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10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二)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2010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二)
(一)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
 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第Ⅱ卷(114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译文:                                                                      
                                                                         
 
(二)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②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劝之 劝:劝说。
C.白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D.没而可祭于社者 没:通“殁”,死亡。
10.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一旦以年满七十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之去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而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①其在斯人欤 ②吾其还也
11.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①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②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③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 ④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⑤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⑥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一段写汉代的疏广、疏受后代的事迹,就是为了和下文中要写的杨巨源形成对比,赞美他功成身退的美德。
B.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有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这再次从一个侧面突出了杨巨源的美好品德。
C.作者在文中对史官能不能为杨巨源立传而不使他受到冷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D.杨巨源在离任时,丞相有爱惜之情,让他担任家乡河东郡的少尹,不中断他的俸禄,还作诗赠送给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3分)
(2)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3分)
(3)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4分)
 
(三)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9D 10B 11A 12C
13.(1)秦国尝到(用)苛政(对人)的甜头并且认为严刑竣法是有利的已经很久了。
   (2)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而不怪罪我。
   (3)他们开始策略不同,而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难道是李斯的本意吗?
(二)
9.B(“劝”是勉励的意思。)
10.B(都用于主谓之间。A①是“因为”,②是“凭”。C项①表并列,②表转折。D项①表推测,大概;②表商量或希望,还是)
11.C12.D(A项“后代的事迹”错;B项“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能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错;C项用意不在于表达担忧之情。)
四、(24分)13.(10分)(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3分,注意“传”“工”“图”的翻译。)
(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跟着唱和。(3分,注意“长”“属”“和”的翻译。)
(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4分,注意“莫”“诫”“去”“法”的翻译。)
译:从前疏广、疏受两位大人,因为年老,便辞职离去,在当时公卿们摆设供品陈设,在都城门外祭祀路神为他们饯行,有车数百辆。道旁的观众,大多叹息流泪,都说他们贤能。汉朝的史官就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传记,后来的画工又按照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至今还引人注目,清晰显著如同头一天的发生的事情。
国子司业杨巨源先生,正以能用《诗经》教育后辈闻名,一旦因为年龄满了七十,也就向丞相表示要离开回归家乡。世人常说今人无法企及古人,今天的杨巨源和二疏,他们的意志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在下不才待在了公卿后面的位置,但是遇上生病不能外出,不知杨大人离去的时候,城门外送行的人有多少?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路边的观众也有叹息知道他是贤能的吗?而史官也能大力张扬他的事迹,继二疏的事迹之后为他作传记吗?也不会寂寞吧?看如今没有工于绘画的人,那么画与不画,本就可以不必说它了。然而我听说杨大人当初要离开,丞相有爱惜他的意思,奏禀皇上让他当家乡中都的少尹,不停止他的俸禄。还作了诗歌来劝勉他,京师擅长作诗的人们,也相继应和丞相。也不知当初二疏离开的时候,有这样的事情没有?古今的人同与不同也不清楚啊。
现代的士大夫们以官府为家,一旦罢官就无家可归。杨大人刚刚二十岁,就在他的家乡中了举人,靠本事考试中举来做官的。如今回归,指着某棵树说:“这棵树是我先人所栽种的啊。那条河那座山丘,是我孩童时垂钓的地方啊。”乡里的人们没有不加以敬仰的,都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以杨大人不离弃家乡为榜样。古代所说的乡先生,逝世以后可以在乡祠堂中被供奉祭祀,他就是这样的人吧?他就是这样的人吧?
(三)
8.A(丐:乞求)
9.B(③表清廉。⑥表示至死关心国事。)
10.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11.(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2)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
(3)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8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