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汇编十二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中信息技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汇编十二篇】,欢迎品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

杜 沛

(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目前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开设,并且有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知识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熟悉电脑中常用的基本办公软件(Word文档、Excel、幻灯片),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样会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企业与学校合作学习等等,在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要用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兴趣,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在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合适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复制、粘贴”这一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在多媒体教室里认真地操作着教师安排的任务“文字及图像的处理”时,个别学生会发现一些图片或文字不能正常地粘贴到指定的位置,这个问题出现时,由于教室微机的位置不集中及教师人数的有限,教师很难发现所有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提问或是直接与教师探讨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把课程的内容变为“在文字与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寻找问题,避免因为学生腼腆而出现不好意思提问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思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学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这样就会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军。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3)。

[2]王成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及课程评价的研究[J].科技信息,(0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本文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入手,着重分析了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语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 教学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而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逐步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交际教学法在全国各地的中学课堂里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一种观点是,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学生能套用课本中旬型进行对话就算达到教学目的,语法不用教了,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交际运用,将两者对立起来。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学生不懂句子成分,不懂什么是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更谈不上运用了。

有人反对语法教学的理由是我们汉语都没有专门的语法课程。但要知道,我们在习得母语时,时时刻刻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下,不学习语法就可以形成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改革并不是让我们在习得使用语言过程中排除语法教学,而是让我们要“优化”语法教学,所以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语法教学。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的交流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习惯的体系,更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倡导交际教学法思想的专家在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下定义时,无不把语言能力(lin-guiatic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等,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既具有交际属性,又据有认知属性;既是功能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法知识可规范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具有交际能力,且又是系统的语言知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唯一的语言环境,所以外语不能靠习得,还必须依靠学习。语法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由此可见,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法研究人员早在几年前就指出“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经不是语言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束定芳,)。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只能优化,不能淡化,更不能不教。

但是,为什么受到众多语言学家首肯的语法教学,现在会受到冷落甚至排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外语教学实践加以回顾。

2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法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尽管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根本转变。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来设计教学,没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设计的目的,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在口语课、听力课上也大讲语法,语法课上更是“满堂灌”、“填鸭式”,往往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动脑,不思考,许多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更谈不上体会学习乐趣了。

2.2语法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

现行的教材语法分析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在教材中呈现。尽管教材编者注意了语言知识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却忽视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它中断了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过于分散,配套练习又缺乏针对性,达不到精讲精练和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语法,教师课后找大量习题让学生练习,大搞题海战术,否则学生难以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整体概念,这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受到挫伤。

2.3语法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口语课及听力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更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乏人问津,老一套的归纳法、演绎法早已使学生麻木、厌倦,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也不多见。这也是语法教学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

3语法改革的建议

高中英语教学该如何实施语法教学呢?针对高中语法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优化语法教学很有必要。

3.1注意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教学被许多学生认为是“干面包”,他们认为语法学习难,枯燥无味,难以下手。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语法时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虚拟语气时,为了使语法更具课趣味性,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

(1)让学生用虚拟语气造句,说出自己的愿望。(2)利用图画协助练习,画一幅简图。(提前画好),让学生根据图来用虚拟语气编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联系了虚拟语气。这样做既让学生动脑,又联系了学习的语法知识,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编自己喜欢的故事,从而兴趣十足。学生造出的句子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些也很幽默,但只要把语法联系了,在快乐和兴趣中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另外,龚扬老师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发表的“长句难句教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中用了树形图表示法:

①we must be-lieve;②that each of us is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and;③that;④when We discover;⑤what this somethingis we must work⑥until we succeed,学生感到很新鲜,学起来很用心,所以理解这样的句式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可谓匠心独用,既省了繁琐的文字解释,又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2注意语法知识语言的通俗性

有些老师讲语法喜欢将语法专业化,一出口都是专用术语,把语法弄得高深莫测,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老师多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将语言通俗化,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些。例如,现在教材都把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称为ing形式。但不少老师还是按传统的语法将其划分,再逐一讲解,这种区分对学生理解形式和意义的区别及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生连语法名称都记不清,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教师自己也是劳神费力而收效甚微。

