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26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蒙骗   蒙古包   蒙昧   蒙混
B、钥匙   锁钥     耀眼   耀武扬威
C、柏林   柏树     铂金   舶来品
D、腾空   腾贵     誊写   藤蔓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纵横捭阖   涔寂   陡峭   惯常
B、峨冠博带   恶运   扼杀   拐骗
C、张灯结彩   彩排   内哄   鸿鹄
D、肆无忌惮   诞辰   承诺   糟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卸下了多年的沉重包袱,天津港的飞速变化,让国人侧目而视。“天津港模式”已成为国内众多港口改革效仿的新模式。
B.老张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战友,话就多了:“部队里的战士,他们重感情,有理智,都是意气用事的兄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的军旅生活。”
C.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二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较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D.北京奥运会上铩羽而归,并没有击垮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陈中,因为她知道,冠军并不是生活的全部,26岁的她,应该开始新生活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
C、据统计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D、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举办一场两岸经贸台作座谈会,围绕以两岸经贸合作与中部崛起战略、两岸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合作等两岸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惰,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6、世界著名的美国咖啡厅连锁企业星巴克在故宫开了六年,许多人对此已见怪不怪。但央视著名英语主播芮成钢却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对中国文化是种糟蹋。并以个人名义向星巴克新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请你对此表明看法,适当阐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4分)
                                                                              
                                                                               
7、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赛场。先后出场的日本、美国选手均得9.787高分。第三个出场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表现更出色,但裁判仅给9.725分。全场观众一片嘘声,比赛无法进行。裁判只得重新打出9.762分,观众仍然嘘声不断。摘金夺银已经无望的涅莫夫平静地走上场,向观众致意,要求安静,让比赛继续。在他的一再请求下,观众终于安静下来。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此场景配上一段画外音,对涅莫夫的表现进行描述和评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文化要发展      环境需宽松
    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
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
    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
    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8、从原文看,下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
B、于丹和易中天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庄子和三国。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建造“中华文化标志城”。
9、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如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再出现繁荣和发展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潭 柘 寺
走进潭柘寺时才知道,我永远也走不近潭柘寺。
    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就连回响在山间的梵乐,也失于清淡,显得过于浓烈而深刻,像要强行深入人心似的,渗透力太弱而穿透力太强的音乐,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座以千尺深潭和百年古柘为名的深山幽刹,始建于晋代,已有着一千五百年沧桑,以“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雄视京城,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浸泡出来的佛家净地,为什么却总让人隔膜而远之?
    我迷惘着。肯定还有一个人迷惘着。那是一个尊贵而忧郁的少女,她生而有幸,碰巧有一个父亲叫忽必烈,父亲生而有能,碰巧成为元代的一位皇帝。后人好奇地回望历史扬起的尘埃,不明白一个高贵的公主,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女将军,为什么会抛弃金枝玉叶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指点江山的权势,而选择黄卷青灯、夜雨秋窗。
    她心里必定在寻求着某种东西,不是富贵,不是权势,不是舒适,甚至不是青春、爱情和生命。她隐隐地知道,那是一种宁静,是灵魂的静如秋水和静悄悄的喜悦。为此,她舍弃了她的尊贵,她的安逸,她的高高在上的父亲。她终于义无反顾地跪倒在如来脚下。
    我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路帝王痕迹俯拾皆是。正路山门门额的“敕建岫云禅寺”是康熙的笔迹,大雄宝殿内的上下檐“清净燕严”、“福海珠轮”分别是康熙和乾隆题的字。西路的观音殿内,观音像前原有忽必烈一家四人的塑像。再从东路折回,舍利塔东西地藏殿内有宝座为乾隆休息处。这一切的一切,在古刹空寂之中,隐隐地透出帝王气派,贵气有余而清气不足,华贵有余而悠远不足。毕竟,这里曾经住着一个公主,这里还是帝王们常来常往之地。但这里,毕竟是个寺院。
