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

09-10学年高二下册5月月考语文试卷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二下册】

09-10学年高二下册5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设试卷Ⅰ、Ⅱ卷和答题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 基础知识(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敕造(chì)    炮烙(páo)  发髻(jī)    宵柝(tuò)
B.挣揣(zhèng)  间或(jiàn)  赍发(jī)    倔强(jué)
C.虢国(guó)    夹克(jiá)  鱼鳍(qí)    央浼(měi)
D.逮捕(dǎi)    驽钝(nǔ)   花觚(gū)    霰雪(s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穹顶    诘问    逡巡    脍灸人口  B.付梓    猿猱    亢旱    前倨后恭
C.危樯    熟稔    人圜    见风使舵  D.鞶鼓    床褥    墁地    苌弘化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红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自     四年来,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总经理那样做,______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③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 ______ 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A.颁行   本意   不只           B.颁行   本义     不只
C.颁布   本义   不止           D.颁布   本意     不止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B. 如何在鳞次栉比的书架上选择优秀的读物,这是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C. 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汪迷”来说,真可以大快朵颐了。
D. 时下不少名店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 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情况。
B. 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C. 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潍坊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 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现代社会,要找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就去找民俗;要找民俗的家门,就去找年节。年节是日常民俗的缩微景观,是按照民俗的样子制造民俗的工厂。
年节的工厂生产日常事件和日用品的“象征性”,使之能传达一个民族的共同经历、情感、理想、价值观和表现渠道。中国人很早就借助汉字表达了对年节的认识。《说文》中说“年,谷熟也,从禾千声”,由谷物每年一熟引申为年的时间概念。在民间神话传说中,说“年”是一只恶兽,要在新节到来之际赶走它。驱赶的方式都是象征性的,如挂桃符等。人们还在每个年节的来临之际,利用挂门神、插松柏、秋游、祭灶等多种形式,对这些含义进行再生产,以进行自我教育。
年节的工厂生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聚合性”,通过将特定日期和特定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办法,对一个民族群体发出号召,让人们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内,选择一种社会行为、举办一个社会活动。它们都能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相类似的民俗模式。它们还从不妨碍群体中的个人的思想热点的变化,不影响人们各自对年节细节的想象随着现实生活的需要而减少或增加。
年节的工厂生产人类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互惠性”,能引导人类感谢天气、土地、祖先、社会集体对丰收的恩惠,节制无限使用人力和物力的做法,保持处理天地人关系的平衡心态,维护和扩大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不是相反。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按照气候和物候的节律,春种、秋收,应季而作,不违农时;借各种祈年仪式,严肃而积极地与自然界和社会对话,利用节日的机会,协调天地人的关系,以求顺利地从一个生产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生产环节。
忙了一年的人们逢年过节拿出来的产品(包括事件本身)都有一些不平常的意义。对这些意义的解释有些是虚妄的,但由于掌握农耕节令的需要,人们也了解了一些植物知识、日月星辰知识和气象土壤知识,产生了相关的神灵崇拜和禁忌习俗,发展了自己的年节文化。
                                                          (选自《文史知识》)
6、文中说“年节的工厂生产日常事件和日用品的‘象征性’”,下列属于这类“产品”的一项是                                                                 (      )
A.扭秧歌           B.跑旱船            C.贴春联             D. 说书会
7、理解“人类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互惠性’”,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要对天地自然永远心怀感激、虔诚之意。
B.人只有敬畏自然,才能扩大自己的社会生存空间。
C.人类应节制物欲,避免生态平衡的破坏。
D. 人与自然、社会相沟通,互惠互利,是一种平衡、和谐、发展的关系。
8、对全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年节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就在于它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威或心血来潮,而是个人与群体在民俗的工厂里相互作用的结晶。
B. 民俗相沿已久,不仅具有寄托、象征的意义,由于从中获得对自然的认识,还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实际效果。
C.尽管年节赋予日常物品的意义都是虚妄的,而由此产生的神灵崇拜更是荒诞的,但它们发展了民俗文化,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年节使人们凝聚,行为上形成一种民俗模式,但这种模式并没有成为桎梏,把人们的思想和想像束缚在“聚合体”中。
三、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治安策
贾谊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虑亡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①,汉法令非行也。虽行不轨如厉王者,令之不肯听,召之安可致乎!幸而来至,法安可得加!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虽贤,谁与领此?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动,既有徵矣,其势尽又复然。殃祸之变,未知所移,明帝处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将如之何!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依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注:①华丽的车子,古代帝王的车子用黄缯做车盖,故名黄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虽贤,谁与领此  领:治理          B. 同姓袭是迹而动   袭 :沿袭
C.臣窃迹前事           迹:遗迹          D. 植遗腹,朝委裘   植:扶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此诸王,虽名为臣,实皆有布衣昆弟之心/吾为若德
B. 其异姓负强而动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空而置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
D. 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乃中《经首》之会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贾谊提出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来保证中央政府的统治的依据的一项是( )
①同姓袭是迹而动 ②强者先反 ③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④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⑤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 ⑥卢绾最弱,最后反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②⑤⑥   D. 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属诸侯王必定危险,关系疏远的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诸侯王,汉朝已经幸运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
B. 贾谊在上呈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中,指出诸侯王封国的强盛必然导致谋叛作乱,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一定会引起天下大乱。
C. 作者在论述施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好处时,说这样做了之后,皇帝统治天下就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辐条聚向车轮一样,都归顺天子。
D. 文章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个论点为中心,先论不这样做不行,再论这样做好处何在,层层深入,气势磅礴,以理服人。
                              