3.3将语法融于语境

语境是字、词、句产生确切意义的语言环境。人们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没有语境就没有交际活动。将语法教学与语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其语言交际能力。在讲现在进行时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来用英语表达。例如,学生在口语中使用进行时容易丢失助动词,而只有ing形式。老师可以通过重复他的话,加以纠正。例如,学生说“We doing our homework”,老师可以重复为:“Oh,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学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加以纠正。再例如,在学习省略这项语法中,把学生带进课本剧,英语戏剧中有很多省略形式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语境中来理解语法的运用,学中用,用中学。在教材中,语法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其语法内容是通过语篇呈现的,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归纳法,即现举例说明,再进行归纳,也可以通过例子让学生来总结归纳,使学生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2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3环视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3

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2、自主学习。

(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

(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

(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3、合作学习。

4、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推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采取对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必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追求的新境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4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作者/ 蒋宏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环境英语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理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法和学法,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探索;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这几年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既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又有着颇深的体会。以下是笔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所做的教学探索。

作为一次深刻的变革,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传授式逐渐变成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式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英语课的新课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就在摸索、反思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做了以下思考:如何才能贯穿新课改的理

念,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呢?在新高一的一堂写作课上,我在导入设计上做了以下的尝试。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熟练地掌握了there be结构,我的第一个导入活动就因势利导地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请翻译:(1)我家门前有棵大树。每个学生都能驾轻就熟地将句子翻译出来:There i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我接着再让学生翻译:(2)我家门前有座大山。(3)我家门前有条小河。对于这两个句子,学生翻译起来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但是,他们几乎都是用的there be句型,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于是引导学生分别将(1)(2)(3)句中的is改成stands,lies和runs,然后让学生讨论:修改后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有何变化?(英语教学论文 )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讨论去了,课堂气氛也马上活跃起来。然后,他们得出结论:仅仅一字之差,就将大树的挺立(stand)、大山的静卧(lie)和大河的奔流(run)描绘得栩栩如生了。

这样一来,学生就改变了以前只是被动地听,思考与练习的时间少,学习效果差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在Book 2A Unit 6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热身”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对未来生活设想的图片,让他们围绕未来生活话题畅所欲言,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拓展他们思维的空间。

总之,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有了不少的收获,却也还有很多不足。新课改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本身就是新的挑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姬秉新。新课程与教学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01.

[2]陶凤丹。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思考。疯狂英语:教师版,(04)。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英语组)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5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地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于是,作为中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新课改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生活?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交往互动,增强合作意识。

再次,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课堂的开放性就在于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知”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除此之外,让语文走进生活。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二、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第一、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眼里只有你。”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走的第一步。

第二、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三、让师生成为选修课的畅游者

第一、正确处理必修、选修课的关系 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并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力求避免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紧扣基础知识,联系必修课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一定要能够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选修课程看作是必修课程的补充和附庸,选修课程是和必修课程同等重要的。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过渡与衔接,是我们更好地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

第二、灵活处理选修课的教法 ①将文学欣赏和基础积累并抓。具体做法就是重点性的讲解示范,把基础积累落到实处。选修的课文都是文学性欣赏性价值很高的作品,教师的讲解示范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教给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方法。语文知识的范围很宽泛,涉及面广,为了便于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三方面去积累。②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情。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另一些学生在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基础,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许其在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③讲究教学艺术。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④尝试让学生在选修课上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做法是,每次上这样的课前,都由学生自己备课。备课组以小组为单位,负责课堂教学的设计。同学们从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互联网上查阅大量资料,集体商量,有时还找老师请教,出谋划策,创设情景,发扬团队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具有价值意义的。

第三、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成为上好选修课的助推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它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并能实现人机对话,激发学生兴趣,有着极大优势。同时可有效解决选修课容量大,课时紧的矛盾。

多媒体手段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

多媒体的使用还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如文学资料包括教学所需的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选题的其它作品等。解决了语文老师在教学选修课时紧张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很强,很适合个体单独运用,所以多媒体不仅能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在课后个别化教学中甚至可以替代教师,如在“第二课堂”的选修课中,教师只要安装教学光盘,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通过上校园局域网,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控学习,自己调整学习方法,这一改以往传统课堂的单纯被动接受,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精力。

