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范文十二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六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范文十二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彭月秋供稿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

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1)小组交流:

(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      )毫升,一天浪费水(      )毫升,也就是(     )升,一年浪费水(      )立方米。

(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       )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      )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     )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      )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新课 标第 一网

听课随想

我的反思与体会:

第2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吴兴区学校         (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利息 第   9    课时 / 共   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 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二、新课

1. 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方法:

按照书上的利率,如果李奶奶的1000元钱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3)两年后取款,李奶奶能得到93.6元利息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

(4)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板书:

1000×4.68%×2=93.6(元)              1000×4.68%×2=93.6(元)

93.6-93.6×5%=88.92(元)            93.6×(1-5%)=88.92(元)

比较两种方法?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取回多少元?

5.练习。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100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三、小结: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

设计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000×4.68%×2=93.6(元)              1000×4.68%×2=93.6(元)

93.6-93.6×5%=88.92(元)            93.6×(1-5%)=88.92(元)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自学103页什么是成数?说说自己对成数的了解。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第3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吴兴区学校         (幼儿园)具体课时备课表(成熟型教师用)

单元(章)主题 百分数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折扣

第    7   课时 / 共   9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导入新课。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二、在生活情境中,讲授新知。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学生试做,讲评。

3、巩固练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九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3)完成课本中P97“做一做”练习题。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设计 折扣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或设计 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课后反思:

教后整体反思

第4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内容:P48--49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导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导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学案

一、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二、填空。

1、( ):( )=比例尺

2、甲、乙两地相距45千米,在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甲乙两地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3、如果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00倍,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图上1厘米实际表示(     )千米。

4、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如果在图上量得20厘米的距离,实际长度是(       )厘米。

导学案

同学们见过地图吗?中国地图实际上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地图上的。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看课本48页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比例尺有两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可以互化。

(3)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你知道比例尺2:1表示什么吗?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学习例1

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1cm:1km=1cm :5000000km=1:5000000

练习

考考你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计算后画出平面图来。)

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课堂检测

填空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2000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的(                 )千米。

判断。新课标第一网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小。(     )

2、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

3、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    )

4、比例尺的前项总是1。(        )

5、比例尺的用途和直尺一样。(      )

课后拓展

张华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450m;王红家在学校正东方向,距学校400m;李明家在王红家正西方向,距王红家600m。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板书设计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第5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内容:P5--7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一4、5、6、7题

导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导学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导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预习学案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6   2.9    +0.16    -45    +712    0  +305  -88

2、如果+25%表示增加25%,那么-10%表示          。

3、一天傍晚,大连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8摄氏度,这天傍晚大连的气温是      摄氏度。

导学案

学习例3:

1、小组探究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8)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学习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xkb1.com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

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课堂检测

一、动动脑,填一填。

1、零上35℃,用正数表示是(       )。

2、零下16℃,用负数表示是(       )。

3、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www.xkb1.com

4、如果自行车链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mm记作+2mm,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mm应记作(      )。

二、我来当裁判。

1、大于零的数是正数。(      )

2、0的意义就是表示没有。(     )

3、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4、最小的负数是-1。(       )

三、将下列各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起来。

3,-5,-4        -9,16,-11     -12 ,0,-1     -1.6,1.6,-0.16

课后拓展

一只青蛙从一口枯井的底部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夜里向下滑2米。已知井深17米,问这只青蛙需要几天爬到井口。

课堂小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负数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第6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1、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不同点

特征 关系式

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у

х

反比例关系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ху=k (一定)

应 用 题

(一) 一般复合应用题

1、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法

(1)分析法:从问题入手,逐步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

(2)综合法: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逐步推向未知,直到求出解。

(3)分析综合法:将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的方法。当已知条件中有明显计算过程时就用综合法顺推,遇到困难时再转向原题所提的问题用分析法帮忙,逆推几步,顺推和逆推联系上了,问题便解决了。

2、 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目里的数量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列式,算出结果;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二)典型应用题(有一定解答规律的应用题)

1、求平均数问题

(1) 求平均数问题的特点:把各“部分量”合并为“总量”,然后按“总份数”平均,求其中一份是多少。

(2) 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规律:关键是先求出“总量”和“总份数”,然后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数,特殊情况可用“移多补少法”解答

2、归一应用题

(1) 归一应用的特点:从已知条件中求出“单一量”,再以“单一量”为标准去计算所求的量。归一问题通常分为正归一和反归一。

(2) 归一问题的解题规律:首先求出一个单位数量,然后以这个“单位量”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用乘法算出若干个“单位量”是多少,这是正归一的解题规律。或用除法算出总量包含多少个“单位量”,这是反归一的解题规律。归一问题还可以用倍比问题的解题方法求解

3、相遇问题

(1)特点:A两个运动物体;B运动方向相向;C运动时间同时。

(2)解题规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 ÷相遇时间=速度和

(三)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 分数乘法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即:“一个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特征:  已知条件:表示单位“1”的量;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分率)