    我们终于看到了妙严公主的那个小院。公主和陪她入寺出家的一两名宫女就住在这个小院里,院子清净、雅致,隐隐是俗家建筑的模样,自然也免不了雕梁画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这华丽的建筑和装饰是否是以后的改造,当年,它是否朴素一如普通僧尼的禅房。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公主并没有住“集体宿舍”,她有一座自己的小院。
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似乎赋予整个事件以某种象征意义。世俗在这里成功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宗教面对这强大,注定无处可逃,溃不成军。 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
    我有点累了,潭柘寺大得让人累。我注意到一路上两边配殿的殿檐极其华贵,栏杆极其精美,建筑规模则大得几乎不合常理,我几乎想象不出当时有多少一辈子不事生产的人栖居在这里,整日接受劳苦者的顶礼膜拜。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我见到了那个著名的大铜锅,它大得让人疲倦。据寺志和碑文记载,此锅直径4米,深2米,给全寺僧人煮一次粥需放米十石,煮16个小时才熟,可以想象山寺全盛时人数之多和财富之丰。寺志编撰者骄傲地写道:潭柘寺僧人一餐,要吃掉一个村庄一天的全部收入,何等有权有势,家大业大!但这种大气派、霸道和狂傲,却实在让人反感,我坐对大锅,怎么也走不进宗教应有的超越。
    公主也走不进。她能看到那个“本来无一物”的空灵的世界,却怎么也走不进去。她虔诚地整日在观音殿里膜拜,直至膝盖将砖石跪出两个深窝,留下感人的“公主拜砖”,但她的虔诚却像被吊在半空中,她拼命地迈步,却从不曾走出一步,而且被吊得呼吸困难。她迷惘着。
    飞越了她的历史,我能看到,在她的灵魂和灵魂寻找的宗教之间,有些东西是抛不开的,那是主持破格的亲自剃度,是陪她出家、伺候她的小宫女,是那个清雅的小院,是寺院得以买田置地的银两——那就是她与生俱来的家世和身份,那就是世俗给她的标签——公主。
    无论她是女将,还是比丘尼,她其实什么都不是,她就是一个公主,高贵的妙严公主。她纵然可以抛开所有的一切,也永远无法抛开她作为公主的存在。甚至多年以后,我们之所以知道潭柘寺还有个苦苦修行的小尼姑,也仅仅只因为她曾经是个公主。
    世俗对她的认同使她的超越永远不可能达到某种高度。 普通的小尼姑因此也不免可悲。她小心地伸出灵魂的触角,本来想感知到一个清澈虚无的空空世界,却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
    就像今天我的灵魂,在这空山幽谷间游移寻求,却每每被傲慢的音乐敲打得变形,在华丽的殿檐上碰得生痛,被佛乐佛书佛像的叫卖声刺得遍体鳞伤。
    我终于转过身去,像公主毅然地离开皇家一样毅然地离开了潭柘寺。原来,在这个藏之深山,隐乎世外的寺庙里,世俗竟如此高大挺拔、坚不可破。 这里根本就没有宗教。公主错了。我也错了。
12、作者在文章开头介绍了潭柘寺给他留下的印象。他的印象可以概括为:(4分)
                                                                              
                                                                                   
13、“触到一鼻子厚重的世俗尘灰”的寓意是                  。(3分)
                                                                                   
                                                                                    
14、“规范的佛寺建筑旁横生出这样一个别致而俗气的小院”中加点的“横生”一词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评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15、作者认为潭柘寺没有宗教,请根据文意分析其原因。(4分)
                                                                                   
                                                                                  
16、划线句“宗教只是弱者,虽然它有无上的力量”看上去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联系全文,写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先大夫集后序
曾  巩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民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常激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过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地,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①,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②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
注:①符应:古人认为天降的祥瑞,与人事相应,称符应。②逋负:拖欠。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当事者不忠  疾:痛恨
B.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 望;希望
C.绌奸臣,修人事  绌:通“黜”,罢黜
D.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难言:责难当世的言论,难,读nàn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B.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益以材见知
C.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
 以谓天命不可专任
D.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所烦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克寄托者