第四、让选修课成为高考的催化剂 好的课程设置,好的教学形式,必然最终能表现出学生好的考试成绩来。那么,面对这么多的选修内容,我们就必须从量与质的关系来考量。选修教材中的文章不必每篇都教,我们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教几篇,有的要精读,有的略读。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长恨歌》《六国论》《过小孤山大孤山》选段可以精读,与高考接轨。其它几章节的内容,可以只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意义的选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各自主张以及散文特色就足够了,不必面面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比较思考、提纲挈领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与高考顺利接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6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许成芬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四完全中学)

摘 要:信息技术主要包含以计算机技术为主题的多媒体软件、校园网络、在线教室等多种应用方式及相关技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使两者得到更好的互补,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成效。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与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学科教学;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模式的改革重点,对学科教育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强调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及精神激励的工具,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学生提供多向交互、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一、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含义

所谓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意识作为主导,并且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更多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实践过程与相关理论中。特别是中学阶段,中学时期是学生的教育转折点,所以更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相关素养,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更加全面并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1.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作为主导的,学生的地位很低,而且是出于被动接受的局面,教师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信息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与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利用媒体信息的传播及时、方便阅读、交互性强等特色,教师可以发展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灵活,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2.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应用媒体与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现今社会更加青睐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实时的更新,以自己的创新观念来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媒体,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走在时代的前面,才能有效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符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也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行主动的探索、思考与提问。而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课程从单一的枯燥课堂学习变成对学生综合素质及信息素养的提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学到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自己发展及社会发展路线的知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现宁。浅析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J].学周刊:B,(06)。

[2]张瑞林。小议新课改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5)。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7

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

作者/ 刘景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领域应用中的不断扩展,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有了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实现,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改革的要求下,应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及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以及改进,而且对于教学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相关能力培养实现等,也有积极的作用。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对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优势,以及高中政治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和问题分析的情况下,实现对于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探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新课改;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健康发展教育以及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相关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主观能力以及意识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新课改要求标准下,注重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主观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更为关键和重要。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下的教育实践,不仅方式灵活,手段多样,并且在教学应用中具有信息化的特征与优势,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满足实现,更具优势。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一种重要产物,两者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应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讲,其作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以及主观性学习能力意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中思想政治中的主观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以及运用。

2.政治学科本身是一种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难度更加强,而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中较强理论性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教育观点,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会在理论性教学中加入相应的主观性判断与分析,或者是加入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内容,以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情况下,最终形成相关能力水平。这类知识内容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中,主要体现为主观题部分,它通常不仅与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以及重点有关,并且对学生的创新以及创造、思维、主观性等能力要求比较高。

3.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教学实现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理解和认识到当前的时政热点以及与政治教育相关的新闻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容易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现象等结合应用,从而实现学生主观性能力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征要求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相关能力素质以及水平的培养形式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优势,但是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实现的过程中,也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也要注意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结合点的`把握应用,同时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设备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中,还要注意教学课件的设计应注意体现时代性要求和特点。最后,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件以及计划的设置中,要注意课件与计划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提升与进步,实现对学生相关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要避免出现“新瓶装旧酒”和“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必然会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的变化,但是一些现代信息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只体现在教学工具或者教学设施上,而对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理念与方式进行,这对于教学改革发展以及目标实现都极为不利,应注意避免。此外,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应避免出现形式大过内容和信息技术设备应用过于频繁等情况,这些对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素质等的培养实现,都有一定的不利作用。

总之,进行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探析,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实现对学生政治知识以及相关创新思维、主观思考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国智。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2]施建东。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1(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恒兴中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8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新课改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实践革新,由于小学语文是小学重要的科目之一,自然也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教学实践来进行,旨在通过有效的探索和尝试,打造一条高效且适合的教学改革之路。

就当前的形荻言,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探索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新课标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改革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通过教学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打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新课堂。我认为教学实践与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所授课程充满好奇,从而激发兴趣和探究欲。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素材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产生联想和共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然后引导学生:这是发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前期的地震故事,大家知道吗?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也同样发生过大地震。这次地震的故事是关于父与子的,我们翻开课本看看到底演绎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探究欲就被激活了,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忘我的读了起来。

二、利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的题材、题目、课后练习都非常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这些教材的"基本组成吃透、抓牢,利用它们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掌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题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如反问学生: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去感受掌声给主人翁带来的变化。

与此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训练学生利用提问环节,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进而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

