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10年高考模拟语文卷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卷
二检前测试    满分150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原创)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霎时/抹煞        阜盛/渔父         骊山/厉兵秣马        咆哮/惟妙惟肖 
B.氤氲/瘟疫        掳掠/俘虏         径直/情不自禁        绯红/妄自菲薄       
C.跛脚/荸荠        偌大/懦夫         沏茶/雕阑玉砌        间断/前车之鉴  
D.既然/即使        怪癖/譬喻         犄角/声名狼藉        笨拙/卓然独立   
2. (原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礼尚往来 黯然失色 隧木取火 B.山麓 游目骋怀 五味具全 沸反盈天
C.遁词 瞬息万变 闲情逸致 言简意赅 D.祈祷 不经之谈 愤世嫉俗 顶顶大名
3. (原创)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
B.“反恐”也好,“防化”也罢,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怎样,布什政府都掩盖不了占领伊拉克的真正意图。
C.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非常宽敞,我们走在里面,脚步声就像空谷足音一样清晰响亮。
D.本•拉登传出风声说要行刺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又几乎没有获得有关本•拉登下落的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因此美国人陷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恐怖之中。
4.(原创)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这一届政府似乎也已经意识到目前我国社会住房保障事业的严峻局面,“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B.如果美国政府不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切实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那么,任何人也不能保证中国不会减持美国国债。
c.茅于轼强调,我们虽然一直以来受的教育都是劳动创造财富,但在市场经济下,交换才是财富产生的途径,每一次交换都把一个物品从低价格提升到高价格,交换使其物尽其用。
D.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5.(原创)请写出这块路牌提供的信息。(3分)
 

                                                                              

                                                                              
           
6.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4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答:言外之意                                                                              
                                           
应对:                                                                              
                                                                             
7.(原创)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下面的小诗
                 雨      
       打开电视机,
台湾——雨,
台湾——雨,
几乎天天如此。
雨,多得出奇,
说奇,倒也不奇,
人类四分之一的相思泪,
倾泻在这里。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选择题3分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12分)(文章选自山东省聊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题目原创)
书 斋 (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8.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传统“书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是文人读书、藏书、写书、作画以及从事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
B.书斋姓“文”,其中所设书桌、文具、字帖画卷等都体现了主人的兴趣爱好和精神追求。
C.书斋空间一般较小,大多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环境优雅,明朗清净。
D.书斋是私人讲学的地方,白天是课堂,晚上便是书房。
9.下列对“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斋是私人空间,置身其中,可以充分展示个性,施展才华,并且从学问中得到快乐。
B.书斋的格局、布置和装饰大多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正是中国文人一直追求的精神境界。
C.书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将永远存在。
D.书斋往往是传统民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历代文人在这里辛勤耕耘,研究学问,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10.联系文中,简要说明书斋的发展历史?
                                                                               
11结合全文阐述书斋有什么特点?
                                                                                   
(二)(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A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B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C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2.第⑵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13.根据作者的情感,解释文中画线两句话的深层含意。(4分)
①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②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14.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5 文中划线的A B C 三处细节表现了“我”怎么样的心情?(3分)

16.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请你参考这些说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有必要的阐发与分析,表达得体,不少于80字。(5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3分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 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  今:现在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金石之坚     ②不若长安君之甚
  B.①皆争出谷以佐官    ②越国以鄙远
  C.①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D.①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2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2)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二)(根据汕头市2008年第二次模拟考试改编)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22-23题。(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22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3分

23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3分


(三)(原创)阅读论语中的文段,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

2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四)古诗文默写。(6)
25(原创)写出下列名句。(只选3题)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3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                ,山长水阔知何处?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四(原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 萧山三中

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A中“咆哮/惟妙惟肖”同,B中“掳掠/俘虏”,C中“间断/前车之鉴同)
2.C (A隧—燧 B具—俱 D顶顶—鼎鼎)
3.B(“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掩盖的内容。 A是范围失当。“忍痛割爱”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割舍给别人。故宫原本不属于自己所有,且参观故宫的打算也不是具体的东西,不能说“忍痛割爱”。;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D.对象错误,“庆父”指制造内乱的人。)
4.B( A项搭配不当,“意识到”和“局面”不搭配; C语序不当“虽然”移到“我们”之前,“交换使其物尽其用”“其”与“物”重复累赘,去掉“其”;D.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
5:(3分)
位置信息:说话人现在在大观路(北段)路上(1 )
方向信息:前行方向是南向。(1)
行进信息:前方直行进入中山大道,再往前可进入环城高速公路。(1)
          前方左拐(东行)进入光谱西路,可以到达科学城。
6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2分)
应对示例一(希望留下):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得分点:肯定自我、巧妙转化“缺点”、语言得体)(2分)
7比喻,把相思泪比作雨 ,形象地写出了相思情绵长深切的特点,表现了两岸人民渴盼统一的愿望。
8答案:D。原文中交代“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9答案:C。“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10答案:书斋发源于春秋,1分 兴起于汉代,1分 成熟于盛唐,杜甫草堂就是成熟时期文人书斋的典型。1分
11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1)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1)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1)
12.①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2分②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2分(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对作者思路的分析)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母亲深情涌动,而孩子却不为所动。2分②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母子之间的隔膜。2分[(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①小题挖掘点和采分点为“长大的孩子”“母亲的深情”和“孩子的忍受”;第②小题的挖掘点和采分点为“空荡荡的内心”和“只立着一只邮筒而无从沟通”。注意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对即可。]
14.①分别对两个部分作了总结,第九段是对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的总结,第十六段则是对目送父亲的三个场景的总结。②反复感叹,抒发的情感更为浓郁深沉。评分标准:一点2分
15a 担心 b 眷恋 c内疚 (或:牵挂、不舍、歉疚等词语。) 3分
16.(略)[(本题考查基于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作出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5分。观点,1分;阐发与分析,4分
17.D(如果)
18.C(A.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补语的标志。B.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结果。D.①助词,表提顿;②助词,“……”的梅C.①②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19.B (①③⑤均不能表现“知命”)
20.B (应为熙宁五年十二月)
21.(1)莘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振廪”1分,“劳”1分,句意通1分)
(2)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无乃……”1分,句意通1分)
22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1分 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1分 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1分(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共3分
23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1分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1分 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
真挚热烈。1分
2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1
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2
25 略6分
【译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7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