第Ⅱ卷(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黄屋,汉法令非行也。(3分)
译文                                                                           
(2)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4分)
译文                                                                           
(3)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诗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2分)
                                                                                
(2)下片蕴含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分)
                                                                                
15.填空:(8分)
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⑵                ,有暗香盈袖。
⑶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⑷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⑸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⑹                   ,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
⑺五更鼓角声悲壮,                   。
⑻                   ,皓腕凝霜雪。
㈤现代文阅读选作题(本大题共4小题,16—19小题,共20分)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作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小题。
甲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株野百合开了
李汉荣
①那天我在南山游荡,在一个长满艾蒿的坡地,我被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迷住了,我停下来,让脑子里什么念头也没有,只让鼻子和肺专心工作。我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会儿,像做了一个梦似的睁开眼,竟看见一束雪白的光灼灼地、然而又很温柔地在面前闪着,是一株野百合开了。刚才我来到这艾蒿地的时候,只看见它还是含着苞的,我被草木苦香所陶醉而忘情地闭目呼吸——就趁我走神的时候,它悄悄地完全地绽开了自己。这之前,我知道站在我面前、害羞地躲在艾草身旁的这株美好植物,是会开花的,如一个女孩儿出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它这么快、这么奇妙地开了——趁我闭目呼吸的时候,它开放了自己。
②你可想象我该是怎样地惊喜以至于狂喜,是那种透明的狂喜。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被这突然降临的神一样的光芒完全照亮了。我们这些成人,即便是善良的人,也早已被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们过于复杂地重塑。心,已经成为一团交叠的欲望或一种混浊的冲动的代称;而透明的心,更是我们日渐远离,终于不知为何物如上古神话一样陌生的东西了。我们似乎懂事了,懂得了钱、官职、名声、市场、名牌服装等等的无比重要,除此之外,那些与心灵有关的事物,比如美德、彩虹、上帝、屋顶上方专注地凝视着我们的那颗星星、旷野上一位散步的老人投给我们的那一瞥善意的眼神,等等,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存入银行产生利息,或投进官场赚取暴利。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我听见一个市侩曾经认真地教导一群孩子:像我这样,每一根头发都想着“发”,每一个表情都知道向权力微笑,你们就快成熟了。啊,都成熟了,都懂事了,你指望浩浩荡荡的市侩的洪流,造出一个怎样的海?
③多么可叹,我们慷慨地将心灵弃置于黑暗中,并生怕它跑出来干扰我们去赴魔鬼的筵席,所以我们在埋于暗处的心上再压上砖石覆上灰土让它长出毒菌,这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吃肉、喝酒、猜拳作乐了。在市侩安排的晚筵上,必须是没有灵魂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快感。
④多么可叹,谁还怀疑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没有道理?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灵魂也能快乐生活的境界。我们只崇拜利益的灯盏,而抛弃了心灵的信仰之光;在池塘里我们争夺每一条鱼每一只虾,甚至想刨挖出池塘最深处、据说在地壳附近深埋的盘古老先生的化石,然后盗卖给和你一样贪婪的人。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⑤没有了星星,天空可以无限地黑下去,没有了灵魂呢?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⑥我想的似乎远了一点。总之,荒废了心,荒废了感动,我们失去了透明的情怀,我们不再或很少能够领略那种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那种为心灵显现的事物,我们看不见也看不懂了。
⑦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我感到我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我真想把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都领到这株野百合面前,在清澈目光的注视里,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灵魂。
⑧真的,我感到惭愧,我感到不配。我什么也没有做,而它,野百合,却送给我奇迹般的礼物。我真正感到植物的伟大了,植物站在任何能够存活的地方,哪怕潮湿、光线不足,只要能与土地和天空发生联系,植物都会把绿色、把鲜美的花、把芬芳的果实拿出来,以这种美好的方式证明自己有一颗美好的灵魂。而我们,占有了多少阳光、雨水和历史的土壤啊,我们能拿出多少绿叶、花朵和思想的氧气呢?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贫瘠的灵魂使我们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岁月的期待。我们站在植物面前,太像一个阴影。
⑨在我的惭愧之外,百合花却一直微笑着。
1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我们是真正地成熟了,成熟的最可靠的标志是我们荒废了感动,却学会了盘算,而且成了一把快速演算的算盘。
                                                                               