三、发挥出学生主体的潜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的地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课堂灌输,应该善于突破常规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并有的放矢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课程实施探究。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单调、刻板的说教,而且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与跟随,并维持在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更好的发挥语文学习潜能。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扁鹊治病》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通篇讲述,帮学生全面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再适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1:“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讳疾忌医”的准确含义,以后可以在妹妹看病时不听话用这个词教育她了。”

学生2:“扁鹊的医术高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可是再强的医生跑到别的国家了。对蔡桓公来说,简直太亏了,失去了这么好的人才,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学生3:“我的意见和学生2不一致,我反而觉得扁鹊应该爱国,不该跑到秦国去。”

大家听了学生3的发言,开始争相发言,这时我在学生争得热火朝天、难解难分之时,留下一个作文题目,《假若你是扁鹊……》,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来,同学们将意犹未尽的想法都跃然于纸上,作文水平能比平时提高不少。

四、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

心理学讲外部奖赏会损伤内部动机。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奖励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代价。然而现实中还是有许多教师滥用奖励,比如回答问题奖励红五角星、笔记本、文具等。这样一来,学生都为了外部的奖励而发奋学习,一旦外部奖励消失,学习动力也就开始变得严重不足。

正确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应该以语言评价构成,比如在教学中熟悉和了解某位学生有爱看小说的心理,教师可以说:“你的回答很有像在读一部小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爱好基础上,更容易接受到老师的正向鼓励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好有效的时机借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自信。

综合来说,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中,才能挖掘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新生命。我经常把这样的变化称为“为活力而教”,是的,为活力而教,才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发挥他们的最大学习潜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9

一、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改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掌握英语能力的目的,在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只要充分了解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1.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在英语授课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对知识的讲解、单词的记忆、语法的学习,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及英语应用的语境,使我国的英语教学多数停留在“哑巴英语”的"层次,很多学生会做题却无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2.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偏离教育初衷

现在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到了高中还是一味地重复做题,加上越来越多的考试压力,使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种焦虑的心理,将英语学习当作苦恼的学习任务,而没有感受到英语学习应有的乐趣。

二、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就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考”仍是每一个学生要面对的人生经历之一,结合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新课改的目的则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掌握必要的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制度,针对目前学生比较薄弱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合理调整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切实提高英语的实用性教学。

三、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

1.统一教学内容,成立教学小组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教学成功的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统一教学内容,实现资源的共享,成立教学小组则可以促进老师互相研究、探讨各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以及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例如,针对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老师可以共同总结出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联想记忆、时间线展示、典型题型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形成合作学习模式,成立学习小组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广大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老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人数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以免造成有的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讨论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由组长带头,老师引导,实现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

3.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有自身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部分,例如,有的学生单词背不好,有的学生语法掌握得不好,有的学生听力较差,有的学生做题速度较慢,有的学生做题准确率不高等,因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同时配合正确的教学方法,狠抓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以高中学生普遍词汇量较少的问题为例,词汇作为高中英语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学生英语成绩能否提高的重要因素,单词背不好就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多听、多写、多提问、多讲单词的记忆方法,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联系,长期坚持下去,成绩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标的实行对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在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促进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洪秀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探讨.现代商贸工业,(11)。

黄晓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探讨.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01)。

郭玉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初探.大学英语:学术版,(02)。

马晓玲。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教育教学论坛,(13)。

董丽英。谈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论文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0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困境与思考论文

新课改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年的努力也使得沉寂的教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他们顶嘴,他们另类,他们狂妄,他们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

问题是当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之后,我们的教师将如何应对。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的改变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甚至还停留在过去,用老眼光老办法来看新问题,因而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教师看不惯学生的表现,任由学生发展,显得无可奈何;有的教师则会表现得极不理智,或骂之,或罚之;有的教师动辄请家长或送交政教处处理。师生之间矛盾重重,彼此怨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发泄各自心中的不满。

新的教育现象,逼迫我们教师作出思考:

1、民主意识的增强,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变得空前的强烈,他们觉得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他们要求自己和教师在精神上应当是平等的。因而,对教师自律的要求也变得空前的强烈。

2、个性的张扬,使得今天的学生变得很难接受批评。教师要由耐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调整心态,不要总按过去的眼光来看今天的学生,要学会宽容,忍让,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3、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刺激着学生对求知的欲望,他们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提高职业技能、专业水平,这里指的专业水平不是指学科水平,而是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教育眼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这一角色上,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当作了家长的角色。