19、下列六句话,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曾公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①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②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世尤切 ③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 ④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⑤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 ⑥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和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立国后,虽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却未实现政通人和;在曾公看来,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官吏心怀奸邪,不堪重任造成的。
B.曾公在朝廷上言论激切,勇于谏诤,颇受两代国君的赏识和重用,成就了势力上一段“主圣臣直”的佳话。
C.祥符年间,道教思想在朝野泛滥,全国各地大建宫观,曾公极力谏诤,表现了敢于与潮流抗争的大无畏精神。
D.曾公关心民生,刚勇正直,对其功绩与品行,史籍却言之不详,作者虽对此
深感遗憾,叙述时却笔调委婉,藏锋不露。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2)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22、从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描写“喜见外弟”的情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24、“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部子”中那些词活用作动词?其意义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作动词的相应词语有什么不同?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2)                  ,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
(3)满地黄花堆积,                     ,                   。《声声慢》
(4)                          ,佳木葱茏而可悦。《秋声赋》
(5)安能以身之察察,                        。《渔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   2、D   3、D   4、C   5、A
6、支持:(1)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故宫是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保护,不该把象征外来文化的咖啡馆开在故宫。(2)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保护缺失的现状也日趋严重,经济发展不应不尊重传统文化,文化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
反对:(1)星巴克咖啡馆开到故宫,并没有破坏和妨碍故宫的保护,也没有妨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中国人的自尊心不应如此脆弱,把一个小小的咖啡馆当成洪水猛兽,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少足够的信心。
7、示例:涅莫夫平静地走上场来,脸上没有对不公平结果的愤怒,没有夺冠无望的沮丧,反而要求观众安静。涅莫夫不乘机责难裁判为自己鸣不平,他的真诚、宽容的君子风度让人敬佩。在观众眼里,他是技术上的冠军,更是精神上的英雄!(对涅莫夫的描述和评论各占3分;描述和评论要有关联)
8、C(ABD三项都属于发展文化的方式。)
9、A(A项是发展文化的目的,且没有定论。)
10、B(A、从“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中可知;B、从“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可知,因为政府提供一个主导的追求便是权威干预,政府显然是“权威”; C、“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中的“也可以”表明政府还没有“主导的追求方向”; 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11、D(A、“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可能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它不可能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唯一方式。B、“建文化城,写繁体字,开国学班”都只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不能说有了这些方式“传统文化”就一定能继承。C、原文中没有依据。)
12、(1)潭柘寺太气势恢宏,恢宏得带点霸气;(2)潭柘寺太严谨雕琢,一如山庄别墅;(3)梵乐失于清淡,过于浓烈而深刻,让人感到压迫,少了佛家的大气和从容。
13、为世俗的力量所束缚,灵魂无法超越到清澈虚无的高度。
14、“横生”既写出了妙严公主修行的小院在潭柘寺中的方位,又显示出它在寺中的特殊地位,突出了世俗力量对宗教的压迫,带有明显的嘲讽意味。作者巧用 “横生”一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15、(1)潭柘寺的建筑和音乐恢宏、霸气、华贵而缺少寺庙应有的从容和清气,让人隔膜(外在原因);(2)无法让人走进宗教应有的超越(或:在潭柘寺宗教屈从于世俗的力量)(内在原因)。
16弱者:宗教面对(以皇权为代表的)强大的世俗,无处可逃,溃不成军;无上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吸引了妙严公主,使她舍弃了尊贵和安逸,义无反顾地追求灵魂的超越。
17、B  18、D  19、C  20、B 
21、①虽然多次因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而动摇自己的本意。②当政者喜欢他的少,史书就果真可信吗?
22、颔联:抓住“初见”时的细节,在“不识”到“相识”到回忆交谈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亲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颈联:“沧海事”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强调分别时间长、人事变化大,突出了重逢的珍贵。“暮天钟”表明二人见面后叙谈得长久、入神,等钟声响起,才意识到黄昏到来,表现出二人“喜见”时的激动之情。(言之成理,符合诗意即可。若选颈联,答出“沧海事”“暮天钟”中的一点即可。共4分)
23、表达了与亲人刚刚相聚就要分别的难舍之情以及后会难期的惆怅。(答出“难舍”之意,给2分,答出“惆怅”之意给2分。共2分)
24、略
25、略
26、这故事说明,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基础等级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7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