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福建省2010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特训——古诗鉴赏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福建省2010届高考语文专题模拟特训——古诗鉴赏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高楼、碧天、芳草、天涯、落花、杜鹃。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花木消长,时序推移,羁旅外乡已经很久了,该是回家的时节了。用具体的物象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深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是一首咏史伤时的诗,诗人表达的深沉感喟令后人为之扼腕叹息。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喟呢?
(1)对隋炀帝穷奢极欲行径的辛辣讽刺。(2)对昔盛今衰、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慨叹。(3)荒淫必然亡国的警策。
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1)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颈联和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这种情感的?
(1)颈联运用九方皋识千里马的典故,并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知音难觅、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悲凉。(2)尾联用虚写手法,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水涨花落、渔船载酒的故乡生活的画面,表达了解官归乡,故地重游,回归田园,融入自然的情感。
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这首诗感人肺腑,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将领读后热血沸腾。请问这首诗的什么情感打动了他们?
(1)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2)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3)对将士们壮志难酬、白白死去的遭遇的同情和叹惋。(4)对金人盘踞中原现状的愤怒。(5)对渴望恢复故土的中原遗民的同情与哀叹。(6)忧国忧民,是整顿军备,收复失地的呐喊、惊呼与吁请。
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车历)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寒露人远鸡相应。
周邦彦的词素以“细腻”著称,这首词是怎样细腻地表达情感的?
(1)上片前三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作者听到乌鸦因栖息不定而啼,听到更漏将尽,听到有人在井边打水的(车历)辘声,暗示作者因将别而辗转反侧,未曾入眠。(2)下片后两句通过描写心上人目光炯炯、流泪和眼泪湿透枕头等细节,写出心上人想到作者的远行而难以入眠及恋恋不舍的情怀。(3)下片通过描写“执手”“徘徊”“话别”“登楼”等细节表达了彼此缠绵悱恻、难舍难分之情
6.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四库全书》评刘辰翁的词:承继苏辛(苏轼、辛弃疾),多慷慨之音,但更凄怆沉痛。从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来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赞同。(1)上片“银花洒泪,春入愁城”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元统治之下的阴冷严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郁烦闷之情。(2)上片“不是歌声”,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元统治之下的群魔乱舞现状的厌恶之极和义愤填膺。(3)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隐居山中的寂寞孤苦以及决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7.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在这首词中,作者用巧妙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情感的变化,请赏析之。
(1)用虚写手法,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梦中泛游西湖,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抒发了作者的欣喜、沉醉之情。(2)“急雨打蓬声,梦初惊”,“打”和“惊”的运用,与前面的描写动静结合,使安谧恬静的气氛陡然一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妙胜境的留恋,对急雨惊梦的遗憾、抱怨之情。(3)下片写实,使全词虚实结合。“真珠”“水银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欣喜之情;“跳”“散”“聚”“泻”四个动词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雨打荷叶的情景,情趣盎然,抒发了作者的愉悦欣赏之情。
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竹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写于作者贬官之后。
本诗写成后在士人间广为传诵,有“诗之至境”的美称,除对偶外,本诗还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
(1)首联用叠词“寂寂”渲染周围环境的寂静、冷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2)颔联写景一远一近,朦胧、淡远、凄清、冷寂,烘托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和惆怅。(3)颈联通过“借酒浇愁”和“登楼望远”两个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被贬外放的痛苦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离情别绪。(4)尾联先写“回首故山”的细节,再通过反问直抒胸臆,强调颈联抒发的情感。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这是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后人读此诗,常为本诗深远的寓意所感染。请赏析颔联和颈联所用的手法和表达的寓意。
(1)颔联拟人,且托物寓意,通过写竹不争春色,独守坚贞,耐得严寒来表达诗人自己不争宠邀名,坚守高洁的情操,不怕严酷的环境,顽强抗争的品格和情怀。(2)颈联从听觉和视觉来写竹,也用了拟人手法,“拂”和“侵”字写出诗人拂琴敲棋,物我同趣,无限清欢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隐自题  林 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本诗的首联与颔联、颈联是什么关系?颔联和颈联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
本诗颔联和颈联具体叙说首联的“趣有余”。颔联用拟人手法写出鹤的悠闲和蜂的慵懒,也写出了诗人自己恬淡、闲适的生活和心境。颈联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诗人饮酒、读书、荷锄耕种的隐居生活,平静和谐,怡然自得。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斋雨后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1)首联与颔联、颈联有什么关系?颔联、颈联用了什么手法?