所求问题: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分量)

用等式表示三量的关系:单位“1”的量×分率=分量

对应关系

2、分数除法应用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多少÷几分之几”

已知条件:单位“1”的几分之几(分率);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量)

特征

所求问题:单位“1”的量

用等式表示三量的关系:分量÷分率=单位“1”的量

对应关系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

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已知条件:表示单位“1”的量;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量)

特征

所求问题:求分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用等式表示三量的关系:分量÷单位“1”的量=分率

对应关系

3、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把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就能求出合作完成工作时间

三量之间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4、列方程解应用题xkb1.com

(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A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B 、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C 、解方程。

D 、检验,答。

5、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包括: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和正反比例应用题。

(1) 比例尺中解题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要分配的量×各部分量的分率=各部分量。

(3) 正比例  у/χ=X/Y    反比例χу=XY

量与计量

1、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2、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1)长度、面积、地积、体积、容积、重量单位及其进率

长度 1千米=1000米       1米 =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地积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体积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容积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常用时间单位及其关系

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100           12      24  60    60

大月:1、3、5、7、8、10、12 31

小月:4、6、9、11 30

平年2月

闰年2月 28

29

3、同类计量单位之间的化聚

(化法)乘进率

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的数

(聚法)除以进率

第7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重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1、灯 光

深情地 憧憬

壮烈地 牺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五、总结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5.交流自学情况: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齐读课题

读课文、朗读

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读)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自由读,谈谈读懂了什么

自读,指名读。

引读

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齐读第10节。

默读回答问题:

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交流自学情况:

朗读第6-8节

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走出回忆,悟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写由“灯光”所想到的,在读文中融入深深的怀念。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

[《灯光》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8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板书:统计图)

(2) 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

(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

2. 新授

(1) 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2) 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 出示例1

例1 某地~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20

降水量(毫米) 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1) 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 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 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回答。

(1) 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

(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 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2) 学习例2

1) 出示例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 110 245 215

男工 325 80 110 135

女工 245 30 135 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 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

a. 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 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c. 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

3) 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 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

5) 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 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 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 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 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3)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4) 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   第5、6题。

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9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P26页第1-4题,第6题,完成练习七1、2、6题。

复习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和灵活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

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以上几道题都是分数乘整数,想想,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能说说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

口算75 × =  × =     × =     36× =

以上几道题有的是整数乘分数,有的是分数乘分数,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别说出以上几道题的意义

二、复习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P26第1题。

板书:

让学生看教材第26 页的第1题,问:为了计算简便,在分数乘法中应该先做什么?(先约分,再做乘法)在本题中,都有一个因数是整数,约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三、复习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及简算

问: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定律?它们在分数乘法中适用吗?然后独立完成第26 页第2题,练习七第1、4题,再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着重说说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定律。

5、P27页第4题。

6、复习倒数:整理和复习第6题。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完成教材第26 页第4题及27 页第7题。

四、练习

1、 口算,完成练习七第1题。

2、完成练习七第2题、第6题。

五、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3/1、2、3、

选做作业本P13/4、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6-P27/1、2、3、

选做课时特训P27 /4、5、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分数乘以整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一个数乘以分数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理和复习(二)

整理和复习(二)(分数乘法应用题)

复习目标:

1、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认识,使学生会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找准单位“1”),能正确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倒数的知识。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类意识。

复习重点: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复习难点:找准单位“1”

复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二、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出示P26页3题。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 ,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 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把谁看作单位“1”

(1)先把数学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2)再把语文小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36× ×

3、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三、综合练习

1:看题解答。

(1)农贸公司要运192吨化肥到农村,其中 用船运。余下的用卡车运,卡车每次运 吨,剩下的化肥卡车还要运多少次?

(2)某电视机厂五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5000台,结果上半月完成 ,下半月与上半月完成的一样多。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3)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 ,正好是75千米,这时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2:看题讨论。

一本书84页,同学们已学过33页。小林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页数的 少5页。”小红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页数的 还多3页。”小林和小红说得对吗?

3:根据算式提问题。

六(一)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 。              ?

48×

48×(1- )

48×[ -(1- )]

四、练习

1.做练习七的第9题.

求二班修补多少本时,是用什么作为单位“1”的?求三班修补的本数时,又是用什么作为单位“1”的?

2.做练习七的第7题.

3、练习七的第3、4、5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然后列式计算。先定单位“1”确定算法,找准分率

六、作业

课后作业:必做作业本P14/1、2、3、

回家作业:必做课时特训P28-P30/1、3、4、5、

选做课时特训P30 /思维拓展

第10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导学内容:P50--51例2、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八4、5、6、8、10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导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导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预习学案

选择。

1、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15   B 5:1 C  15:1

2、一个操场的平面比例尺是1:1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

A 1100   B 100倍    C  无法确定

3、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导学案

学习例2

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北京市地铁规划图中,地铁1号线的长度大约是10cm,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我们知道了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既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解决来解答,还可以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结果了。

写出解答过程。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

北京地铁一号线实际长度是50千米,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规划图上,应画多长?