(2)池塘就是我们全部的乌托邦,在池塘之外,我们失去了壮丽的精神的天河。
                                                                                    
17.文章第七段中说“我就这么站在这株野百合面前,感动着,忏悔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我”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忏悔”?(4分)
                                                                                   
18.开放的“野百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9.第⑧自然段中作者说“即使我们站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心里也常常充满黑暗;即使我们的根须扎进本来还算肥沃的土里,我们也难得抽出青翠的枝条”结合全文,你觉得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抽出青翠的枝条”?(6分)
                                                                                
乙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对低碳经济的五种误解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
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
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限制。这完全是误解。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捉高碳效率。
第三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碳标签”,标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成本问题。化石能源除了排放二氧化碳,还可能造成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相比之T,可再生能源的环境负荷就非常低。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
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我们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作为消费者,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
低碳化迈进。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消费中。
16.文章分析第二种误解时,使用了“完全、任何、绝对”等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四种误解有什么危害。(6分)
                                                                                
18.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说低碳经济并不遥远。(4分)
                                                                                
19.文章分析了我国对低碳经济存在的五种误解。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我国对低碳经济会存在这五种误解的原因。(6分)
                                                                                
六、语言运用及名著阅读(10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l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 (3分)
                                         
                                                                                
21.根据提供的两个例句,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新词语“半糖”的意思。(不超过25个字)(2分)
  例1:半糖哲学之一:一半成熟一半幼稚,做人才有意思。
     半糖哲学之二:一半聪明一半愚笨,大智若愚最好。
  例2:写程序的时候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入迷了也不好,不入迷也不好,要有所入迷,还能迅速退出,尝到甜头就走,所以叫半糖程序。
“半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答题(5分)(两小题中选作一题,多答不给分)
⑴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⑵请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
                                                                              