(2)颔联、颈联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1)颔联、颈联紧承首联上句的“绝清佳”,“占”“寻”用拟人手法写出室外鸟雀、蝴蝶欢悦的情景。以动写静;接着用“扫壁”“试茶”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室内生活的闲雅、舒适。对偶使两联音节和谐,韵律优美,节奏感强。(2)这两联抒发了诗人恬淡、幽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和状态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山寺  王 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常时户外风波恶,袛得高僧静处看。
颔联和颈联是本诗的亮点,除用了对偶手法以外,还用了什么手法?
颔联上句着重从视觉来写。先由静而动,动静结合,写楼台落影,接着由实而虚,想象鱼龙惊骇,从侧面烘托、映衬了金山寺楼阁巍峨高耸。下句写钟声,从听觉和触觉角度来写,写出听到钟声时诗人心灵的凄清感受。颈联写登楼所见,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动静结合,和谐宁静。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魏夫人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怀人词,词人用了哪些巧妙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1)上片运用雨、晓寒、早莺、残漏等意象来渲染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2)上片从视觉、触觉和听觉多角度强调女主人公想起远在外地的亲人时的愁苦凄凉。(3)下片通过“登楼”这一细节的描写和“不堪”“万回结”等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独处的悲凉、孤寂、难耐。最后用虚写手法回忆过去“海棠阴下”和心上人共同的唱和,反衬了眼前处境的孤苦、愁怨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晏 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1)词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2)词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
(1)用“秋风、梧桐、绿酒、残花、斜阳、阑干、双燕、寒屏”等意象,描写了悲愁的环境氛围,表达了淡淡的忧愁。(2)上片“细细”“叶叶”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前者状风之细微、长久,后者写出树叶片片飘落的情景。下片通过“花残”和“斜阳照阑干”“银屏微寒”等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烘托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和词人内心的伤感。“双燕欲归”反衬了词人独处的孤寂。
1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 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晖几处愁。
诗的颔联和颈联很有特色,请赏析它们运用的艺术手法(对偶除外) 
(1)颔联写月影、月光的静态之美。重门将月影关闭在外,显出一片静谧;独树沐着秋月银辉,似乎生出些许寒意。这一联从视觉、触觉两个角度来写,让人感受到月影之清幽,月色之清寒,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淡淡的愁绪。(2)颈联着重写月光、月色的动态之美。栖息在枝头的宿鸟因月出而惊飞,枯叶亦随之而飒飒作响,散满于地;散发点点微光的流萤骤然飞逝,没入远处如烟如雾的融融月光之中。这一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达诗人清幽静寂之感,也表达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扬州  李 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寒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光连星汉,水郭帆樯迈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状物的?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扬州的繁华画面:一到傍晚,绵延无边的万家灯火与灿烂的银河相连,灯海、星海汇成一片,辉煌斑斓;城外运河里泊满了大小楼船,帆樯林立,高耸入云,好像能接触到天上的牛斗星辰。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诗人反对秦桧投降,被罢黜归田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其写景有何特色?
(2)尾联与前三联是什么关系?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慨?