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你能说一下要注意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

(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练一练:做一做第1题。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新课标第一网

1、原比例尺为1:50000的一幅地图,现在改为用1:0的比例尺重新绘制,原地图中4.8厘米的距离,在新地图中应该画多长?

2、画一个长5cm,宽2cm的长方形来表示你喜欢的某场所的平面图,并标明场所名称及所用比例尺。

课后拓展

下图是学校两个游泳池的平面图,比例尺是11000 。观察测量游泳池水面长、宽的数据(测量结果保留整厘米数),计算两个游泳池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你去游泳,看到甲池中已有40人,乙池中有100人时,你准备到哪个池中游泳?

板书设计

比例尺

例2 在北京市地铁规划图中,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cm,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xkb1.com

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x厘米。

10x =1500000

x=10×500000

x=5000000

5000000cm=50km

答: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大约是50km。

第11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简单应用题只需要一步计算就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己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至于在不同的题目里用什么方法计算.则需要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已知的是哪两个条件来确定。

练习:               xkb1.com

一 、根据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①平均每月生产多少台?

②剩下的是全长的几分之几?

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④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⑤实际比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米?

⑥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⑦三角形面积是多少?

⑧出勤率是百分之几?

二、关山小学六(1)班有男生40人, 女生20人。(根据两个条件,提出不同

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并解答。)

①共有学生多少人?                            ②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③男生是女生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④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

三、解答后比较问题的不同。

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

①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复合应用题

复合应用题就是不能一步计算求得答案,而需要两步或者两步以上的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

一. 解答复合应用题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

①分析法: 问题 →条件                ②综合法; 条件 →  问题

二.解答应用题-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算什么。

③列式求得结果。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三.解答方法:⑴  分步列算式解答。   ⑵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练习;

1. 修一条高速公路,原计划每月修3600米,10个月完成任务,实际每月修900米,实际几个月完成了任务?

2. 从甲地到乙地共行13千米,前1.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千米,后在山地行走,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在山地行走了多少小时?

3.学校举行科技节,学生制做航模250件,海模150件,航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海模件数是总件的百分之几?

4 .一桶汽油重25千克,用去 ,剩下多少千克?

5 .李师傅一天共生产300个零件,经检验有3个不合格产品,求产品的合格率。

6. 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 每天用料14吨。这样,原来7天用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原来每天节约百分之几?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等量关系式。

③用x表示未知数量,列出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是否正确,写出答语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很明显,直接可得到;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不明显,要分析题意才能找出;有的应用题等量关系式隐藏,如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不会出现在题目中,所以熟记学过所有的字母公式很重要。

练习:

1.找等量关系把方程列完整。

(1) 小思看一本96页的科幻小说。她每天看X页,看了5天还剩24页没看。

=96

或                                =24

(2妈妈买了2千克白菜,每千克2.4元,又买了X千克萝卜,每千克2.8元。一共用去

13.6元。

=13.6

或                                     =2.4×2

(3)通讯班铺设一条全长X千米光缆线路,工作15天架设了全长的93.75%。再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天,铺设1.5千米。

=1.5×15

2.列方程解下列各题。

(1)长方形周长30cm,长8cm。宽是多少cm?    (2)某田径队有男队员30人,比女队员的 少3人。

女队员有多少人?

(3)海滨县兴隆农场种小麦189公顷,小麦播种面积是玉米的112.5%,种玉米多少公顷?

(4)商店运来苹果750㎏,比运来橘子的2倍多250㎏,运来橘子多少吨?

(5)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的是这条路全长的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把题中的关键条件转化成另一种说法是难点,我们要克服思维定势,提倡最佳解法。

练习:

1.图书室新购了文学书和科技书共750本,己知文学书是科技书的2倍,文学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西山村去年收晚稻30000千克,相当于早稻谷的   。去年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3.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成的。如果要化合7.2千克的水,需要氢和氧各多少千克?

4.学校买来62.5米电线,每12.5米可做5根插头线。照这样计算,买来的电线能做多少根插头线?

xkb1.com

5.学校买来乒乓球60个,比买来的篮球少  ,买来乒乓球和篮球共多少个?

6.养鸡场肉用鸡是蛋用鸡的5倍,蛋用鸡比肉用鸡少1800只。蛋用鸡比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7.一个长方体棱长和是72㎝,已知长宽高的长度比是3:2:1,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8.一批零件,前3天完成总任务的 。照这样计算,再过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9.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8cm,长和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或差)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量。关键找出1倍数量(或说单位1),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练习:

1.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甲、乙各是多少?

2.妈妈比女儿大28岁,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妈妈和女儿各有几岁?

3.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的 ,课桌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后增加了87.12,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第12篇: 第二课《节约用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5035.html