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锦集11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高二地理】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锦集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1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xx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xx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2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7、8、9、10)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二年,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课前阅读专业书籍。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重视课堂管理。做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清楚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40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的我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把难点剖析清楚。接下来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来个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是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 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各位组员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四、教学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比如在讲到“西藏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时,以课本中的地图为素材,进行探究,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如:在讲到“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时,着重教育学生:要珍惜和节约使用水资源,要保护水资源,以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学生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中学的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对学生微微笑,说说笑,或者说说他的优点。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以上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成绩是肯定的,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虚心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景,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景

本学期教学班x个,x个班分为x个层次,x班、x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x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以及交流合作的本事。

四、教材资料、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当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所以,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经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此刻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本事的广泛运用上,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本事、记图本事和再认再现本事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4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定:

今年初次带高二文科班地理,一切从零开始,在新的挑战面前,做好计划才能赢得未来。高二年级文科班有4个班,共计280人左右。我带两个班,分别是高二十、高二十一班,共有127人。

针对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结合高考的要求及学生成长需求,本学期主要目标是:完成选修五和选修六的教学任务,养成地理思维习惯,掌握地理最基本的知识即地球地图知识与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知识,逐渐培养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具体计划如下:

一、做好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工作

高中地理是在基础地理知识上进行的,基础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二、制定地理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况,在组内和张晓秋老师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三、完成各阶段性目标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两次次大型考试。第一次为期中考试,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二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

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每周和张老师集体备课,并尽量多听课,首先虚心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组织教学。在课堂上,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并尽力使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在当堂消化。

五、收集有效信息,处理好教材

通过研讨新课标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各科成绩。

六、教学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利用多媒体、多搜集资料、多关注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备课时要以学生为重点。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5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6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5分)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示 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⑤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

B.劳动 力廉价丰富

C. 交通便利 D.政策支持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用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 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3~5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A.模式1 B.模式2 C.模式3 D.模式4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D.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B. 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C.降低劳动力报酬 ,节省成本支出 D.申 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关于 M、N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的湖泊

B.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C.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D.两湖均为内流湖

7、M、N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两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B.甲、乙两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C.甲区域环境 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 主

D.甲、乙两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读图回答8 ~9题。

8、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面积广阔,水源充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气候温和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9、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科技水平低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商品率低

下图表示我国某农作物在三个地区的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农产品可能是 ( )

A.小麦 B.棉花 C.水稻 D.花生

11、与②、③两地相比,①地生产该农产品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 )

A.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

C.光照条件好 D.气温较高

芬兰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总量的1%,木材产量也仅占世界总产量的1.5%,但芬兰以其强大的 森林产业链和处于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在全球造纸自动化产业和技术领域扮演着领导角色。20,芬兰林纸业巨头斯道拉恩索公司拟与中方合作,计划在广西北海建设一家综合性纸板和纸浆生产厂。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2~15题。

12、芬兰最主要的森林类型是( )

A.温带落叶林 B.山地灌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3、影响芬兰森林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森林资源 B.交通运输

C.地形地势 D.科学技术?

14、芬兰重视森林工业环保,林纸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清洁技术,这种做法会使( )

A.环保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显著减小

B.环保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显著增大 ?

C.科技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显著减小 ?

D.交通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显著减小?

15、芬兰林纸工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 )

A.廉价劳动力 B.丰富的林业资源 ? C.广阔土地 D.广阔市场

甲图是某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6~19题。

16、乙图所示湖区,坡度处位于( )

A.北部 B.东南部 C.东部 D.南部

17、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地形 D.气温

18、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19、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 D.酸雨

下图为两区域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M、N两山脉的共同特征是 ( )

A.均为低缓山脉 B.均为内外流区域分界线

C.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D.均为荒漠与草原的分界线

21、两区域发展冶金工业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

①地势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 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 ⑥能源丰富 ⑦劳动力丰富 ⑧市场广阔

A.①②⑥ B.②⑦⑧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有关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源头到P点河段有凌汛现象

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D.Q点到河口河段水能最丰富

23、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 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图,回答24~25题。

24、有关四地河口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水稻和棉花

B.均受飓风(台风)的影响

C.均是所在国家的重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区

D.气候类型均不相同

25、有关四地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条河流汛期均在夏半年 B.流程最长的是③

C.水能最丰富的是② D.流域面积的是④

地形、气候要素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着深刻的影响,下面为世界四个重要国家的土地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关于四国土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地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荒漠广布

B.②国西部以高大的山地和高原为主,草地、林地面积广大

C.③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温低,森林广布

D.④国北部纬度高,气温低,森林广布

27、关于四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国利用丰富的地下 水,发展灌溉农业

B.②国利用西部面积广大的草场,发展乳畜业

C.影响③国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地形

D.④国地处温带,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为主

读下图,完成28~29题。

28、西气 东输沿线跨越了我国

A.地势的三级阶梯

B.两种气候类型

C.四类干湿地区

D.四大工业地带

29、 “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 )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 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右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中国的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中 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近些年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却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结合材料完成31~32题。

