似轻松的引领下,能感受到平日所下的功夫,所动的脑筋,所积累的经验,向黄老师学习。
  一、巧激励,习惯抓一抓
  课的开始,老师采取了小组“夺红旗”的方式激烈大家认真听课,表现好的小组可以获得点赞,集赞多的小组可以夺得红旗,看似小小的细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是大大的诱惑,他们乐于竞争,乐于表现,通过比一比来调控课堂,是个很好的激励方式;此外还有“互助识字作业单”上的一枚枚评价星,完成后,让孩子涂一涂,看着我身边孩子郑重其事地涂星,特别有“仪式感”,我不禁很感慨,老师小举动,对孩子的大影响,老师们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举动汇聚中,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好习惯。
  二、巧设关, 互助闯一闯
  “基于问题的互助课堂实践研究”是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尚在摸索中,黄老师很好学,也很敏锐地捕捉与结合,在识字环节,通过设置互助学习单来落实,巧设“字音连连看”“字形巧来记”“生字交朋友”,同桌交流,展示,有一定的效果,也许在一关关交流与落实中,有些耗时,但我觉得是值得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重心下移,让他们有更多自主的时空,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理念。
  三、巧借“问”,学文串一串
  承接“刨根问底”这个词的学习,教师巧妙过渡,川川问了几个问题?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在让“最佳怕当”来亮相,公布所画的内容,孩子们找得很完整,这也是一种初读感知课文的好方式,要找出川川的问题,就必须再次通读全文,好问题能够牵引着孩子们有目的地读课文。
  四、巧借“书”,扎实练一练
  概括内容,初读感知后,老师聚焦“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老师设计了几个层次,一找标点,提醒感叹和问句;二指导读,提醒抓关键词一层层,厚厚的读重点;三是找共同点,通过图片的形象对应,感受“岩石书”;四是迁移练,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再找来一句进行当场训练。五是体会作用,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反问?不用陈述句,体会反问句起到强调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反问句。一层层地练,形成一个精彩的小片段,也看出老师课堂上的训练意识。
  五、巧抓点,书写评一评
  在书写环节的指导上,我注意到了个小细节,同桌找一找并描一描关键笔,我隔壁的学习伙伴意见不相同,他们互相说着理由,再描一样的笔画,很有意思的交流。老师则补充“册”的字理,关注两部分的细微差别,给人留下比较深娥印象,最后再针对孩子的书写情况进行点评。
  整堂课各个板块清晰呈现,孩子们乐于参与,发言积极大方,朗读整齐响亮,交流认真有效,教师点拨及时,师生和谐互动,课堂活跃灵动,孩子们在黄老师带动下,一定会更加优秀,越有灵气。当然,观课容易上课难,再好的课堂,也有它追求更好的空间,如本节课上,在书写指导上,如何更细致抓要点,以便孩子们能写得更美观;在互助学习上,如何更有效点拨,以便孩子们发言更有质量;在内容的选择上,如何再充实一些,以便第二课时不会太满太赶。以上是我点滴即时想法,供参考,谢谢黄老师带来的学习机会与思维启发,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29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