因此,面对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教师一定要研究教育策略,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新课改主张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张扬个性,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以放弃教育批评的功能和手段为代价。但需要有相应的批评教育的策略。事实上,我们都十分清楚,成长需要两种力量:一是关爱的力量,一是批评的力量。有时批评的力量比关爱显得更有必要。因此严肃的问题摆在今天的教师面前,我们应当拥有怎样的批评武器?我们是否构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批评反思的策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在这方面显得力乏技穷。辱骂、体罚(变相体罚),交给班主任或相关部门领导,把家长请来……诸如此类。于是,矛盾不断激化,形成恶性循环;当自己发现所有的手段用完后,就会感到无奈。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的原因。

现实需要我们教师提高从事教育职业的素养,提高教师个人的行为品质素养。我以为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策略一:身正才能正人。我们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不仅要学会尊重学生,更要思考自己有哪些品质值得学生尊重。如果教师个人素质的不高,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谨记道德的教育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要伤害学生,对学生的利益特别关注。道德的教育意味着教师要身体力行地体现教育的原则。要求考虑学生不同的但合理的观点。

策略二:教学是教师职业的生命,也是保证教师获得学生欢迎的基础。教育的成功常常源自教学的成功。因而着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一定要将教育的.行为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的。

策略三:习惯造成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德育教育不能仅从将大道理入手,更多的是要从生活的小事抓起,从他们的衣着、发式、妆饰、坐姿、言语等细小的方面入手。细节决定成败。用生活的事例、学生关注、喜欢的事例教育学生,多从正面讲清道理。

策略四:了解学生的秉性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学生同步成长,不仅仅是指在教学的层面,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认知方式都有必要与学生一同成长的必要;道德的教育意味着要设立一个高标准和预期目标,并激励学生去实现,也催进教师思考实践。

策略五:要研究批评学生的方法。不能不分场合、时机、对象的去批评学生。时刻想到要为改变学生留有空间,给学生一点面子,一点自尊,不能一棍子打死;寻找转变学生的契机,当下不能解决的就不妨等待下一次机会,心急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忌;性格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手段单一,要找到因人而宜的对策。批评的艺术实际上就是交往的艺术,不要夸大批评的作用,而要让批评成为相互交往交流的方式之一。

总之,面对着今天悄然变化着的学生,教师迫切需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引领一代人向前的重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1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地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于是,作为中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新课改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生活?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其次,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交往互动,增强合作意识。

再次,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课堂的开放性就在于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知”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除此之外,让语文走进生活。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二、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

第一、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眼里只有你。”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走的第一步。

第二、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打开网页你会发现信息是按秒来更新的,学生的“教科书”就是现在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能行吗?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三、让师生成为选修课的畅游者。

第一、正确处理必修、选修课的关系 高中语文设置选修课,是为了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并满足其兴趣和潜能、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力求避免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在选修课的学习中,紧扣基础知识,联系必修课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就一定要能够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选修课程看作是必修课程的补充和附庸,选修课程是和必修课程同等重要的。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过渡与衔接,是我们更好地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

第二、灵活处理选修课的教法。

①将文学欣赏和基础积累并抓。具体做法就是重点性的讲解示范,把基础积累落到实处。选修的课文都是文学性欣赏性价值很高的作品,教师的讲解示范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教给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方法。语文知识的范围很宽泛,涉及面广,为了便于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三方面去积累。

②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情。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另一些学生在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基础,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许其在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

③讲究教学艺术。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

④尝试让学生在选修课上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做法是,每次上这样的课前,都由学生自己备课。备课组以小组为单位,负责课堂教学的设计。同学们从图书馆,资料室,以及互联网上查阅大量资料,集体商量,有时还找老师请教,出谋划策,创设情景,发扬团队精神。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具有价值意义的。

第三、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成为上好选修课的助推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它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并能实现人机对话,激发学生兴趣,有着极大优势。同时可有效解决选修课容量大,课时紧的矛盾。

多媒体手段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

多媒体的使用还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如文学资料包括教学所需的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选题的其它作品等。解决了语文老师在教学选修课时紧张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很强,很适合个体单独运用,所以多媒体不仅能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在课后个别化教学中甚至可以替代教师,如在“第二课堂”的选修课中,教师只要安装教学光盘,学生只要拥有一台电脑,通过上校园局域网,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控学习,自己调整学习方法,这一改以往传统课堂的单纯被动接受,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精力。