(1)我在山间险峻小路上行走,谷深道狭,只能跟在牛的后面,小心翼翼,缓缓前行。走过险径,来到一座高台,稍事休息,登台四望,觉得栖鸟的树梢都在脚下。此联一写径险,一状台高;一写动态,一写静态,动静结合,相辅相成。(2)前三联写诗人“晚步”时看到的景致。景致固然美好,但诗人却从眼前的如画江山联想到战火正酣的中原故土,深深感到自己发白身闲,无法拯救国家的命运,无比哀伤。尾联逆转,与前三联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襟怀。
1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步吴故城下  范成大
意行殊不计榛菅,风袖飘然胜羽翰。拄杖前头双雉起,浮图绝顶一雕盘。
醉红匝地斜曛暖,熨练涵空涨水寒。却向东皋望烟火,缺蟾先映槲林丹
颔联、颈联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颔联,是仰视,是动景。我拄杖缓缓前行,羽毛美丽的山鸡在杖前双双飞起;一头大雕在高塔上空盘旋。颈联,是俯视,是静景。斜阳照着满地的红叶,使秋天的黄昏还带着暖意,澄澈平静的江水涵映天空,水涨时却也使寒意上升。一陆一水,一暖一寒,一红一白,一照一涵,一近一远,映照和谐,且都从视觉和触觉着笔,极其巧妙。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1)颔联写景有什么特色?
(2)后四句触景生情,诗人表达了什么情致?
(1)半江秋水,宿雁成群,这是静景,是从视觉着笔。秋水清寒,蛩声四壁,这是动景,是从听觉入手。动静结合,视听呼应,相映成趣。(2)年华老去,事业无成,志在报国,永不放弃。
2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归自谣  冯延巳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无论写景还是言情都同样出类拔萃。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予以赏析
(1)上片,“艳艳”叠音词的运用,强调明媚春光的艳丽迷人。“剪”和“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万紫千红、烂漫春光的荡人心魄。这是美景,反衬了下片的哀情,景越美,情越哀。(2)下片,“寂寂”叠音词的运用强调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寂;“门半掩”这个细节写出她的百无聊赖;最后的外貌描写,写出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对他归来的期盼和内心的孤独、寂寞、惆怅、哀愁和幽怨。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1)这首诗的首联合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绘这两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1)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夜纷纷坠落。一场秋雨过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2)悲凉的景致烘托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伤感,突出了朋友不顾萧瑟秋景和寒山古道的阻隔,前来探望的难得和可贵。
2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作者借此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官员们一步紧一步地走向红色的台阶,然后按紫微星的位置分班排列;早晨随仪仗队入朝,晚上身上留着御香的气息回家。(2)通过描写官场生活的庸碌、空虚、呆板、无聊,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与无奈
2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怨别  孟 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这对情侣的形象是感人的,他们具有什么特征呢?
这对情侣在飒飒秋风中分别,心中充满悲愁和哀怨。他们含情脉脉,欲语泪先流,千头万绪,难诉衷情,彼此在分别后苦苦相思。
2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尾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一幅恬美的山村图:(这里)一片枥树,一条溪水,几户人家。(2)尾联描写了一幅诗人邂逅卖药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的场景,流露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
2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 新社: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②斗草: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中的两位采桑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她们的形象?
(1)两位采桑女是游戏胜出、纯真无邪、活泼欢快、满脸笑容的农村女子形象。(2)作者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采桑女的音容笑貌,塑造了她们的形象。
26.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着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1)本曲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描写这幅图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淡、闲适、宁静祥和的乡村图画。(2)体现了诗人轻松悠闲,对寄情山水的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的喜爱与沉醉之情。
2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的的:鲜明的样子
  (1)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颔联写景有什么特色?
(1)春郊送别图:一个初春的早晨,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长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待发的骏马兴奋地踢着蹄,又不时仰头长嘶,似乎在催促主人上路。(2)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绕着青弋江村边,春风拂柳,杨柳轻拂桥面(实写)。前一幅是远景、静景、虚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实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画面形象鲜明。
2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这首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1)出身贫寒,朴素本真,心灵手巧,辛勤劳苦,无人赏识。(2)寄托诗人及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独清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与寂寞情怀;内美修能、才华横溢、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和怀才不遇,无人赏识、久屈下僚的哀怨沉痛与愤懑不平。
2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是一个放任不羁、纵情诗酒、寄情山水、傲视王侯、孤傲高洁、狂放不羁的山水郎形象。
3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  贾 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这首诗中的“剑客”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剑客”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豪气英发的剑客精心磨制宝剑,跃跃欲试,急欲一展身手,建功立业。(2)诗人以剑客自况,用象征手法,写出了自己有宏大的抱负和出众的才能,有朝一日得遇知贤善任的明君而见用于世,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
3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1)这首诗中的“胡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寄寓了什么情怀?