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3“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发髻(jì)C、夹克(jiā)D、逮捕(dài)霰雪(xiàn)]
2、B(A、灸—炙C圜—寰D璧--碧)
3、A(颁布:公布。颁行:公布并施行。要发挥作用,单颁布不行,还得在实际中施行,故此句中“颁行”优于“颁布”。本义:词语的本来意义。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不只:不仅、不但,连词。不止:不停止;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
4、C(A、“上行下效”是贬义词,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B、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C大快朵颐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在此用比喻义 D、“贻笑大方”意为让内行见笑,与“让人”有重复处,也与句意不合)
5、A(B、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C、句式杂糅D、修饰语位置错误,应为“下一批直航点”。)
6、C(“帖春联”是“挂桃符”的异化和延续,与“挂门神”等被赋予的意义相同,都是一种“象征”。而“扭秧歌”“跑旱船”“说书会”则属于“年节工厂生产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狂欢性’ ”产品,是人们心意的释放,情绪的宣泄。)
7、D(“人类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谈的是三者关系。A、C两项只论其中二者关系,且片面;B项虽字面上涉及了三者,但“只有……才能……”不合事理,也非原文之意。)
8、C(文中说“有些是虚妄的”而非“都是”,至于“神灵崇拜更是荒诞的”,从文中找不到依据。)
9、C(迹:推究,考察)
10、C(A像/你B 代词,那些/副词,一定,应当C承接D才/副词,又)
11、B(①说的是诸侯有作乱;③⑤说的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好处。)
12、A(应该为“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必定危险,亲属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幸运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
5.(1)(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屋车。他们不执行汉朝的法令。(“爵”“戴黄屋”各一分,大意一分)
(2)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宗室子孙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的统治的;臣子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没有讨伐的想法,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王”“倍畔”“咸”各一分,大意一分)
(3)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悍”“适”各一分,大意一分)
14. (1)观潮,春游西湖。(一点1分)
(2)回忆留恋,珍惜友情,归隐超脱,真心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一点1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将追逐利益的人们比喻为算 盘,揭示了人们工于算计的市侩特征(1 分);将荒废了感动只追求利益的行为用反语称作“成熟”(1 分),表达了对当世人丧失了灵魂的否定和不满(1分)。
(2)充满市侩气息的社会(1 分),让我们变得市侩也刺激我们更多的世俗欲望(1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丧失了圣洁的灵魂和纯粹的精神。(1 分)(意思对即可)
17、感动是因为开放的野百合以其纯粹的、圣洁的美,照亮我内心的阴影,给我以透明的情怀和纯粹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2 分)忏悔是因为作为一个成人,我的内心里有着很多的不洁和阴影,已不再或很少有领略这种幸福的能力,这让自己感到不配面对这么洁白、纯真的礼物。(2分)(意思对即可)
18、开放的“野百合”象征(1分)纯粹、圣洁的精神世界,代表着作者的美好梦想
和追求(1分)。作者以“野百合”的洁白、纯真与我们的市侩和庸俗进行对比,
表达出对充满市侩和庸俗气息的社会的否定(1 分)。以开放的“野百合”引出下文深层的议论,并在结尾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圆转自如。(1分)(意思对即可)

19、作者这样说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早已没有了感动,已经被世俗经欲望和市侩气息所染,灵魂有太多的不洁和阴影,所以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也难以展示灵魂的纯净和美好。(2 分)要“抽出青翠的枝条”,就要努力摆脱市侩气息,不要让心被交叠的欲望所掩盖,(2分)找回自己心灵的信仰,更多的关注并努力保持一个纯粹透明的灵魂。(2分)(意思对即可)
实用类文本阅读
16这三个词都含有十分肯定的意思,没有半点疑问。(1分)作者这样写,更鲜明地说明了观点,从而更加有力地驳斥了对低碳经济的这种误解,体现了用词的准碗性与态度的鲜明性。(3分)
17.①严重阻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②严重影响我国的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会增加环境保护的成本。
18.(示例)因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台旨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2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因此,低碳经济离我们并木遥远。(2分)(因专业术语太多,学生能结合文本找到关键词即可。)
19.①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②害怕因发展低碳经济而使大型化工、钢铁行行业受限制;③只顾眼前利益,欠缺长远策略;④对自身实力认识不足,在技术上对发展低碳经济欠人缺信心。(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即可)(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20、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示例二: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
21.半糖:一种恰当、适中的处世方式或工作状态(2分)
22.简答题(5分)
⑴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⑵请简述晴雯撕扇的情节。
答: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受到了训斥,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还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