第四、让选修课成为高考的催化剂 好的课程设置,好的教学形式,必然最终能表现出学生好的考试成绩来。那么,面对这么多的选修内容,我们就必须从量与质的关系来考量。选修教材中的文章不必每篇都教,我们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教几篇,有的要精读,有的略读。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长恨歌》《六国论》《过小孤山大孤山》选段可以精读,与高考接轨。其它几章节的内容,可以只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意义的选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各自主张以及散文特色就足够了,不必面面倶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比较思考、提纲挈领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与高考顺利接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2

蒲江中学 莫 染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而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一、重视英语新课改中的误区

A.强调听说教学,忽视读写训练

1)教师对“新大纲”的理解不全面。部分教师认为只需要学生听懂英语,能说出来就体现了“为交际”的思想。诚然,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但针对外语教学而言,只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难以真正培养起来,尤其是我国现阶段广大中学生用外语交际主要是阅读。

2)一些“三新”培训班、“示范课”的误导。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前,都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三新”培训班(新课程计划、新大纲、新教材),观摩了一些“示范课”。参加培训能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三新”的主要内容,这对教师的教学无疑会起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三新”培训班,由于时间、条件的限制,加上个别主讲人和示范课表演者的“个人所见”导致教师走入了“强调听说教学,忽视读写训练”的误区。有些“示范课”由于所选的内容限制,比如选“对话表演”材料,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听说训练和表演,未体现“读写”,所以听课的教师误认为这节课就是“新教材”教学的模式,是“示范课”。殊不知,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3)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体系把握不准。新教材最大特点是系列配套,以学生用书为核心,有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等。教师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把握不准,对有关“读写”的要求不够明确,导致上完一节课或一单元后,学生都能听懂一些内容,说出一些句子,但如果让其单独写,却举笔维艰。

B.照搬教师用书,片面理解“五步”

1)有了教师用书,教师不用备课。部分教师拿着教师用书,逐字逐句地照本进行,或为了应付“检查”,在备课本上一字不漏地抄写一篇。

2)课堂教学只用五个步骤。教师用书对课堂教学的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复习(Revision),介绍(Presentation),操练(Drill),练习(Practice)和巩固(Consolidation)。教师在每一个步骤中的任务有所不同,在每一个步骤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这五个步骤(也称五步教学法),每一节课中都机械地采用这五个步骤。

C.运用英语教学,绝对排斥母语。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英语是起码的要求。新英语教材,教学中不能使用汉语。个别教师甚至提出“No Chinese in English class”的口号,美其名曰为创造英语环境,教师只能采用 英语教学,于是出现了使用大量超过学习范围的词汇。

二、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

1.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哲学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价值多样性及其扩展。其中影响较大的价值取向有三种:①以经济发展为本;②以社会发展为本;③以人的发展为本。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了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内涵。它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三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A)充满爱心、富于平等和民主精神

1)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这种爱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但又不存在偏爱与溺爱;不存在迁就和姑息。

2)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教师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3)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在班级生活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关爱,同时受到激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

4)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际能力。

B)勤于学习和反思

在教学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C)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存心境。作为新课改中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面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如果教师整天关心的是名次、分数,学生的心胸怎能开阔﹖新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收到“双赢”的效果。

四、解决方案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曾经提出:“五个因素,一个公式”。五个因素是:1.国家外语政策 2.学生来源与素质 3.教材质量4.学习环境与条件 5.教师素质。其中前四项是可变因素,第五项是解决因素。一个公式是: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的分值越高,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这表明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2)处理好四种关系

a.处理好听说与读写的关系;b.处理好教师用书与备课的关系。c.处理好运用教学法与五个教学步骤的关系。d.处理好英语与母语的关系。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最后要牢记“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基于教材,创新课堂

a.创设真实场景,使学生学得愉快用得自然;b.构建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参与

4)立足教学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五、结论:

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还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同时准确地理解和践行围绕核心理念的一系列基本理念。要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明确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有的防失,教学相长。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4、《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5、《英语教学新概念》刘学惠主编

6、《英语入门教程》 主编 马承 刘法水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