(1)胡马锋棱高耸,双耳直竖,四蹄生风,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是一匹值得信赖,能托付生命、能报效国家的良马。(2)诗人塑造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房兵曹的勉励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邻  杜 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他的性情的?
(1)锦里先生头戴乌角巾,躬耕田园,家境并不富裕,但热情好客,诚恳待人,生活宁静和谐。(2)从外貌、动作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从子女、鸟雀、月色等方面来侧面烘托。
3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精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顾炎武,在明亡后一直从事反清活动。
  (1)这首诗中的“精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塑造这个形象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1)目标远大,矢志不渝,英勇顽强,坚毅不屈,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2)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热情讴歌了爱国志士誓达目的、报仇雪恨的崇高精神,无情鞭挞了民族败类只顾“自成巢”的可耻行径。
3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凤城,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流莺的飘荡无法自持,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慨;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表达了不为人赏识和任用的苦闷心情。
3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梅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中的“梅花”形象,自古以来为人称道,请概述其特征。
(1)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
(1)梅花报春,晶莹玉洁,香气沉郁,傲雪凌霜,挺拔苍劲,不择地势地生长开放。(2)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花自况,表达了自己具有高洁不污、保持气节、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心志。
3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艇斋诗话》说,这首诗的“蘸”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字,这种评价有什么根据?
“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夹岸桃花,其枝条斜伸到水面,蘸水而开的情景,同时也写出了桃花的鲜艳水灵,并让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3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石林  刘一止
山行不用瘦藤扶,度石穿云意自徐。
夜过西岩投宿处,满身风露竹扶疏。
这首小诗写诗人访友(石林,南宋文学家叶梦得)途中的所见所感如行云流水,颇得自然之趣,给人以轻松舒畅的感受。诗中的那几个字传达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不用”写出诗人的精神抖擞,豪情满怀,“度石穿云”写出诗人的疾步如飞,心情愉悦;“意自徐”写出诗人的神态闲雅,悠然自适。
38.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汪 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张世南《游宦年纪闻》说:“此诗一出,为诗社诸公所称。”可见其表现力。请赏析诗中“笑”的妙处。
“笑”运用拟人手法,与前面的“嫣然”自然呼应,写出长出篱笆的桃花,似开未开,嫣然含笑的风姿和神韵,令人沉醉,也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3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陈与义的诗是很讲究炼字的,请赏析诗中“又”和“静”的妙处。
“又”写出金兵再次南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激。静:平息,使停止。写出诗人渴望有人能指挥三军澄清环宇,平息战乱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  刘仙伦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干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朱自清读此诗时说,尾联中的“望”字使人唏嘘感叹,回味无穷,也使全诗放出光彩。你有相同的感受吗?
有。“望”意蕴丰富。与整个语境联系起来,意在提醒登楼者,“楼”再高也望不到中原。诗人盼望恢复的心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4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行别人  谢枋得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岂无龚胜洁,人间不独伯夷清。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这首诗所表现的凛凛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气节是感人至深的。颔联中的“岂无”和“不独”为此诗增色不少,请赏析之。
“岂无”“不独”表达了诗人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用龚胜、伯夷这两位忠臣义士的典故,不仅在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而且具有“今日将与我而三”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凛然不屈的正气。
4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徐州  汪元量
白杨猎猎起悲风,满目黄埃涨太空。野壁山墙彭祖宅,塺花粪草项王宫。
古今尽付三杯外,豪杰同归一梦中。更上层楼见城郭,乱鸦古木夕阳红。
首联的“涨”,起初是“满”,为什么“涨”用得更好?
“满”是静态的,用“涨”则化静为动,读者感到黄尘由地面向上浮动,有似水涨,增加了立体感,渲染了凄凉的环境,也恰当地表达了诗人越来越深重的悲哀之感。
4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颔联的“边”,原为“新”,比较一下,哪个字用得更好?
“边”字更好。“新”是说秋云来了,增加了新的愁绪,而“边”则将具体的形象“雁”与抽象的“愁”结合起来,说雁落到了“客愁边”,就使抽象的“客愁”触手可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收到了生动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8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