参考译文:
    像这些诸侯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他们都怀有老百姓那种兄弟关系的想法,大概没有不想采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当做天子的。他们擅自把爵位赏给别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黄屋车,他们不执行汉朝的法令。像厉王那样的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听从,又怎么能招他来呢!幸而召来了,法律怎么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动了一个近亲,天下诸王都环视着惊动起来。陛下的臣子当中即使有冯敬那样勇敢的人,但是他刚开口揭发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谁能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人呢?所以说,关系疏远的诸侯王必定危险,亲属诸侯王也一定作乱,这是事实所证明了的。那些自负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诸侯王,汉朝已经幸运地战胜他们了,可是却没有改变酿成叛乱的制度。同姓诸侯王也袭用了这种做法,发动叛乱,如今已有征兆了,形势又完全回复到以前那种状态。灾祸的变化,还不知道要转移到何处。英明的皇帝处在这种情况
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宁,后代又将怎么办呢?
    我私下里考察从前的事件,大体上是势力强大的先反:淮阴侯韩信统治着楚,势力最强,就最先反叛;韩王信依靠了匈奴的力量,就又反叛了;贯高借助了赵国的条件,就又反叛了;陈 部队精锐,也反叛了;彭越凭借梁国,也反叛了;黥布凭借淮南,也反叛了;卢绾势力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吴芮才有二万五千封户,功劳很少,却保全了下来,权势最小而对汉朝最忠顺;这不只是由于性情和别人不同,也是由于形势使他这样。倘若从前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个城为王,那现在他们由于作恶而亡国,也是可能的。假使让韩信、彭越之流,只居于彻侯的地位,即便今天也还能保全,也是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么天下大计就可以知道了。要想使天下诸候王都忠心归附汉朝,那最好让他们都像长沙王一样;要想让臣下不至于像韩信那样被杀掉,那最好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徉;要想使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而使他们的势力减小。力量弱小就容易用道义来指使他们,国土小就不会有反叛的邪念。这样就使全国的形势,如同身体使唤手臂,手臂使唤手指似的,没有不听从指挥的。诸侯王不敢有反叛的想法,如同辐条聚向车轮一样,都归顺天子。即使是老百姓,也会知道他们都很安稳。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英明。分割土地,定出制度:把齐、赵、楚三个王国分成若干侯国,让齐王、赵王、楚王的子孙,全都依次受封先人的那份封地,一直到分尽为止。对燕、梁等其他王国也是这样。有些封地大而子孙少的,也都分成若干侯国,暂时空着搁置起来,等着他们的子孙出生以后,再封他当候。诸侯王的封地,有不少已被削除收归汉朝所有的,那就替他们调整侯国所在的地区,等到要封他的子孙到别的地方去的时候,按候国的应有户数,给以补偿。一寸土、一口人,皇帝也不沾他们的,确实只是为了安定太平罢了。这样,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廉洁。分封土地的制度一旦确定,宗室子孙没有不考虑保住自己的统治的;臣子没有背叛的念头,皇帝没有讨伐的想法,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仁德。法令制定了,没有人触犯;政令推行了,没有人抵触。贯高、利几一类的阴谋不会出现,柴奇、开章那样的诡计不会萌生。老百姓都向往良善,大臣都向皇上表示恭顺。所以天下就都知道陛下的道义。这样,即使让幼儿当皇帝,天下也很安定;即使立一个遗腹子作天子,让臣子朝拜老皇帝遗留下来的皇袍,天下也不致于混乱。这样,就可以使天下安定无事,后代也称颂陛下的圣明。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49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