31、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提高科技化水平B.提高机械化水平

C.加强生产资料投入 D.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32、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我国工业发展对策不正确的是

A.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

B.加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换代

C.鼓励生育,扩大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规模

D.减小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总体规模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33~35题。

33、赞比西河是非洲的第四大河流。下列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支流短小、流速较快,峡谷险滩广布

B.中游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

C.上游西南部降水量小且变率大

D.河流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34、下列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应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35、下列有关卡布拉巴萨大坝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主要是为了发展航运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提升马拉维湖的通航能力

C.保障了河流中下游的航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二 综合题 (共30分)

36、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 图”,回答问题。(8分)

(1)两条河流相比,航运价值更大的是 ,请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2)流域综合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湘江上游地区流域开发的重点是 和 ,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4分)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4分)

(2)阿克苏的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汁多无渣,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果胶品质十分优良。请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4分)

(3)分析盆地周围的河流特征。(6分)

38、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原因及其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的不利影响。(4分)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2)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4分)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C B C C D A A C C B A D A D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A C A B C C C C B C C B D B A C B A

36. (1)莱茵河 ;水量平稳,季节变化小;(地形平坦,)流速和缓;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经济腹地大);水陆交通配合好

(2)(开发)水能(建水电站)(1分) (开发)有色金属矿(1分) 水土流失加剧;诱发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淹没农田、村庄;酸雨危害(每点1分,共5分)

37. (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合成营养物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3)流程短;流量小,河水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

38.(1)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加 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

(2)工业区位优势:原料辣椒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再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总目标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

2、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月侧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8

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9

50. 到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51.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52.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53. 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如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54.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

55. 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

56.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7.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58.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59. 混血人种是三大人种通婚产生的。

60.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人的故乡。

61. 现在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62.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3. 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达到13亿。

64.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当今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已经超过4亿。

65. 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教徒。

66. __、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67. __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堂是高高耸立的,教徒总数约20亿,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

68. __起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

69.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清真寺是祭祀场所,分布在亚洲的西部、东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和东部,全世界有教徒(伊斯兰教徒也叫穆斯林)约15亿人。

70. 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

71.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庙宇是祭祀场所,以亚洲最多,佛教徒现有3亿多人。

72.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73. 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74.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75.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76. 村庄是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77. 集镇是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10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期的地理学习,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人地观,提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

(2)智育目标:努力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3)双基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基本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并能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能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象系统分析问题,从中获得信息或进行图文、图图转换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

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

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两项重要地理技能:一是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训练学生运用地理数据技能。二是培养地理调查的技能。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都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需要采用地理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调查的主题和内容有一定深度,以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三、主要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课外辅导、学习计划。

(2)、以《教材》为主要素材,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每周定期集体备课一次。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强调集体备课后的再备课,交流每周的教学情况、周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3)、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一教学,应该将之贯穿始终。

(4)、精选试题,与学业水平考接轨。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迁移能力。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四、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时 间 周 次 教 学 活 动 内 容 课时量 备注

20xx.2.25-3.1 1 人口数量变化 2

20xx.3.2-3.8 2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合理容量 2

20xx.3.9-3.15 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

20xx.3.16-3.22 4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

20xx.3.23-3.29 5 城市化 2

20xx.3.30-4.5 6 农业区位选择 2

20xx.4.6-4.12 7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

20xx.4.13-4.19 8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

20xx.4.20-4.26 9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2

20xx.4.27-5.3 10 工业区位因素 2

20xx.5.4-5.10 11 工业地域的形成 2

20xx.5.11-5.17 12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2

20xx.5.18-5.24 13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布局 2

20xx.5.25-5.31 14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2

20xx.6.1-6.7 15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

20xx.6.8-6.14 16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

20xx.6.15-6.21 1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20xx.6.22-6.28 18 期末复习2

20xx.6.29-7.5 19 期末复习2

20xx.7.6-7.12 20 期末考试 2

高二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篇11

一、教材

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与选修教学内的学习,学习任务重。而必修三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任务

新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地理3,必修1和必修2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学习将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必修3,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在面上拓展的过程,更是一个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更有利。

必修3的内容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对这一核心内容的表述是“以为例,,了解”,各个版本的教材也都是采用具体的案例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可以看出必修3的教学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抓住必修教学的核心在于借助精选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解剖案例,最终要能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即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的核心,在实施教学实践时,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的细节,而应关注案例的过程和规律、方法的提取,要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方法,可以通过同类的案例进行验证,以进一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任务执行方法

1、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重视团队协作,依靠团体力量,发挥集体优势,集中集体智慧,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这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2、规范上课环节,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班的教学要立足基础,面向全体。教师要以自身严谨的教学行为和态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优良的学风。要牢记高二学年的教育主题,完成高二学年应当完成的任务,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不盲目拔高、不急于上难度,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推进,稳步滚动。

3、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

4、要加强课堂管理。

按照文科倾向新的教学班刚刚组建,利用学生选课的热情,紧抓这个契机,开学初期应加强学生的理想和目标教育,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1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